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6,我靠锦囊崛起人生 第16节

  听到这,魏佳有些意外:“你是为了赚钱补贴生活费?你之前不是说这是你表哥的吗?”

  李景摸了摸鼻子:“那是我当时随便找的借口。实际上是我买了些旧衣服,准备在学校做这个事赚点钱,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要不然我也不会刚到学校两天,就一直忙这个了。”

  听完,魏佳重新打量了李景的穿着,确实非常朴素,身上衣服的logo,甚至包含了阿迪达斯、耐克等多个品牌的logo,像是大杂烩。

  而葛梅梅听到这话,也有些意外,见李景卖衣服是为了补贴家用,心里的敌意一下少了几分。

  但她还是嘴硬道:“你别打同情牌。你要是真没钱,这衣服哪来的?别想因为这个骗我们。”

  “这钱是我朋友借的,还得还。佳佳学姐你是我们代班,应该有没交学费的人员名单吧。

  我到现在还没交学费,就是因为家里人还在给我筹钱。所以我才打算赚钱给他们减轻点压力。”

  李景说这些时,不卑不亢,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

  他觉得没必要刻意隐瞒,反倒说出来还能当做谈判筹码,让对方没法压价。

第23章 新信息

  魏佳盯着李景的眼睛看了好一会,像是在确定对方是不是在撒谎。

  看着对方平静如止水的眼眸,魏佳沉默片刻,终于道:“行,不过两天不够,我们得借三天,总共二十块钱一件,借三天可以吗?”

  闻言,葛梅梅诧异地看了魏佳一眼,刚想开口说话,却被魏佳用眼神制止。

  李景当即点头答应:“可以。”

  其实多借几天对李景来说无所谓,反正暂时除了魏佳他们,也没有其他地方要租这些衣服,多借一天还能多赚五块钱一件。

  他现在最重要的是多赚钱,而不是留着这些衣服。

  见李景答应,魏佳也不再啰嗦:“我们三天后演出,正好从现在开始借。”

  说着,魏佳就拿出钱包开始点钱。

  她们租了十套书生袍和十套旗袍,还剩两件旗袍,总共二十件,四百块租金。

  那时候的学生,法律意识没那么强,更不懂合同,学生之间纯靠信任。

  李景自然相信魏佳的人品,而魏佳作为大学生,也没有那么高的警惕性。

  一次性付完款后,李景就把衣服给了对方,只留下两件多余的旗袍。

  李景收下四百块钱,终于露出笑容:“多谢两位学姐。我大概什么时候来拿衣服?”

  魏佳道:“三天后我会联系你。到时这些衣服我会帮你洗干净。

  你现在宿舍应该没有洗衣机吧?我们宿舍有集体洗衣机,能帮你省点事。”

  李景有些意外,对方说的没错,自己洗这些衣服确实麻烦。

  对方大二的女生宿舍条件更好,有集体洗衣机,若是能帮忙洗,能省不少事。

  李景真心感谢:“麻烦学姐了。那干脆四天后我再来拿吧。”

  随后再商定了一些小事,李景便转身离开。

  看着李景离去的背影,葛梅梅立马忍不住问道:“佳佳,干嘛一定要租三天?我觉得两天够了,每件多花五块钱呢。”

  魏佳收回目光,解释道:“这人看起来挺真诚的,不仅没骗我们,他给的东西质量也不错。

  租三天也算是帮他一把,而且单价更便宜了,我也方便解释。学生会给我们的租衣预算就是二十块,虽然没省钱,但也没超支。”

  葛梅梅闻言,撇嘴点了点头:“好吧,不过没想到他是这个原因才做租衣服的生意。还挺有脑子的,别人都去兼职,他倒开始自己做生意了。

  这么说来他还是个挺勤奋的人,我刚才说话那么冲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魏佳露出一丝打趣的笑意:“怎么?现在知道自己说话冲了?后悔了?”

  葛梅梅立马摇头:“当然没有,谁让他之前一看就像居心不轨的样子。现在我们租了他的衣服,又没对不起他。”

  顿了顿,她又有些犹豫,神色多了几分不自然:“只是知道他连交学费都困难后,多少有点可怜。”

  魏佳摇头笑道:“得了,你还同情上了。人家比我们努力多了,大一就开始做生意,这样的人不需要同情,该尊重才对。”

  葛梅梅扯了扯嘴角:“不过他这样肯定会影响学业吧?还信誓旦旦说能毕业,我看他肯定会挂科,那可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闻言,魏佳沉默片刻才道:“可能他家境压力确实大,如果真是这样,能帮的话我们有机会也可以帮帮他。”

  葛梅梅看了魏佳一眼,提醒道:“佳佳,你可别因为帮忙把自己搭进去。你只是代班,不是真班主任,过了这第一个学期就不是了,到时候你和他们就没关系了。”

  魏佳点头:“我明白,我只是打算留意以后其他社团有没有租衣需求的,或许可以帮他介绍生意。”

  葛梅梅双眼微亮:“对耶,这倒是可以。”

  聊着的同时,两人也开始整理衣物。

  清点确认后,魏佳提起男生那袋衣服,长舒了一口气:“有了这些衣服,总算不用再担心节目服装的事了。”

  葛梅梅也露出开心笑容:“我们终于能正式排练了,大家肯定高兴,这次演出我们肯定能圆满完成!”

  ……

  回宿舍的路上,李景发现系统奖励的白色锦囊已经呈现可开启的状态。

  他心念微动,打开了锦囊,紧接着一连串信息便从脑海里浮现出来:

  园林学院学生会明天上午9点,拒绝移动运营商的IP卡合作。

  “移动运营商……

  IP卡……

  为什么会告诉我这个?”

  看完信息,李景微微皱眉。

  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明天有移动运营商找园林学院的学生会合作,售卖IP卡。

  这个年代,虽然手机正在逐渐普及,但话费太贵,尤其是大学里要打长途电话回家的学生,不仅要收长途费,异地还要收漫游费,这么算下来,一分钟得一块钱左右。

  而IP卡虽然没有手机方便,却胜在话费便宜,比如一百元面值的IP卡,往往四五十就能买到,折算下来,话费远低于手机。

  根据李景的记忆,2006年正是IP卡的巅峰时期,之后随着手机各种话费套餐的出现,IP卡才开始走下坡路。

  但在这一年,IP卡的确火热,各大运营商竞争白热化,尤其是校园开学季,运营商们更是挤破脑袋想抢占大学新生的市场。

  “难道这锦囊是想让自己找运营商,卖IP卡赚钱?”

  李景暗自思索分析。

  学生会拒绝运营商的合作其实很正常。

  这个年代的学生都比较单纯,他们更习惯围绕校园常规管理和学生集体生活开展工作,对商业行为介入校园的模式并不熟悉,自然也不会主动接纳……

  “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

  感冒时的你还挂着鼻涕牛牛。

  猪,你有着黑漆漆的眼……”

  李景正想着,手机铃声《猪之歌》震动响起。

  他拿起一看,发现是自己妈妈打来的电话。

  “喂,阿景啊,你那边学费的事情,学校催了吗?

  你爸让我再跟你确定一次,学费到底是多少钱。他听邻居家王叔说,他儿子学费只要四千五。你要不再问问老师,确定一下,是不是七千?”

  还没等李景说话,电话里的母亲似乎怕他误会,立马又开口道:

  “阿景,爸妈不是不相信你,就是有些担心,毕竟这不是小数目。我和你爸每个月工资就一千块钱,这都抵得上好几个月工资了。

  而且你也知道,你爸前段时间受伤,家里积蓄花得差不多了。这段时间靠你爸打两份工,再加上借的,刚好凑够了五千块,你看够不够?”

第24章 目标两千

  李景沉默。

  自己选的专业是天南学校热门专业之一。本为了选一个好专业,却没想到学费这么贵。

  以他对自己父母的了解,自己母亲能打这个电话,恐怕经历了很长的心理斗争。

  哪家父母都不愿意在自己儿子面前表露出付不起学费的窘迫。

  孩子拼了命考上大学,做父母的却拿不出这笔学费。这是所有盼着孩子好好读书的爹妈,心里最熬人的坎儿,是说什么也咽不下的。

  而现在母亲打来这通电话,他知道,家里的情况一定已经很紧张了。

  李景已经不记得上一世父母是怎么凑齐这七千块学费的了,但他依稀记得,那段时间父母很累。

  父亲早晚打了两份工,母亲也晚上去餐馆给人帮忙,为了尽快凑齐学费,甚至还找了亲戚去借。

  可自家亲戚经济水平都不太好,能借个几百块都不容易。

  想到父母的艰辛,李景吸了一口气,回答道:

  “妈,学费确实是七千,但我今天上午跟老师请示了,说我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可以申请减免。只要写点材料,就能减两千,你们转我……五千就够了。”

  “真的,那太好了!”

  听了这话,电话里母亲的语气一下高昂了几分,带着些激动:“要是真能减两千,你爸就终于能休息会了,他那腰实在扛不住了,却不肯让我告诉你……”

  说着,母亲似乎意识到什么,连忙又道:“阿景啊,你可得记着好好谢谢老师。人家肯帮我们是情分,心里得记着这份好;就算不帮,也是本分,没什么好说的。

  要是你手头钱还宽裕,就买点水果给老师送去,不值多少钱,也是个心意。

  还有那五千块钱,等会就转给你,这段时间你生活费还够吧?”

  李景回答:“妈你不用担心,生活费还够,在学校吃饭和买东西,都很便宜。”

  听他这么说,电话里的母亲明显松了一口气,也放心了不少。

  李景感受到母亲情绪的变化,心里也稍稍好受些,于是又简单聊了几句,通话时长卡在一分五十五秒,才挂断了电话。

  虽然给父母减轻了压力,李景一想到得自己来凑两千块钱补足学费,不由脑袋又大了一圈。

  “看来自己这赚钱速度还是不够快啊。

  两千块,在这个年头已经算得上大数了,自己短时间得去哪赚这个钱?”

  想着,他突然想起了锦囊的事,不禁思索分析:

  虽然今年是IP卡最后的巅峰时期,但趁着开学新生多,和运营商合作,多要点折扣,然后薄利多销,短时间内说不定真能赚一笔。

  想了想,李景下定决心,计划明天去学生会那边看看。

  ……

  下午,李景接到通知,自己的班级终于要开第一次班会。

  他所在的班级是园林四班,班会在学院教学楼二楼教室组织。

  到了时间,李景便和张文平一起走去了教学楼。

  教学楼楼下,丰坤正和几名男生聚在一起抽烟。

  几人发型五颜六色,非主流打扮,佝偻着背,吞云吐雾,一看就不像是正经学生。

首节 上一节 16/1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