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295节

  “那就好,对了,下周就是全运会了,你要休息好,调整好自己的工作,别到时候匆匆忙忙,误了事可不好!”

  听到段云平的话,陈国华顿时翻了个白眼。

  不提这事儿还好,一提这件事,他就很想吐槽。

  全运会啊,那可是有人民解放军参加的运动会啊,他居然跟这些卧虎藏龙的牛人比赛?

  他又不是专业竞技运动员,即便他在之前跑出了十秒零九的好成绩。

  但是,跟这些专业运动员相比,肯定是比不过的啊。

  算了,就像对方说的,重在参与嘛。

  接下来几天,陈国华都在安排工作,监督进度。

  碳纤维的研发进度,直接就进入了瓶颈期。

  之前八月底的时候,刚拿出来了110号碳纤维,现在直接是歇火了。

  十天都过去了,结果他们一点进度都没有。

  要知道他们这个研究车间队伍里可是有十三名大学生啊,还有三十名中专生和技术工人,他们都已经磨练了大半年,还是不太行的样子。

  反倒是十七号仓库,晶体管研发车间这边,在十一号下午,拿出来了一款仅仅只有一丝米的晶体管。

  “测试过了吗?”

  陈国华看着跟头发差不多粗细的晶体管,好奇地询问道。

  其实就在今年,内地这边发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废除了重量单位的公丝和丝,并以米忽制规定了长度计量单位丝米。

  也就是说,一毫米为十丝米,一丝米为十忽米,一忽米等于十位米这样的计量标准。

  而在国外,十九世纪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以头发宽度约为一百微米为准,以一丝米、100微米作为机械加工测量单位。

  所以,眼下车间内制造出来的这一丝米大小的晶体管,可不就是跟头发丝差不多粗细嘛。

  确实是非常小的晶体管了,技术突破到了这里,已经是非常牛逼的了。

  “目前还没进行测试,我们也是刚研制出来,您就刚巧进来了.”

  二部研究员恭敬地说道。

  旁边的其他研究员,也都十分恭敬。

  晶体管缩小技术是陈国华提供的,技术痛点难点,也都是陈国华帮助解决的。

  甚至,改进之前那套老旧的技术设备,也是陈国华指挥马云禄等人火速解决的。

  否则的话,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就拿出了一百微米的晶体管成品了。

  “那就先拿去测试,其他人继续制造更多这样的晶体管.”

  陈国华看着众人,立马大声催促道:

  “我们需要跟时间赛跑,晶体管只是最容易突破的技术,它只是一个小小的障碍罢了”

  “我需要你们拥有更加熟练的晶体管制造技术,而不是杵在原地看着我,看我没用,我又不是人民币,还能让你们发财不成?”

  众人哈哈大笑,旋即分散开了,该干嘛干嘛去了。

  然而,很快,陈国华就收到了一个坏消息。

  第一个研制出来的晶体管,无法通过测试。

  “改进一下测试机器,抓紧时间再制造第二枚、第三枚晶体管出来,今天说什么也要给我破了这个难关.”

  听到坏消息之后,陈国华并不觉得沮丧,这是意料中的事儿。

  “根据目前的尺寸来查看,晶体管的大小已经完美符合我们的预期,所以我们不需要再给它放大了.”

  “其他技术细节,都给我把控好,不能够再出现问题.”

  “成品率是非常重要的,你们在制造晶体管的过程中,都给我再反思一下,是不是什么步骤遗漏了?还是没有做得更精细一些?”

  为了研制出尺寸更小的晶体管,陈国华在这个车间里,也是直接上了洁净室。

  只不过,现如今的洁净室,还只是相对简单的封闭式无尘车间罢了。

  并没有做好更多的消毒措施,仅仅只是简单的多一套无尘服罢了。

  无尘服是从国二厂那边订购的,还从合作社那边的工人家属,招聘了十五人,协助清洗这些无尘服。

  这些无尘服可是每天都需要清洗的,一旦今天清洗之后的无尘服,没法完成干燥,那可就出大事儿了。

  当然了,她们都会使用烘干机来进行烘干这些无尘服,并且还会进行最后一道消毒工序之后,才会放回无尘车间。

  烘干机这东西就不用说了,很早之前就已经应用在纺织、造纸等领域。

  时间过得飞快,临近中午吃饭的时间,终于,在第十八枚晶体管通过测试之后,第二十枚、二十三和二十六枚也陆续通过了检测。

  “停,大家听我说!”陈国华突然喊停,众人放下手中的活,好奇地看着他。

  “目前为止,我们只研制出了四枚合格的晶体管,这说明技术是没有问题的,但生产的过程,出现了问题”

  “这个成品率,无疑是不能够进入生产线的,因为它不是合格且成熟的技术.”

  “你们都是我们国内目前最顶尖的研究员、技术员,连你们都只能制造出这样的产品,何况其他人呢?”

  “现在已经到午饭时间了,你们分批次去吃饭,给我休息好,我们下午继续.”

  众人都点点头,没人说不。

  事实上,即便陈国华不说,现场也会有人提出来。

  这样的问题当然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生产领域,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食堂,陈国华打了饭刚坐下来,周德龙、钱振鹏和李寿同他们就围了过来。

  坐他旁边的王二虎和李大毛两人,就准备离开,但被陈国华给喊停了。

  “虎子,大毛,你们去哪里?坐着,跟我聊聊你们最近怎么样?家里还有在这边的生活都如何?”

  他们俩个是之前八月中旬从金陵那边过来的助理技术员,由他七姐的同学介绍的。

  两人只想在这边待半年就回去,陈国华当然是不乐意的。

  因此,只要有空,那就关心关心他们的生活。

  两人都有些羞涩,没太敢放得开来聊天。

  陈国华呵呵地跟他们聊关于拍婆子、娶媳妇的事儿,直接让他们臊了个大红脸。

  当然,陈国华并没有直接安排他们跟吴梦雨这些汽车设计员相亲。

  反正他们都是年轻人,住得很近,总归会打交道的。

  顺其自然就好,实在不行,到时候陈国华直接安排就是了。

  不管怎样,反正他们都只能留在京城了,不可能让他们再回去金陵那边。

  两人吃饭吃得特别快,聊了没一会儿,就逃之夭夭了。

  等他们走后,周德龙、李寿同他们这才有机会跟陈国华说话。

  “陈主任,你是很看好刚才那两人吗?”

  “嗯,他们是从金陵那边来的技术员,在光学领域上面很有天赋,是我重点培养的高级技术员,肯定是不能放他们离开我的科研所”

  陈国华点点头,直接说了出来。

  他们都知道保密的重要性,自然不会跟王二虎和李大毛他们说这些事儿的。

  何况,就算说了也没关系,毕竟陈国华就是这么重视他们。

  整个材料科研所,除了顾克铮、向叔宝和钱伯荣他们三人,其他人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

  即便是马云禄、曹同贵、关大伟和周德龙他们四个从一汽那边挖过来的大学生,年龄上面也没到三十呢。

  所以,科研所都是年轻人,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陈主任,咱们什么时候能够重回配件研究车间啊?您之前跟我们说的数控机床,什么时候能够出来呀?”

  “我没跟你们说过吗?”

  听到李寿同的话,陈国华错愕了一下,旋即哑然失笑道:

  “数控机床这东西,肯定是需要编程控制器的呀,而这玩意儿是由运算器、控制器等元器件组成”

  “所以你们现在的研发任务,就是完成这些工作,只要把运算器等元器件研发出来了,那么数控机床也就差不多了”

  李寿同他们一听,顿时惊愕不已。

  好家伙,原来这就是数控机床啊。

  “这岂不是说,给机床安装一台计算机?”

  周德龙惊讶到脱口而出,陈国华闻言,冲对方竖起大拇指:

  “对,没错,就是这样,差不多就是给铣床、钻床、磨床等机床安装一台计算机,到时候的话,就由计算机进行控制生产了”

  “一些规格固定的零配件,比如我们之前改进的螺丝,这些零配件的粗加工工序,就可以用这样的机床来完成加工了.”

  “等到后期,我们的计算机水平提高了,即便是现在需要用到的五六级技工的技术,我们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控制生产了.”

  嘶!

  听到陈国华的话,周德龙、李寿同他们全都惊呆了。

  原来计算机那么牛逼的吗?

  惊讶之余,他们也是面色潮红了起来,因为他们干的这些事儿,确实是很伟大的事业。

  “陈主任,这真的可以实现吗?”李寿同惊叹连连。

  陈国华呵呵一笑,“晶体管计算机出来之前,中科院的那些教授也跟你们差不多,都不相信呢,现在已经出来了,你们觉得呢?”

  “不要怀疑我们正在做的事儿,你们只需要知道我们都在做一件肯定能够实现的工作,那就够了。”

  “技术这东西,在理论成型的时候,就表示它被人类征服的日子,不远了”

  说到这里,他就想起了后世的量子计算机。

  也许在很多影视剧作品当中,量子计算机这东西,绝对很难实现。

  然而事实上,却是在未来不远的时空里出现了。

  就犹如当年的内地,很多老外来到京城、魔都、白云城、福田小渔村等地方,他们都不敢相信眼前宛如科幻电影里的繁华都市,居然会在现实当中看到一样。

  只要肯定相信,努力认真地去朝着这个方向奋斗,一切皆有可能。

  吃过午饭,下午的晶体管研制工作依然继续,只不过陈国华并没有继续参与了。

  转过天,当陈国华被告知,一百微米晶体管的整体制备工艺已经初步完成了之后,顿时也挺吃惊的。

  “现在的成品率达到了多少?”

  “我们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的两个小时时间内,总共完成了七百五十枚晶体管的制造,目前合格的成品达到了五百六二枚,成品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听到汇报之后,陈国华真的是惊讶坏了。

  看得出来,这群研究人员当中,真的有能人啊。

  虽说技术都是陈国华这边拿出来的,但很明显,在技术资料变成产品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难题。

首节 上一节 295/4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