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你电影票,你就拿《西游·伏妖篇》这种玩意儿糊弄我?
你不如直接在影院门口贴你公司收款账号,要观众直接打钱好了。
还省得你拍部电影。
相比《西游》的口碑崩塌,大年初一的亚军《大闹天竺》也没好到哪儿去。
当天报1.87亿,接着就被观众批“粗糙”“尴尬”。
“或许在导演领域,没有天道酬勤。”这话说的还真对。
同时反应印度风情,成龍的《功夫瑜伽》表现显然要好得多。首日1.38亿虽不及《大闹天竺》,但后期走势强过《大闹天竺》。
《大闹天竺》首日后就开始大幅往下跌,大年初二报1.1亿,《功夫瑜伽》年初二票房与首日几乎相当,收1.30亿。
初三,《大闹天竺》跌破亿元,收9200万,而《功夫瑜伽逆跌》,收入1.45亿。
当然,从数值上看,赢家目前还是《西游·伏妖篇》,虽然它的收入也是一天低似一天,但基础雄厚,再跌也依然保持着每天过亿元的收入。
《西游·伏妖篇》在香江宣传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好玩的事。
周星池、徐客、吴亦繁三人一起接受采访,主持人问两位导演:“这部戏你们找了很多帅哥,是谁的主意?”
徐客:“谁帅?”
主持人指着一旁的吴亦繁说:“这还不帅?”对吴亦繁说:“你不觉得自己帅吗?”
吴亦繁:“不觉得。”也是,哪有人会当着记者的面说自己帅的,真帅也会说自己不帅的。不过吴亦繁应该是知道自己长得好看的。
周星池指着吴亦繁说:“你再说一遍,你觉得自己帅吗?”
吴亦繁:“我不觉得,我不觉得自己帅。”
周星池再强调:“用国语再说一遍。”
“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帅哥。”吴亦繁说这话的时候,徐客已经开始笑了。
周星池又问:“那你觉得我们为什么会……如果你不是帅哥,我们为什么找你?”
吴亦繁握拳道:“一定是因为我的演技。”
周星池拍自己大腿,哎呀一声,笑了,徐客和主持人也都笑了。
“这也能回答出来。”两位导演毫不客气。
吴亦繁自己也笑了。他应该知道自己演技不好,他故意这么说可能也是想幽默自嘲一下。
但他绝不会想到他幽这一次默,会被网友嘲讽到死。
目前来看,春节档口碑最好的居然是韩涵导演的《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秉持了韩涵式的幽默金句和抖机灵,在故事的完整性和可看性上,比前作《后会无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后会无期》那真不叫故事,整个一金句段子PPT。
《梁祝》剧组年初二重新开机。虽然只休息了一天,但李秋棠还是能明显感觉到整个剧组都弥漫着一股厌工的情绪。
所以李秋棠给剧组所有工作人员又发了一轮红包,人家大过年的陪你拍戏,怎么也得表示表示。
女主角刘艺菲给大家买饮料,男主角秦浩给大家加餐,也都得到了剧组同事的一致好评。
买饮料和加餐才多少钱?花不多的钱,全组都念你的好,有啥划不来的?
也能治治厌工情绪。
“来了,”李秋棠拍拍手,“大家准备好,我们开机了,早拍完早收工。”李秋棠站在掌镜摄影师身边喊话。
这句话偏偏刚进圈的新人还差不多。
结果就是,开机当天从早上10点拍到第二天零点才收工。
连现场制片都忍不住提醒李秋棠,不能这么熬鹰似的熬剧组,天天拍十二三个小时,这样人受不了。
李秋棠听进去了,这样一直高强度工作确实不太好,表示自己后面会注意。
凌晨一点半,李秋棠去了《流浪地球》筹备组看前期准备特效,在《流浪地球》筹备组吃了一碗饺子当宵夜,3点才回去睡觉。
剧组一直忙到初八返工,秋天大楼重新热闹起来了。
因为《战狼2》剧组和《缝纫机乐队》两个剧组回来了。
《缝纫机乐队》剧组今天开主演碰头会,第一次围读剧本。
《战狼2》去年11月就杀青了国内戏份,之后便一直在办前往非洲拍摄的手续。
现在回怀柔,是来收拾一些落在这里的东西,吴经也来了,顺便来看看《梁祝》剧组。
说来也是巧,《梁祝》11月中开机,《战狼2》11月初杀青国内戏份,《梁祝》筹备期正好赶上《战狼2》在怀柔的拍摄期,两个剧组也就在当时有过交往,除此之外便再无交集。
吴经第一次来《梁祝》剧组,也不是一个人来的,跟于千一起。
“我还说你们要再不来,我就收工回去了。”李秋棠和两位前来探班的好友握手。
“有点事耽搁了。”吴经道,其助理递上一个礼盒,称是一点茶叶。
“怎么探班都喜欢送茶叶,我那儿茶叶都多的放不下了。”李秋棠家里和公司办公室里,毫不夸张地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酒和茶叶,李秋棠一个人再能喝也造不完这些,索性把办公室那部分开放给公司做招待用,就这,每年都还喝不完。
“我这儿有别的啊。”于千拿出两串手串,“我前儿得了块好木头,做了几个手串,拿两个给你和艺菲玩玩。”
“我又不懂这些,给我也是浪费。”
“嗐,随便玩玩嘛。”
演员还在片场做准备,三人在导演棚里说话,正说着,助理又来说:“导演,大朋带他们剧组来了。”
这个造访没提前通知,略有不当,但人来都来了,见见也没关系,反正今天的拍摄不紧张,正好有时间见客。
“那个就是娜札吧,真漂亮。”李秋棠已经听到工作人员的议论了。
第618章 探班
《缝纫机乐队》这次突然的探班还就是娜札提出来的。
她是刘艺菲粉丝,知道刘艺菲今天在怀柔摄影棚里拍戏后,就说想去看看。
导演大朋一时很为难,没有提前通知,贸然造访很不礼貌。
人家什么级别的导演,突然上门,你想见就能见?
但《缝纫机乐队》剧组跟李秋棠合作过的同事告诉大朋:“除了拍摄的时候脾气有点臭,其他时候他人都很好的,你问问呗,兴许就同意了。”
其实大朋也想去《梁祝》剧组看看,所以就问了《梁祝》的一位制片,现在能不能来探班。
“嗐,这有什么,一个也是见,两个也是见,今天任务不重,正好吴经和于千来探班,你们就一起来吧。”
于是,大朋就带着《缝纫机乐队》的几个主演来到了《梁祝》剧组。
李秋棠见大朋带人来,也没怪自己制片擅作主张,这种情况挺常见的。
李秋棠上一次见娜札还是在某个行业宴会上,胡先生带着她。
几人打过招呼,娜札就一直很心不在焉,不住地瞥一旁的刘艺菲。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刘艺菲真人,她真的很激动,想上前打招呼,又不敢,也不知道说什么。
大朋正好在向李秋棠等人介绍自己的这几个演员,介绍娜札:“娜札,演丁建国,贝斯手。”
刘艺菲笑道:“人家一个女孩子,怎么取这样的名字。”
娜札这才找到话头,跟刘艺菲说:“导演说这样有反差。”
刘艺菲笑道:“确实很反差。”
娜札接着说:“我开始还跟导演说,你给我换一个名字,但导演不同意。”
大朋笑道:“这名字多好,丁建国,换啥啊。”
吴经道:“他没给你叫王铁柱就算好的了。”
众人大笑。两组人马都选择留下来看李秋棠拍戏。
吴经和大朋都是第一次看李秋棠拍戏。
要说李秋棠有什么高人一等的导演技巧,在片场有什么特殊的能力,看下来好像也没有。
导演棚黑板上贴的分镜手稿也很普通,既不是冯晓刚那样的油画风,也不是徐客那样张力十足的漫画风,更不是江文的火柴人简笔画。
就是很规矩很普通地把分镜画了出来。
李秋棠身上最可贵的是,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也知道怎么去达成自己的要求。
别看这个东西不起眼,其实中外很多大导演都做不到这点,很多导演想一出是一出。
最可怕的是什么?是李秋棠在商业片上可以做到这样,在《梁祝》这样的文艺片上也可以做到。
他初次执导文艺片,竟没有一点生疏。很多商业片导演拍文艺片,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水土不服,通常会犯既要又要的错误——既想要保留商业片的强冲突以及对观众的强刺激,又想要文艺片的思想性和深刻意义。这样拍出来的结果就是两边都不讨好。
李秋棠可以把两个类型分得很开。
拍商业片,他可以拍出《寻龙诀》这种全是冲突全是刺激的爽片,完全取悦观众;拍文艺片,他可以完全撇开观众,拉刘艺菲演一个不讨喜的被丈夫怀疑出轨同时也怀疑丈夫出轨的小少妇,还采用对一般观众而言比较难理解的罗生门手法拍摄,且电影结局是有些压抑的“凑合过”。
这种特质说起来简单,但很多导演做不到。
李秋棠今天最后一个任务是拍一个运动越轴镜头。
片场里,刘艺菲和秦浩坐在一起,做好了准备,等候导演指令,随时可以开始。
这个镜头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从从刘艺菲的右前方,过秦浩的肩膀,慢慢移动到刘艺菲的左前方,完成越轴。
但需要演员的台词节奏和表演配合好。
“这个镜头很关键,大家打起精神来。3-2-1,开始。”
两位演员开始对白,摄影机开始移动。
吴经和大朋没看过《梁祝》的完整剧本和分镜,陡然看到李秋棠越轴,难免有疑惑。
不是不能越轴,但确实要尽量少越轴。
李秋棠在这里特意安排一个越轴镜头,还强调这个镜头很关键,一定有他的深意。
大朋口快,主动请教这个镜头的意义。
李秋棠回答道:“这里越轴是表现祝晓艳认知的改变,从一边到另一边,但认知改变是改好了还是改差了,就留给观众判断。”
今天演员状态不错,拍了两遍,李秋棠就让过了,宣布收工。
晚上,《梁祝》剧组做东,请吴经、于千、大朋、娜札等两个剧组的人吃饭。
其实娜札见完剧组后还有别的工作,她主演的电影《游戏规则》过几天就要上映了,她有宣传任务。
但她经纪人一听她现在在李秋棠的剧组,晚上还要跟李秋棠、刘艺菲、吴经等人吃饭,立马给她改航班。
娜札这才有时间和刘艺菲亲近亲近。
“我上学时寝室都贴了你的海报,你梳两条辫子的那个。”娜札被特意安排坐在刘艺菲旁边,好说话,还拿出手机给刘艺菲展示那张照片。
刘艺菲看了,笑道:“这张照片好早了,我都找不到了。”
回想起刚才在《梁祝》剧组看刘艺菲的表演,娜札说:“艺菲姐,你刚才的演技好好啊。”
尽管知道这是客气话,但刘艺菲吃这套,在这方面她跟黄小明一样,都喜欢听别人夸自己演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