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第379节

  例如,赞助当地的艺术展览,在展览现场设置专门的餐饮区域,为参观者提供王氏全系饭店的特色美食和饮品,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品尝到独特的美食体验。

  ……

  随着在德国的成功经营与扩张,王氏全系饭店如同一颗闪耀的新星,其名声逐渐在欧洲大陆散开,吸引了众多食客与商业伙伴的目光。

  伦敦,这座举世闻名的大都市,作为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与商机,自然成为了王氏全系饭店进军英国的首选之地。

  王建业深知此次拓展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毫不犹豫地亲自带领他那支精英团队奔赴伦敦,一场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选址工作随即拉开帷幕。

  他们如同勤劳的蜜蜂穿梭于伦敦的大街小巷,从繁华喧嚣的西区,那里剧院林立、时尚潮流汇聚,到高楼林立、金融精英云集的金融城;

  从充满生活气息、邻里关系紧密的传统居民区,再到朝气蓬勃、充满创新活力的新兴商业区,他们的足迹遍布伦敦的各个角落,考察了众多潜在的店址。

  每到一处,他们都仔细地观察周边环境,记录人流量的大小与时段分布,分析周围消费群体的特征与需求,评估交通的便捷性以及商业氛围的活跃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饭店未来经营的细节。

  在西区的皮卡迪利广场附近,他们看到了人潮如织的热闹景象。街头艺人在广场中央表演着各种精彩的节目,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

  周围的商店琳琅满目,餐厅和咖啡馆里坐满了享受闲暇时光的人们。王建业和他的团队在附近的街道中穿梭,查看一处处可能的物业。

  有的店铺虽然位于繁华地段,但内部空间狭小,布局不合理,无法满足饭店的经营需求;有的则租金过高,超出了预算范围。

  而在金融城,高耸入云的写字楼鳞次栉比,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行色匆匆。他们考察了几处位于写字楼底层的商业空间,这里的优势在于客源稳定,且消费能力较高。然而,周边的餐饮竞争也异常激烈,多数餐厅都以快捷商务餐为主,缺乏特色与文化氛围。

  经过长时间的寻觅与筛选,他们终于在伦敦西区的一处商业综合体中发现了一处宛如明珠般合适的物业。

  这里临近剧院区,每当夜幕降临,剧院的霓虹灯闪烁,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即将上演,观众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使得这里的人流量大且消费层次多样。

  物业本身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岁月在它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却也赋予了它独特的韵味。

  外观保留了英式古典风格的砖石结构,那一块块厚重的砖石严丝合缝地堆砌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精致的雕花装饰遍布建筑的外立面,无论是门窗周围的花卉图案,还是墙角处的几何纹饰,都展现出了精湛的工艺与细腻的艺术美感。

  王建业站在这座建筑前,抬头仰望着它,眼神中透露出满意与期待。他缓缓绕着建筑走了一圈,仔细查看建筑的每一处细节,手指轻轻触摸着那古老的砖石与雕花,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他对身边的团队成员说道:“这地方不错,很有潜力。虽然需要一些改造,但只要我们用心经营,一定能打造出一家独具特色的饭店。”

  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也被这座建筑的魅力所吸引,心中对未来的饭店充满了憧憬。

  进入建筑内部,他们发现空间宽敞高挑,巨大的梁柱支撑着天花板,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虽然内部有些陈旧,但稍加改造便能营造出独特的用餐环境。

  王建业一边走一边比划着,向团队成员们讲述着他的改造设想:“这里可以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厨房,让顾客能够看到厨师们精湛的厨艺;那边的角落可以设置一个小型的舞台,在晚餐时段安排一些音乐表演,增加用餐的氛围。”

  筹备工作迅速展开,装修团队在保留建筑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中法与英式的文化元素,开启了一场跨文化的装饰艺术之旅。

  大厅的天花板成为了装修的重点之一。装修团队采用了法式的穹顶设计,工匠们精心搭建起穹顶的骨架,然后用一块块特制的石膏板拼接覆盖,经过细致的打磨与修整,穹顶呈现出流畅而优美的曲线。

  在穹顶的中心,配以华丽的水晶吊灯,那一盏盏水晶吊灯如同璀璨的繁星,散发着柔和而明亮的光芒。

  当灯光亮起,整个大厅都被笼罩在一片优雅浪漫的氛围之中,水晶的光芒在穹顶和墙壁上折射出绚丽的光影,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墙壁上则挂着中英法三国艺术家创作的与美食相关的画作,这些画作风格各异,有的是细腻写实的油画,描绘着各种美食的诱人形态;

  有的是简洁生动的水墨画,以独特的笔触勾勒出食材与烹饪的意境;还有的是充满创意与想象的现代艺术画作,用抽象的形式表达着对美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每一幅画作都经过精心挑选与布置,它们相互搭配,相得益彰,为大厅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气息。顾客们走进大厅,在等待用餐的过程中,常常会被这些画作所吸引,停下脚步细细欣赏,沉浸在艺术与美食的交融氛围之中。

  桌椅的选择也颇具匠心,结合了英式的厚重质感与中式的精致工艺。那一张张实木打造的餐桌,桌面宽阔平整,纹理清晰自然,桌腿粗壮有力,展现出英式家具的沉稳与大气。

  而桌椅的细节之处,则融入了中式的精致工艺,如桌椅边缘的雕刻装饰,采用了中式传统的花鸟图案或吉祥纹饰,线条流畅婉转,雕刻精细入微,每一处花纹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东方故事。

  座椅的坐垫和靠背则选用了高品质的面料,既柔软舒适,又具有良好的质感,为顾客提供了舒适而不失格调的用餐体验。

  在菜品方面,除了保留经典的中法融合菜品外,厨师团队深知要想在英国市场立足,必须针对英国顾客的口味偏好进行大胆创新。他们深入研究英国传统美食的特点与精髓,结合中法烹饪技艺,展开了一场美食创新的探索之旅。

  例如,在研发“英式炸鱼薯条配中法混合酱料”这道菜时,厨师们首先对传统的英式炸鱼薯条进行了改良。他们前往伦敦当地的鱼市场,挑选新鲜的鳕鱼。在鱼市场里,各种新鲜的海鱼琳琅满目,鳕鱼的摊位前围满了顾客。

第539章

  厨师们仔细挑选着鳕鱼,他们用手轻轻按压鱼身,感受鱼肉的弹性,观察鱼眼的清彻程度,确保所选的鳕鱼新鲜度最佳。

  回到厨房后,厨师们将鳕鱼洗净,精心处理,去除鱼鳞和内脏,然后按照精确的比例调制面糊。厨师手持搅拌器,快速搅拌着面粉、鸡蛋、啤酒等原料,面糊在搅拌器的作用下逐渐变得均匀细腻,气泡在其中缓缓上升。

  将处理好的鳕鱼放入面糊中,使其均匀地裹上面糊,随后轻轻放入滚烫的油锅中炸制。随着“滋滋”的声响,面糊迅速在鳕鱼表面膨胀定型,逐渐变成金黄酥脆的外皮。厨师们时刻关注着炸鱼的火候和时间,用长柄漏勺不时地翻动鳕鱼,确保其炸制均匀。

  炸鱼薯条的精髓不仅在于炸鱼的美味,更在于薯条的品质。厨师们选用优质的土豆,将其切成粗细均匀的薯条形状,放入清水中浸泡,去除土豆中的淀粉。然后将薯条捞出,沥干水分,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

  而这道菜的创新之处在于搭配的中法混合酱料。厨师们从法式酱料中汲取灵感,选用了法式蛋黄酱、芥末酱等基础原料,加入中式的豆瓣酱、蒜蓉、香醋等调料,经过反复的调配与尝试,终于调制出一种独特的蘸料。这种蘸料既有法式酱料的浓郁醇厚,又有中式调料的独特风味,与炸鱼薯条搭配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味觉体验。

  当这道菜被端上餐桌时,金黄酥脆的炸鱼搭配上金黄的薯条,旁边摆放着一小碟中法混合酱料,色泽诱人。

  顾客们看到这道菜,眼中露出好奇与期待的神情。一位英国绅士拿起餐叉,叉起一块炸鱼,蘸了蘸酱料,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他的眼睛微微睁大,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说道:

  “这炸鱼薯条的味道很特别,外皮酥脆,鱼肉鲜嫩,而这个酱料更是奇妙,既有我熟悉的西式风味,又有一些新奇的东方味道,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同桌的其他顾客也纷纷效仿,不一会儿,餐桌上便响起了一片赞叹声。

  还有“中法惠灵顿牛排”这道创新菜品,更是融合了中法英三国美食的精华。厨师们在传统的惠灵顿牛排制作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新。

  首先,他们选用上等的牛排,用中式的香料进行腌制。厨师将八角、桂皮、香叶等香料研磨成粉,均匀地涂抹在牛排上,轻轻按摩牛排,让香料的味道充分渗透到牛肉之中,腌制一段时间后,牛排散发出浓郁的香味。

  接着,按照惠灵顿牛排的经典做法,将腌制好的牛排煎至表面金黄,锁住肉汁。然后在牛排表面铺上一层法式鹅肝酱和蘑菇酱,这两种酱料的搭配为牛排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浓郁的风味。

  再用一层金黄酥脆的酥皮将牛排包裹起来,放入烤箱中烤制。烤箱内的温度被精确控制,厨师们时刻关注着烤箱内牛排的变化,通过烤箱的玻璃门观察着酥皮的颜色和状态。

  当“中法惠灵顿牛排”烤好出炉时,整道菜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牛排被包裹在金黄酥脆的酥皮之中,切开后,内部的牛排呈现出诱人的粉红色,鲜嫩多汁,中式香料的味道与法式酱料的风味完美融合,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多种味道在舌尖上跳跃。

  ……

  为了确保伦敦分店的顺利运营,招聘与培训合适的员工成为了关键环节,犹如构建一座大厦,员工便是那坚实的基石。王建业和他的团队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于是精心策划并启动了招聘流程。

  招聘信息如同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在伦敦的就业市场激起层层涟漪,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求职者。这些求职者怀揣着各自的梦想与期望,纷纷涌向王氏全系饭店的招聘现场,形成了一道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风景线。

  面试过程在伦敦市区的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中进行。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张长桌,王建业和他的团队成员们神情专注地坐在一侧,面前摆放着求职者的简历和相关资料。对面则是前来面试的应聘者,他们有的神情紧张,坐姿端正,双手微微颤抖地握着自己的简历;有的则表现得较为自信,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份工作的渴望。

  王建业率先打破沉默,他目光扫视着面前的应聘者,声音沉稳有力地说道:“欢迎各位前来参加面试。我们王氏全系饭店致力于打造一家融合中法英三国美食文化的特色餐厅,所以我们不仅看重大家的专业技能,更关注你们对多元文化融合的理解与适应能力。现在,请各位依次介绍一下自己。”

  第一位应聘者是一位有着多年经验的英国本地厨师,名叫詹姆斯。他身材魁梧,面容和蔼,一头卷发整齐地梳向脑后。詹姆斯微微起身,向面试官们点头示意,然后用他那带有浓郁伦敦腔的英语说道:“各位好,我叫詹姆斯。

  我在伦敦的餐饮行业已经工作了十五年,擅长英式传统菜肴的制作,如烤牛排、炸鱼薯条等。我对中法美食也一直很感兴趣,曾经自己尝试过一些融合菜品的创作。

  我认为不同文化的美食相互借鉴和融合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相信我能够将我的经验和对美食融合的热情带到这里,为饭店创造出独特的菜品。”他说话时,眼神坚定地看着面试官,双手不时地比划着,以辅助表达自己的想法。

  接着面试的是一位年轻的英国服务员,名叫莉莉。她穿着得体,面容清秀,眼神灵动。莉莉有些羞涩地站起来,声音轻柔但清晰地说道:“您好,我是莉莉。

  我之前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餐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我善于观察顾客的需求,并且能够以热情周到的态度为他们服务。

  我对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都很有兴趣去了解,我知道在服务过程中尊重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我会努力学习中法餐饮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每一位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她说话时,脸颊微微泛红,眼神不时地看向地面,但又很快抬起头来与面试官进行眼神交流。

  还有一位具有中法餐饮背景的专业人士,名叫李华。他身着整洁的衬衫,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李华不紧不慢地站起来,用流利的英语说道:

  “各位面试官,我叫李华。我在中国和法国都学习过烹饪艺术,对中法两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我曾在巴黎的一家中法融合餐厅工作,参与了许多创新菜品的研发。

  我相信我能够将中法餐饮的精髓与英国的饮食文化相结合,为饭店开发出更多受欢迎的菜品。同时,我也能够在团队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饭店的发展。”他说话时,表情镇定自若,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专业。

  经过多轮严格的面试和综合评估,王建业和他的团队最终确定了录用名单。

  录用的员工包括像詹姆斯这样经验丰富的英国本地厨师,他们熟悉当地食材的特性和英国顾客的口味偏好;

  热情周到的英国服务员如莉莉,她们能够以亲切的态度和专业的服务赢得顾客的好感;还有像李华这样具有中法餐饮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为饭店带来了中法美食的独特技艺和创新理念。

  在培训期间,饭店专门安排了一系列全面而系统的课程,除了基本的服务规范和菜品制作培训外,还着重设置了跨文化交流课程,让他们深入了解中法英三国的饮食文化差异与共同点,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为顾客服务。

  在服务规范培训的课堂上,培训导师站在教室前方,手中拿着一份详细的培训手册,表情严肃而认真地讲解道:“各位同事,在为英国顾客服务时,有一些重要的要点需要大家牢记。

  英国顾客非常注重礼仪和隐私,所以我们在服务过程中要时刻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于亲近或唐突。例如,当为顾客点餐时,我们要站在离餐桌合适的位置,微微弯腰,用礼貌用语询问顾客的需求,像‘请问您今天想点些什么?’

  而不是靠得太近或语气过于随意。”导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着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身体微微前倾,手臂自然下垂,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

  “在与顾客交流时,也要注意言辞的得体和尊重。如果顾客有特殊要求或投诉,我们要耐心倾听,用温和的语气回应,比如‘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了不便,我们会尽快为您解决这个问题。’绝对不能与顾客发生争执或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导师的声音坚定而清晰,眼神扫视着每一位学员,确保他们都在认真听讲。

  而在菜品介绍培训环节,培训师则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员工能够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向顾客解释中法融合菜品的特色与口味组合上。培训师在讲台上摆放了几道饭店的招牌中法融合菜品,如“英式炸鱼薯条配中法混合酱料”“中法惠灵顿牛排”等,然后拿起其中一道菜,向学员们展示并说道:

  “以这道‘英式炸鱼薯条配中法混合酱料’为例,当向顾客介绍时,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是我们的特色菜英式炸鱼薯条,我们选用了新鲜的鳕鱼,裹上面糊炸至金黄酥脆,搭配的薯条也是精心制作,外酥里嫩。而特别之处在于我们的蘸料,它是融合了中法两国酱料特色调制而成,

  既有法式酱料的浓郁醇厚,又有中式调料的独特风味,能为您带来全新的味觉体验。’大家要学会突出菜品的重点和特色,让顾客能够快速了解菜品的魅力所在。”培训师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示着菜品的各个部分,表情生动,试图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

  在跨文化交流课程中,培训师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以增强员工们的学习体验和理解深度。

  培训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了一些实际案例,如某顾客因为服务员没有尊重他的隐私而产生不满,或者因为菜品介绍不清楚而导致顾客点餐失误等。然后引导学员们进行分析讨论,让他们思考在这些情况下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学员们分成小组,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有的小组眉头紧锁,认真思考着案例中的问题;有的小组则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在角色扮演环节,学员们分别扮演服务员和顾客,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务场景。扮演英国顾客的学员会刻意表现出注重礼仪和隐私的特点,而扮演服务员的学员则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运用恰当的服务方式和语言与“顾客”进行交流。

  例如,一位扮演服务员的学员在为“顾客”点餐时,注意保持了适当的距离,礼貌地询问:“先生,请问您对我们的菜单有什么特别的喜好或者忌口吗?”

  “顾客”则回答:“我想要一份清淡一些的菜品,谢谢。”

  服务员接着回答:“好的,先生。我们有一道中法融合的蔬菜沙拉,采用了新鲜的当地蔬菜,搭配上特制的中法混合酱汁,口感清爽,您是否有兴趣尝试一下呢?”

  在培训过程中,员工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像詹姆斯这样的英国本地厨师,虽然在英式菜肴制作方面已经非常熟练,但他依然认真地学习中法餐饮的烹饪技巧和文化知识。

  在菜品制作培训课上,他专注地看着中国厨师演示如何用中式的刀法切菜,如何运用火候炒制中式菜肴,不时地提出问题,还亲自上手尝试。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对烹饪艺术的热爱,嘴里喃喃自语:“原来中式烹饪有这么多独特的技巧,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第540章

  而莉莉等英国服务员们则在服务规范和跨文化交流课程中不断地练习和提升自己。她们两两一组,互相练习礼貌用语和服务姿势,纠正彼此的不足之处。

  莉莉在练习向顾客介绍菜品时,反复地背诵菜品介绍词,调整自己的语气和表情,力求做到自然流畅、亲切友好。她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模样,轻声说道:

  “您好,这是我们的中法惠灵顿牛排,它融合了中法两国的烹饪菁华……”然后仔细观察自己的表情是否合适,语气是否得当。

  具有中法餐饮背景的李华也积极地与英国同事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法美食文化。

  在小组讨论中,他详细地向英国同事们介绍中法菜肴的口味特点和文化内涵,比如解释中式菜肴中“色香味俱全”的概念,以及法式菜肴中对食材品质和烹饪技巧的极致追求。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形象地描述着中法美食的独特之处,让英国同事们听得津津有味。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员工们逐渐成长为一支具备多元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团队。他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服务规范和菜品制作技巧,更深入理解了中法英三国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

  伦敦的餐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在这座汇聚了全球美食文化的大都市里,既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英式餐厅,它们凭借着世代相传的经典菜品和对本土食材的精湛运用,牢牢占据着本地食客的心;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品牌,如意大利的披萨与意面、印度的咖喱美食、日本的寿司与刺身等,它们各具特色,以独特的异国风味吸引着不同口味偏好的顾客群体。

  王氏全系饭店在这样的环境中落地生根,如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在伦敦餐饮市场这片红海之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成为了王建业和他的团队亟待解决的关键。

  若想在伦敦立足,必须深入了解市场格局与消费者需求,挖掘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于是,他亲自带领团队展开了一场全面而深入的市场调研。

  他们穿梭于伦敦的大街小巷,走进一家家餐厅,仔细观察餐厅的装修风格、菜品特色、服务模式以及顾客群体。

  在一家传统的英式餐厅里,他们看到店内装修充满了复古的英伦风情,木质的家具、壁炉里燃烧的火焰、墙壁上挂着的古老油画,一切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顾客们悠闲地坐在餐桌旁,品尝着经典的英式早餐,如煎蛋、培根、烤番茄、焗豆和烤面包,服务员们穿着传统的英式制服,礼貌而周到地为顾客服务。

  而在一家意大利餐厅中,开放式的厨房让顾客可以看到厨师们熟练地制作披萨和意大利面的过程。餐厅里弥漫着番茄酱、芝士和各种香料的浓郁香气,顾客们欢声笑语,享受着正宗的意大利美食带来的愉悦。

  通过对众多餐厅的走访和分析,王建业和他的团队发现,虽然伦敦的餐饮市场丰富多样,但真正将中法英三国美食融合在一起的餐厅却寥寥无几。这一发现让他们眼前一亮,经过深入的讨论和思考,他们决定采取差异化的市场策略,以“中法英三国美食融合体验”为核心卖点,打造独一无二的餐饮概念。

  为了让这一概念深入人心,他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其中内部品鉴活动成为了打响知名度的重要战役。

  活动当天,饭店被精心布置一新。大厅里摆放着整齐的餐桌,每张餐桌上都铺着洁白的桌布,摆放着精致的餐具和鲜花。灯光柔和而明亮,营造出温馨而优雅的氛围。

  美食评论家、媒体记者以及部分忠实顾客陆续应邀而至。美食评论家们穿着时尚而得体,他们带着专业的眼光和挑剔的味蕾,准备对此次品鉴活动进行严格的评判。媒体记者们则手持相机、笔记本等设备,随时准备记录下活动的精彩瞬间和独特菜品。忠实顾客们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他们是饭店的支持者,也是最有发言权的体验者。

  王建业站在饭店门口,面带微笑,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嘉宾的到来。他与嘉宾们一一握手,礼貌地说道:“欢迎各位光临王氏全系饭店,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场独特的中法英美食融合之旅,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嘉宾们纷纷回应,对此次活动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当嘉宾们就座后,服务员们开始陆续上菜。首先端上桌的是一道名为“英伦三岛鲜蔬沙拉配中法特色酱汁”的前菜。

  服务员们步伐轻盈,动作娴熟,将沙拉盘轻轻放在每位嘉宾的面前,同时用清晰而礼貌的声音介绍道:“这是我们的特色前菜,选用了英国本土新鲜的蔬菜,如生菜、黄瓜、番茄、萝卜等,搭配上我们特制的中法混合酱汁。这酱汁融合了法式的橄榄油醋汁的清爽和中式的芝麻酱的醇厚,为您带来全新的口感体验。”

首节 上一节 379/5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