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第214节

  “这种食物看起来就不好吃,我绝对不会品尝。”

  “真搞不懂来自东方的烹饪大师,为什么会做这种食物?”

  “哦,我的上帝,这看起来简直糟糕透了。”

  “真的能吃吗?”

  “……”

  很快,王建业便做出了六盘凉拌松花蛋。

  葱丝,辣椒丝儿,姜末儿,酱油醋,香油等等。

  花花绿绿看上去稍微有了点食欲。

  并且松花蛋本身的那种怪味被遮盖不少。

  有胆子比较大的洋人,率先尝了一口。

  其他的洋人都没着急动手,而是看向第一个吃松花蛋的那位洋人。

  在瞧见那位洋人没有恶心呕吐,面露难色,而是一脸惊喜的表情后。

  其他洋人也跟着大胆起来,纷纷尝了一口盘子里的凉拌松花蛋。

  毕竟是传说级水平的凉菜,做法虽然简单,但味道却非常的好。

  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风味,这是在其他中华菜里品尝不到的。

  这些洋人都觉得非常的新鲜有趣,连忙打手势询问王建业菜的名字叫什么。

  王建业努力的看懂了他们表达的意思。

  头疼‘松花蛋’这三个字怎么用手势表示。

  于是只好在纸上写下了‘松花蛋’这三个字。

  如果这群洋人去中餐馆。

  将这个纸条拿给他们看,对方就明白这些洋人想吃什么了。

  东德的博览会作为一次国际上重要的宣传和交流活动,自然有很多的记者。

  见到烹饪区有一个展台前围了好多洋人,记者们便凑了过来。

  当记者们瞧见桌子上摆的这道松花蛋时,都感到非常奇怪,这黑不溜秋的是什么东西?好吃吗?

  有的记者会中文,于是用中文询问王建业:

  “你好,请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用什么做的?”

  终于有能听得懂的话了,王建业跟洋人记者解释说:

  “这是我们中华独有的一种食物,它的名字叫松花蛋,又称皮蛋,

  不仅特别的好吃,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它的味辛、涩、甘、咸,能泻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能散能敛。”

  王建业一边说着,能听懂中文的那位记者迅速的在纸上记着。

  听不懂中文的其他记者,则是询问吃过这道菜的洋人。

  得到非常好吃,鲜美无比,不可不尝这样的高度评价后。

  几位记者也壮着胆子尝了一口这道凉拌松花蛋。

  尝到滋味后,一个个眉飞色舞,惊喜不已。

  没想到这些看起来不咋样的松花蛋,在凉拌过后竟然会如此的好吃。

  他们打算回去后在报纸上,刊登一些关于中华松花蛋的文章。

  “王大师这是你做的鱼汤吗?它为什么会这么白?是不是放了牛奶?”

  懂中文的那位记者注意到了锅里的鲫鱼豆腐汤,好奇地询问王建业。

  王建业解释道:“它的名字叫鲫鱼豆腐汤,并没有放牛奶,

  根据我们的烹饪方式做出来,汤的颜色就这么白。”

  “哦,那真是太神奇了。”

  几位记者尝了一口这个鲫鱼豆腐汤。

  一个个的表情都变得非常惊喜。

  “天呐,这还是鱼汤吗?竟然一点儿都不腥。”

  “真好喝啊。”

  “我感觉比牛奶还要好喝。”

  “王大师你能告诉我,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懂中文的那位记者掏出小本本,看着王建业问道。

  王建业将鲫鱼豆腐汤的做法,仔细的跟这位外国记者说了一遍。

  随后让自己徒弟拿出来他的粤菜菜谱。

  鲫鱼豆腐汤属于粤菜。

  王建业将菜谱翻开到写有鲫鱼豆腐汤这道菜做法的那一页。

  “这本菜谱是我的著作,里面不仅记录有这道菜,还有很多其他主流中华菜品的制作方式。”

  懂中文的记者粗略的扫了一眼后,有些动心:

  “那么王大师,你的这本书可以在哪家书店买到呢?”

  “问的好。”

  王建业将这本粤菜菜谱收回去:

  “现在这本书只有在我们国内,才有出版,才能买到,

  不过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根据西方人的口味,对中华菜品进行一些口味上的调整,一些做法上的改造,

  让它能够更适合西方人的口味,并且能让西方人在家里更轻松地做出来。”

  中华美食不应该只拘泥于国内,而是应该走向全世界,这才叫发扬光大。

  听懂了王建业的意思,记者高兴道:“哦,那真是太好了,这样的话,我们就能自己做神奇的中华烹饪了。”

  几位记者对王建业做出来的红枣糕,做出来的奶白色鱼汤,和松花蛋进行咔咔咔的拍照。

  如此多外国人都围在这里,堵的水泄不通,都觉得王建业做的这几样特别好吃。

  那么这群记者就会将这件新鲜事情,写进文章登上报纸。

  其中文章里就会包括,王建业将要在国外出版菜谱的事儿。

  很快,王建业的馒头蒸好了。

  上下三层笼屉,蒸了有三十多个小馒头。

  刚出锅的馒头味道非常诱人。

  勾起了很多洋人的食欲。

  “王大师,这就是中式面包吗?”

  有记者问道。

  王建业没有否认:“可以说是用蒸汽烹饪的面包吧。”

  众多洋人记者想尝一尝馒头的味道。

  王建业让徒弟分给了他们。

  刚出锅的馒头,非常的松软,非常的好吃。

  许多洋人在吃到第一口后,立马赞不绝口。

  “天哪,这就是中式面包吗?太好吃了。”

  “感觉比我们国家烤制的面包还要好吃。”

  “真的好软,好香啊。”

  “中华烹饪太神奇了,我真的很想学。”

  “……”

  一些洋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声,再加上馒头、松花蛋、红枣糕、鲫鱼汤的香味儿。

  越来越多的洋人被吸引了过来。

  王建业的展台前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外国人。

  金发碧眼,碧发金眼,花狸狐哨,各色人种大杂烩。

第313章 发扬光大

  王建业的展台前围了很多人。

  有的是本国的游客,商人,政治家。

  有的是其他国家来东德参加博览会的代表。

  他们见到自己的展台无人问津,而王建业的展台前却挤满了人。

  就好奇的挤进来。

  怎么肥事?

  让我也康康。

  好热闹是人的本性,这一点不分国内国外,不分各色人种,也不分各种性别。

  王建业展台前面的人越多,王建业展台前面的人就越多。

  有的人在王建业这边实在挤不过来,就去隔壁钱师傅他们的展台。

  “你们也是中华烹饪师傅,你们做的菜怎么样啊?”

  “可以让我尝尝你们做的菜吗?”

  见到许多洋人围到自己这边来,高前进心里一喜。

  连忙给他们分享钱师傅做的各种菜品。

  许多没吃过王建业做的菜的洋人们,可能会觉得钱师傅做的菜很好吃。

  但吃到王建业做的菜的那些洋人们,就觉得挺一般了。

  毕竟一个是传说级水平,是人间绝味。

  另一个是国宴级水平,虽然也非常好吃吧,但与王建业做的相比,明显高下立判。

  他们这群很少,甚至没尝过中华美食的洋人们,立马就能尝出来菜的差距。

首节 上一节 214/5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