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是一把双刃剑,但我们要怎么来看这个问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但眼下正是小米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跃升期。我们需要资本市场的助力来开拓海外市场,此时上市当是时!”
陈默之所以力荐上市,是因为他记忆中小米上市时间是18年中,那段时间恰逢国际关系紧张导致股市低迷,虽然最终顺利上市,但上市当天股价就破发,随后一度跌到每股8元左右。
而现在国际关系还算平稳,所以这也是他口中的正当其时。
作为掌舵者的雷军在总结时展现出战略眼光,“默总说的不错,上市固然有它的缺点。
虽然上市会带来挑战,但只要保持战略定力,这些风险都可控。更重要的是,上市将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让小米在组织架构、品牌战略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下面投票表决.”
最终雷军和王川投了弃权票,其余全票通过,秉承多数通过原则,小米准备上市的决定最终获得通过。
在会后的闲聊,大多小米创始人朴素地认为,对于一些长期在小米工作的员工来说,五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他们的辛苦付出应该得到回报,这也是小米锁定优秀人才、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大关键。
随后不久小米将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
到了现在,两人经过一夜商讨,于6月9日兵分两路。
分别前,当听到雷军想借他的大飞机,陈默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只是来了句,“就咱俩这关系,费用啥的就算了,记得还回来的时候洗个机顺便把油加满”
几个小时后,雷军带人乘坐湾流私人飞机直飞纽约进行路演,旗下高管团兵分三路奔赴各地,小米全球路演正式拉开帷幕。
而陈默这边则是把本职工作先搞定,抢出一周的时间,来参加6月底小米的上市仪式。
6月12日,陈默以彼岸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发布全员公开信《关于几项人事任命的通知》,正式宣布周受资、戴文渊、李建超、吴旦等核心高管的职务调整。
信中不仅详细阐述了每位高管的过往贡献,更明确了他们在新岗位上的战略定位与未来使命。
同日,彼岸集团通过官方渠道对外公布这一系列人事变动,引发媒体广泛解读。
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素有“彼岸财神爷”之称的周受资出任彼岸国际CEO,全面执掌海外业务。
陈默在接受采访时高度评价:“周受资兼具科技与金融领域的深厚积淀,他的全球化视野将助力彼岸在关键市场实现突破。”
市场普遍认为,周受资的最新任命被科技媒体视为彼岸接下来在海外市场扩张的关键布局,其金融背景与国际化履历为彼岸海外市场商业化提供了显著助力,这一任命释放出彼岸加速国际化的强烈信号。
而且与小米即将上市,形成一明一暗、一软一硬双重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的高管团队呈现出鲜明的年轻化趋势——周受资与戴文渊同为83年生人,吴旦年近28岁,是彼岸集团最年轻高管。
这些人平均年龄仅30岁,而42岁的李建超履新,则被外界视为彼岸管理层新老交替的重要一步,而上面还有62年的张长发、67年的陈彤、69年的张小龙,接下来.
一时间,外界甚至开始猜测彼岸的60后元老们是否面临“退场”。
面对流言,陈默在微博上干脆回应:
“在彼岸,只看能力,不看年龄!”
6月21日,端午节翌日,一架加满油的湾流G650从北京首都机场腾空而起,载着陈默与雷军直奔香港。落地后,雷军大手笔包下四季酒店整层,作为IPO团队的前沿“作战指挥部”。
接下来的几天里,专业团队在酒店紧锣密鼓地完善招股文件,而雷军则带着陈默密集拜会香港商界巨擘与投资机构,为上市造势。
他们的每一次露面都成为财经版头条,市场热情被彻底点燃——当地政要参观小米之家香港旗舰店的消息,更将舆论推向高潮。
资本市场的反应远超预期:首轮券商估值锁定750亿美元,随后在疯狂追捧下一路飙升至1000亿、甚至2000亿美元的天价。
这边小米财务团队瞠目结舌,而金融市场上无数散户则摩拳擦掌,翘首以盼,想要等小米上市赚上一笔。
随着小米即将上市的报道在国内传播开来,许多网友抓耳挠腮,因为开通港股通需要50个W的门槛,或者本人亲自到港开户,这个门槛就拦住了起码99%以上的人,令许多想要捡便宜的人扼腕叹息将要错过这场泼天的财富。
现在就是从来不玩股票的小白都知道,这可是白捡钱的机会。
6月24日,小米上市前夜。
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透过四季酒店30层的落地窗。
雷军与陈默各自端着香槟杯并肩而立,剪裁考究的西装勾勒出两人挺拔的身姿——同样一米八的个头,两米八的气场,很是吸睛。
凝视窗外良久,雷军喟叹道,“小默,你知道么?我私下复盘过——如果没有你,小米的发展速度不会这么快,想要上市至少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第647章 小米上市
回想初见陈默的惊艳、破格放权三部的决断、再到后来毫无保留的信任
小米创业之初的每一个关键节点,MIOS的诞生、首场发布会的轰动、产品的定位策略、新品原型的灵感设计,每一块都取得了极其亮眼的成绩,事实证明这个年轻人认知和眼光极其的卓越和超前。
历数现如今小米高管团成员,依旧无人可出其右。
如果陈默仍在小米,今日小米在手机全球市场的规模或许早已坐二望一,谁知正因他的离开,才成就了如今比小米更为庞大的彼岸帝国。
只能说一饮一啄,造化弄人
想着原本的时空轨迹,陈默算了一下,感叹雷军的眼光也很是老辣,“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如果没有你当初的赏识,彼岸的发展也不会这么快.”
陈默现在还记得跟雷军第一次见面,面试后那不用打欠条的10万块,还有在小米享受‘一人之下’特立独行的特权,后来才知道其中他的一些非议,都被雷军压下来罢了.
“不过现在就回忆往昔,是不是早了点?”陈默抿了口香槟,唇角微扬,“紧张了?”
“说不紧张那是假的,虽然之前有过金山的上市经历,但这次.不一样的”
“是担心上市后的责任和变数?”
“知我者,小默也.”
此刻的雷军不复白天在公众面前的淡定自若,罕见袒露心声,“其实最初询价区间是在17~29港元,最终结合你之前给的建议,通过短期估值让步换取上市成功,再靠业绩增长兑现价值,以退为进放弃高估值幻想。
确定了19元,这样即使破发也能确保流动性。”
陈默颔首,“其实这玩意就跟结婚一样,恋爱谈的再甜蜜,婚后的柴米油盐才知道日子过的好还是坏。
时间会证明一切,反正该做的我们都做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来证明吧,咱们小米想要走的路可不是一时,而是百年大计。”
望向窗外星河灿烂,华灯初上,陈默单手负于背后,“此情此景,我想赋诗一首.”
“嗯?你什么时候还会作诗.”雷军讶然。
“莫道前路无知己”陈默只吟了半句,后半句不言而喻。
雷军爽朗的笑声在夜色中荡开,拍了拍陈默的肩膀,“明天敲钟,你我一起!”
“我就不了,后半程我对小米贡献有限,你这么做,其他高管怎么想?”
“他们不敢.”这话代表绝对的掌控力,雷军霸气罕见流露。
之前跟百度激战正酣的时候,虽说婉拒了彼岸号盟友们的好意,但这他依旧能从中感受到盟友们暗地里的支持和帮助,陈默能感受雷军的好意。
陈默没有回答,只是举杯示意了一下。
两只杯子清脆相碰。
一饮而尽。
曾经,他们是伯乐与千里马,是领袖与悍将。
而今,他们是背靠背的战友,是肝胆相照的兄弟,更是华夏商界最耀眼的双子星。
窗外,香江的灯火依旧璀璨;
而属于他们的传奇,才刚刚翻开新的一页。
同一片星空,同样有两个男人在交谈。
只不过一坐一站,从站着的人略微低头弯腰的姿态能看出双方悬殊的地位差距。
“明天,把消息放给媒体。”李在镕的声音不带任何温度。
“会长,正式公告的时间.”
“不急,”他抬手打断,“先把风声传出去,看看市场的反应。”
“明白。”
随着关门声响起,办公室重归寂静。
李在镕坐在宽大的座椅中,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陷入沉思。
他的目光落在最新的市场报告上,三星电子在华夏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持续萎靡,下滑明显,市场份额只有7.7%,较之去年跌了6个百分点。
市场排名也从第二跌至第五——前四分别为小米18.2%、华为15.7%、苹果12.4%、OPPO8.3%
这是三星自2011年成为华夏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后,首次跌出前三名.
以李在镕的骄傲,这不能接受的事情。
三星的OLED屏幕,更是苹果Retina显示屏核心供应商,在这个领域库克都要看他脸色行事;
三星手机的屏幕供应链都是采用最好的,他们供给其他手机厂商,即便是苹果都是次一等的屏幕。
贵是贵了点,其他硬件配置,哪个不是行业顶尖?
可华夏消费者偏偏对那些本土品牌趋之若鹜,都是一群不识货的穷鬼!
既然销量上赢不了,那就只能换个玩法。
华夏四大手机厂商,哪个不是依赖三星的屏幕?市场丢失的利润要从这里找回来!
所以他决定先放出一波针对华夏的屏幕断供风,试探下华夏市场的反应。
至于为什么现在才出手,谁让小米是目前华夏市场排名第一,谁让雷军的那个小弟跟自己妹妹最近依旧眉来眼去有所联络,而且这事他还不好公开,否则反倒让华夏那个小子占了大便宜。
上次陈默到访三星的傲慢姿态,到如今他依旧耿耿于怀。
明天,我看小米的股价怎么走,2000亿美元市值?
呵~还真敢想!
从2010年4月10日,小米成立开始,时间就像一个漫长的马拉松选手,终于走到了2015年6月25日这天。
上午10时,港交所大厅内人头攒动。
原本仅能容纳数十人的交易大厅,此刻挤进了近六百名宾客。
为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盛事,港交所首次打通四个展厅,开辟出一片开阔区域。
然而即便如此,现场仍被挤得水泄不通非常考验场地的承载能力——这是属于小米的高光时刻。
展厅里目力所及之处,全是暗合小米主题的橙色布景。
甚至米兔吉祥物也出现在了敲钟仪式现场,跟网上大火的《那兔》莫名联动。
在场的人们全都面带微笑,为亲历这样的时刻感到与有荣焉。
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们都来到了现场,他们每人都特意佩戴了一条橙色的领带,与在场的工作人员及媒体人士一起见证了这一值得铭记的时刻。
同时,小米“100个梦想赞助商”的米粉代表也受邀来到了现场。
他们目光热切地望向中央舞台,那里摆放着一面重达200公斤的定制铜锣,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据说这是港交所特意为小米上市特别定制的。
雷军凝视着铜锣,目光灼热。
从2010年4月10日创立小米至今,1825个日夜的坚持与拼搏,在这一刻终于绽放。
忽然,他好似想起什么,转头搜寻,一时却没有看到那道熟悉的身影。
“雷总,该敲钟了”
“稍等,马上”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却始终寻不到那个最想分享此刻的身影。
直到这一刻,雷军才恍然明白——那个总在关键时刻出现的年轻人,此刻选择了默默退场。
心中隐隐有些触动,雷军转身面向铜锣,嘴角扬起一抹了然的微笑,双手紧握钟槌,用力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