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第639节

  老实说,沈言还没怎么参加过香港的的电影首映…

  他来香港除了参加《裁缝》的首映,最主要:猫眼娱乐上市了!

第940章 《裁缝》 (23)

  “佳辉哥之前跟我说有公司找他做导演,执导《深夜厨房》…日苯漫画出售改编权会有一堆限制,人物造型包括居酒屋都是不允许修改的…他问我有没有办法在不改变原著的前提下,能被中国观众接纳…”

  “你有办法?”

  “没有…”沈言摇头:“居酒屋文化属于日苯特产,如果要我做,我会选择大排档、烧烤店…”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中国的夜生活便热闹起来。

  夜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各种小吃摊前烟雾缭绕,老板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

  大排档里,人们光着膀子,喝着啤酒,吃着烤串,大声地谈天说地,划拳声、笑声此起彼伏。

  人们在露天的烧烤摊前,一边享受着美味的烤串,一边感受着热闹的氛围,这种热闹的夜生活充满了烟火气和生活的活力。

  观众期待的是一部能真正反映中国都市深夜生活的作品,它可以是充满烟火气的大排档里的欢声笑语,也可以是孤独的夜归人在小吃摊前的默默沉思。

  它应该展现出中国都市人在深夜里的孤独、迷茫、奋斗和希望,用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触动观众的心灵。

  而不是照猫画虎一般直接挪用!

  哦,《裁缝》首映,沈言跟香港的记者胡咧咧…

  “然后我想起我之前写过的剧本《裁缝》…三一律的舞台剧电影,场景单一,就一间做西装的裁缝间,用狭小的空间作为舞台,各色人物依次出场,通过大量的对白推进剧情,并最终以反转再反转的形式迎来高潮…”

  “我当初打算用这部电影做我的导演处女作…后来放弃了!”

  “为什么放弃?”

  “《中国合伙人》更有意思…”

  ……

  《裁缝》的剧情很简单,一句话总结: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裁缝与黑帮的故事。

  六十年代的石硖尾,梁佳辉和女店员陈瑶经营着一家裁缝店,而店里最大的主顾,是当地的一个黑帮家族,因此,黑帮成员也常会在裁缝店出没,把这里当成一个据点。

  ——这家裁缝店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店内提供了一个邮箱,用于接收和投递信件,只有大客户才有开启这个邮箱的钥匙。

  大客户…是本地的黑帮团队!

  电影的前二十分钟不疾不徐地进行着铺垫,营造了极具复古感的影像基调,刻画出了梁家辉和陈瑶两个重要角色各自的性格,让观众看到了他们如父如女的关系。

  同时,黑帮元素被自然而然地引入,带出了黑帮老大的儿子黄宗泽和二当家吴真宇这两个角色,并通过一场陈瑶和黄宗泽约会被吴真宇偷听的戏,埋下了后面故事的引子,也吊起了观众的注意力…

  铺垫完成,好戏开演。

  夜晚,吴真宇带着受了枪伤的黄宗泽出现在裁缝店,让梁家辉帮忙治伤,还带着影片的麦高芬——手提箱里的录音带。

  原来,黑帮内部出现了内奸,内奸通过录音给警察提供他们的犯罪证据,但黑帮上面有人,要到了一份拷贝,吴真宇和黄宗泽正准备听录音拷贝判断谁是内奸,却遭到了敌对黑帮的攻击,两伙黑帮即将开战——对方也想听到这个关键的录音带。

  但是吴真宇跟黄宗泽互相怀疑,在梁佳辉的挑拨下,发生了争执,剑拔弩张之间,情急的吴真宇失手枪杀了黄宗泽。

  这就又给影片的紧张气氛加了码。

  接着,黑帮老大洪金寶出现在了裁缝店…

  他的儿子,黄宗泽的尸体,就放在裁缝店显眼处的木箱里,血从箱底渗出,滴滴答答,令人揪心。

  吴真宇紧张,梁家辉紧张,陈瑶也很紧张,观众更紧张。

  结局:所有人都死了!

  内奸其实是陈瑶——她想逃离这个地方,但她没钱,她想赚钱,所以借裁缝铺的耳闻以及和黄宗泽调情的机会,开始不断的给“买家”传递情报。

  买家就是警察咯!

  最后结尾,反转了一下:真正的幕后黑手其实是梁家辉!

  他就是要报复黑帮。

  所谓的警方是假的——六十年代香港警察根本不管石硖尾…

  1953年石硖尾大火,被焚去木屋、石屋一万余间,灾民达七万多人,面积一点五平方英里。

  政府也没有安置,石硖尾成为黑帮聚集地…

  跛豪,吴锡豪就是在石硖尾发家!

  电影这么干,其实就是用并不存在的“麦高芬”误导观众,并让观众下意识地以为“幕后黑手”和“内奸”是一个人。

  这种“被误导”恰恰是悬疑片观影趣味所在,一部出色的悬疑片,要做到的不是让观众感到云里雾里,怎么都猜不到结局,而是要让观众享受整个过程,以为自己猜到了结局,其实却被带偏。

  说实在,梁家辉这个“高手退隐江湖”的人物设定太老套了!

  而且,电影并没有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深挖,也显得影片匠气有余,欠缺真情实感。

  硬伤虽多,好在有演员的表演进行弥补。

  梁家辉的演技弥补了逻辑上的漏洞!

  ——他通过激化矛盾,参透人心,将洪金寶饰演的黑帮老大、老大的儿子黄宗泽,以及洪金寶手下的亲信吴真宇,甚至是另一派黑道势力的利益诉求都看在眼中,通过纵横家的雄论、阴阳家的毒谏,将这些人物全都送入自己打造的瓮中!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7.5分以上的电影!

  不过,电影的香港票房不是很卖座——首周三天,票房仅收284万港币…

  甚至没比上上映第五周的《黑豹》!

  话说《黑豹》在香港、台湾票房都很高——香港票房超过6000万港币,台湾票房则有1277万美元…

  按照多家媒体预估,《裁缝》的香港票房估计到不了千万…

  不过,沈言完全不在乎——《裁缝》内地上映,首周末三天票房保守2.76亿,猫眼预测,最终票房应该有6.5亿上下!

  绝对意义上的票房大卖!

  ——这电影的总成本还没到6000万港币。

  不过,沈言到了香港,一堆老牌导演找上门…

第941章 《怒火重案》(33)

  说实话,看到陈木胜的时候,沈言有点惊讶…

  陈木胜诶,居然会缺资金?

  好吧,他的上一部电影《危城》——《我不吃牛肉》,亏了!

  导演陈木胜,动作导演洪金宝,彭于晏,刘青云,古天乐等领衔主演,吴景,袁泉,江疏影都加盟了。

  公开成本3200万美元!

  肯定没有那么高,但两岸三地加起来票房也没到两亿,血亏是肯定的!

  去年,陈木胜一改戏路,拍了一部喜剧片《喵星人》,主演是古天乐、马丽…

  但票房和口碑都不算太好。

  好吧,票房没到5000万…

  又血亏!

  香港电影市场很现实的,别说陈木胜了,就是杜其峰,连续亏损两次,也没人找他拍戏了。

  ——《毒战》投资一个亿票房才一个多亿,亏得妈妈都不认识,还有一部赔得裤子都当掉的《三人行》。

  最惨的是香港本土的票房也崩了。

  年轻人已经完全不看港产片,漫威霸榜。

  北上没人请,香港也没钱赚,贵为香港十大名导这几年连戏都没得开,这下蚌埠住了。

  所以,杜其峰发了疯嘛——柏林电影节各种开腔‘港片没落是因为没有自由的环境’!

  不是,《树大招风》,有没有让你拍?

  你拍了吧…

  也在香港上映了…

  不赚钱,能怪谁?

  想自由,很简单:不上内地影院想怎么拍怎么拍!

  想赚大陆钱又不想遵守规则,你以为你是谁?

  哦,陈木胜是跟宋贷一起来的——宋贷是银都的负责人!

  银都机构作为常驻香港的内地影视发行公司,每年都要有大尺度港片引进资格。

  陈木胜是他们的固定合作对象。

  《新警察故事》、《宝贝计划》、《男儿本色》、《保持通话》、《扫毒》、《危城》,基本都是银都负责内地发行…

  沈言对陈木胜有印象:基本上每一部电影都有燃爆点,《我是谁》中,成龍玻璃斜坡滑落,《新警察故事》,谢挺锋香港展览中心的打斗,《双雄》的高架追车…

  08年之后,陈木胜各种尝试转型,“超级英雄式“的《全城戒备》,武侠传记类的《新少林寺》、《危城》,但都不尽如人意,难得一部《扫毒》还是90年《喋血街头》似的老男人情怀,怒打鸡血的同时又有份“过期”的膈应感…

  这种“膈应”就是脱离时代的惋惜和不适——比陈木胜更严重的是现在的邱礼涛。

  所以陈木胜终究是没能跳出港片的格局…

  《怒火·重案》算是回勇之作!

  甚至隐约能看到工业化的制作的可能性…

  可惜,他去世了!

  沈言跟陈木胜简单聊了一下,他想拍个剿灭国际贩毒组织的电影,还想去墨西哥取景…

  “陈导…那这个打击国际贩毒组织的角色有啥背景呢?”

  陈木胜想了想道:“国际刑警?”

  沈言无语:“…陈导,国际刑警没有执法权这个事,你知道吗?”

  “…没有执法权?”

  “国际刑警是一个协调组织,只有信息交流的作用…没有任何主权国家会赋予国际刑警执法权的!”

  香港电影里面的国际刑警,很神秘,手段通天…

  但凡大案要案,必有国际刑警出场。男的英俊、女的潇洒,个个身手不凡,他们活跃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也常去世界各地执行任务,缉捕罪犯。

  扮演过国际刑警的有成龍、古天楽、郭富成等…

  后来,林超贤进步了——《逆战》里的周杰伦在电影里的家安置在BJ,但他却有一个莫名其妙的“国际安全局”的身份…

  虽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组织,但听起来就很酷炫!

  可惜,沈言感觉很扯淡!

  “不如拍《怒火》系列…”

  “《怒火》…我刚好有个想法!”

首节 上一节 639/6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