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0:我教雷总造手机 第586节

  许多曾受助于员典的普通打工者开始实名发声:“当时我被前公司恶意欠薪,是员典的法务团队帮我们打赢了官司。”

  更耐人寻味的是,某个公众号突然发布深度报道,“.对比显示:在同期互联网大厂中,彼岸的劳务仲裁率为零,员工每年离职率相比20%以上的友商,仅有不到2%,这两个数据就足以说明问题。

  如果这都算伪君子,那些真小人岂不是要笑醒?”

  某个转发过万的热评说得极其犀利:“骂陈默资本家的各位,你们公司的敢放《劳动法》吗?”

  照片里,那本红色封皮的法律典籍,就像一个镇司之宝一样在彼岸大厅前台的玻璃展柜中熠熠生辉。

  当舆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彼岸的反击才真正显露出锋芒.

  “呵呵,某些人骂彼岸骂得欢,怎么不敢提某度把多少病人送进太平间?”

  “笑死,彼岸至少不赚黑心钱,某家搜索搜个感冒都能给你推荐肿瘤医院,这波转移视线玩得溜啊。”

  “某些平台一年靠医疗广告赚几十上百亿,现在豢养的水军纷纷跳出来装正义使者?现在弄出来个纯净版就能掩盖之前肮脏的躯壳?那上当受骗的用户怎么办?就该死么?”

  “建议某度改名叫'百毒',毕竟搜索=慢性服毒,用了这么多年没猝死算我命硬[微笑]”

  讽刺的是,这些言论只存在于知乎、B站等彼岸系平台。一旦“越界”,瞬间就会消失无踪。唯一例外的是腾讯新闻,相关讨论能存活两三个小时——这微妙的时长差异,暴露了各方势力的角力。

  互联网被生生割裂成两个平行世界:

  骂彼岸的言论,全网可见;

  批某家的声音,半网存活!

  以至于知乎上有个问题“它们到底在怕什么?”矛头直指以非彼岸系各大平台和门户网站以及背后的势力。

  不过有一篇文章幸免于难,从标题上看就非常耐人寻味《关于申请依法罢免陈默官方职务的公开信》。

  文章罗列陈默和所代表的彼岸集团过去数年间所犯下的‘七宗罪’,包括不限于引导不正确价值观、涉嫌垄断恶意扰乱市场、故意通过信息引导大众舆论等等,字字诛心。

  文末的呼吁更是图穷匕见:“.彼岸集团董事长陈默作为公众人物,其个人违法行为与企业责任缺失对整个社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

  明面的头衔不应成为恶人的护身符和挡箭牌,我呼吁,有关部门要拿出‘零容忍’的态度进行处理。

  这既是对大众的负责,也是对制度的捍卫,唯有让失德违法者退出队伍,才能还互联网一个朗朗乾坤。-——此致,敬礼!”

  但文章下面的评论区原本是抨击彼岸,可几方网友争执半天渐渐画风跑偏,

  “这些罪名,某家不是更符合吗?”

  “要说垄断,谁比得过某个提都不能提的医疗竞价?”

  “引导舆论?现在到底是谁在引导?”

  人们发现这些抨击陈默和彼岸的点,另一家好像更严重。

  直到10小时后,对方才惊觉原来这是精心设计的“钓鱼帖”。

  文章紧急下架,却已成为全网笑谈

第636章 一封名为“恶”的信

  这场舆论战的关键,从来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谁先争取到位于中立沉默的大多数,谁就占据了主动权。

  舆论战只是局部战场,彼岸最后祭出终极杀招——10亿现金补贴正面硬刚,同时彼岸搜索官微同步表态,“对于这次补贴活动,我方进行特别说明:后续对方如果继续加码,我方会进行对等补贴,后续不再发公告进行理会.”

  双方在舆论场、补贴大战等各个维度陷入胶着,谁都不肯退让半步.

  4月23日,百度的数据鸿沟策略悄然上线.

  2个小时后彼岸搜索技术团队发现异常,因为最新抓取的近半内容页面全是乱码,根本没法用,不过好在预警机制发挥拦截作用,没有留到页面暴露给用户。

  技术团队一番分析才知道原来被对方加密了。

  “对方给数据流加了密。”戴文渊脸色难看,“我们至少需要72小时才能破解。”

  收到反馈,陈默让许朝军协调之前黑过滴滴和美团的‘信息特战小队’进行破解支援,同时有样学样对己方平台的信息源进行加密。

  但,这需要时间。

  整整三天,彼岸的搜索结果停留在4月23日的数据断面。

  第二天,百度显然也察觉了对方的技术反制,双方随即展开更隐蔽的网络和数据攻防。

  彼岸搜索市场份额受其影响首次回落,从峰值的35%下滑到28%

  根据专业数据统计机构易观智库预测,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最终华夏互联网搜索市场将会发展成为一大三小的格局。

  4月最后一天的深夜,京城某出租屋内。

  黑暗里,手机冷光映出一张灰白的脸。

  想起最后一次诊断报告上“姑息治疗,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魏泽西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生病前,他的梦想是毕业后能入职彼岸。

  得病后,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想要活下去。

  到现在,他只想赶紧去死可又有些舍不得!

  叹息声中,年轻人忍着病痛用苍白的指尖在手机上艰难地打着字.

  「想了很久,决定还是写下来,不过为了避免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就不把那家医院和那个医生的名字说出来,不过癌症病友应该能明白我说的是什么。

  希望我的故事能让更多人免于被骗——对我们这些肿瘤患者来说,被骗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

  大二那年,我被确诊恶性肿瘤。

  从此开始了噩梦般的治疗历程:手术、放疗、化疗.每一次治疗都让我生不如死,却又不得不为了活下去而咬牙坚持。

  京城、沪市、广州等地的肿瘤医院都给出了同样的结论:没有希望了。

  最终我们在网上联系了一家上面说的特别好,“我们这个技术跟斯坦福合作的,有效率高达90%,你这种情况二十年没问题”

  我特意又查了资料——多次出现在权威电视台的节目中,而且不止一次。

  斯坦福技术、有效率高达90%等等这些光环的背书让我放下了最后一丝戒心。

  没几天我们就来了京城

  三个月,20万.换来的是癌细胞扩散转移的噩耗。

  当我们再次联系对方,原本的话术变成“个体差异”和“概率问题”,他们从来没有向任何人做过保证,还想让我们接着做,说治疗次数多了说不定就有效果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人性可以恶到这种地步.

  后来通过彼岸搜索、知乎,甚至托国外同学在Google查询,我才知道:国外已经淘汰的技术,拿到国内包装一番所谓的“国际最新技术”来进行各种欺骗。

  最讽刺的是,当我终于认清真相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现在的我,每天都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看着父母为我耗尽家财、日渐憔悴。

  “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对现在的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讽刺。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看到这里的朋友,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我认为,就是那些打着“救死扶伤”的旗号,利用人们求生本能去行骗的人。

  他们精心编织希望,却只是为了更好地榨取绝望。

  当金钱成为衡量生命的唯一标准时,天使也会变成了恶鬼。

  他们怎么能这样?他们怎么敢这样?

  因为,他们无比笃定,像我这种对生活抱有一丝希望的人,什么都会相信。」

  五月小长假首日。

  当人们沉浸在劳动节假期时,知乎上一个看似平常的提问“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悄然发酵。

  起初,这个问题更多是情感层面的共情和安慰

  “当时我就是在网上搜到了一家医院去检查.要不是后来找了公立医院复查.简直太可怕了。”

  这个案例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

  紧接着,成都一位网友揭露:他通过搜索找到某腋臭专科,官网标注费用不到千元。

  但项目进行20分钟后,对方突然中断操作,要求家属追加两个“必要“项目,最终费用飙升至6000元。

  随后越来越多的网友现身说法的自曝亲身经历,引发了网友无尽的愤怒:

  “草,同一个地儿,我tm也中过招!进行中直接坐地起价和绑架勒索有什么区别?”

  “这跟十几年前电线杆上那些骗子广告有什么区别?”

  “我是相关从业者,具体不便明说,就补充一个冷知识:像这种医疗竞价单次点击费用非常贵,而这些钱你猜最后由谁买单?”

  随着讨论升温,更多触目惊心的案例浮出水面,不便赘述,只能说现实中的案例往往比小说情节更加的冰冷和夸张。

  时间流逝,舆论愈演愈烈。

  该问题持续占据热榜,浏览量和评论数在飞速上涨。

  随后开始从知乎慢慢扩散开来.

  难得的闲暇时光,陈默和齐萌萌慵懒地蜷在客厅的懒人沙发里,各自捧着手机刷着网页。

  齐萌萌拿着平板看着《华夏世界》进行补番,而陈默习惯性地划拉着职场论坛的页面,突然他目光一凝,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打开知乎,下一刻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个高居榜首的问题。

  他的目光扫过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

  “怎么了?“齐萌萌察觉到异样,凑过来时发梢扫过他的脸颊,但此时的陈默就像一座冷漠的雕像没有任何反应。

  每一个新曝光的案例都像一记闷拳砸在胸口,令陈默不自觉地屏住呼吸。

  虽然早知事态严重,但当沉默的大多数终于打破缄默,这些用血泪写就的文字竟比想象中更具冲击力。

  “这帮畜生!”他终于忍不住骂了一句,声音里压抑着滔天怒火。

  身旁的齐萌萌也红着眼眶,疯狂点头,“该杀,死刑起步!”

  当天下午,一个紧急视频会议接通。

  “医疗援助基金进度?”陈默声音冷得像冰。

  周受资说道:“10亿基金已就位。”

  戴文渊不用老板提醒立马跟上说道:“相关系统完成终测,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即可准时上线。”

  “陈彤,”陈默调出知乎那个问题的页面,“联系周源,核实这些患者的真实性,但凡还在治疗的,全部列入首批援助名单。”他停顿半秒,“尤其是提问者——重点查下!”

  “明白。”

  戴文渊突然插话:“Moss,咱们这个消息什么时候放出去?”

  “别打草惊蛇,免得对方有所准备,上线当天把消息放出去。

  对方既然不想做人,那就是让它们去死好了。”

  “是!”

  会议结束,屏幕一个个暗下去。

  陈默想着,等陈彤的名单一到,十亿资金到位,他就有理由把那个可怜的年轻人送到更好的医疗环境中,接受顶尖医疗专家的诊治

  可.癌症晚期尽人事听天命吧.

  陈默一声叹息.

首节 上一节 586/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