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0:我教雷总造手机 第660节

  被誉为“商界黄埔军校”汇聚了众多巨商富贾的湖畔大学迎来第二届开学典礼。

  在这里举办开学典礼,聚集了华夏各界名流,开学照片引发广泛关注。

  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开学典礼上,湖畔大学的两届学员、校董、保荐人企业家以及学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湖畔大学的这一届的招生政策也相应提高了入学门槛。

  录取标准较去年更为严格,企业估值低于一亿的不收、规模小于500的不收.

  符合初审的报名人1080人,湖畔大学重点走访了300多家,最后录取了44人,录取率4.07%,而世界竞争最激烈的斯坦福大学录取率为4.4%,因此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称湖畔大学是世界第一。

  在这些学员中都是各行业领军者,有18人拥有超过10年的创业经验,7人曾出国深造,人均身价过亿,阵容强大,行业跨度广泛。

  里面既有像外婆家吴国平、西贝贾国龙这样的餐饮界大腕,也有58同城姚劲波、美团王慧文这样的互联网创业成功人士和快手宿华、拼多多黄峥这样的创业新星、有顾家家居顾江生、科大讯飞胡郁这样的各自业内的领军人物,有英东的孙子霍起文这样的富三代.

  其中这些学员中更是有8家上市公司,12家年营收5亿以上的企业;

  涉及医药医疗、保险金融、投资、食品、日化、家居、通讯、教育、互联网、新能源、智能制造、新科技等12个社会重要领域的企业,几乎囊括了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

  而去年毕业的学员都有谁呢?

  有百合网慕岩、快的打车孙卫星、易到用车的周航、滴滴程唯、俏江南汪小菲、瑞波的孙宇晨(就是炒币的那个)等等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

  伴随着《沧海一声笑》的音乐,礼堂灯光渐暗,一束追光落下。

  校长老马踏着音乐的节拍缓步登台,他单手持无线话筒,另一手负于身后,袖口微微荡起,步履间自带一股江湖侠气。

  看着台下群贤毕至,蔚然景象,整个会场名流云集,星光熠熠。

  老马行至台中央,目光如炬,与曹德旺视线相接时,他嘴角微扬,点头致意,然后开始了他的致辞,

  “企业家是需要天赋的,湖畔大学的使命是在新商业文明的时代,去发现、训练和培养企业家.”

  “十几年以前,阿里巴巴有个愿景,就是三十年以后华夏500强中,有200个CEO来自于阿里系,今天这个使命移交给湖畔大学。

  “湖畔大学跟MBA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不是教大家怎么成功,我们是告诉大家别人是怎么失败的,所有的案例,都是以失败为主。

  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别具匠心,这次的课程我们也针对性的做了相应的优化,涵盖了战略、组织变革、创业者的征途、慧眼禅心、硅谷游学以及‘资本时代’等六大核心模块。

  这些模块不仅由我、史总、冯总等业界佼佼者亲自授课,还邀请了知名学者以及境外资本代表等重量级嘉宾参与分享世界先进的商业经验。”

  “我希望湖畔大学形成一种文化,让每个企业活长、活久,在过去,我们发现企业活到三十年以上的非常之少,而湖畔大学的愿景就是要办就办三百年。

  我对湖畔有一种期待,我希望在这里我们的商业主流价值观趋于一致。

  它应该告诉我们未来我们创新发展的新范式和新观点,就像硅谷那样”

  当致辞完毕,校董和新生学员合影留念。

  湖畔大学向来以创新著称,其新生第一课总是别出心裁。

  去年,学员们首次尝试了制作木琴的体验,而今年,他们又迎来了别开生面的全新挑战——学习赛艇。

  这一别具匠心的安排,不仅是对学员们体能的挑战,更是对他们团队协作精神的磨练。

  后续还有一系列丰富多彩诸如高尔夫球等活动在等待着这些企业家去学习。

  这不仅展示了湖畔大学独特的开学典礼传统,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与团队精神。

  就在湖畔大学第一堂课的同日,青藤学院开学典礼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

  万众瞩目在此刻上万新生学员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词语。

  院长陈默站在演讲台前,开始了他的开学致辞:

  “青藤,象征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这座学院是彼岸人的摇篮,你们将在这里汲取养分,未来在彼岸集团的各个岗位上绽放光芒。”

  “在彼岸,你们将拥有国内顶尖的技术平台、卓越的同事团队、极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以及世界一流的工作环境。

  从今往后的每一天,都将成为你们人生中最值得记忆的时光。”

  陈默的演讲渐入佳境,声音愈发铿锵有力:

  “如果你追求安稳,彼岸能给你体面的生活和职业保障;

  如果你渴望成就,彼岸完善的晋升机制将助你实现抱负;

  如果你志在探索,集团丰富的岗位轮换制度为你敞开大门;

  即便你心怀创业梦想,彼岸依然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刚才那那几个即将离开彼岸的学长分享你们也听到了,彼岸永远是他们的娘家,就像出嫁的姑娘,彼岸还可以提供一笔丰厚的嫁妆,那就是彼岸创投基金。

  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对于我来说,成就每一个员工,也就是成就了彼岸!

  在外面受了委屈,吃了苦,也欢迎他们随时回来,大家坐在彼岸科技园的咖啡馆,聊一聊过往。

  我认为这是双向奔赴,共赢的一件事情,离职不是老死不想往来,而是没事常回家看看。”

  全场掌声如雷。

  可陈默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但若有人妄图损害集团利益,彼岸必将严惩不贷,正如我在年会上强调的那样。”

  在IT界有个很敏感的数字:三十五,大家应该都懂什么意思是吧.”

  众人点头

  “但我觉得35岁恰恰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黄金时期,无论工作能力还是工作态度,无论技术还是经验,都是正值巅峰时期。

  唯一的顾虑可能是家庭与精力的平衡,但彼岸恰恰不在乎这点。

  为什么呢?大家看啊,彼岸给的待遇这么高,赚钱多寡跟家庭帝位高低成正比,所以琐事就少;

  而彼岸科学的工作制度,只是偶尔项目上线加班,所以精力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

  是不是这么个理?你们有的人还太年轻理解不深,稍微年长的同学们应该懂我说的意思.”

  台下响起会意的笑声和掌声。

  “因此,最近我和集团高层在研究,关于退休的事情,比如一个员工在彼岸干满15年,就可以申请退休。

  可能有人会想,这样长此以往,集团会不会被退休工资给拖垮?

  我告诉大家,不会,我们不发退休金,彼岸不能违反国家规定,凡是在彼岸干满五年以上都会配有期权。

  根据每年集团的营收情况,退休后的员工,跟在职员工一样每年享受相应股份的分红。保留的股份每年分红十数万到数十万,生活起码不愁。

  当然这些细则还在讨论。

  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只要你工作认真,努力,不划水,在彼岸是可以工作一辈子的事情。

  所有彼岸人为彼岸做出的贡献都不应该随着离职而被遗忘,而是被铭记!

  没有你们的付出,哪有彼岸的现在,没有彼岸的现在,哪有后来者的后来?

  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给工作力不从心的员工选择激流勇退,但又无后顾之忧;二是退位让贤,给后来者机会,接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一句话,你为彼岸奉献青春,彼岸给你养老!”

  陈默的话音刚落,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现场气氛达到沸点,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狂热的神情。

  其中还夹杂着几名想要出去创业的员工,他们面面相觑,几人开玩笑地打趣,早知道有这制度,他们就在彼岸养老了

  “无论三年后、五年后;

  无论你是在彼岸、还是不在彼岸;

  我希望我们彼岸人能成为一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负自己,不负青春。

  我宣布青藤学院开学典礼结束。”

  “我们彼岸再见!”

  在万众激昂的“彼岸”呼声中,陈默挥手离场。

  与此同时,几十公里外的科技园内网论坛已然沸腾,员工们的讨论如潮水般涌来

  随着讨论热度飙升,一个个帖子被标上「爆」字标签。

  “干满15年就可以退休?我没听错吧!这制度真要落地,我直接在彼岸干到死都乐意!”

  “刚入职就听到这种演讲,血条直接拉满!求问期权怎么能获得?在线等,急!”

  “我是人力的,只能说确实具体规则还在制定中,但可以透露的是,在彼岸工作,如果加上一个期限,可以是一辈子。”

  “只有我关注的是那笔高达百亿的创业基金么?总感觉咱们董事长在下一盘大棋啊~这是遍地开花的节奏”

  “不知为何每次看完院长的入学演讲,自己浑身充满了动力,这鸡汤半年干一碗,一碗管半年,就算有毒我也甘之如饴。”

第729章 先手:一份礼物!

  三月的最后几天,华夏商界教育领域上演了一场意味深长的“隔空对话“。

  3月27日,湖畔大学在杭州西子湖畔高调开学,老马携校董天团亮相,首批学员名单星光熠熠;

  次日(3月28日),彼岸青藤学院举行开学典礼,没有媒体、没有嘉宾,只有陈默面对万名普通学员进行致辞。

  这场看似巧合的“开学撞车“,迅速引爆舆论场。

  《澎湃新闻》在头版打出通栏标题:“湖畔大学vs青藤学院:一场关于商业教育本质的世纪辩论“

  报道指出:湖畔学员平均创业融资超2亿,青藤学员90%以上来自普通家庭,折射出华夏商业教育的分化;

  《南方周末》则用数据说话:“身价对比:1个湖畔学员=826个青藤学子?“

  文中算了一笔账:平均1个湖畔学员身价为1.47亿,相当于近千青藤学员的身价总和;

  《华夏企业家》封面故事更具火药味:“老马向左,陈默向右:华夏需要什么样的商业领袖?“

  彼岸和新浪微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短短几天就突破2亿:

  #湖畔学费够买县城一套房#(爆)

  热评第一:“我月薪5000,要不吃不喝16年才交得起一年学费(微笑)“

  #青藤退休金是画饼吗#(热)

  认证HR网友:“按彼岸目前增速完全可行,但前提是能活过15年,未来的事谁又知道?“

  #普通人逆袭需要什么#(新)

  高赞回复:“需要青藤这样的跳板,更需要湖畔那样的门票“

  这也引发了全民大讨论:

  “99万学费?我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攒这么多钱!这种学校注定是给富二代和创业明星镀金的,跟我们普通人没关系。”

  “楼上想的简单了,能进湖畔的,哪个不是已经成功的?学费贵?对他们来说就是几顿饭钱罢了。重点是圈子,圈子!”

  “华夏需要自己的‘哈佛商学院’,湖畔大学填补了这一空白。精英教育没什么错,关键是他们能否真正推动商业进步。”

  “青藤学院才是我需要的学校!不用拼爹,不用砸钱,学完还能直接进彼岸,比什么培训机构都实在多了。”

  “陈默的‘15年退休’承诺很激进,但如果真能实现,可能会颠覆传统雇佣关系,万一实现了呢!”

首节 上一节 660/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