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0:我教雷总造手机 第501节

  “全华夏找不出11个踢球的,还找不出5个玩游戏的?”

  这次S赛在韩国举办,陈默可以肯定,如果韩国队打不过,肯定搞出各种幺蛾子。

  彼岸虽说影响不了世界和平,但左右一个邻国的小型电竞比赛的结果还是轻而易举的。

  再者,他与三星李大小姐一直保持密切合作,互为臂助,无非一句话的事情罢了。

  这也算是弥补上一世某一层面的意难平。

  央视大裤衩。

  在陈红兵成功搞定几位关键选手后,台长手里一下有了仿佛能撬动地球的杠杆,牵线搭桥甚至联系了他的老领导,几经周折,才邀请到这些经济界大佬担任节目评委。

  经过跟这些经济学家接触,令台长好奇的是像吴敬琏、厉以宁这样经济领域泰斗级专家,对BAT的参赛的反应反而没有陈默来的大,甚至接连问了几个与彼岸有关的问题,似乎更关注这位年轻企业家的表现。

  选手和评委敲定后,台长大手一挥,陈红兵成立的《赢在华夏2014》项目筹备工作组立马鸟枪换炮,经过近期的组建和筹备,早已今非昔比。

  作为项目负责人,陈红兵本人也得到了频道总监甚至台长的大力表扬,在台里的地位和话语权水涨船高。

  目前,项目组人数规模已超过百人,不仅在财经频道,甚至在整个央视都算得上是一个大型项目组了。要知道,春晚的筹备组整体也不过三五百人。

  本次《赢在华夏2014》筹备组分为以下几个团队:

  核心策划和导演组(6人):负责节目整体策划、赛制设计、主题定位、选手筛选、评委邀请等。

  选手与评委管理组(20人):负责评委和选手的对接、日程安排等事宜。

  节目制作与技术组(60人):负责节目录制、剪辑、后期制作、舞台设计、灯光音响、直播技术支持等。

  宣传与媒体组(12人):负责节目宣传推广、媒体对接、社交媒体运营等。

  后勤与保障组(8人):负责场地管理、设备租赁、道具制作、安保、餐饮等后勤保障工作。

  法律与合规组(4人):负责节目相关的法律事务、合同审核、知识产权保护等。

  由此可见,台里对这次节目的重视程度,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最终,在台长、齐竺泉和陈红兵三人的重点会议上,考虑到选手和评委的实际情况以及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节目决定采用录播形式。

  主要原因是直播不可控因素太多,万一这些企业家在节目中暴露商业机密或情绪失控爆粗,甚至撸起袖子打起来,那可就真成丑闻了,而且他们三个想了想还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而通过录播,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同时也能通过剪辑等手段来突出选手之间的竞争、决策冲突和关键转折点,增强节目的戏剧性和吸引力。

  此外,每期节目后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专家评委进行点评,增加节目的专业性和深度。

  经过统筹考虑,会议最终确定了节目的整体架构。

  陈红兵拿着节目纲要,花了一个小时做了一份简要的PPT,随后召集筹备组相关人员进行开会。

  由于参会人数众多,原本的会议室已经不够用,他们直接移步到暂时没有播出任务的演播大厅。

  看着从最初只有小猫三两只,到现在的人才济济,陈红兵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挥了挥手里盖章的文件,笑容越来越大:“咱们的节目终于可以正式扬帆起航了!”

  众人欢呼。

  “我先跟大家同步一下刚才确定的具体节目架构,大家请看大屏幕。”

  随后,屏幕上显示出以下内容:

  【节目名称】:《赢在华夏2014:互联网风云》

  【播出形式】录播

  【期数】一共录制6期,采用月播形式,每月最后一周周六晚8点在央视2套黄金时间段播出,从7月份持续到年底。

  【节目形式】

  多轮PK,一期一轮,通过多维度评委评分得出当场胜负方,最后一期进行累加得出最终获胜方。

  颁发各类奖项(待定),央视黄金时段广告位资源,并对获胜方企业进行央视深度报道。

  【选手方面】(排名不分先后)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老马

  藤迅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EO):小马哥

  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李彦洪

  彼岸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陈默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雷军

  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EO):刘强东

  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卫

  河南胖东来商贸集团董事长:于东来

  【阵营划分】

  守护者阵营(BAT):老马、小马哥、李彦洪

  新势力阵营(彼岸、小米、京东、顺丰、胖东来):陈默、雷军、刘强东、王卫、于东来

  【评委】(排名不分先后)

  吴敬琏:经济学家、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科院教授、博导、第一届华夏经济年度人物获得者

  厉以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华夏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

  邬贺全:华夏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华夏工程院副院长

  胡锡近:人民网董事、环球时报总编辑

  看着屏幕中一个又一个名字,台下的央视工作人员即便事先知晓了这些选手和评委的名单,仍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

  如此阵容堪称经济领域的全明星了,不说别的这些人里面随便拎出一个,在其他地方台节目,不论什么类型的积木,那都是赞助商爸爸级别的人物,说句不好听的,左右一下节目走向也不是什么难事。

  要知道,这也央视工作人员平日里自视甚高自诩精英,毕竟能有这里的编制,在老家也称得上光宗耀祖了。

  可跟名单上这些人一比,仿佛蚍蜉见青天,除了敬畏就是尊重,连一丝与之相比的勇气都生不起来.

  看到台下众人如此震惊,不知为何,陈红兵竟有种在酒桌上吹牛“我有一个朋友如何如何牛逼”的错觉。

  “现在,绝对权威的评委有了,商业大佬的参赛选手也有了,节目的架构也都确定了。

  接下来,就轮到大家群策群力,把具体的内容和规则确定下来。

  你们说,我记录,大家畅所欲言”

第543章 互联网的流氓只有一个!

  “我觉得双方阵营要分主次。设立一个队长剩余则是队员。

  既然叫新势力,就得立好阵营的定位,通过这些彼岸、小米、京东这些企业的特点来看,那就是以‘颠覆者’姿态挑战传统巨头,主打性价比、用户至上、创新模式。

  反观传统势力阵营,定位则是以资本、生态优势压制新势力,强调商业规则与资源垄断也比较符合BAT给用户的一个印象。”

  “哎,这点提得特别好!还有吗?”

  “我们可以参考《我是歌手》的形式,先做一个先导预告片,通过剪辑和新闻宣传进行预热。

  待到后续每一轮,最好定一个主题。

  比如第一轮阵营组建完毕,通过一些商业案例挑战,让观众看出两个阵营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经营理念,并产生一些摩擦和对抗。

  后续每轮可以结合目前互联网市场这些企业最为真实的商战,给出后续发展规划.”

  这时有人提出异议:“在节目上打明牌?谁会信?这些企业家一个比一个有城府”

  “给你看的就是真的吗?或者说,就算给你的是真的方案,你敢信吗?真亦假时假亦真。

  就像理论联系实际,节目映射现实,而且这些选手无论哪一个都自带流量,绝对精彩。

  不说别的,收视率绝对值得期待,破了记录也说不定.”

  陈红兵指了指刚才提出建议的编导,肯定道:“这点很好!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突出节目的复杂多样性,最好让观众参与进来,形成全民大讨论。

  或许有些企业能通过节目,借助网友的建议做出一些改变。

  我想,这也是我们制作这档节目的意义所在。

  不过这样的话,小张,你赶紧联系央视网的.

  算了,我先记下来,会后我去找央视网那边,给咱们单独开辟一个板块用于全民讨论。”

  真理越辩越明,建议也是越聊越开放,

  “既然每月一期,可以参考国外季播的形式,我们不要把后面几期内容定死了,就第一期先定好内容,然后联系一些第三方数据统计机构,每期节目末尾插播同期真实市场数据(如滴滴用户增长、美团融资进展)。

  播出后,通过观众在网上的反馈来调整后续节目内容。

  这样对选手和评委来说,完全没有准备,都是新鲜的机制,也会带来最真实的反应。

  同时,录播还能进行兜底。”

  “对对对要倾听大众的心声,做节目是做大家喜欢看的节目,你说的非常好”陈红兵进行总结。

  刚才提建议的哥们有些腼腆,“呃,我这也是看彼岸大多这么干,照葫芦画瓢罢了.”

  时间流逝,大屏幕上的文档页数也越来越多

  会议结束后,已是下班时间,陈红兵带着带着节目组核心成员在食堂简单对付了一顿,就继续加班。

  在央视,除了特别节目的录制和紧急新闻,加班不是很频繁,而且加班还有相应的补偿。

  以往陈红兵他们对加班说不上深恶痛绝毕竟有工资,但在工作积极性上肯定是属于被动的。

  但这段时间,他们投入在这个项目中的热情极其高涨,甚至不用上面画大饼,自己就给自己画上了。

  凡是这个项目组的成员心里都门清,这个项目不用怎么成功,只要顺利办下来,绝对能在他们的央视履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可是往前更进一步的前进之路,往后退好几步来说,就算不在央视干了,有这个央视的光环,有这个项目的操持经历,去地方台也是核心中的核心.

  因此,会议室中项目组核心的十余人,非常上心地对今天讨论的内容进行精细化提炼和总结。

  因为明天要给总监和台里审核确认,形成最终版,然后开始接下来的工作。

  任何项目的基本流程都是通用的,只不过《赢在华夏2014》属于周期性Deadline项目。

  什么意思呢?项目还没怎么开始,上线日期就已经被敲定死了。

  尤其是在央视,排期卡得非常严苛,如果有节目播放时间需要调整,可不是调整这一个节目这么简单,而是前后这一条线上的所有节目都需要有所变动,跟春晚凑零点报时的性质类似。

  财经频道的一个大型会议室被陈红兵征用,变成了《赢在华夏2014》临时筹备工作室。

  室内白板上清晰地写下了一个数字:7月19日。

  这是节目正式录制当天的日期,后面还有一个加红标粗的30,就像高考倒计时。

  由于是录播,还有最后一周的时间进行后期和剪辑。

  最上方则是:2014.7.26《赢在华夏2014:互联网风云》首播!

  其实看上去时间挺多,还有整整一个多月,但是刨去周末,抛去协调、各种物料制作、团队磨合、外派采访、剪辑、制作、节目预热等等工作,再算上各团队之间的协调管理和磨合。

  留给陈红兵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首节 上一节 501/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