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个热闹吧,一个人也是带,两个人也是拉,我也同意了。”
“行吧,过年期间你和郭凡辛苦点。”又笑道,“你刚结婚,蜜月还没过,你不怪公司吧?”陈芷熙在16年的最后一天和作曲家男友领证,还没办婚礼。
“大冬天的,我能上哪儿度蜜月去。不过等天气回暖了,我就要请假出去了,你不准不批。”
“那肯定,你想出出多少天我都给你批,费用我都给你包了。”
说完《花木兰》的安排,陈芷熙又汇报了一些其他工作,和公司管理上的事。
“前几天融创投资乐视的新闻你看了吗?”陈芷熙问道。
“事儿我知道,但我没详细看。”李秋棠每天两个剧组来回跑,哪有工夫上网,也就上厕所时和睡前可以刷刷手机。
“150个亿,行业内最大的一笔投资。”知道搞房地产的有钱,但不知道这么有钱。
陈芷熙还说:“这150亿要是给我们……”
“别做梦了你,”李秋棠笑道,“我们什么业务需要这么大的投资?”
不是没机构找过秋天,要个定向增发什么的,但秋天在这块一直比较保守,秋天的版图布局逐渐清晰,除了猫眼还要继续烧钱外,其他业务板块都很稳定,暂时不需要吸纳投资,就算对外投资,用自有资金也足够应付了。
李秋棠说:“他投资得越多,就说明问题越大。你想想,乐视得缺钱缺成什么样,才会一下拿150亿投资?他开口就要我们70亿,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李秋棠说这话就有点上帝视角了。在旁人看来,乐视摊子铺得大,流媒体平台、电影制片发行、智能硬件、文旅、体育,甚至还要造车——2014年贾老板就提出要造车,他眼光是真的毒。
这么大的摊子,自然要融这么多钱。150亿在电影行业很多,但在实体,在制造业,也就打个水花的意思。
说起投资,陈芷熙又想起一件很机密要紧的事要跟李秋棠说,当下也没外人,只有刘艺菲在,但她向来不插手公司管理,被她听去了也不打紧。
“忘了一件事,这事儿本来不该我说,得老郑(秋天CFO)来说。”
“说吧说吧。”
“晋省那边给我们的钱可一年比一年少了。去年不到5亿,今年估计还会砍。”
李秋棠个人发家没靠煤老板,但秋天公司的发展确实借了煤老板的财力,这没什么可避讳的。
几位和李秋棠交好的煤老板还特意成立了专门的投资管理公司,成为秋天的第二大股东,李秋棠本人也是这家投资公司的股东。
别的煤老板在娱乐圈被人当猪宰,12年左右就灰溜溜地退场了,但投资秋天的这几位煤老板,这么多年下来,在秋天身上没少赚钱,当然,也没少亲近女明星。
可以说生活美得很。
但隔行如隔山,煤老板们对电影传媒行业依然不懂,或者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够完全相信秋天影业以及李秋棠。
这几年,给到秋天影业的资金支持越来越少,很多事,秋天要动用自有资金来做。
那家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近百亿,煤老板们依然选择把大头投向他们更为熟悉的煤炭以及新能源行业。
这种投资他们还不带秋天玩。
这就引起了秋天内部的不满,这几年你在我身上赚的没十亿也有八亿,现在给的钱越来越少不说,你有发财的机会还不带我,这就很不地道了。
这确实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帮子煤老板说话办事草莽气十足,整个秋天能跟他们说上话的,不超过3个,其中最有分量的自然是李秋棠。
这件事还得李秋棠亲自去处理。
李秋棠想了想,道:“确实需要处理,这事儿我来办。”
陈芷熙的建议是把煤老板们踢出去,股份收回来。
这个建议正中李秋棠下怀,在该讲情分的时候他重情重义,在不该讲情分的时候,李秋棠也能豁得出去。
当面喊兄弟,转身把人开,这种事李秋棠也做得出来。
煤老板们在娱乐圈的历史作用已经发挥完了,这几位老板能撑到现在也多亏了秋天。
虽然影视投资惯有过程不透明,回款周期长等弊端,但李秋棠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对得起投资人。
“行吧,年后我找那几个老板谈谈,先看看他们的态度,我们现在也不缺他这三亿五亿的。”
陈芷熙谈完工作便离开了,刘艺菲模仿老公刚才的口气:“‘先看看他们的态度,我们现在也不缺他这三亿五亿的。’这就是传说中的霸总吗。”
说他胖他还真喘上了,李秋棠道:“你以为你老公就只是一个导演吗,我真是霸总哦。”
“能死你了。”刘艺菲翻了个白眼。
第613章 答叔探班
保底发行前年开始流行,去年达到顶峰,但去年一年只有《美人鱼》和《盗墓笔记》两部电影保底成功,后者依然亏本。
秋天影业作为国内制片实力最强的电影公司,却一直没赶保底发行的趟儿。
因为李秋棠和张钊等人都觉得保底发行这种提前锁定收益的手段“搞得市场很不正常”。
还没上映制片方就开始分钱,长此以往,谁还会好好拍片。
所以,尽管手里捏着不少好片,秋天影业一直没碰保底发行。
但是,今年春节档出现了意外。
燕京文化盯上了秋天影业今年春节档的大戏《大闹天竺》,并开出8亿的保底合同。
燕京文化赌《大闹天竺》能过8亿,约定电影8-13亿部分的利润全归燕京文化,13亿以上的利润,燕京文化和制片方(主要是秋天影业和保强自己的乐开花)六四分成。
秋天影业内部对《大闹天竺》的预估是10亿,但没有压着红线保底的,得给人留点利润空间,8亿是个不错的数字。
秋天其实不想签,秋天始终认为保底发行不是好事,但架不住保强想签。
过去一年因离婚他过得很不开心,想多赚点钱。
保强在秋天公司内部人缘不错,在《大闹天竺》上,公司也就做个顺水人情,成全了他,让燕京文化加入了进来。
不愿归不愿,但必须得不承认,收益提前落袋的感觉是真不错。
片子移交出去后,秋天工作少了很多,今年能过个轻松年。
李秋棠得知了这件事后也没出手阻拦,这不算大事,做也就做了。
他的当务之急还是《梁祝》的拍摄和《流浪地球》的筹备。
今年肯定得在剧组过年,但这也成习惯了。
腊月二十七的下午,李秋棠在怀柔剧组见到了远道而来的吴孟答。
在《流浪地球》剧本创作阶段,各位编剧就想好了让吴孟答演韩子昂。
但等到剧组开始选角,真的给吴孟答发邀请的时候,竟然被吴孟答拒绝了。
因为他不相信这个剧本是国人写的,怀疑是从好莱坞买来的。
至于李秋棠导演,他也怀疑是剧组打着李秋棠的旗号招摇撞骗。
再一个就是也是不相信国产硬科幻。
剧组没办法,只能邀请他来一趟,实地参观,亲自见见李秋棠,就知道是真是假。
吴孟答到达燕京后,先是在《流浪地球》剧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去了筹备工作室参观,看那些设计稿,看那些外骨骼装备,看那些防护服,看那些做好的前期特效。
吴孟答这才知道《流浪地球》不是野鸡剧组。
李秋棠这天也正好在棚里,就带吴孟答来见见。
工作人员和吴孟答刚进摄影棚,刚走近几步,就听见李秋棠在和灯光发脾气。
灯泡要换,但没找到备货,现在还要找设备公司调,怀柔基地配套也全,但临时从外面调灯泡,也耽误不少时间。
这事儿说破天也是灯光准备不足,灯光指导连着打灯的助理,一起挨李秋棠的骂。
李秋棠情绪也上来了,有的没的说了一大堆:“两个半月才拍这么点,你叫我怎么拍?还去威尼斯?去个鬼。”
“混了十几年,还出现灯泡备货不足这种低级错误,每天拍完也不做清点。”李秋棠连着剧组制片主任也骂了一顿。
人家工作人员也有话说啊,灯泡消耗过快也是因为导演咔的太多,拍的太慢。
但这话谁说谁死。
灯光不达要求,李秋棠也拍不下去,只能下令剧组休息,但演员就地彩排,把后面的戏自己多练几遍。
刘艺菲当然能劝,但她这时候选择闭嘴。
“导演,”工作人员这才敢轻声叫他,“吴孟答老师来了。”
李秋棠屁股刚沾导演椅就又起来。
跟变脸似的,李秋棠前一秒还板着个脸,下一秒就笑容可掬地跟吴孟答握手:“欢迎欢迎。”
他事先知道剧组会请吴孟答来参观,但不知道是今天,还来了自己剧组。
吴孟答也不知道李秋棠筹备《流浪地球》那么大一部戏的同时还拍着另一部戏。
直夸李秋棠年轻人精力旺盛,永远不知道累。
他才不说刚才李秋棠骂灯光的事呢,在剧组混了一辈子,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门儿清!
老艺术家老艺术家,一要老,二要有艺术,三要有德行,并不是人老了,就自动成为老艺术家。
吴孟答这三样顶多占一样半,年纪够老了,德行年轻时是个人渣但老了也还行,艺术吧,演的是很好,但最近几年烂片频出,有点不珍惜羽毛,但这是为了还年轻时欠下的债。
总的来说,单纯站在观众的角度,吴孟答还是值得尊敬的,毕竟奉献了那么多经典角色。
《梁祝》剧组暂时停工,李秋棠就跟吴孟答聊《流浪地球》,吴孟答坦言刚接到剧本的时候不相信剧组,但今天看了剧组的准备工作,对拍摄很有信心。
但李秋棠对吴孟答的身体很担心,如果可以,他想找个身体更加健康的老演员。
“我身体很好的,你放心啦。”吴孟答笑道,“剧组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没问题的。”
本人都这么说了,李秋棠也不多说什么,吴孟答是编剧们想要的,他作为导演,无可无不可。
李秋棠跟吴孟答说:“我们这部戏会分两个阶段来拍,一个是地面阶段,你就在这个阶段,第二个是太空戏,你不用跟这个阶段。”
吴孟答仔细听李秋棠讲《流浪地球》,再结合他之前在筹备工作室看到的,他突然说:“香江做不出这种电影。”
李秋棠一愣,他也没想到吴孟答忽然会说这个。
“香江没哪个导演想得到这种故事,也没哪个公司敢投资。”
这是在夸李秋棠吧?
吴孟答说这话并不期望得到李秋棠的回应,又问他:“你觉得《流浪地球》能拿多少票房?”
《流浪地球》建组两年,这是第一次有人问他这种问题,李秋棠笑道:“吹牛X说就是100亿,不吹牛X就是50亿。”
身边的工作人员听了都蒙了,这哪个听着都像是在吹牛X吧。
“你们不信?”李秋棠从同事脸上看到了“你哄傻子呢”的表情,“50亿真可以,没吹牛X。”
副导演还说他:“东北人吹牛X嘴里没一句真话。”
第614章 李秋棠真小气
现在影史票房冠军是《美人鱼》的33.9亿,但凡李秋棠报35亿,同事也不会觉得他在吹牛X。
50亿?亏你想得出来!
李秋棠道:“都吹牛X了,为什么还要有真话?”
李秋棠知道这个数字报出来没人信,他也不恼,道:“市场是发展的,我们上上下下几千号人天天熬夜苦干,就为了拿10亿票房?要敢想。《美人鱼》34亿,我就说我能到50亿,这怕什么。”
但最后也说:“吹牛又不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