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走廊拐角,她快步追上,故意脚下一绊,朝着李景怀里倒去。
李景挑眉,看出对方的心思,下意识扶住对方的胳膊,却没让对方靠得太近,语气平和道:“你醉了。”
黄馨靠在李景手臂上,声音带着酒意的软柔:“我没醉……李景,好久没见,你变了好多。”
她抬头看着对方,眼里露出几分温柔,想勾起对方以前的好感。
可李景心里早没了青春时的那点悸动,只觉得无奈。
见她没打算起来,他直接抽回胳膊:“你确实醉了,我叫女生来扶你回去。”
闻言,黄馨的身子晃了晃,脸上的笑容僵住,只能面色有些不自然地站直。
她咬了咬唇,心中不甘,鼓起勇气追问:“李景,你现在有女朋友吗?”
“没有。”李景如实回答。
听到这话,黄馨眼睛一亮,连忙说:“那我们或许可以试试。现在我……”
“你喝醉了,说的都是胡话。”李景打断她,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距离感,“回去吧,大家还在等你。”
黄馨愣在原地,酒意瞬间醒了大半。
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她心里又酸又涩,满是失落。
她以为李景没女友,自己还有机会,却没想到被这么干脆地拒绝。
第192章 黄馨的失落
散场时,黄馨一直没精打采地跟在后面,无意间听到两个女同学小声议论:
“听说李景在大学可受欢迎了,他们班花天天追他,长得超级漂亮,他都没同意!”
“真的假的?李景在大学这么热门?”
这话像根刺扎进黄馨心里,她看着前面被同学们围着、从容应对的李景,心里的后悔更浓了。
以前她嫌对方家境普通,不愿靠近。现在对方变得优秀,自己却连靠近的资格都没了。
她攥紧了手,看着李景的背影,只觉得失落难受,却再也没勇气上前。
……
大年三十早上,李景开着车,载着父母往乡下老家赶去。
刚把车停在村口,就围过来一群亲戚。
有扛着锄头的大伯,有抱着孩子的婶子,都凑到车边打量,七嘴八舌地问:“这是景儿的车?啥时候买的啊?”
“老李家的,你们这是回来看爹妈啦?”
王桂兰和李卫国刚下车,脸上还带着局促,就被亲戚们围在了中间。
以前家里因为给李景凑学费,欠了几家亲戚的钱,这段时间回来总被人有意无意地冷落,连说话都没多少人搭腔,如今突然成了焦点,两人都有点受宠若惊。
王桂兰攥着围巾的手都紧了紧,解释说道:“不是景儿买的,是他公司的车,孩子在外面跟人合伙开公司呢,一边上学一边干的。”
“开公司?”
这话一出,亲戚们更惊讶了,二婶子凑过来追问:“景儿不是还在读大学吗?咋就开公司了?靠谱不啊?”
旁边的大伯也惊讶道:“现在的大学生真能耐,我们家那小子还在家啃老呢!”
称赞的话一句接一句,王桂兰和李卫国脸上的局促慢慢变成了笑意,腰杆也悄悄挺直了些。
李景笑着跟亲戚们打招呼,等大家问得差不多了,才从车里拿出准备好的现金,走到之前借钱的三爷爷和六叔面前:
“三爷爷,六叔,以前我上学借你们的钱,今天我一起还了,多谢你们那时候帮忙。”
说着把钱递过去,数目比当初借的还多了些。
三爷爷愣了愣,随即接过钱感慨道:“你这孩子,还记着这事!早知道你有出息,当初就该多帮衬你点!”
六叔也拍着李景的肩膀:“真是好样的,又孝顺又能干,老李家总算熬出头了!”
周围的亲戚也跟着称赞,说“卫国养了个好儿子”“景儿以后肯定有大出息”,王桂兰听着,眼眶都有点红,偷偷拉着李卫国的手,两人眼里满是骄傲。
到了晚上,一大家子围在爷爷奶奶家吃团圆饭。
饭桌上,大嘴巴的二婶子一边给李景夹菜,一边打听,语气里满是羡慕:
“李景,你那公司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啊?以后能不能带带我家小子?”
旁边的小姑父性子实诚,端着酒杯跟李卫国碰了碰:“卫国,你可真有福气,景儿这么能干,以后你俩就能享清福了!”
爷爷奶奶话不多,却一直给李景夹肉,看着满屋子热热闹闹的,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李景陪着长辈喝酒,偶尔回答亲戚们的问题,语气始终温和。
他早就猜到,自己带着父母回来、还了欠款,会是这样的场景。
在小村子里,日子过好了,自然能被人高看一眼。
看着父母被亲戚们围着说话时的笑容,看着爷爷奶奶欣慰的眼神,他心里也生出了几分成就感。
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让父母能抬起头,好好过年。
……
大年初一早上,李景趁着父母准备早饭的空隙,注意到脑海里弹出系统的信息。
【以达到“过年”的时限要求,现可打开银色锦囊。】
李景心中微动,便在脑海里打开了上次系统奖励的银色锦囊。
里面写着“娄城小学母校机房计划购买设备,因预算有限,急需性价比高的电脑”。
看完信息,他心里一动,立刻盘算起来。
自己母校以前没有机房,应该是最近才弄起来。
估计学校里的资金不多,肯定买不了那么多新电脑。
而自己手里正好有二手电脑的货源,说不定可以合作。
想到这,他暗自计划等在老家过完年,就去学校对接,一旦达成合作,既能帮母校解决难题,也能给公司多添一笔业务,一举两得。
接下来的几天,李景没再想工作上的事,一门心思陪着父母去拜访亲戚。
以前的李景总觉得走亲戚是“走形式”,每次都躲躲闪闪。
可重生后,他看着父母早早准备礼品、认真打听亲戚家近况的样子,才明白这些联系对父母来说有多重要。
那是他们在小城生活里,最实在的人情温暖。
于是去大伯家时,李景主动帮父母拎着礼品,听母亲跟大伯母聊家常,还会顺着话头问“堂哥最近工作咋样”“小侄女学习好不好”之类的话题。
而去三爷爷家,他陪着三爷爷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听老人讲以前的事,偶尔还帮着添杯热茶。
王桂兰和李卫国看着儿子的转变,都有些诧异。
以前那个不爱跟亲戚说话的儿子,现在竟能主动陪他们走亲戚,还跟长辈聊得这么投机。
他们诧异过后,更多的是欣慰。
王桂兰私下拉着李卫国走到一旁,感慨道:“景儿真是长大了,以前还嫌走亲戚麻烦,现在倒比咱还上心。”
李卫国没说话,却在看到李景帮他给亲戚递烟时,不由微微点头,眼神里满是认可。
这几天,老两口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不仅因为儿子有出息,更因为儿子懂得了体谅他们,愿意陪着他们维护这些亲情。
对他们来说,这个年没有催债的压力,有儿子在身边陪着,还有亲戚们的热络问候,是这辈子过得最温馨、最难忘的一个年。
李景看着父母眼角的笑意,心里也满是满足。
对他而言,重生不仅是为了自己打拼,更是为了让父母过上舒心的日子。能陪着他们走过这些平凡的日常,看着他们开心,比赚再多钱都更有意义。
……
第193章 电影
从老家返回娄城后,李景没急着回星市,先带着父母去了市医院做全身检查。
父亲李卫国在工地干活常年累腰,母亲王桂兰流水线作业久了手腕疼,他特意跟医生叮嘱要重点检查这两处。
拿到检查报告,见只是劳损没大问题,才松了口气,又去药店买了适合中老年人的钙片和护腰保健品,反复跟父母说“按说明吃,别偷懒”。
王桂兰嘴上说着“浪费钱”,却把保健品仔细收进抽屉,眼里满是暖意。
隔天,李景没忘记系统信息的事,提着水果去拜访小学班主任张老师。
张老师开门见是李景,又惊又喜,拉着他坐下就问近况。
李景小学时和张老师关系最好,由于父母工作忙,甚至在张老师家寄宿过几个月。
当听说李景一边读大学一边开了电脑公司,张老师眼睛都亮了,连连称赞:“我就说你这孩子脑子活,当年上课你的思维就最活跃,果然有出息!”
聊着聊着,李景开始聊学校的事。
由于张老师的老公是娄城小学的副校长,所以张老师对于学校的事也了解不少。
当李景提起自己在星市有性价比高的二手电脑渠道时,张老师神色微动,立马详细问了几句。
见李景能够保证电脑质量,张老师立马打电话把在外面买菜的丈夫叫了回来。
回到家后,张老师的丈夫王红旗得知李景有电脑渠道,当即来了兴趣:“我正好愁这事,要是电脑质量靠谱,我们可以聊聊”。
一来二去,李景凭着诚恳的态度和对电脑配置的专业讲解,很快获得了夫妻俩的信任。
聊完,王红旗当场拍板:“等你回星市准备好,我抽时间过去看看,要是没问题,这事就立马推进!”
闻言,李景面露微笑,点头承诺道:“王校长,你放心,我们可以质保一年,如果后续有问题,我们可以回娄城检查维修。”
……
等到了大年初七,李景提前赶回了星市,并第一时间找卫大海商量。
由于数量不小,李景打算以公司名义和学校合作。
卫大海一听是学校的单子,立马道:“我朋友有个闲置的展厅,装修得挺像样,我去借过来,把电脑摆进去,看着更正规些!”
随即,卫大海当天就把场地收拾好,还特意找了块白板,把每台电脑的配置、检修记录和价格都列得清清楚楚。
隔天副校长王红旗如约而来,看到展厅里整齐摆放的二手电脑,又听卫大海详细介绍“每台都做过深度检修,系统重装过,还换了新的散热风扇,保修一年”,再对比预算,当场满意表态:
“你们这性价比确实高,等开学走流程,先订三百台,够机房第一批更新用。”
闻言,李景和卫大海心中欣喜,互看了一眼后,便专门在星市订了饭店请了王红旗吃饭。
等下午送走王红旗,李景立马召集已经过完年回公司的小雨和大左开了个短会。
“三百台电脑得抓紧检修,每台都要测性能、清灰尘、换损耗件,不能出一点差错。”
小雨抱着笔记本记得认真,拍着胸脯说:“李总放心,我跟大左分工,保证一周内搞定!”
大左也点头,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