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第447节

  刘师傅哼着地方小曲,手中菜刀在案板上有节奏地起落,青菜在他刀下变成均匀小段。

  张师傅则在一旁水池认真洗菜,将新鲜蔬菜冲洗干净,水珠在菜叶上滚动,在晨光下闪烁。

  突然,负责大堂的小李慌慌张张冲进厨房,打破了原本的宁静。

  他跑得气喘吁吁,脸上满是焦急,大声喊道:“王老板,不好了!网上有人说咱们饭店菜里有异物,好多人都在议论呢!”

  彼时,王老板正弯腰仔细检查新到的食材,手中还拿着一块新鲜猪肉,听到小李的话,手上动作瞬间停下,眉头紧紧皱起,像打了个死结,问道:“啥?你说清楚,到底咋回事?”

  小李喘着粗气,将手机递过去,屏幕上,一张菜品照片里,确实有个黑乎乎、形状怪异的东西混在菜肴中间。

  再看评论区,各种负面评论铺天盖地:“这还能吃?太恶心了!”

  “以后再也不来王氏了!”王老板脸色变得铁青,额头上青筋微微凸起,大声说道:“马上通知所有人,暂停手头工作,到会议室集合。”

  会议室里,员工们陆陆续续赶来,彼此交头接耳,神色中满是不安。

  王老板站在众人面前,表情严肃得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说道:“大家都知道了,有人在网上曝光咱们菜品有异物,这事儿对咱们影响很大。

  不管是不是真的,咱们都得马上查清楚。

  小李,你联系下这个曝光的顾客,问问具体情况;后厨的师傅们,把昨天那道菜的食材、制作过程都仔细回忆下,有没有啥异常;负责公关的小张,准备下官方声明,先表明咱们重视这事儿,正在调查。”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领命而去,会议室瞬间忙碌起来。

  小李按照网上留的联系方式,拨通了曝光顾客的电话。

  “喂,您好,请问是在网上发布我们饭店菜品有异物的那位顾客吗?我是王氏饭店的工作人员,想跟您了解下详细情况。”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语气不太友善,带着明显的火气:“有啥好了解的,我在你们家吃饭,菜里就吃出这东西了,你们得给个说法。”

  小李耐着性子,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温和些:“您别生气,我们肯定会给您一个满意答复。

  您能说说,是在哪道菜里发现的,当时就餐的具体时间、位置吗?”

  男人沉默了会儿,似乎在平复情绪,然后说道:“就在昨天晚上,我在你们大堂靠窗户那桌,点的那个招牌红烧肉里。”

  小李一边在本子上快速记录,一边接着问:“那这异物发现的时候,是在菜刚上桌就看到了,还是吃了一部分才发现的呢?”

  男人有些不耐烦,提高音量道:“刚吃几口就看见了,恶心死我了,你们到底打算怎么解决?”

  小李赶忙说:“您放心,我们已经在调查了,一定给您一个合理解决方案。”

第649章

  男人又抱怨了几句,才挂断电话。

  后厨里,刘师傅和张师傅坐在一旁,仔细回忆昨天红烧肉的制作过程。

  刘师傅眉头紧皱,一边回忆一边说道:“我记得昨天肉都是我亲自挑的,新鲜得很,处理的时候也没发现啥问题啊。”

  张师傅在一旁附和:“对啊,我配的料,都是常用的那些,花椒、八角、桂皮啥的,不可能有这种异物。”

  刘师傅又说:“会不会是在烧制过程中,有啥东西不小心掉进去了?”张师傅挠挠头,一脸困惑:“我一直在旁边帮忙,眼睛就没离开过锅,没注意有啥东西掉锅里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实在想不出问题出在哪,最后决定再仔细检查一遍厨房,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这边,负责公关的小张坐在电脑前,眉头紧锁,一字一句地斟酌官方声明。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键盘敲击声。

  小张时而停下来思考,时而又快速打字:“尊敬的各位顾客,针对今日网上出现的关于我店菜品中有异物的情况,我们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成立调查小组展开全面调查。

  王氏饭店一直秉持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致力于为大家提供安全、美味的菜品。

  我们会尽快查明真相,并及时向大家公布结果。”

  小张把声明拿给王老板看,王老板坐在椅子上,认真看了几遍,神色凝重,然后点点头:“行,先这样发出去,记得密切关注评论区动态,有啥情况马上汇报。”

  小张应了一声,转身回到电脑前,开始在各个平台发布声明,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关注着评论区的每一条新消息。

  与此同时,王老板心里犯起嘀咕,总觉得这事儿透着蹊跷。

  他决定亲自去走访下周边几家同行,探探口风。

  他走出饭店,外面阳光依旧,可他却没心思欣赏。

  来到隔壁一家餐馆,老板老陈看到王老板,脸上堆起笑容,迎上来道:“哟,王老板,今儿咋有空过来?”

  王老板苦笑着说:“老陈,不瞒你说,我家饭店出事儿了,网上有人说在菜里吃出异物,你听说了没?”

  老陈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很快恢复正常,惊讶道:“啊?还有这事儿?我还真没听说。

  现在这餐饮生意不好做,啥人都有,王老板你可得小心啊。”

  王老板留意到他的表情,心里愈发笃定这事儿不简单。

  从老陈那出来,王老板又去了几家餐馆,得到的大多是类似回应。

  他越发觉得,这很可能是竞争对手恶意陷害。

  回到饭店,小李已经和暴光顾客约好见面。

  王老板带着小李,按照约定来到一家咖啡馆。

  顾客已经坐在里面,看到王老板他们,站起身来,一脸警惕。

  王老板走上前,礼貌地伸出手,微笑着说:“您好,我是王氏饭店老板,感谢您愿意跟我们当面沟通。”

  顾客犹豫了下,还是握了握手,语气带着一丝不满:“你们这事儿到底咋处理?我在网上都被骂惨了,说我故意抹黑你们。”

  王老板诚恳地说:“您放心,我们肯定会还您一个公道。

  现在我想再跟您确认下,您确定这异物是在我们饭店的菜里发现的吗?”

  顾客皱着眉,提高音量道:“我当然确定,我还能拿这种事儿开玩笑?”

  王老板接着问:“那您吃完这道菜,身体有没有啥不舒服?”

  顾客愣了下,想了想说:“倒是没啥不舒服。”

  王老板若有所思,提议道:“这样,我们想邀请您跟我们一起回饭店,看看厨房的操作流程,您看方便吗?”

  顾客犹豫了会儿,最终答应下来。

  回到王氏饭店,王老板带着顾客来到厨房。

  此时,厨房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食材整齐摆放,厨师们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戴着帽子、口罩。

  王老板一边走,一边介绍:“您看,我们的食材都是当天采购,严格筛选,制作过程也有严格规范。

  每一道菜出锅前,厨师都会仔细检查。”

  顾客在厨房转了一圈,没发现啥问题,脸色缓和了些。

  这时,负责调查的小张匆匆跑来,在王老板耳边低语几句。

  王老板脸色一沉,对顾客说:“麻烦您先在这稍等下,我有点事儿处理。”

  原来,小张通过一些渠道,打听到这事儿很可能是食韵楼老板孙福在背后捣鬼。

  孙福为了打压王氏饭店,花钱雇人故意制造这起食品安全事件。

  王老板强压着怒火,对小张说:“马上联系律师,准备好相关证据,咱们不能就这么被冤枉。

  同时,联系本地媒体,邀请他们明天来饭店实地参观,展示我们的食品安全管理流程。”

  第二天,几家本地媒体记者来到王氏饭店。

  王老板亲自接待,带着记者们参观厨房、食材储存间,详细介绍食材采购、清洗、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标准。

  “我们一直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

  这次事件,我们调查清楚了,是竞争对手恶意陷害。”

  王老板对着镜头说道。

  记者们一边记录,一边提问:“王老板,那对于这次事件,您打算怎么给顾客一个交代呢?”

  王老板回答:“我们会通过官方渠道,把调查结果详细公布。

  同时,为了感谢一直支持我们的顾客,接下来一周,凡到店消费的顾客,都可以享受八折优惠。”

  随着媒体报道发出,网上舆论开始反转。

  顾客们看到王氏饭店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流程,以及调查结果,纷纷表示相信王氏饭店。

  那位曝光顾客也站出来澄清,承认自己是被人收买,故意发布不实信息。

  食韵楼老板孙福,在证据面前,也无法抵赖。

  ……

  王建业眯起眼睛,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

  从徐州到淮安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路两旁的农田在晨光中泛着金色的光芒。

  王建业轻轻敲打着膝盖,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王总,再有二十分钟就到HA市区了。”坐在副驾驶的陈宇转过头来汇报道,他手里捧着一叠厚厚的调研资料,黑框眼镜后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王建业点点头,目光重新投向窗外。这次淮安之行,他带了最精锐的团队——市场总监陈宇、厨师长李师傅、采购主管赵强和服务部经理张丽。

  每个人都肩负着重要使命,要在三天内摸清淮安餐饮市场的底细。

  “李师傅,你对淮安菜有什么了解?”王建业转头问坐在后排的厨师长。

  李师傅搓了搓粗糙的双手,眉头微皱:“听说淮安菜讲究清淡鲜美,擅长河鲜,跟咱们徐州的厚重口味不太一样。具体还得尝过才知道。”

  王建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口味差异”四个字,又在下面画了两道横线。这是他们面临的首要挑战。

  车子驶入HA市区,街道两旁的建筑渐渐密集起来。与徐州的热闹喧嚣不同,淮安给人一种温婉宁静的感觉。街道上行人不多,节奏明显慢了许多。

  “先找地方住下,然后立刻开始调研。”王建业看了看手表,刚过上午九点,“陈宇,你联系的本地向导到了吗?”

  “已经到了,在酒店等我们。”陈宇推了推眼镜,“是我大学同学的表哥,在淮安做了十几年餐饮,对这边了如指掌。”

  十分钟后,团队入住市中心的一家商务酒店。大堂里,一个身材微胖、笑容可掬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

  “这位是马老板,淮安本地人,开了三家餐馆。”陈宇介绍道。

  马老板热情地与每个人握手:“欢迎各位来淮安!听说你们王氏饭店要来开店,这可是我们淮安吃货的福气啊!”

  寒暄过后,王建业直奔主题:“马老板,能否先带我们看看淮安最有特色的餐馆?我们想尽快了解本地口味。”

  马老板拍拍胸脯:“包在我身上!咱们先去吃午饭,我请客,去淮安最老的‘淮扬楼’,让你们尝尝正宗的淮扬菜!”

  一行人驱车来到位于老城区的淮扬楼。这是一栋古色古香的两层小楼,飞檐翘角,门楣上挂着黑底金字的招牌,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这店开了快一百年了,祖传的手艺。”马老板边走边介绍,“淮安人讲究‘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喝茶吃点心,晚上泡澡。这淮扬楼的早茶可是出了名的。”

  走进店内,王建业立刻注意到这里的装修风格与徐州截然不同。

  清雅的木质桌椅,墙上挂着水墨画,整体氛围素净典雅。

  正值午饭时间,店里坐满了客人,但交谈声都不大,与徐州餐馆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这边请!”马老板熟门熟路地带他们到一张大圆桌坐下,招呼服务员点菜。

  “先来份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钦工肉圆,再来个蟹粉狮子头和白袍虾仁。”马老板如数家珍,“对了,特色点心也不能少,来笼蟹黄汤包和千层油糕。”

  等待上菜的间隙,王建业环顾四周,仔细观察其他桌上的菜品和食客的反应。

首节 上一节 447/5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