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则又多了一笔云计算子公司的开支,目前投了20亿。
陈默看着躺上账面上的近200亿资金,在想着这些钱的去处。
对普通人而言,每年光吃利息,就能轻松躺平过一生。
可对现在的陈默来讲,这些钱放银行就是浪费。
钱赚了不花跟没赚没什么区别,而怎么花,花在哪,花多少,是个技术活。
接下来花钱如流水的日子,不远了。
高德地图、盛大文学,这两个战略要地,彼岸肯定是要的。
之前周受资跟高德那边沟通的结果,目前对方开价60亿,而彼岸这边坚持50亿,还在沟通,根据周受资他们的分析,最后应该能在50亿出头的样子,彼岸创投的谈判团队还在跟高德那边谈。
盛大文学,陈天桥还做他的上市梦,70亿不松口,等到年底盛大文学内部动荡估计也就是50亿以内就能搞定。
至于剩下的近半资金,陈默打开一个网址,随后看着电脑屏幕中现在股价只有13美元多点的英伟达。
陈默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是远在美国的周受资。
他们准备了半个月,筹措整整百亿资金,一切都是为了这场英伟达闪击战。
“你们开始进场,做空。”
“老板,程度呢?”
“ALL IN!”
“收到,ALL IN!”
随着彼岸集团出手,百亿资金规模空军陆续来袭,英伟达股价开始出现小幅跌落.
从13.52美元,降到了12.43美元,当天跌幅达8%。
魅族发布会的前一天,小米突发公告,小米科技跟三星电子达成战略合作伙伴。
彼岸集团也同时宣布跟三星合作的公告。
小米、彼岸、三星,三家先后宣布合作的消息,在中韩的互联网圈都引起不小的震动。
不过小米还发了一条跟英伟达沟通协商后,友好解约的声明,并感谢英伟达过去以来对小米的支持云云.
短短几个月,小米和英伟达闪婚闪离。
这条声明一处,瞬间掩盖了之前跟三星合作所带来的影响,令全世界许多业内人士和专业分析机构大跌眼镜。
电脑显卡一直有N卡和A卡之分,N卡就是英伟达(NVIDIA)研发生产的显卡,而A卡就是美国超威半导体(AMD)的ATI显卡。
双方过去十几年间一直斗的难解难分。
这也导致英伟达这两年在股市上的表现一直低迷,所以黄仁勋才想另辟蹊径进军手机芯片,想要以此破局打开新的局面,甚至就在一个月前,他给小米发布会站台,英伟达股价大涨10%。
而到了现在小米公告发出后,这也意味着英伟达在手机芯片领域对华夏市场的抢滩登陆失败。
英伟达的Tegra芯片不只是合作小米一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相应的合作,小米公告成为了导火索,引其了连锁反应。
随后全球有关金融机构的分析报告一出全部是看空英伟达,受其负面消息影响。
英伟达在纳斯达克开盘后股票应声暴跌,从12美元出头直接逼近,现在来到了10.05美元,10美元点位岌岌可危,一天的跌幅就逼近20%。
原本76亿美元的市值直接缩水了五分之一。
与此同时。
彼岸董事长办公室内。
“老板,我觉得还有下降的空间,咱们这边分析师测算,预计英伟达能下探到9以下到在8.3~8.7之间。”
“你的建议呢?毕竟你们是专业的。”
“我觉得不要等整数,9.11就可以清仓。”
“嗯?你这个数倒是挺吉利,没问题,那就等到9.11,空单清仓.”
时间就像一把英伟达牌的碎钞机,随着运转,英伟达股票震荡下降,
9.879.429.219.13
虽然整体是在下降,中间有许多资金开始进场抄底,导致英伟达的股票起起伏伏,但无一例外都抄到了半山腰上。
现在再多资金的多头也难挡股价下行的趋势,毕竟还有以彼岸为首的大量空军来袭。
当股价到了9.11!
周受资一声令下,彼岸这边开始平仓。
最后一统计收益,这一票收益率起码在30%以上,血赚34亿。
短短三天,赚了彼岸一个月的钱还多。
这就是股市的魅力所在,要不怎么说,股市就是低配版的赌博。
两者有很多相似的点,都是反人性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你认为会涨去抄底,它就跌跌不休,你认为它马上要跌了去做空,它反而水涨船高。
更可怕的是,任谁在短短时间内,就会获得平日工作一个月甚至是一年的高收益,这种冲击会完全摧毁人们劳动付出获得回报的价值观。
陈默想起一个事,上一世有一个同事,本来很本本分分刚毕业每两年的小孩,工作表现都挺不错,不知怎么就迷上了炒比特币,天天张口闭口去中心化、区款链、杠杆、做空之类的话。
有段时间意气风发,听说赚了小几百万,甚至有段时间天天请全公司人喝奶茶,工作也不好好干了,天天在公司研究比特币走势。
没几天,整个人就开始渐渐的魂不守舍起来,浑浑噩噩的,最后突然提出辞职消失于人海。
过了不久就听说这家伙跳桥了,不过好在他是个单身没有拖家带口一起跳。
不过作为虚拟货币代表的比特币确实疯狂,一天之间天堂向左,地狱向右,许多人靠它财富自由,又有许多人碰它家破人亡,无数人不成佛便成魔。
但类似博弈性质的玩法,只要心存贪念,即便之前赢了多次,只要输1次,心态就彻底发生变化,不信邪,抱有侥幸心理,从而彻底疯狂。
所以为什么三害里面,只有黄的危害是最轻的,无非就是身体虚了点,有节奏的节制一下就好。
在比特币圈有句金玉良言,想要在比特币挣钱,买完之后就忘掉这个事,几年之后想起来,价格都不用看,直接就卖那就是赚。
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人呐,从来都是赚不了认知以外的钱。
除非像自己一样走到整体的走势,之前那两个网站卖了6亿后,当时比特币才10几美元,现在那块装有30万枚比特币的硬盘里安安静静地放在家中的保险柜里。
不过这点钱对现在的自己来说意义已经不是很大,就当留个纪念吧。
(作者君:看到这里的有缘人,如果感兴趣的话,地址是京城西山壹号院X栋X室,具体地址和相关信息,请加书友群领取,先到先得!)
该说不说,后来英伟达倒是凭借虚拟货币挖矿从此走上卖铲子之路,然后又赶上了AI的爆发,全都需要显卡算力资源。
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起来,更何况是一只早有准备手拿铲子的猪。
虽然对后来动辄几万亿市值的英伟达来说,现在什么时候买它的股票都是抄底,但正好碰到这个机会,能买便宜的谁买贵的。
中间的差价,他干点别的不好么?
陈默回过神来,看到周受资还等着他的指示,开始下达最新的指令,“把盈利的这些留出来,然后再把这100亿反手买进抄底,具体你来操作,我只看结果!”
“还是ALL IN?”
“还是ALL IN!”
第373章 老板与老板亦有不同
“收到,我会每天电话汇报战果!”
电话那头周受资传来的声音中,蕴藏着一种火热和亢奋,甚至还带着一丝颤抖。
抄底也是讲究方式方法,不会咔嚓一下全买,否则英伟达股价直接垂死病中惊坐起,一个深V线,或许红毯上女星这么穿着似露非露很是诱人,但在股市上的每一个深V的背后都是无数资本掀起的血雨腥风。
而且从抄底得角度来说,成本会高很多。
因此周受资采取的是温水煮青蛙循序渐进,只要掉到他们计算好的价格阈值以下就买入,再掉再买,把英伟达股价始终稳定在一定范围区间左右,直至把手里弹药全部打光。
收购有潜力的独角兽企业、操办几十亿规模已上市公司收购,现在又开始对显卡巨头开始一起高达百亿规模的股市收购战。
自从周受资来到彼岸,跟着陈默干,就像进入到五彩缤纷的新世界。
最重要的是,陈默敢用人,肯放权,让自己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这种类似解开封印放手一搏的感觉对他来说简直太过瘾了!
随后周受资开始按部就班进行部署和指挥,开始对英伟达进行可持续性抄底。
大洋彼岸,英伟达总部。
黄仁勋脑袋上的汗跟英伟达的股价一样哗哗往下流。
他知道跟小米解约的结果会很严重,但没想到是这么严重,看着英伟达跟跳水一样的股价,他的心也逐渐沉到谷底。
从13美元骤降至9美元,在英伟达上市这十多年也是极其罕见的一幕。
9.119.079.029.069.11
“报告,突然有一股场外资金进场,规模很大,股价暂时稳在9这个点位,而且正在缓慢止跌回升”
虽然不知道哪来的资金救英伟达于水火,黄仁勋总算长舒一口气。
他赶紧召开英伟达董事大会商讨应急方案。
从英伟达发展历程中,在PC时代,显卡领域英伟达只有ATI一家对手,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PC芯片的英特尔和AMD、快餐行业中肯德基与麦当劳、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和耐克、AV界的东尼大木和加藤鹰一样。
后来做PC芯片出身的AMD看到了GPU(图形处理器)的前景,跟ATI进行了合并,想要强强联合在CPU和GPU同时发力,制霸甚至垄断整个PC行业。
结果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本来英伟达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没想到对手有个猪队友,让这场战斗以一个戏剧性的结尾收场,令黄仁勋也哭笑不得,感觉自己就是个天命之子。
这个猪队友就是ATI,为被AMD收购时卖个好价钱,收购前大量买入过时的GPU技术专利,收购后不仅让AMD连年负债,也拖慢了GPU的整合节奏,AMD在持续迭代的芯片行业里泯然于众人。
被收购前自抬身价这种一行为在商业上很常见,后来暴雪要卖身给微软前,也是拼命各种竭泽而渔,要不然也不可能跟网易“闹离婚”,被微软收购后又各种暗搓搓求复合。
PC市场的成功让黄仁勋意气风发,同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芯片这个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的公司,往往能分到更大的蛋糕以及拥有更深的护城河。
因此转战移动端芯片,英伟达也贯彻了“技术取胜”路线:Tegra系列芯片不顾一切后果一直疯狂堆砌算力,成为了跑分利器,这也为后续败走小米埋下了伏笔,现在终于尝到了苦果。
经过一天紧急会议的沟通和磋商。
英伟达高层们发现移动端的芯片需求和英伟达追求的极致性能相悖,英伟达若要继续追求移动化,势必要在性能上妥协。
这不符合黄仁勋“技术狂人”的风格。
因此在会议上,黄仁勋力排众议决定壮士断腕,从显卡芯片到移动芯片再到打造通用计算场景,也就是CUDA平台,换句话说,英伟达进行艰难转型再转型的阶段。
黄仁勋也知道这将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他不想让GPU只是用来给游戏领域绘制图像,想让GPU承担更多的功能,胜任更大的场景,GPU承担的责任越大话语权也就越大。
为此他不惜赌上一切!
最后,英伟达连夜发布公告,宣布“将逐步退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芯片市场,转向通用计算平台发力,预计每年在此投入研发费用5亿美元,未来英伟达显卡所提供的算力将会应用到各尖端科技场景中.”
随后英伟达给退出留了一个挽尊的理由“手机厂商激烈的价格竞争,让上游也需要不断降价,但价格战不是英伟达的强项,只能退出。”
公告发布后,市场对英伟达的这番言论显然不买账,每年砸到上面的研发成本5亿美元,要知道英伟达全年收入也不过才30亿美元。
而且投入的是个啥项目?巨大通用算力听上去被英伟达吹得很美好,可惜在这个时候,巨大算力并无明显市场需求,最多用在了先进物理实验室、量化交易等冷门领域,单个项目所需的GPU也仅限在个位数。
之前华尔街一度将CUDA这项技术估值为零。
公告一出,并没有提振市场的信心,反而起到了落井下石的作用。
市场持续看衰,英伟达背后的一些持股机构和散户竞相选择割肉离场,远离这个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