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这么玩是吧作.福布斯地址多少来着,我要给他们寄刀片!”
5月7日,备受全球瞩目的福布斯富豪榜如期揭晓,这份迟来的榜单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最新榜单数据显示,今年共有1810位富豪成功登榜,这些富豪的财富总和达到惊人的6.48万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上榜富豪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态势,其中67位富豪年龄不足40岁。
尽管个人财富较去年缩水40亿美元,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仍以750亿美元的净资产稳坐全球首富宝座,成功实现“全球首富三连冠”的辉煌成就。
Inditex集团(Zara母公司)创始人奥特加以670亿美元身家位居次席,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神”巴菲特则以608亿美元财富排名第三。
值得关注的是,榜单前十名中有七位来自同一个国家。这种集中度令人联想到全球票房前30强电影中,好莱坞影片占据90%绝对优势的局面,其中主要来自迪士尼、华纳、环球、漫威等片厂,仅有3部非本土影片闯入名单中。
在富豪榜TOP10中,除了位居第二的西班牙富豪和排名第四的墨西哥富豪外,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首次闯入前十的东方面孔:
彼岸集团,陈默,440亿美元,全球排名:7。
力压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435亿美元),仅次于facebook的小扎(446亿美元)。
从2014年第100名、2015年第33名,到如今直逼巅峰,陈默的崛起轨迹比坐了火箭还快,堪称当代商业史上的奇迹。
与此同时,特斯拉和Space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凭借127亿美元净资产排名第94位。
国内方面,富豪方面,受益于万达商业地产在香港上市,以及成功收购美国AMC院线、瑞士盈方体育等全球化布局,老王财富快速增长至242亿美元,排名第19位。
其他上榜的华夏科技巨头包括:阿里巴巴老马(205亿美元,第24位)、腾讯小马(117亿美元,第57位)、百度李彦洪(90亿美元,第76位)。
小米雷军(178亿美元,第28位)、京东刘强东(108亿美元,第62位)等也表现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在华夏科技市场风头正劲的乐视,其市值仅1500亿元人民币(约合230亿美元),创始人贾跃亭46亿美元的身家甚至未能跻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200名。
华夏前十富豪中互联网企业家占据七席,充分彰显了数字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
随着福布斯富豪榜的正式发布,经过全球各大财经媒体的广泛报道和深入解读,这份榜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正所谓“各花入各眼”。
扎克伯格盯着榜单,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虽然他查了彼岸也是以社交起家,但和facebook业务并无直接冲突,但身后的这个东方人,却让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榜单上其他几位常居前十的富豪虽然表情各异,但大多不以为意。
在他们看来,这个东方人的事业版图主要还局限在本土市场,海外布局虽然不少,但尚显单薄,不足为惧。
然而,当谢尔盖·布林(谷歌)、蒂姆·库克(苹果)、杰夫·贝索斯(亚马逊)、比尔·盖茨(微软)这些掌控全球经济命脉的巨头们,陆续收到一封邮件并点开阅读后,所有人的表情都在瞬间凝固。
这封邮件中隐藏着一个足以彻底颠覆现有榜单排名的惊天秘密。
此刻,这些商业巨擘们对陈默的认知正在被彻底重塑。
当发现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早已悄无声息地超越他们时,整件事情的性质已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商界摸爬滚打数十载的这些大佬们,第一次将这个东方人的名字深深镌刻在记忆中。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
福布斯榜单公布后的第三天,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的邮箱里静静地躺着一封来自创始人比尔·盖茨的邮件。
《关于人才战略与组织优化的若干意见,供参考》
「萨提亚:
近期全球商业格局正在发生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并深入思考。
华夏彼岸科技集团的快速崛起,特别是陈默以令人瞩目的速度跻身全球财富榜前十,充分展现了东方科技力量的爆发性增长潜力。
这已经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的竞争,更涉及到技术主权、行业话语权乃至国家战略层面的深层次博弈。
1、关键技术岗位的轮岗机制:
对涉及AI核心算法、云计算架构及Windows底层代码的华裔技术骨干,实施跨部门轮岗制度,避免在单一团队形成技术闭环
研究院的华人学者应更多参与公开学术交流,适当减少其接触商业敏感项目
2、管理层结构的优化:
亚太区业务汇报线调整为双负责人制(华裔+非华裔搭档模式)
3、知识产权防火墙升级:
对华夏员工访问的源代码库实施动态加密
敏感业务模块设置访问权限隔离墙
4、文化融合的再平衡:
逐步缩减春节等华夏传统节日的庆祝规模,最终实现取消
5、后续招聘策略:
逐步降低华夏员工在总员工中的占比
可考虑增加印度等其他地区员工的招聘比例
我知道这些措施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但我们必须正视两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彼岸系在过去18个月内,已经系统性收购了37家硅谷科技初创企业
华夏科技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年增长率高达40%,其中部分业务与微软核心业务高度重叠。
特别是彼岸云计算对Azure构成直接威胁,与彼岸关系密切的小米云WPS正在对Office形成严峻挑战
需要强调的是,这绝非针对特定种族或国籍的歧视,而是基于商业机密保护的必要举措。
就像我们当年应对谷歌竞争时采取的策略一样,必须未雨绸缪。
建议在下季度董事会召开前拟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记住:在保持企业多元化的同时,确保商业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祝好!比尔」
虽然邮件标题和内容都使用了“供参考”、“建议”等委婉措辞,但纳德拉心知肚明,这实际上就是一份必须执行的命令。
作为名义上掌握微软所有决策权的CEO,他深知在关键问题上,比尔·盖茨在微软的影响力无人能及,这位创始人的意见必须得到充分尊重。
否则自己再想尊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但自从自己上位三年来,比尔盖茨发这种邮件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然而,这是纳德拉上任三年来,第一次收到比尔·盖茨如此具体且强硬的邮件。
纳德拉清楚地意识到,这封邮件的直接诱因就是福布斯富豪榜的公布,以及彼岸集团陈默的异军突起。但他内心仍存疑虑:老比是否反应过度了?是否有什么自己尚未知晓的重要信息?
尽管如此,纳德拉明白这些调整势在必行。
特别是,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来边缘化曾经的同事陆奇,以及另一位华裔高管沈向洋。
他完全认可这两位华裔同僚卓越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但商场如战场,既然最终是他坐上了CEO的位置,就必须做出必要的决断。
纳德拉想起华夏历史上似乎有个典故:新君即位后往往会清除昔日的同僚以绝后患。他想,如果自己采取类似举措,想必他们也能理解。
但内心深处,他不免泛起一丝兔死狐悲之感:今天上面针对的是华裔,明天会不会轮到自己这个印度裔?
事实远比表面更耐人寻味。
那封神秘邮件的影响范围绝非仅限于比尔·盖茨,多位美方科技巨头的掌舵者在收到邮件后,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调整对华人员工的使用策略。
随后这些资本开始露出嗜血的獠牙.
第740章 财富成谜
一份份报告在这些企业核心高层内部酝酿着,看似温和,实则刀刀见血:
职能弱化与部门裁撤:即便需要支付高额赔偿(如N+6),企业也执意缩减在华业务,甚至直接关闭整个部门。
系统性替代:转移办公地点,通过大规模招聘印度裔员工,逐步取代原有华人员工的岗位。
像上面这些还是比较好的善后方式,起码被裁员工还能达到远高于标准的大礼包应对后续失业风险。
而下面这种“温水煮青蛙”式裁员尽显毒辣。
这种更隐蔽的做法是先将华人员工调往美国总部,名义上是“技术转移”,实则几个月后,待本土员工掌握核心技能,便以“签证到期”为由终止合同。
如此一来,企业既规避了高额赔偿,又能顺理成章地完成人员更替。
这种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合规性”:
面对本土员工,企业绝不敢如此操作因为怕被工会举报罚死,但针对外籍雇员,尤其是依赖工作签证(如F1)的华人员工,它们毫无顾忌。
签证到期后,这些员工不仅失去工作,还可能面临强制遣返,彻底丧失博弈筹码。
这不仅仅是一场未来将在数年内逐步实施的裁员计划,更是一场针对华夏员工精心设计的“人才换血”。
资本吃人,不分国籍!
福布斯榜单发布会,在国内也引起多方震荡。
首当其中就是那些与陈默有过恩怨纠葛的友商们,对这个榜单的反应各不相同。
排名第24位的老马看完榜单后只是冷哼一声,“垃圾榜单,统计的毫无科学依据!”
毕竟,这个陈默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光环。
不过老马并不着急,因为他坚信,等蚂蚁金服成功上市后,自己的身价必将成倍增长,甚至有望超越比尔·盖茨,问鼎全球首富宝座。
还有三年时间,足够改变很多事,不必计较一时得失。
排名第57位的小马哥望着榜单上那个熟悉而耀眼的额名字,心中充满羡慕。
陈默的彼岸集团可以说是他亲眼看着成长起来的,能够在腾讯的强大压力下不仅生存下来,还能实现反超发展到如今规模,他内心不得不佩服。
即便心有不甘,又能怎?
所幸这两年腾讯的发展也未曾停滞,依然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虽然像是弱化版的彼岸,但在华夏互联网市场仍牢牢占据一席之地,未来未必没有新的契机。
排名第76位的李彦洪看着自己连年下滑的排名,危机感与日俱增。
在公司内部推动向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转型的过程中,他越来越确信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要真正实现突破,还需要一位领军人物。
几经思索,他想起了昔日赴美出差开会时在硅谷结识的老友——时任微软高管的陆奇。
也许过些时日,他该亲自走一趟,充当一回说客了。
各大财经媒体和网友的热烈讨论,让这一事件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毕竟在全球富豪排行榜前十的名单中,首次出现了一位来自中国的企业家,而且不仅是国内首富,更一举成为亚洲首富。
这无疑是让国人倍感自豪的成就。
《第一财经》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彼岸陈默跻身全球富豪榜第七,华夏科技企业站上世界之巅》的专题报道。
报道明确指出:“这是华夏科技企业家首次进入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十,标志着华夏数字经济已经培育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巨头。”
文章特别强调了彼岸集团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带动了一批国内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蓬勃发展。
《财新网》更是开辟了整版进行报道:《440亿美元身家背后的科技帝国》。
报道深入剖析了彼岸集团从社交软件微信起步,到前瞻性布局AI芯片、云计算、智能汽车等产业生态的发展历程。
并引述业内人士观点指出,陈默的成功彻底打破了“华夏企业家只会模仿”的刻板印象。
作为与创始人深度绑定的企业,彼岸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宣传良机。彼岸系的媒体矩阵开始全面发力:
科技媒体“36氪”率先发表快评:《从BAT到2BAT再到BAT:彼岸如何改写华夏互联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