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第325节

  她要从众多员工中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人员,派往南京分店进行前期的筹备和培训工作。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这些员工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更要具备适应新环境和融合新文化的能力。

  秦淮茹精心组织了选拔考试和面试。

  她从员工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在选拔过程中,她对每一位员工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为她知道,这些被选拔出来的员工将代表着王氏全系饭店的形象,在南京开创新的局面。

  最终,一批优秀的员工脱颖而出。

  秦淮茹把他们召集在一起,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员工,即将前往南京分店开展工作,南京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与我们四九城有着诸多不同。

  你们到了南京,不仅仅是把咱们饭店的服务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过去,更要学会适应当地的文化,把我们的文化和当地文化融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顾客。

  比如说,南京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待人接物的方式,我们要尊重并学习这种方式,融入到我们的服务当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南京顾客的心。”

  这些员工们认真地听着秦淮茹的话,心中既充满了对新挑战的期待,又有着一丝紧张。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但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南京之旅充满了信心。

  在菜品方面,傻柱、陈晓阳和马华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他们深知南京人的口味偏好与四九城有所差异,要想让南京分店获得成功,菜品的调整至关重要。

  他们深入研究南京的饮食文化,发现南京人对海鲜有着独特的喜爱。南京虽然地处内陆,但凭借着发达的交通网络,南京的市场上有着丰富的海鲜供应。

  于是,傻柱、陈晓阳和马华决定增加一些以南京本地海鲜为主要食材的菜品。

  他们走访南京的海鲜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然后回到厨房开始精心研发菜品。

  同时,他们也对传统菜品的口味进行了微调。

  南京人的口味相对偏向于甜,而对于辣味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在一些菜品中适当增加了甜味,减少了辣味。

  例如,在一道原本略带辣味的传统炖菜中,他们减少了辣椒的用量,增加了一些南京本地的甜面酱,使得菜品的口味更加醇厚,既有浓郁的香味,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甜味,更符合南京人的口味偏好。

  在菜品的制作工艺上,他们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他们借鉴了南京本地餐馆的一些烹饪技巧,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菜品制作中。

  经过反复的试验和调整,新的菜单逐渐成型,既保留了王氏全系饭店的特色,又充满了南京地方风味。

  随着南京分店的筹备工作逐渐完成,宣传推广的难题又摆在了众人面前。

  八十年代的宣传手段有限,没有如今发达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要想让南京的市民知道王氏全系饭店的到来并非易事。

  王冰冰深知宣传的重要性,她绞尽脑汁,最终决定充分利用南京当地的报纸和电台进行广告宣传。

  她开始深入研究南京当地的报纸和电台的受众群体、传播特点以及广告投放的相关规则。

  为了精心设计广告内容,王冰冰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突出王氏全系饭店的特色菜品,详细描述每一道菜品的独特之处。

  比如,对于那些新增加的以南京本地海鲜为食材的菜品,她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海鲜的新鲜度、独特的烹饪方法以及令人垂涎欲滴的口感。

  在介绍优质服务方面,她强调了员工经过专业培训,能够为顾客提供周到、热情、细致的服务,无论是顾客的特殊要求还是日常的就餐体验,都能得到完美的满足。

  同时,她还着重阐述了王氏全系饭店独特的餐饮文化,讲述饭店背后的故事、传承的理念以及对美食的执着追求。

  她亲自撰写广告文案,反复修改,力求每一个字都能精准地传达出饭店的魅力。

  她还与报纸和电台的工作人员密切合作,选择最佳的广告投放时间和版面位置。

  对于报纸广告,她选择了周末版的美食专栏,这个时候读者们更有闲暇时间关注美食信息。

  而对于电台广告,她则安排在傍晚时分,这个时间段正是人们下班回家,准备考虑晚餐去处的时候。

  经过一系列精心的筹备,南京分店开业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第457章

  南京分店开业的那天,场面十分热闹。

  清晨,店门口就已经布置得喜气洋洋。红色的横幅高高挂起,上面写着“王氏全系饭店南京分店开业大吉”的字样。

  店门口摆放着两排花篮,鲜花娇艳欲滴,散发着阵阵芬芳,这些花篮都是来自四九城总部以及南京当地的合作伙伴和朋友的祝贺。

  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起,吸引了众多NJ市民前来围观。

  人们纷纷聚集在店门口,好奇地张望着。

  店内,服务员们穿着整齐划一的制服,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他们整齐地站成两排,迎接每一位顾客的到来。后厨里,厨师们也都精神抖擞,准备着迎接开业后的第一批定单。

  傻柱、陈晓阳和马华在厨房忙碌着,他们虽然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他们知道,今天是检验他们这段时间努力成果的日子。而秦淮茹则在前厅指挥着服务员们,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随着第一位顾客的踏入,店内的气氛更加热烈起来。顾客们被店内的装修风格所吸引,古色古香的装饰融合了南京本地的文化元素,让人感觉既亲切又新颖。服务员们热情地引导顾客就座,递上菜单,并详细介绍着特色菜品。

  “这道金陵海鲜烩是我们饭店的特色菜,采用了南京本地新鲜的海鲜,经过我们厨师的精心烹制,味道非常鲜美。”服务员微笑着向顾客介绍道。

  顾客们看着菜单,听着服务员的介绍,眼中充满了期待。随着一道道菜品被端上桌,店内弥漫着诱人的香气。顾客们品尝着菜品,纷纷露出满意的表情。

  “嗯,这个味道真不错,既有南京本地的风味,又有独特的创新。”一位顾客称赞道。

  “是啊,服务也很周到,这家饭店很有特色。”另一位顾客附和着。

  开业当天,南京分店的生意异常火爆。顾客们络绎不绝,店内的座位很快就坐满了,还有不少顾客在门口排队等候。

  这一热闹的场景一直持续到深夜,南京分店迎来了一个开门红。

  王氏全系饭店南京分店的开业,标志着饭店在全国扩张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开业初期,南京分店遇到了一些小问题。

  尽管前期做了诸多筹备工作,但现实情况还是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些顾客对新调整的菜品口味不太适应,认为失去了王氏全系饭店原本的特色。

  这些顾客大多是听闻王氏全系饭店在其他地方的名声慕名而来,对饭店原有的菜品风味有着自己的期待。

  当他们品尝到经过调整、融入南京本地口味的菜品时,感觉有些陌生。

  比如,原本王氏全系饭店那道招牌的炖菜,在南京分店为了迎合当地口味增加了甜味,这让习惯了原始风味的老顾客觉得有些突兀。

  他们觉得这道菜虽然有了南京特色,但却丢失了那种能让他们一直回味的独特口感,不再是他们记忆中的王氏全系饭店的味道。

  还有部分顾客觉得价格还是有些偏高。

  八十年代的南京,虽然经济在逐步发展,但市民的消费水平仍有一定的限度。

  王氏全系饭店由于其对食材品质的严格要求、独特的烹饪工艺以及高品质的服务,菜品价格相对当地一些普通餐馆来说是偏高的。

  对于一些普通家庭和中低收入群体来说,在这里用餐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王建业得知这些情况后,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再次召集团队成员商讨对策。

  “我们不能因为迎合当地口味就失去了我们自己的特色,得找到一个平衡点。”

  王建业严肃地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这表明他既要保持饭店的独特魅力,又要让南京的顾客接受并喜爱这里的菜品。

  傻柱提出:“我们可以在菜单上增加一些顾客反馈意见栏,让顾客写下他们的想法,这样我们就能及时调整。”

  傻柱的这个想法很实在,他意识到顾客的意见是最直接和最有价值的信息来源。

  通过这种方式,饭店能够深入了解顾客的具体想法,是觉得哪道菜太甜了,还是哪道菜的辣味消失得太多了,或者是对菜品的创新组合有什么独特的看法。

  这些反馈能够帮助厨师们精确地调整菜品口味,在保留饭店特色和迎合当地口味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陈晓阳则建议:“价格方面,我们可以推出一些特价菜品和套餐,吸引更多不同消费层次的顾客。”

  陈晓阳明白价格是影响顾客选择的重要因素。

  特价菜品可以选择一些成本相对较低但又能体现饭店特色的菜肴,以较低的价格吸引那些对价格敏感的顾客尝试。

  而套餐的设计则更具策略性,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数和消费场景,将菜品组合在一起,既能让顾客品尝到多种菜品,又能在总价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满足家庭聚餐、朋友小聚等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随着这些调整措施的实施,南京分店的经营状况逐渐好转。

  在菜单上增加顾客反馈意见栏后,每天打烊后,厨师们和管理人员都会认真查看顾客的留言。

  他们发现,很多顾客对某些菜品的口味调整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有顾客建议在某道海鲜菜品中减少某种调料的用量,以突出海鲜本身的鲜味。

  厨师们根据这些反馈,对菜品进行了细致的调整。

  同时,顾客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也增加了对饭店的好感度。

  特价菜品和套餐的推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价菜品吸引了不少原本因为价格望而却步的顾客走进饭店。

  他们品尝到了王氏全系饭店的特色菜品后,对饭店的印象大为改观。而套餐则满足了不同顾客群体的需求。

  家庭顾客选择家庭套餐,既能让大人品尝到喜欢的菜肴,又有适合孩子口味的菜品;朋友聚会的顾客选择多人套餐,性价比很高。

  随着顾客满意度的提升,顾客们开始接受并喜爱上了王氏全系饭店的菜品和服务,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店内的客流量逐渐增多,原本觉得菜品失去特色的顾客发现,经过调整后的菜品既保留了王氏全系饭店的独特风味,又巧妙地融入了南京本地的口味特色,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而价格方面,特价菜品和套餐的存在让他们觉得在这里用餐更加实惠。

  口碑逐渐传播开来,南京分店在南京的餐饮市场上逐渐站稳了脚跟。

  ……

  随着扩张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上的难题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逐渐浮出水面,给饭店的发展带来了重重阻碍。

  各个城市的分店虽然都遵循着总部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地域差异和当地员工的文化背景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例如,在南京分店,当地员工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他们对于总部要求的那种高效、紧凑的服务流程有些不适应。

  在北方的部分分店,员工的豪爽性格使得他们在服务细节上可能有所忽略,未能达到总部对服务精致化的要求。

  而在菜品方面,差异更加明显。

  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对菜品标准的执行造成了很大干扰。

  在沿海城市的分店,当地丰富的海鲜资源使得一些厨师在处理海鲜类菜品时,可能会按照当地的传统做法,而偏离了总部规定的统一烹饪流程和调料使用标准。

  在内陆城市,部分厨师可能因为难以获取某些特定的食材,而擅自替换食材,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地制宜,但却破坏了菜品原本应有的口感和特色。

  有些分店的服务质量有所下降,原本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在忙碌的时候变得敷衍了事。

  顾客进门时不再能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欢迎,点菜过程中服务员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细致地介绍菜品特色和推荐菜品,上菜速度时快时慢,没有了之前的节奏感。

  菜品的标准也未能严格执行,菜品的口味变得参差不齐,摆盘也失去了应有的精致。

  这些问题导致顾客的满意度逐渐降低,顾客的投诉开始增多,这对王氏全系饭店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损害。

  王建业意识到,必须建立一套更加灵活且有效的远程管理体系,才能够解决这些随着扩张而产生的问题。

  他深知,如果任由这些问题发展下去,之前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声誉将会毁于一旦。

  他决定定期派遣总部的管理人员到各个分店进行巡查和指导,这些管理人员都是在总部经过多年锻炼,对饭店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和服务与菜品标准有着深刻理解的精英。

  他们到达分店后,会以顾客的身份进行暗访,亲身体验分店的服务和菜品质量。然后,再亮明身份,对分店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检查。

  从员工的着装、礼仪,到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从食材的采购、储存,到菜品制作的各个步骤,他们都会进行严格的审查。

  一旦发现问题,便会立即与当地分店的管理层进行沟通,提出整改意见。

  同时,王建业还强调要加强与当地分店管理层的沟通和培训。

  沟通是双向的,总部需要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地分店也需要深入理解总部的战略意图。

  因此,他建立了定期的沟通会议制度,通过电话会议或者实地会议的形式,让总部与分店管理层能够及时交流信息,分享经验,解决问题。

  在培训方面,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了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对于服务意识的培训,会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讲解,让员工明白如何在尊重本地文化的基础上,提供符合王氏全系饭店标准的服务。

  例如,在一些比较注重人情关系的地区,培训内容会强调如何在热情服务的同时,与顾客建立更加亲近的关系,而又不失专业度。

首节 上一节 325/5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