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0:我教雷总造手机 第583节

第632章 “刮骨疗毒”的百度

  4月1日,愚人节。

  这一天,无论用户是打开今日头条浏览新闻,还是在B站、抖音刷短视频,亦或是登录游戏平台,只要接触彼岸系的产品,视线所及之处必然会出现彼岸搜索的身影。

  人们这才惊觉,彼岸系的产品早已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地渗透进他们互联网日常的每个角落。

  在彼岸强大的产品矩阵协同发力下,彼岸搜索如同脱缰的野马,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整个中文互联网。

  无数习惯性想要使用百度搜索的用户,或是想起近期百度的负面新闻,或是出于对彼岸品牌的天然好感,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一个念头:要不试试彼岸搜索?

  这一试,便再也回不去了。

  凡是体验过彼岸搜索的用户纷纷在知乎、彼岸微博,甚至跑到百度贴吧留言,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活久见,还能有自动回答问题的搜索引擎,这么厉害的么?”

  “简单问题直接给答案简直NICE,以前查个汇率、看个日历、问个天气在百度最起码需要3步以上,现在所搜即所得,一步到位,太牛逼了。”

  “专业问题自动关联知乎高质量回答,这组合拳打得漂亮!”

  “我原本以为彼岸搜索只是去广告版的百度,没想到是全面升级的至臻版,爱了爱了!”

  “上手完全没有门槛,简单方便,有手就行,彼岸搜索怕大家不习惯,就连布局和界面都照顾到了用户,它真的太用心了,我哭死”

  “哈哈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找不到答案了,彼岸搜索搜啥都有,真是想你所搜,搜你所想,太聪明了,跟小默同学似的。”

  “不知道彼岸智能回答是不是把小米的小默同学搬家了,感觉跟Ta聊天我能玩一天.”

  “彼岸,牛逼!某度?建议直接改名叫'我和我的广告商爸爸'更贴切,狗都不用!”

  这些自发形成的口碑传播,让彼岸搜索在短短24小时内就完成了从“新鲜尝试”到“日常必备”的华丽转身。

  而百度,这个曾经的搜索巨头,正在用户的一句句调侃中,慢慢褪去身上霸主的光环。

  各大媒体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了这个横空出世的挑战者:

  某报以“一场迟到的互联网启蒙”为题,详细剖析了彼岸搜索背后的技术伦理;

  某杂志的封面故事赫然印着“技术无罪,唯利是图才是原罪”的醒目标题;

  某业内则敏锐地捕捉到“一个搜索串联全局,彼岸生态矩阵显露身影”的战略布局。

  最具冲击力的当属36氪的专题报道:“这不是简单的产品迭代,而是一场'搜索平权运动'——当技术不再为资本服务,用户才第一次体验到未被扭曲的真实信息。”这篇报道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成为当日最热门的行业观察。

  这场营销风暴呈现出教科书级的传播矩阵:

  平台产品的推广、媒体的报道、榜单的热搜、网民的议论加上内测用户中KOL(关键意见领袖)和KOC(关键意见消费者)的极力推荐。

  不知道多少管齐下,直接引爆了华夏网络

  彼岸搜索通过亿级流量的扩散,首日PV(页面访问量)直接突破3亿,UV(独立访客)超5千万,比上线当初翻了将近百倍,直接从百万级干到了亿级。

  上述数字让行业震惊——原来彼岸的媒体资源包竟有如此恐怖的导流能力。

  相对而言,一天后由彼岸影业投资,吴经自导自演的《战狼》上映,但与搜索大战比起来反而是浪涛中溅起的小涟漪罢了。

  或许是媒体和大众爱屋及乌的原因,首日票房突破5000万,随后影片票房跟彼岸搜索的市场份额一样节节攀升。

  一周时间,《战狼》总票房突破3亿,随着时间推移继续创造国产军事片的票房纪录,推动军事类型片商业化进程,验证主旋律电影市场化可能性,吴经也凭借此片声名鹊起。

  主战场的战果更加丰硕,彼岸搜索的PV达到20亿级别,UV2亿,市场占有率豪取31%,直接超过搜狗和360,成为仅次于百度的存在。

  360和搜狗这哥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而受伤最大的还是当初原本的行业霸主百度。

  要知道百度搜索在彼岸搜索上线前,日均PV大概在60~70亿次/日,UV约为3.5~4亿人/日。

  根据CNNIC《2014年华夏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底,百度覆盖华夏85%以上网民,跟83.6%的市场占有率相吻合,日均活跃搜索用户占比超50%,百度全球搜索请求量占比达7.5%(仅次于Google)。

  然而彼岸搜索上线后,这些数字开始断崖式下跌:

  虽然百度搜索即便紧急处理调整广告投放的比例,但相应市场份额依旧被彼岸搜索飞速蚕食。

  短短一周时间,百度PV直接锐减至50亿,UV跌破3亿大关,市场份额更是从80%多降到60%多,丢失几近四分之一的市场。

  最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反应更为剧烈:百度股价在短短七个交易日内狂泻25%,从每股200美元高位断崖式跌至150美元,市值瞬间蒸发200亿美元,最终从原本的700亿滑落至500亿美元关口。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纷纷调低评级,高盛更是在研报中直言:“百度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甚至有媒体声称,彼岸搜索的出现对华夏搜索市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完全不亚于当初谷歌退出华夏。

  自2000年百度成立以来,华夏搜索市场首次出现技术对等但价值观截然相反的挑战者。

  彼岸以“零广告干扰+AI精准答案”的极简模式,直接挑战百度“竞价排名”的商业根基,而且取得卓然不凡的成绩。

  最令业界震惊的是,这场本以为会势均力敌的较量,竟然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就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联网观察家所说:“我们原以为会看到一场持久战,没想到百度在第一个回合就露出了败相。”

  在互联网这场搜索大戏中,最坐不住的不是李彦洪,而是奇虎360的周红祎。

  当他关注到他印象里无比强大的百度,被彼岸打的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节节败退,他气得直拍大腿——这不就是当年360安全卫士玩剩下的套路吗?

  “炒概念、去商业化,这套路我熟啊!”周鸿祎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越想越窝火。

  早知道这么简单,我还费这事干嘛,遥想前两年360跟百度打生打死,还闹到对簿公堂,最后还被抓包爬取数据,哎呀,越想越不堪回首。

  看着彼岸搜索风光无限,周鸿祎心里那个憋屈啊,比炒股踏空还难受百倍。

  更可气的是,现在老大老二打架,他这个老三不仅没跟着喝口汤,反而跟着挨揍,这上哪说理去?

  可现在他无可奈何,去商业化?彼岸喝了头汤,现在效仿,需要等待时机,最关键的就是对方的智能问答,那都需要时间现研发根本来不及.

  他现在只能自我安慰,我难受,反正有人比我更难受,相对彼岸来说,他更想让百度死,这也算两相其害取其轻了。

  嗯?不对,现在反而是自己喝汤的好机会,百度不是有钱么?

  前段时间彼岸不是上杆子想要在360浏览器上绑定彼岸搜索么?

  谈!这下都可以谈了,只要钱到位,都好说!

  周红祎立马召集人马赶紧开会,准备好好把360搜索包装包装,争取卖个好价钱。

  反正他也想清楚了,以目前这态势他连百度都打不过,完全没有碰瓷彼岸的勇气

  另一边,百度大厦顶层会议室内气氛凝滞。

  李彦宏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在技术团队的报告上,缓缓开口,“.所以.你们的结论是彼岸的爬虫系统是完全自研的?我们现有的屏蔽手段都失效了?”

  负责搜索技术的副总裁刘骏咽了下口水,“是的,Robin,我们之前对360使的那招对彼岸无效.”

  “那就给我另想办法。”李彦宏突然打断,转向会议桌另一端,“股市那边现在什么情况?”

  身为CFO的李昕晢立即挺直腰背,专业而冷静地汇报道:

  “目前市场情绪普遍对百度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多家境外机构正在加大做空力度,目前情况非常严峻。根据我们的压力测试模型,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最坏情况下股价可能会.”

  “腰斩?”李彦宏突然接话,嘴角扯出一个没有温度的微笑。

  李昕晢看了眼桌上正在通话中的电话,微微颔首:“是的,夫人那边正协调高盛等投行减缓做空压力,我建议立即启动市值管理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加速股票回购计划、提前释放Q1业绩预告、百度需要做出调整释放提振市场信心的信号”

  李彦洪抬手示意她停下,“知道了。”

  诸事不顺,全方位陷入被动,这让他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心里藏着一团火。

  当他翻到最后看到最新的数据统计报告时,突然将文件夹重重摔在桌上,揉了揉眉心,低声道,

  “向海龙我没记错的话,我之前吩咐的是把全线广告比例降到50%,敏感行业广告全部下架。

  可现在这个数据,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广告,尤其是那些特定行业?你最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彦洪原本低沉的声音陡然拔高,“你踏马钻钱眼里去了?”

  BOSS一怒,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向海龙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却没能发出声音。

  “怎么?现在知道心虚了?”李彦宏的眼神冷得像冰,“谁给你的勇气?”

  “是我。”一个女声突然从会议桌上的跨洋电话中传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随后一道手机铃声响起,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异常刺耳,李彦洪看了眼来电显示,

  公司成立十多年以来,第一次,他当着所有高管的面接通了夫人的电话.

第633章 百度姓李不姓马

  1998年,李彦洪已是硅谷Infoseek公司的首席工程师,手握“超链分析”专利——这项技术后来成为现代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之一。

  彼时,他年薪18万美元,在技术圈内小有名气,但职业发展却面临瓶颈。

  1999年,迪士尼收购Infoseek,公司战略转向娱乐内容,李彦宏的搜索引擎技术不再受重视,他曾一度陷入迷茫,但他惯性反应是赶紧找一份新工作,毕竟,H-1B签证持有者失业后仅有60天期限。

  苹果和甲骨文是他的理想目标,但前者只要iTunes人才,搜索不是优先级,而后者只是看重他的专利,却无意让他主导技术方向,只想将其算法融入数据库优化工具。

  最终他收到了eGroups首席架构师和Inktomi搜索算法负责人的两份offer。

  正当李彦洪犹豫不决的时候,妻子马冬敏开始了她的行动,先是将互联网报道(搜狐、新浪崛起)打印成册放在Robin床头,进行心理暗示。

  圣诞前夕,马冬敏邀请北大校友在家中聚会,觥筹交错间,话题转向华夏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机遇。

  当晚,马冬敏对丈夫展开了一场堪称经典的“创业攻心战”——她精准切入三个痛点:

  职业天花板(“你在Infoseek的代码服务上亿用户,却连专利署名权都没有”)、中美机遇差(“张朝阳不懂搜索技术却能登陆纳斯达克”);

  财富增值空间(“留美,10年后最高年薪约50万美元;回国,按华夏网站估值,同等技术公司5年内估值可超10亿美元。”);

  当看丈夫仍显犹豫时,她给出了致命一击:“如果你这次不回去,我会自己回国做公司——用你的专利技术。”

  最终夫妇二人抵押硅谷房产,凑足33万美元创业资金。

  2000年1月,李彦宏只身回国百度应运而生,马冬敏则留下家庭应急储备金10万美元,留守国外构筑退路。

  这个时间点的选择堪称天时:3个月后纳斯达克泡沫破裂。

  若延迟半年回国,将错过最后融资窗口(2000年9月百度获DFJ首轮融资)

  至此“冬敏劝夫创业”跟“崇信加入阿里”、“小龙研发Foxmail”并列为华夏互联网三大蝴蝶效应事件,被斯坦福商学院列为“中美科技产业转折点”经典案例。

  马冬敏对百度的塑造远超世人认知。

  她不仅是创业推手,更是隐形架构师,劝夫回国创业只是其一,随后主导百度早期英文名“Baidu”的命名。

  2001年互联网寒冬期,她建议转向企业搜索服务,为新浪、搜狐等企业进行搜索服务支持度过危机。

  设计通过AB股架构令丈夫持股16%但拥有53%投票权,确保控制权。

  随后以百度CEO特别助理的身份,多次‘修正’李彦洪的战略。

  2008年CFO离职风波期间暂代财务监管,李昕晢任职后,功成身退。

  但马冬敏在百度的影响力并未随着隐于幕后而减弱,而是与日俱增,甚至互联网有种说法,BAT不是二马一李,而是三马同槽。

  如果说李彦洪拥有技术理想主义者的理性克制,那马冬敏就是现实功利主义的果决强势。

  前者对失败的容忍度,可以接受各种试错,但后者或许出于资本考量立即叫停。

  当技术理想主义与资本现实主义剧烈碰撞,构成了百度决策系统的双重人格。

  这种双重决策机制既造就了百度早期“冰与火”的爆发力,也埋下了如今战略摇摆的伏笔。

  蓦然回首,曾经那个与他并肩作战的伴侣,何时竟变得如此陌生?她的锋芒不再是为百度劈开前路,反而化作急功近利的插入自己腹背的利刃。

首节 上一节 583/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