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74节

  陈志文走了过去,坐在了二女中间,享受着二女的专业按摩,说道:“这是之前tvb与一些报纸大规模宣传的结果,也就今天会多一点,后面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了。”

  “那也比以前好多了。”王诗雅点点头说道:“太古城的一套房子,要是以前,我们姐妹也会心动啊。”

  王诗倩很忙,没理姐姐。

  “你们在太古城,也有几套房子了吧?”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当初刚刚认识这对姐妹时,还给她们在太古城一人买了一套房子,而后,二人跟着自己,不谈暴富,但还是有不少的收入的,平日里开心的时候,陈志文也会教她们一些最基本的赚钱套路:买房子。

  甭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买地段好的房子,胆小就全款,胆大的首付。

  “我有了5套,倩倩有4套,不过面积都差不多,她买的户型比我的大。”王诗雅笑说道。

  “嗯,以后有钱的话,继续买,或者买写字楼,港岛或者九龙半岛那一边的。”陈志文满意的点点头说道。

  “那要多谢陈生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了。”王诗雅说道。

  “别说话,上来。”陈志文将王诗雅抱了起来,双手活动起来。

  不一会功夫,酒店内开始意乱情迷了起来。

  一个小时后,陈志文打着哈欠,喝了一口红牛后,顿时精神十足。

  “文哥,你觉得我们姐妹能不能去当港姐的评委?”王诗倩剥着橘子,一边喂着陈志文一边说道。

  “你们?港姐的选举可不是只看第一印象,很多都是综合考虑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分析这个人的性格,能不能在娱乐圈坚持下来,你们不行,连我也不行。”陈志文摇头说道。

  tvb费那么大代价来举行港姐选举,可不是为了做慈善,其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海量香港美女中挑选出有潜力的新星,这样一来既有名气又有能力,很快就能成为香港的知名女星之一。

  实际上,后世那么多优质港姐成为知名女星,就是证据之一,港姐的选举,既不是看美貌,也不是看学历,这些是必须,但不是绝对,更重要的就是能不能在未来成为无线电视台力捧的对象。

  “我们可并不是去评审港姐的哦。”王诗雅笑着说道:“我们不懂港姐评选的操作,但我们懂文哥你啊,我们知道文哥的需求,港姐是一方面,但港姐之外,其实也有很多靓女的啊。”

  “你们可真听话,那行吧,我给你们安排个位置,不过不能参加最后的港姐总决赛的裁判。”陈志文满意的说道。

  “好,保证让文哥满意。”王诗倩笑着说道。

  楼下,tvb的工作人员对于来报名的美女已经开始应接不暇起来,虽然当初猜到会有很多,但怎么着也想不到会有这么多。

  这也是他们太低估了房子的吸引力,后世大刘以房子为礼物,不知道攻陷了多少香港一线女星或者已经当选的港姐,连一线女星都守不住的诱惑,普通人怎么可能扛得住呢?

  不过好在今天也只是报名,来人填一份资料,然后审核人员快速见一面,来判断对面之人的潜力。

  虽然在1973年,港姐的选举模式就变成了以“智慧与美貌并存”为核心,但美貌永远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你才华再高,长的对不起观众,也是没用的。

  时间很快就到了傍晚,经过了一天的努力,tvb终于整理清楚了今天前来报名的总人数:1865人。

  不过,在今天的第一感觉评审中,估计也只有2成的人有机会被真正通知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面试,剩下的8层,基本上也都是外貌原因被淘汰了。

  ps:求月票

第197章 无法改变的沉痛历史

  港姐的活动,进入了传统的低潮期,它需要一段时间,来吸引及寻找合适的人,来参加最后的决赛。

  在确定今年的港姐选举绝对会大放异彩的时候,陈志文也就安心的再一次进入了工作状态。

  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地产项目黄埔园已经开始动工,整个和黄集团几乎大部分的资金都放在了这个项目之上,其他业务部门,基本上处于低调期,保持正常运营就行了。

  有能力的话,自己去突破,陈志文也不反对一些有能力的团队将自己业务做大,不过想想这里是香港,除了地产,基本上也不会存在什么逆天机遇了。

  同样,非地产业务的瘦身运动还在继续,还不到一年时间,曾经拥有360种不同业务的和记公司,到了今天已经卖掉了300家,公司的人员都减少了上万人,从外人角度来看,公司规模缩小了很多。

  留下的才是有潜力成为巨头的业务。

  剩下的核心业务也经过了多次重组,分别是负责地产业务的和黄地产,原身是和记集团旗下的和记地产公司,后续将都城地产、黄埔集团的地产合并,成为了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

  虽然和黄已经慢慢摆脱了债务危机,但与李嘉成的合作还在继续,和黄内部有着之前合作的数据,与李嘉成的合作,获得的回报最高,且周转率也高。

  第二大业务则是港口,目前的香港,有1.5个泊位码头属于和黄,其中半个,是与九龙仓旗下的现代国际货柜码头进行的合资,这一个半泊位码头,只是去年就获得了6亿港元的营业额,毛利润高到2.8亿港元,不过,码头当初的投资都是借贷,现在的和黄码头,也只是在以利润来还贷款,只有等到几年之后债务清掉,才能算是躺着赚钱的时候。

  第三个业务,自然就是零售,不过现在仍然还是处于婴儿期,主要也就是在香港本地发展,百佳超市这大半年来多开了30家新店铺,屈臣氏的化妆品店,也在中环开了13家,虽然看起来还不错,但对比整个和黄来说,还只是在试水罢了。

  第四个业务,则是香港内外的贸易,主要方向还是建筑材料类,虽然交易金额很大,但利润也只有几个点。

  目前,也就这四个业务算主要的,其他还有几项陈志文看好的,不过还没开始,比如电信、基建,这些需要等待时机,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现在的和黄还不到急速扩张的时期。

  和黄之外,位于元朗的产业园,已经开始了正式的施工,大量建筑队伍已经进场平整土地,很快就会将工厂全部建立起来。

  虽说这是香港历史上最大也是最高级的工业园,但大部分还是基本的组装,对建筑设施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只要甲方钱到位了,那速度建起来自然贼快。

  而对于美的、红牛来说,早点将这个产业园建设完毕,那自己旗下那么多业务的产能将会大幅度提高,甚至连成本方面也会降低,这会更有利于在海外获得更多的市场。

  元朗,美的工业产业园东北方向的一个角落,一栋面积足有5万尺的8层建筑楼内:

  “陈生,这就是我们在耐克工程师的帮助下,做出的第一批运动鞋。”一名约40岁的华人,将手中的一套新鞋递了过来。

  “王工,辛苦了。”陈志文礼貌的说道,这位王工名叫王华龙,是香港制鞋业中比较出名的老师傅,倒不是因为他工作时间最长,而是他的能力实实在在的最强,在曾经的工作岗位上,多次设计出新款鞋子,也受到了他曾经工作公司客户的赞赏。

  自与耐克签下供货协议及入股协议后,陈志文便在香港成立了安踏鞋业,初期的目的,就是纯粹为耐克供货。

  这样一来,对于有能力有经验的制鞋类人才,自然是高薪挖过来,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安踏鞋业便一口气挖来40多名工程师。

  虽然听上去人数很多,但香港这边的工资目前还是很低的,即使是最厉害的王华龙,一个月的薪水也才2500港元,而且这些工程师中很多还会英语,与耐克的工程师沟通起来很方便。

  因为时间最急,所以陈志文特意安排工业园这边先将耐克的厂房建起来,随后从美国拆卸的设备也分批到位,同一时间,华人工程师们与耐克工程师一起研究学习。

  在有设备的情况下,早在3月底,就做出了质量不错的耐克鞋,但样品生产与批量生产显然是两回事,这需要大量的生产经验、大量的熟练工人、大量的配合等等,也因此,哪怕日干夜干,也是经过了两个多月时间,工厂才正式做出了第一批数量为300的鞋子。

  “给我找一双43码的,我试一试。”陈志文看着手中轻盈的鞋子,顿时来了兴趣,“好。”王华龙点点头,随后对着身边的人吩咐一下,不一会功夫,就有一双43码的鞋子送了过来。

  “感觉还不错。”陈志文穿好鞋子后,走了几步感觉一下,跟后世在耐克、阿迪达斯购买的千元运动鞋似乎也差不多。

  历史的发展与鞋子关系其实不大,现在的鞋子在很多方面丝毫不比50年后差,这可是纯粹的先知金手指无用的行业,但凭借着早期入股耐克,成为了他们的供应商,自己则也有机会进入制鞋的行业。

  “这个鞋子的质量丝毫不低于阿迪达斯,我以前的一家公司,也给阿迪达斯供过货。”王华龙笑道。

  “香港还有阿迪达斯的供应商?”陈志文好奇问道,香港的制鞋业,远没有制衣那么发达,而且鞋子主要还是布鞋、拖鞋等产品,星河贸易也多次为好市多及沃尔玛购买这些最简单的鞋子。

  “有的,不过只供了两年,后来订单就没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王华龙说道。

  陈志文也没有再追问,说道:“行,那就按照这个来吧,生产好了就准备给美国供货,现在是生产初期,一定要非常重视质量,要不然,公司可能随时倒闭。”

  这倒不是吓唬员工,而是哪怕已经是耐克的大股东,但自己供鞋子质量不行,哪自己哪还有脸继续要订单?

  “好的,没问题,我们初期也只是白班生产,所有人包括耐克的工程师都会跟厂,只有等到质量稳定了,培养了足够多的人才,我们才会再开启夜班。”王华龙点点头说道。

  “行,那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陈志文说道,对于自己的战略性投资,陈志文都比较重视,这可是能够在未来控制几十万人就业的利器。

  安踏的样品顺利完成,让陈志文很是满意,等到以后质量稳定了,自己也有足够的资金了,那就可以在亚洲先布置鞋类品牌了。

  刚回到办公室,就看见周家杨脸色慎重的走过来说道:“陈生,北方出事了,是大地震。”

  人力无法改变的事情太多了,自然灾害自然就是其中之一,神仙来了也没办法改变。

  虽然明知道结果,但陈志文还是相约了时任新华社社长的梁伟林,一起在九龙半岛的一间咖啡厅会面。

  “梁社长,你好,非常高兴能够见到你。”陈志文见到了这位已经满头白发的新华社社长。

  梁社长笑着握手说道:“陈生,久仰久仰,在香港这么多年,陈生可是我唯二佩服的商人了,收购和记集团,可是真的涨了我香港华人的威风啊。”

  面对这位香港商界潜力之星的邀约,梁社长自然得亲自来会面,这种掌握香港数万人命运的企业家,一直也都是新华社努力交好的对象,再次一点,也得稳住对方,让对方处于中间位置。

  “哪里哪里。”陈志文谦虚的说道:“那另外一位,必然是船王包玉冈了?”

  面对欧美那些人,特别是合作伙伴,陈志文一直表现的很自信、高傲,这是因为在西方文化中,该强硬的时候就必须强硬,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要不然,人家反而会瞧不起伱,但在中华文化中,就是反过来的,适当的时候可以谦虚一下,不过也不能太过头。

  “对,包生可是一直是华人的骄傲。”梁社长笑了笑说道。

  “请坐。”陈志文伸手示意道,今天自然是他这个资本家请客。

  “多谢了。”梁社长点点头说道。

  “梁社长,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务必收下。”坐下后,陈志文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支票,递给了梁社长。

  “这陈生,非常感谢你的支持,但我不能接收。”梁社长眼睛瞟了一眼支票上后面的几个0,心中也是一阵涟漪。

  一千万,还是美元,谁能不心动呢?

  在突然被香港华人界的顶级企业家陈志文相约,梁社长便知道对方肯定就是为了那件事,但能够获得这么多的捐款,还是让他大吃一惊的。

  不过他的心中仍然很开心,虽然不能收这张支票,但有这个心意,就足以说明对方的态度了。

  要知道,新华社早在1947年就已经成立,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统战香港华人,类似包玉冈、陈志文这类的商界巨星更是核心目标,这次能够获得这么大的捐款,那对方至少也是个中间派了。

  “我没有任何要求,也不会在未来提出任何要求,难道也不行吗?”陈志文问道。

  “这是规定,陈生,我也没办法。”梁社长无奈说道。

  “那这样,我以一个香港人的身份,给国家捐款,并不是针对这次地震,如何?内地政府可以将这笔资金用于其他地方,比如农业、工业发展、城市改造,都可以。”陈志文又接着说道。

  国内目前还是计划经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费计划,突然碰到这种事,肯定要从其他地方筹集资金的,如果能够其他方向捐款,那也算是间接帮助了,而且,大量抽取资金的情况下,肯定也有很多地方会真的严重缺资金。最重要的是,这样似乎就不违反规定了。

  “这”梁社长有些为难,虽然看起来还行,但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思考片刻后说道:“陈生,如果您真的有心,这钱我们是不能收,特别是现在,过几个月也许可以,但最好还是换成其他方面的物资,比如农产品、工业品等等都行。”

  “行,那过几个月后,我换成粮食。”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改开之前,直接给钱的确不太适合,就算是改开之后,包玉冈想在燕京捐赠一座酒店都让很多人不敢接手。

  粮食,在国内还是硬通货的,正好几个月后是冬天,更需要粮食。

  咖啡来了,梁社长喝了几口,又与陈志文聊了一会,便告辞离开了。

  内地发生这么大的事,来找他的可不只陈志文一个人,更多的是无数报社的记者,恨不得把他给围起来,能够出来见陈志文,也是乔装打扮才跑了出来。

  回到家后。

  已经在焦急等待的陈天福,看见儿子回来后,急忙问道:“怎么样?”

  “没有收。”陈志文摇摇头说道。

  “这是为什么啊?”吴秀玲有些不解的问道。

  “我们这些人估计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就不讨论了。”陈天福接着说道:“但想想那么多人,我还是觉得难受啊?”

  “爸,不用太担心,国内的救灾能力,绝对全球第一的,这一点,你要相信。”陈志文坚信的说道,也许现在国内穷了一点,但每次中华民族的救灾能力,绝对是首屈一指。

  “唉,其实话说回来,我们也帮不了多少。”陈天福摇摇头说道。

  “其实也对,主要还是靠国家的。”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这种超级灾难,光是救援就需要几十万人力,大量专业团队,后期恢复的费更是需要以倾国之力来支持,国内外的捐款,虽然也不少,但主体还是靠国家支持。

  其实陈志文也知道,自己的这次捐款,肯定是不会被接受的,自己也只是希望能够帮忙而已,因为这个时候,的确是太多人需要帮助了,哪怕间接的援助,也许也能拯救很多生命了。

  陈天福也回过神来,说道:“那也只能这样了,阿文,你旗下公司不是有很多采购吗?也许也可以对内地那边多倾斜一些,国内多了一些外汇,总会多一点能力救人,再次一点,经济好一点,总会有很多人受益的。”

  “没问题,今年秋天的广交会,我会让美的去内地找一些简单工业品的供应商,工业出口,对内地的意义更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内地与湾湾,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竞争,包括香港的市场以及出口行业的发展,在70年代之前,基本上都是内地优先,因为光是香港每天所需的大量基本食品,就是天文数字,内地的华润集团,主要负责的业务就是给香港供应民生物品,其最巅峰的时候,出口创汇占到了整个内地的三分之一。

  但从60年代末开始,湾湾那边大规模引进外资,发展代加工行业,结果在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出口金额就超过了内地。

  这其实也惊到了内地,明明自己提供了整个香港400多万人的基本生活物资,但对香港出口的金额,却被湾湾超过,原因很简单,香港的工业需要大量的代加工,但很多是香港本土不适合开厂的,于是大部分都找了湾湾来负责,虽然看起来加工产品没多少量,但价值就是远超过了生活物资。

  “这样也行,国内的注塑行业听说还行,电风扇、收音机这些外壳,他们做起来应该没问题。”陈天福点点头说道。

  “不行也没关系,只要我们订单足够,他们就会改进的,香港的工业,不也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吗?”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没什么企业,在刚创业的时候就能做好的,任何国家的发展也都是从低往高发展,有了充足的订单,加上想发展的态度,就能慢慢的提高质量与性价比。

  再说,内地那么大,总有能做好的,而且肯定比香港的供应商便宜多了,对美的也是有好处的。

  “那好,能帮多少就帮多少,问心无愧就行了。”陈天福点点头说道。

  他的建筑公司,甚至和黄、星河旗下的建筑公司,每年也都需要对外采购大量的建筑物资,其中也有很多来自于内地,不过这算不上帮忙,因为本身这些就一直来自于内地,特别是河沙,只能从内地进口。

首节 上一节 74/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