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第224节

  张金:“学了一年厨,基本认识全了厨房各种工具,以及各种菜的清洗和简单的处理。”

  李同:“我也一样。”

  王建业让他们各自去做一盘儿酸辣土豆丝,试试他们的水平。

  二人乖乖的照做。

  很快,便做好了一盘酸辣土豆丝。

  作为中华顶级烹饪大师的王建业,早就培养出了多个头灶水平的徒弟,由他们来检查就够了。

  程杰和王义均两个,在仔细地看过菜的外形,颜色,尝过菜的口感,滋味后,给出了十分专业,有理有据的评价。

  王建业听后点点头:“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教导呢?”

  程杰没多想便道:“首先……”

  他说的头头是道,旁边的王义均做出了补充。

  有他们这两位高水平的头灶师傅,教导张金和李同完全足够。

  至于王建业。

  他没有那份闲心亲自教导两个连徒弟都不是的学生。

  毕竟,他还要收集中华各大失传的著名菜品,将其整理改进成菜谱,和研制新菜呢。

  没什么功夫亲自教学生。

  至于张金和李同给的学费,王建业都分给程杰和王义均两个。

  这二人从当初拜师王建业,就开始相互较劲,谁也不服谁。

  一起转正成为三灶师傅,一起晋升成为二灶师傅,又一起晋升成为头灶师傅。

  现在各自带一个学生,便又在学生身上较劲,看谁教的学生进步更快。

  之前的王建业,每天都要在上午做两大锅,下午做两大锅的红烧肉,要不然丰泽园都不够卖的。

  现在王义均和程杰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做红烧肉的时候,主要由他们来做,王建业在旁边指点一二就够了。

  现在相比于之前,王建业的确是轻松了不少。

  想必再过一段时间,王建业手里的活儿大部分都可以由徒弟们接茬去做。

  王建业以后会更加的轻松和自在。

  ……

  过了一个星期。

  郑浩又给王建业安排来了三个学生,说是又有人通过走江荣卿的后门,给安排进来的。

  并且他们三人和前面安排进来的那两人是同一种情况,在外面已经拜师了,没法再拜王建业为师,只能交学费当学生来学习做菜。

  陈晓阳察觉到了不对劲,找到王建业一说。

  王建业猜测到可能是江荣卿故意的,“你们跟以前一样,只要他们给学费,你们好好教就行了,别的事情不用你们管。”

  陈晓阳认真地点点头,回去跟几个师弟们说去了。

  王建业的这几个徒弟,之所以能进步这么快,其一是因为王建业会教,其二就是王建业经常让他们尝自己做的国宴级菜品。

  王建业做的每一道国宴级菜品,在人吃了后,都会提升智商、寿命、力量、注意力集中时间。

  王建业的这些徒弟们吃的多了,天赋就涨上来了,进步自然就会很快。

  现在江荣卿安排进来的几个学生,不管他们有什么算计和问题,王建业不让他们尝自己做的菜,那他们的进步速度就快不了。

  而且王建业现在作为丰泽园的坐镇大厨,培养出来了多个水平很高的徒弟,亲自出手做菜的机会并不多。

  也就是说,只要王建业不主动做菜给他们吃的话,他们就吃不到王建业做的菜,无法提升天赋,进步速度就上不去。

  ……

  下午,经理郑浩找到了王建业,说是三天后要在丰泽园招待来中华访问的外国领导人。

  让丰泽园做好接待,由王建业主厨。

  这么重要的事儿,当然要提前通知,早做准备。

  并且菜单已经送到了丰泽园,主要是非常清淡的淮扬菜。

  丰泽园是四九城的鲁菜天花板,之所以要将淮扬菜,交给丰泽园来做。

  正是因为丰泽园有王建业这么一位全能大师在,他什么菜系都会做,什么菜系都能做的非常好。

  拿到菜单后,有几样高档食材和缺少的重要调味料,王建业告诉周庆德,让其抓紧时间安排人去采购。

  周庆德不敢怠慢,立马就安排了乔建梁去采购。

  菜单上有几道菜耗费的时间比较长,需要提前给做出来。

  王建业也没有耽搁,立马开始忙活。

  前厅这边,头招待徐友亮让人预留出来一个包厢,收拾干净,并且在这三天之内不允许给客人使用。

  后厨忙后厨的,前厅忙前厅的,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第324章 国际化菜谱的出版,陈可佳怀孕

  三天后的中午。

  丰泽园跟以前一样,还是有那么多的客人。

  预留出来的那个包厢,在中午十一点五十分开启。

  几个穿中山装的领导。

  和外国穿西装来访问的领导进入了包厢。

  头招待徐友亮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这一个包厢的招待工作。

  至于其他的客人,都让别的招待去忙活应对了。

  在询问领导是否可以现在上菜,得到肯定的答复后。

  徐友亮亲自来到了后厨,通知了一声。

  王建业已经将菜单上的菜都给做好,放着保温了,现在想上菜,直接端走就行。

  徐友亮和几个传菜员一块,端着菜进到了那间包厢里。

  西装领导还在跟中山装领导闲聊:“我在我们国家就听说了,你们这儿有位王师傅,做的菜非常好吃,

  所以这回来,我特别想尝尝王师傅做的菜,味道究竟怎么样,有没有那么神奇,为此,我在国内,学会了用筷子。”

  说罢,西装领导拿起筷子展示了一下。

  虽然很生疏,但能用来夹菜吃了。

  一会儿菜上桌了。

  看着色泽诱人的菜,西装领导竖起了大拇指:“看起来真的很不错。”

  在尝了一口后,西装领导瞪大了眼睛:

  “哦,我的上帝,这菜真的太美味了,我真的很好奇,王师傅究竟是如何将它烹饪出来的,是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吗?”

  虽然已经有了很高的心理预期,但真正的尝过这道菜后,西装领导还是被这道菜的味道惊艳了!

  中山装领导笑着摇摇头:“没有使用什么神奇的魔力,我们中华烹饪靠的是食材、调味料以及做菜师傅的功夫,

  做这桌菜的王师傅天赋很好,进步很快,掌握了中华八大菜系的所有主流菜的做法,都能够做的很好,

  你天天吃王师傅做的菜,每天不重样,都可以吃好几个月的时间。”

  “天呐,太利害了。”

  西装领导好奇:“八大菜系一共有多少道菜呀?王师傅掌握了多少道?”

  中山装领导还真不清楚,于是便问头招待徐友亮。

  徐友亮回到后厨问了一遍王建业。

  王建业还真没细数过:“八大菜系主流的菜,加起来五百多道,我都能做的非常好,另外还有一些八大菜系里非主流的菜,我也能做的非常好,加一起总共一千多道吧。”

  徐友亮回到包厢,将这个数字一说。

  西装领导惊呆了:“哦,我的天呐,王师傅的本领真是太大了,我们国家好像都没有这么多道菜!而他居然能掌握这么多,我怎么尝的过来啊。”

  西装领导有些羡慕那些常驻中华的使馆工作人员,他们就可以来丰泽园品尝中华美食。

  要不等他回去,申请调到驻中华的使馆工作?

  西装领导慢慢享用完了午餐:“我可以见一见为我们做菜的王师傅吗?”

  这自然是可以的。

  很快王建业便来到了包厢,不卑不亢的打着招呼。

  西装领导看到他后,惊讶道:“哇,王师傅你真的好年轻,他们没有骗我……”

  说的是洋文,有翻译将他的话翻译成中文。

  王建业听后笑道:“谢谢你希望我做的菜,喜欢中华烹饪。”

  又聊了几句后,王建业便离开了这间包厢。

  王建业不仅在国内成名,在国际上也声名远扬。

  趁着这股热度,王建业将改进后,适合国外人口味的中华烹饪菜谱,交给官方,由官方帮忙在国外出版。

  王建业改造后的中华烹饪,做法简单,还适合许多外国人的口味。

  一经推出,就有许多外国人按照菜谱做了一遍。

  惊喜的发现中华烹饪原来这么容易做,味道这么好吃。

  于是经过一传十,十传百,王建业出版的这本《国际化中华烹饪菜谱》火了,销量节节高。

  不仅有社会阵营的,还有资本阵营的几个国家,见到有利可图,就通过各种渠道拿到《国际化中华烹饪菜谱》在本国的出版机会,由他们翻译成各国语言。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掀开了一场做中华烹饪的热潮。

  当然也有一些洋人专家,觉得中华烹饪重油重盐,非常的不健康,出来抵制中华烹饪。

  当然这种抵制的用处不大。

  王建业专为洋人开发的烹饪菜谱,专门适合大多数洋人的口味。

  而且做法还非常简单,只要是个有手有脚的正常人,就能将其做的还不错。

  做中华烹饪的人,比以往多了不少。

  连带着做中华烹饪所需要的各种工具,比如炒锅、蒸锅等等,都供不应求。

  在许多地区从无到有诞生了生产这些工具的生产线,为当地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王建业还不知道,他推出的这本《国际化中华烹饪菜谱》在外国究竟有多火,影响究竟有多大。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写第二本要在国外出版的书,

首节 上一节 224/5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