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老马的野望
“下次,我会当真的!”
这句话犹在耳边,“云锋那边.你暂时休息一段时间。”
老马紧跟着的这句话,令张英的面色瞬间变得煞白,嘴唇微微颤抖。
她想说我错了,但更清楚这个男人话一出口,就变成事实,没有回转的余地。
张英攥紧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却终究没有敢再开口。
下一秒,她猛地转身离去。
“砰!“
办公室的门被重重摔上,震得墙上的画框都微微颤动。
高跟鞋急促的答答声渐行渐远
老马叹了口气,果然,女人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屁大点事就跟捅破了天一样,区区几个亿,影响自己的心情。
真是麻烦!
随后他掏出手机,打了通电话,“看着点张英,别让她乱搞.有情况可先控制再汇报嗯就这样!”
自从阿里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老马就看出自家夫人的潜力上限,属马谡的。
所以他想着弄个基金交给她打理,每天就是看看项目,投投资,赚了赔了无所谓,无非花点钱,应该出不了什么事。
结果谁能想到她能选择投小米,投资就投了吧,赔钱后一点定力都没有,还私自找上门去还把雷军训了一顿。
他没能做到的事情,没想到阴差阳错倒让张英给干了,虽说吃了亏,但不知为何老马觉得反而有点暗爽。
目前看来得给云锋再物色的合适的人选了,思来想去他下面的李颖表现很听话,或许可以让她试试。
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老马继续谋划正事。
现在余额宝的资金规模达到了7000亿之巨,已是全球最大货币基金,更是国内货币基金的龙头。
全年7日年化收益率高达4.5%,什么概念,用户存一万,一天利息就是1元。
存一百万,一天光利息就100块,一千万,1000块,月入3万。
而银行呢?活期利率仅仅只有0.35%,一万元日息仅 0.1元左右。
收益是银行的 8~12倍,流动性极为灵活,
如果说余额宝针对的是个人资产,那么余利宝背靠网上银行,用户群体就是小微企业和淘宝的卖家。
利息甚至比余额宝还高上一些。
还有两个产品,现在正在灰度测试,预计年底会放开,那就是“花呗”和“借呗”。
市面上那些动辄利率10%以上的那些P2P金融平台,让老马既眼热又恐惧,但他很清楚,那些高回报背后是庞氏骗局的深渊。
如果不是年初他得到消息,陈默有份建议直达天听,而且他也看了内容,说不定他就入局了。
蚂蚁金融这些产品,虽说比不过动辄,但胜在稳健。
他严令招财宝团队与P2P划清界限,专注经营保险、基金、债券及资产支持计划(ABS)等合规金融产品。
这一决策如今看来堪称明智——最近一些规模较小的高收益平台开始暴雷,已有大厦一脚崩塌的迹象。
蚂蚁目前稳健保守的风格,反而成为护城河。
“小心驶得万年船。“老马眯起眼睛,仿佛已经看到陈默手握火把,虎视眈眈地等待蚂蚁出现任何纰漏。
若真让这条疯狗抓住把柄咬住不放,前段时间互联网的2B大战恐怕早已演变成AB血战,而胜负尚未可知。
所以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他筹谋的金融。
通过高科技概念,各种背书,眼里盯着老百姓手里的三瓜俩枣,然后圈钱跑路。
这些P2P平台在老马眼中不过是金融江湖的虾兵蟹将。
他真正谋划的才是万世之基——通过蚂蚁构建一个金融基建帝国!
海量资金仅仅只是一方面,这些资本背后涉及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所看重的。
他想把蚂蚁金融打造成一辆装甲车,一辆装满一个个充满份量的精锐战士、装甲和武器装配精良的装甲车。
一旦成型,它前进的方向将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到那时,有了足够的动能,他才能一展抱负,那就是:
通过余额宝倒逼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
借花呗/借呗推动消费金融普及;
区块链跨境支付打造全球数字金融网络;
最终目标是实现“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金融服务”,蚂蚁金融将成为全球数字经济体的一部分。
这就是他心中所想得以实现,届时什么土军瓦狗,谈笑间的事情罢了
跟这件大事比起来,张英那边,都是小打小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所有事现在在老马眼中,都是可以为之让道的小事了.
尽管互联网金融是核心战场,老马在其他领域同样布下重兵:
首先就是快手,虽说之前有彼岸插手,但现在快手创业团队成员已成为自己人,接下来通过新一轮融资彻底将快手纳入阿里系,与淘宝直播形成“内容+电商“的钳形攻势,正面阻击抖音。
另一边滴滴现在华夏网约车市场份额第一,在他和老柳的授意和暗中支持下,柳青掌权,程唯退居二线,
前段时间跟小马哥聊了下,后者可不像陈默,是个识大体懂进退的,同意套现退出,腾讯系资本从滴滴撤离。
自从腾讯和百度先后脱离队伍指望不上,后续打铁唯有自身硬才行。
京东短期内难以威胁淘宝,而彼岸,竟在金融领域留出了空隙,虽说微信那边只推终端应用场景,没有重视起来更上层的资金,反倒给了自己的机会。
剩下就是护城河的布局,美团外卖虽节节败退,但让利保住的团购基本盘,仍是抵御彼岸进攻的重要缓冲带。
滴滴这边,现在占据上风,起码目前来看是搬回一城。
现在小米成为舆论中心,这样很好,也会牵扯陈默不得不分心应对。
此刻的老马,像极了在下一盘精妙布局的国手。
每一个落子,都在为那个终极愿景蓄力——让蚂蚁成为未来数字时代的血液,让阿里的生态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操作系统。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创办阿里的初心。
只不过他需要先成为那条最大的恶龙!
第663章 彼岸的水,有点深
7月,小米股价一路逆跌飙升,从开盘19元跌到13元,再到现在的28元,一个“√”型走势,让整个市场为之沸腾。
散户们高呼“买小米等于捡钱”,却不知靠情绪炒股永远赚不到钱,当所有人都知道这里能赚钱的时候,往往已经来到最危险的时候.
那些资本大鳄有各自信息渠道能让他们保持提前吃肉喝汤,至于韭菜割一茬涨一茬,股风吹又生,根本割不尽。
就像龙生龙凤生凤,牛马只能去耕种,各领域皆如此,比如学阀,医阀
如果捡垃圾都有(彼岸)制,那牛马连捡垃圾都是奢望。
正当所有人都狂热地涌入股市。
小米宣布原本定于月底的发布会推迟到9月,这给小米股价踩了一脚刹车。
许多财经媒体分析小米这一决策背后是深思熟虑:
既要观察友商动向,谋定而后动;
也因当前市场利好已近饱和,无需锦上添花。
消息一出,小米股价当天盘后收跌4%,
这一天许多股民又开始天台,为小米站岗.
当小米股价让投资者们几家欢喜几家愁时,36氪编辑部的记者们却陷入了一场比股票套牢更煎熬的困境——他们被自己亲手种下的“10万赞之约”反噬了。
编辑部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沉默。
总编盯着后台不断跳动的数据,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那篇承诺“破10万赞就揭秘神秘商业帝国”的爆款文章,如今点赞数已突破30万大关。
评论区里,“蹲后续”、“求更新”的留言像潮水般涌来,每刷新一次页面就新增数十条。
这些热切的期待,此刻却化作悬在众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此前报道小米时,他们曾与小米官方密切对接,在获得授权后,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平台获取数据进行分析。
但这次联系彼岸科技时,对方没说同意也没说拒绝,却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答复:“以公开资料为准。”
当时编辑们并未深究这句话的弦外之音。
结果回来就发现同样一招用在小米身上好使,往彼岸身上套,发现失灵了。
此时经过调查他们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在天眼查和企查查上搜索彼岸科技,只能查到饿了么、打的出行这些众所周知的企业,以及一些零星披露的独角兽公司,海外数据更是近乎空白。
这与他们认知中那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相去甚远——论整体商业版图甚至不及小米的一半。
36氪总编看着以现有资料东拼西凑弄出来的彼岸科技文章,喃喃,“这连万亿都不到,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彼岸这么大一个集团怎么可能才这么点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突然他好像想通了什么,立马命令下面的人,“给我去查下天眼查和企查查这两家背后融资情况”
几个小时后。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早在年初,彼岸科技就斥资5亿元完成了对这两家平台的收购。
就这样一个整合工商注册、司法诉讼、知识产权等关键数据,覆盖全国企业全维度信用信息的平台浮出水面。
这就好比让儿子调查老子,又不是坑爹的二代,自然查不出任何端倪。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小编突发奇想:“上篇文章我们也没点名道姓,国内不上市的巨头又不止彼岸一家.”这个提议瞬间打开了大家的思路。
经他这么一提醒,众人恍然,格局瞬间打开~
转战调查HW的结果令人振奋:4G基站全球第一、光传输设备全球第二、业务覆盖170多个国家每一项遥遥领先的成绩都让编辑们热血沸腾。
一个新的万亿级商业帝国逐渐浮出水面。
三天后,36氪如约更新,却让读者大跌眼镜。
这篇题为《看深圳小厂如何重构全球通信产业权力版图》的报道,虽然保持了专业水准,却与读者期待相去甚远。
文中描绘了华夏一家巨无霸科技企业的发展史,以及截止目前所取得的卓越成绩。
而这次人们发现文章最后再也没有求赞换更新的内容了,这让许多人感到很是遗憾。
下方的评论区炸开了锅:
“HW啊.我以为是彼岸呢.白期待这么多天.”
“也没毛病,确实跟我们生活产生了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