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宝在收到王慕佳的信件后,百忙之中抽出空专程来了一趟王慕佳家里,当着王慕佳的面给他做出解答。
侯德榜是1890年生人,现在1960年的他年纪已经很大了,他还是亲自过来了一趟。
可见侯德宝对王慕佳有多么的重视。
经过侯德榜本人的签字解答后,王慕佳的一些疑问瞬间就明白了。
“侯教授,我想现在就跟你去做实验,做研究。”
王慕佳期待的看着侯德榜问道。
这是他和王建业深思熟虑后讨论出来的结果。
目前王慕佳的水平已经非常高了,但这些只是理论上的。
实验上,王慕佳还只是一个小白。
所以王慕佳就不想将剩下8个多月的暑假时间浪费。他想尽快的,沉浸式的研究这一个学科。
听到王慕佳的话,侯德宝非常的惊喜,“那可真是太好了,你愿意现在跟我们去学习,那你就来吧。我让他们现在就给你办理入学手续。”
王慕佳兴奋的点点头,他想要的就是这个。
中午王建业将侯德宝留在家里吃饭,他特意做了不少好吃的饭菜。
侯德宝盛情难却,其实也是因为王建业做的饭菜实在太好吃了,哪怕已经成了大科学家,也依旧忍不住啊。
王建业住的地方,距离清华大学还是比较远的。
王沐佳要去那儿上学,就得在那里住校。
最多也就是在周末回来一回。
突然就要去过这样的生活,王建业和陈可佳作为父母刚开始是有些不适应的。
毕竟王慕佳是他们生养长大,从呱呱落地到现在的高考状元,每一步成长他们都看在眼里。
之前王慕佳天天都能回家,天天都能见到这个孩子,还感觉不到这个孩子的长大。
但是现在孩子即将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王建业和陈可佳为人父母,突然感觉孩子在一夜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
已经作出决定,让王慕佳跟着侯德宝提前开学,提前做研究和学习。
陈可佳就为他收拾好了行李,在走之前百般的嘱咐,让王慕佳在学校里好好生活。
王慕佳还没有长到叛逆的年纪,也就没有嫌弃父母的唠叨。
平时很少淌眼泪的他,在此刻分别之际终于暴露出了他这个年纪孩子的本性,忍不住哭了起来。
在同样考上清华大学的别的学生还没有开学的时候,王慕佳悄悄的提前开学了。
他是他们这个专业第一个开学的学生。
随着王慕佳正式跟着侯德宝学习,王慕佳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厚。
韩英当初跟着侯德宝学习了两三年的时间才达到的毕业级别的水平,在王慕佳这里,只需要用短短半年就可以达到了。
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验,王慕佳都能做得非常好,成绩非常的突出。
虽然王慕佳还是一个6岁的小孩,但已经没有人敢小瞧他,因为他的水平比这个专业里的很多人都要高。
再加上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恐怖如斯的天赋。
基本熟人都知道,王慕佳将要在这个专业上做出巨大的贡献。
果不其然。
他在一年后就攻克了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的新工艺。
在原来的世界中,这个新工艺是在1965年实现的。
但是现在有了王慕佳,这个新工艺便在1961年提前实现。
作为新工艺研发的参与者,侯德宝原本以为需要用五六年的时间才能研发出来。
但是没想到,这个新工艺在王慕佳的手里竟然进展这么快。
过去没多久,这个新工艺就已经成功了。
“真是天才啊。”
侯德宝感慨道。
他当初真的没有看错人,王慕佳的确可以为他们这个行业做出重大的贡献。
再一次知道了王慕佳的重要性,侯德宝竭尽全力的教导他,将己生所学的知识全部教给他。
王慕佳就好像一棵小树苗,吸收了营养后茁壮的成长,并且成长的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一九六五年,他开始正式带领一个团队,成为团队的领头人。
当然这个领头人不是组织上的,而是科研上的。
以王慕佳的性子,他更适合专心的进行科学研究,是这一个团队科学研究的主力人物,而不是对人员的管理等等事情。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分。
但是这话在王慕佳这里,就变成了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天赋加百分之一的汗水。
无论什么课题在王慕佳手中都能够很快的解决掉。
王慕佳带领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使得国内的化肥工业在六九年的生产,就超越了一九七九年。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贡献。
在一九七二年,王慕佳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的将国内的各种化肥产量,国内的化学工业发展,提升到了一九九零年的水平。
国内的粮食大幅度的增产。
虽然这年头还需要用粮票油票等等各种票据。
但是商店中经常会出现一批又一批的,不需要使用票据的粮食。
因为粮食一年比一年大丰收,一年比一年增产。
国内的粮食已经比以前安全多了。
第358章 院士
粮食是国家安定的基石,粮食能够做很多事情,除了直接或简单的加工用作食物之外。
还可以用来酿酒,制作工业产品或者是养殖牲畜。
粮食的增产不仅代表着老百姓能够吃饱饭,还能够吃得好。
以前都是过年过节才能有一回肉吃,但是粮食大增产后,供销社里的不需要肉票的肉是越来越多了。
直到三年之后,光是不需要肉票才能买的肉,就已经能够满足老百姓的生活。
粮票肉票,酒票等等票据的用处越来越少。
王慕佳为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而现在仅仅是一九七二年而已。
作为国内化肥工业的先驱,王慕佳得了无数的奖项。
还收到了许送来的感谢信,送来的锦旗。
王建业作为他的父亲在这一点上最有发言权,他在家里的时候经常可以收到别人送来的感谢信。
有的是感谢王慕佳的,因为王慕佳在化学肥料工业行业中做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
另一些感谢信是送给王建业的。
不是因为王建业做的饭菜有多么的好吃,而是因为王建业生了一个好儿子。
现在王慕佳二十二岁,王建业培养了他二十二年。
王慕佳终于不负所望,为这个国家,为老百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实现了当初的承诺。
这几年,王建业收到了许的邀请去做菜,赚了不少钱,再加上王慕佳得到的奖金,王建业手中已经攒了不少的积蓄。
有了钱,将来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就是将中华烹饪发扬光大,让中华烹饪走向世界,让各国人民都品尝中华烹饪,爱上中华烹饪。
……
从生完第二个女儿王冰冰到现在一共七年的时间,陈可佳又为王建业,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
第三胎是个男孩,名字叫王学成,第四胎是个女孩,名字叫王文心。
王冰冰和这对儿女的年纪比较小,又因为停课了,所以一直在王建业身边,由陈可佳作为他们的老师,让他们学习功课。
虽然不上学,但是功课一点儿都没有落下。
现在是七二年,距离恢复高考还有六年的时间。
那一场高考是多少人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一场高考也是非常艰难的一年。
因为这些年想要报考,但是没有机会参加高考的人都会在那一年报名参加高考,参与的人数会非常之多,竞争会非常的激烈。
不过即将参加这次高考的王冰冰并不担心,因为她如今的水平就已经达到了王慕佳六岁时的水平。
如果参加高考的话一定是高考状元。
至于王建业的另外两个孩子,他们的年纪还小,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没必要参加高考,可以先读高中和初中。
王慕佳是一九五五年生人,现在一九七二年的他已经二十二岁。
在为化肥工业作出突出的贡献后,获得了大量的表彰。
现在已经成了清华大学本专业的教授。
虽然他才二十二岁就成为了清华大学里的教授,但没有人会不服他。
因为王慕佳的天赋之强,水平之高,是所有人看在眼里的。
更何况王慕佳还为国家作出了那么突出的贡献。
学校不可能会因为王慕佳的年纪小就不给他晋升,故意卡着他。
哪怕王慕佳本人觉得无所谓,但是因为王慕佳做了突出贡献,无数饱了饭的老百姓也肯定会不答应。
在成为教授后的三年,也就是一九七五年,王慕佳被评为了国家院士。
今年的王慕佳才二十五岁,二十五岁的人放在后世也就刚刚正常上到研究生毕业。
能够博士毕业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不用说博士生毕业留校,博士生上面还有助理教授,正式教授,教授之上才是院士等,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慕佳的成就如此之高,又是适婚年龄,自然有许多的小姑娘倾慕,有很多的父母来找王建业说亲。
其中不乏许多皇亲国戚,不乏很多的勋贵。
甚至有好几位都是在历史书上留名的人物。
除了这些大人物,还有就是南锣鼓巷九十五号院里的老邻居,他们想把自家的女儿介绍给王慕佳。
比如中院的小当槐花,对于秦淮茹来说,她做不成王建业的妻子,那就让自家的女儿和王建业的孩子结为夫妻一块生活,也算是弥补了秦淮茹当年的遗憾。
可是这事儿秦淮茹想的挺美,她找过王建业几次都被王建业给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