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俨然已不是一个手机厂商,而是一个深度整合的科技生态系统,或许之前陈默口中的“人和家”生态不是一个童话,而是一则预言。
文章最后特别指出,
「.与BAT早年“广撒网,赌下一个美团”的商业布局逻辑不同,小米的投资策略是“求深”而非“图广”。
通过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及雷军个人投资,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企业超过300家,覆盖从上游半导体、精密制造到下游智能硬件的完整链条。
更令人意外的是,小米联合彼岸资本投资的米岸芯昇,已在28nm制程工艺上实现量产,反超中芯国际,跻身国内第一、国际第二的芯片制造梯队。
这家由两大巨头共同培育的半导体企业,其技术团队堪称“卧虎藏龙、遍地是大佬“,研发实力远超外界想象」
一些敏锐的读者发现,在这篇盘点小米的文章中,还潜藏着一个比小米更为低调却同样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一家深度参与华夏科技崛起的隐形投资巨头。
文章结尾埋下悬念:「如果这篇文章点赞数破10万,我们将在下一期揭开这个神秘商业帝国的资本版图——它的触角,可能早已伸向你周围随处可见的领域」
尽管36氪文章平均点赞数通常仅在数千量级,编辑团队预感到这篇报道可能引发强烈反响,却仍未料到其火爆程度远超预期。
文章发布后立即引爆全网热议,10万点赞的目标在短短三小时内即告达成,知乎平台点赞数更飙升至36万比本站还高。
当B站UP主将文章内容制作成视频发布后,同样收获了超10万的点赞收藏。
这一现象级的传播效果让36氪高层懊悔不已——他们知道小米自带流量,但没想到是。早知如此就把目标设为全网100万赞,恐怕也非难事。
因为他们并不想报道彼岸,一时风险太高肯定事先要跟彼岸沟通,经过同意才行,就像这次小米报道一样。
二是彼岸投资的真实版图远比公开资料显示的更为庞大复杂。
根据他们手里现有资料,作为年营收破千亿的巨型科技企业,每年公司员工支出大概占比30%,彼岸高层的分红虽未披露,但据传远远低于同行,剩下那些海量资金,用在哪里可想而知。
或许就连其创始人陈默本人,都难以说清究竟投资了多少企业.
尤其这篇文章的编辑快乐并痛着,这下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
第659章 小米公告第二弹
“现在谁再说小米是组装厂?现在估计一帮友商脸都绿了,找了一圈爸爸,蓦然回首爸爸在身边.”
“36氪什么时候开始吹小米了.国内还有一个自研巨头,海思麒麟芯片、双卡双待双通技术、自研RGBW传感器技术、智能省电4.0技术、航天级铝合金一体化机身、3D曲面屏压感技术.这么多你是丝毫不提啊,肯定小编被小米公关了.”
“楼上要点脸行么,人家报道小米关你家什么事儿?而且谁说没提,文章最后不隐约点了神秘商业帝国么?难道不是你们家?”
只要扯到这两家,人们总会在评论区吵的不可开交。
但吵归吵、闹归闹,一些回过味来的友商一番调查,可再也笑不出来了,现在相当于把柄拿在对方手里,原来自己过去几年交的动辄数亿元的专利费,兜兜转转是资敌了啊。
网友们看热闹,媒体博关注,友商们盯专利。
曾经嘲讽小米有多狠,现在脸就有多疼,这是属于暴击的快乐。
世人只知三星与小米达成了新的合作协议,前者主动求和必然有所让步,但除了三星太子李在镕,无人知晓具体让利几何。
此时,远在首尔三星医学中心,还有一人例外——李健熙。
当这位三星帝国的缔造者从儿子口中得知协议细节后,差点垂死病中惊坐起,差点一个鲤鱼打挺搞蹦迪,上演一出大义灭亲。
可惜,去年那场脑梗彻底摧毁了他的行动能力。如今的他,头脑清醒如常,却只能困在这具无法动弹的躯壳里。
阿巴阿巴,阿西巴半天他嘴唇颤抖,却只能挤出几个含糊不清的音节。
“看来,会长对我们的决策很激动啊。”李在镕象征性地汇报完,环顾四周,面带微笑。
高管们纷纷堆起笑容,点头附和,眼神却飘忽不定。
心里默念‘韩版莫生气’的李健熙,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可脑海中回荡的协议条款却让他几欲吐血——他甚至怀疑,这孽子是故意签下这种条款,然后故意念给他听,好让他早点升天,自己得以继承大统
呼.呼.不能生气不能让这狗崽子得逞.三星还需要我我还不能死.
他缓缓平复呼吸,突然,双眼猛地睁开,精光迸射!
虎倒威犹在!
那一瞬,令李在镕竟下意识站起身,随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感觉刚才自己有些反应过度,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尴尬地轻咳两声。
身旁几人立刻低头,假装没看见。
“.谈.不该这么”李健熙半天吐出这几个音节,很是费力。
李在镕挥了挥手,众人识趣退出,只留一名心腹助理。
“上次是您让我去谈的,现在又说不该谈?”他俯身凑近,声音压低,“有时候我真怀疑,您到底是清醒,还是糊涂。”
“.与虎皮.”
“那又如何?”李在镕冷笑,“去年您突然倒下,留下一堆烂摊子,我好不容易稳住局面。
现在什么都能放弃,唯独三星不能停滞不前,哪怕让出一些专利,也值得!”
“.未来危.”
“我只看现在,没有现在,何谈未来!我已让那些专家学者研发绕开对方专利的技术.您老了,就好好养着好好看着你亲手打造的三星在我手里发扬光大!”
床上的行将朽木的老人闭上眼,不再言语。
李在镕见状起身,冲旁边负责父亲起居的助理,“照顾好会长。”
“是!”
门外,三星高管与医疗团队静候多时。
“会长病情康复评估报告出来了么?”
院长恭敬递上文件:“国内外专家会诊后一致认为,康复概率几乎为零目前只能保守治疗,维持生命质量.”
“保守治疗是吧,嗯.我知道了!”
李在镕点了点头,随后往外走去,三星高管团紧随其后,一马当先的他嘴角隐含笑容,显然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病房内,死寂如渊。
躺在床上的李健熙很后悔,如果此刻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富真,而不是这个孽子,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当时想着这个大儿子虽然能力有限,好在向来恭顺,一直以来对自己都是言听计从,谁能想到一朝得势.
等李在镕走了有段时间,他微微睁眼,手指艰难抬起,指向桌上的三星手机,“.富.真.”
几十秒后
助理低头,眼神有些躲闪:“会长,大小姐.没接电话。”
“唉”一声长叹是财阀家道不清的爱恨情仇。
几分钟后,助理走出病房,拨通电话,“会长刚才想联系大小姐.我拦下了”
这只是小米的热身活动,紧接着,小米针对“加班传闻”发布了一份措辞犀利的声明:
《小米集团关于工时管理情况的说明》
「尊敬的各界朋友:
近期有媒体就我司工作时间安排进行报道,现就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关于加班:作为一家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下,为保障产品研发进度和服务质量,项目攻坚阶段确实存在适度加班情况。
但之前一些媒体报道过于片面,仅聚焦到加班问题上,却对小米对于员工权益的诸多保障视而不见。
关于权益:
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法规,所有加班均遵循自愿原则,不存在行业潜规则‘被迫自愿’的现象,如有发现欢迎媒体进行举报,小米举报邮箱:XXXXX。
加班薪酬,也就是俗称的‘加班费’均按照劳动法的法定标准进行支付。
提供薪资待遇领衔同行(较友商高15-20%),小米离职率低于同行30%,就足以说明问题。
据我方从第三方机构统计的数据,在IT行业,小米员工日均工作时长10.5小时(含午休,两餐时间),平均工时排名处于业内中下等水平。
有些友商工时高达12、甚至14小时以上,而且没有加班费,大家感兴趣可自行查证。
最后,我们注意到,某些别有用心的竞争对手,借个别案例夸大事实,企图抹黑小米形象。
这种恶意中伤的行为,既是对数万小米员工辛勤付出的亵渎,也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的破坏,我们保留追诉的法律权利。
小米始终坚持并贯彻‘和用户交朋友’、‘和员工做朋友’的理念。
我们呼吁同行和友商共同维护良好的竞争环境,把精力放在技术创新而非恶意攻击上.」
就像一个小孩憋到三岁还不会说话,结果一朝说话,秒变话痨。
自从小米发声之后,好像上瘾了。
先是科技合作,这次是劳工环境,而且还是连续两天接连发声,按照这个架势说不定未来近几天还有什么新的消息。
小米这份声明就像湖面泛起的涟漪,经过彼岸信息矩阵,逐渐扩散开来.
第660章 陈默的反击,大嘴的觉醒
“啊?原来加班有加班费啊?那没事了.”
“如果这样,多劳多得,我巴不得天天加班,我们公司要跟小米执行同样标准,我能把老板卷破产信不信?”
“擦,就小米这福利待遇,跟AT旗鼓相当,也就仅次于彼岸了吧,这加班谁不自愿啊。”
“这才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外面有多少人想进小米而不可得”
“小米都这样,我看之前还有人喷彼岸加班,真是全华夏互联网公司只有彼岸具有免喷权!”
“之前喷小米加班的,怎么不去喷那些真正血汗的工厂?是小米没给你们水军钱么?”
随后有小米在职员工在职言爆料,雷军天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几乎全年无休,更是令人们想起他曾经被冠以‘中关村劳模’可不是空穴来风。
当广大网友终于心满意足时,却有一个人始终咽不下这口气——
凭什么只挨打不还手?凭什么浪潮退去,就能当一切从未发生?
雷军可以好脾气地发声明息事宁人,但他不行。
那不符合他有仇必报的风格。
打完就想跑?经过我同意了么?
于是,陈默一声令下:“小米不追究的,彼岸补上!”
彼岸法务部雷霆出击,发布公告:
《关于依法打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行为的公告》
「近期,我司发现某几个公司长期组织、雇佣网络水军,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恶意污蔑等手段对我司及行业合作伙伴实施商业诋毁。
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查获“XX文化、XX传媒”等4家空壳公司,23人、涉及水军账号3.2万个、组织刷量控评超300万条、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目前相关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我们相信,法律的铁拳必将肃清行业歪风邪气!」
歼灭敌方据点后,刚刚“屠龙”成功的彼岸公关部转过身来变成‘恶龙’,配合法务部的战果,发动了一场更为凌厉的舆论反击。
舆论战的精髓,不在于直接给出答案,而在于引导网民要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去解读,去联想,去推衍,让他们找到心中想要的那个‘真相’。
他们先铺垫小米过往与一些友商的“恩怨史”,再揭露小米危机背后铺天盖地的水军攻势,最后甩出关键证据——那些污蔑言论的IP,竟集中来自南方某几个固定城市。
紧接着,舆论话题风向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