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0:我教雷总造手机 第261节

  《哗众取宠,看似以量取胜,其实全是冷饭》

  《给玩家带来的快乐,但彼岸却没有用心》

  《或许彼岸曾经打开创新性手游的大门,又被它亲自关上了,还贴了张封条》

  网友和媒体议论纷纷。

  有的人就是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他们在网上抨击彼岸或者称赞彼岸,不是为了让彼岸看到,而是在谋求更多人认可自己的观点。

  但彼岸集团内部,无论外面怎么评价,却丝毫没有影响彼岸继续前行的步调,一切稳中有序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因为反馈的数据统计就在那摆着,骗不了人。

  在陈默看来,数据在平均线以上,就证明游戏质量,广大玩家群体还是买单的。

  这年头,情怀的杀伤力还是巨大的,他承认这一波就是炒冷饭,跑马圈地占市场,也就是受限于手机硬件和目前3G的网络环境,目前基本上这些手游卡牌居多,而且大多都是2D。

  等4G到了,硬件配置上去了,可以迭代出2、3、4,这是基本盘。

  下一波则开始自走棋(类似金铲铲)、MOBA对战(类似王者荣耀)、大逃杀FPS(和平精英、刺激战场)、MMORPG(天刀、逆水寒)几个类型的提前研发,为华夏4G的到来贺礼。

  无论外头说资本割韭菜,还是炒冷饭,陈默关上门认可归认可,可是面子还是要的。

  所以他一边让陈彤带着海军稍微引导一下节奏,保持五五开的局面,一边闷声赚大钱就够了。

  他现在竟然莫名有种众筹玩家的钱来发展推进华夏互联网进程的使命感,也是没谁了。

  至于青藤百科全书的下载量,虽然每天都基本在百万数量左右,但陈默确实不太看重这个。

  现在的下载量只能说明彼岸的影响力还不错,根本代表不了什么。

  到了年底即便有过亿下载量,但最终能有多少人能持之以恒学完青藤百科某一类目的全部课程?

  三分钟热血谁都有,可半年难凉热血的估计没有几个。

  1%?0.1%?甚至0.01%,陈默表示不是很乐观。

  免费的在某一方面来说是最贵的,但更多的时候也是最不值钱的,因为没有投入成本,就会让人更容易遇难则退,半路放弃。

  自律、坚持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这两项就筛掉了九成以上的人。

  就像减肥一样,一年如果让你从200斤减掉100斤,99.99%都会失败。可如果有人说,减肥成功有可能给几个亿,那估计命都不要了也拼一把搏一次翻盘机会。

  凡事讲究一个先付出后收获,想要先收获不付出?即便是富二代代表人物的聪哥,那也是投胎术技能点到了宗师级,同期打败了几亿对手最终胜出,竞争更残酷。

  其实不光是手游,这次彼岸的发布会还是有些异样声音的存在,这质疑,那抨击,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

  陈默也是资深网上冲浪人士,各种泳姿信手拈来,信息由舆情岸边顶着,只要没成气候他根本不在乎。

  青藤计划提出的时候,众人也分析过可能会涉及影响哪些企业哪些人的利益,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心里清楚,也整体评估过风险不小,可陈默还是拍板这么做了。

  因为大家认知是一样的,那就是彼岸在做正确的事情,那就够了。

  至于动了某些人的蛋糕,那只能说不好意思,或许之前他们吃的太多太好了,也该减减肥了。

  一切的预测都是纸上谈兵,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行。

  需要时间去印证。

  他们能做的只有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循环往复即可。

  如果说阿里的中供铁军是培养COO的基地,那么新东方则被誉为教育界的黄埔军校。

  从成立之初,培养了无数教师,结果出来创业一个比一个DIO。

  教育行业大大小小的公司中,几乎都存在“新东方人”的身影:老师、校长、投资人、网红律师,甚至是上市公司CEO。

  老罗就不说了,行业冥灯,没少折腾,这不“真还传”第二季又来了。

  徐小平和王强,创立了真格基金。

  李笑来,老师当一半,半路玩比特币,玩成了虚拟货币圈子里的首富。

  陈向东,干到新东方执行总裁,后来离职创办了高途教育,机缘巧合下还接收了新东方砸过来的泼天流量

  哦还有个总愿意说张三坏话的罗翔,罗老师

  创办宜信的唐宁,新航道英语的胡敏等等老师从新东方出来后都各自开办自己的教育机构。

  最后一位就是末法时代自立门户的董老师

  有网友调侃道,“新东方好适合打工人,其他企业是末位淘汰制,这里实行首位淘汰制!”

  而目前处于华夏IT培训教育前三的新东方教育集团并不好过,上个月股市遭遇到了浑水公司(美国做空机构)狙击。

  在对方提供的长达90多页的做空报告中,浑水指责新东方财务数据造假、教学造假、学生人数造假,致使股价从23美元一度跌至9美元,市值短短几天蒸发60%,陷入危机。

  其实新东方成立后,也不是一帆风顺,其中经历数次危机。

  这段时期,老俞之前加入的泰山派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一次,新东方成立不久就遇到资金问题,泰山派柳掌门二话不说,轻飘飘扔过来一张5000万的支票暂时解决了经济问题。

  上个月的这次做空危机也是,老俞首要的任务就是把股价稳住,想通过资金换时间,用以帮助新东方进行后续的改进和部署。

  隔天,老俞就召集同门派师兄弟吃了一顿午饭,其中包括老马、老柳和老郭等人。

  而曾被誉为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的真格基金徐小平在听到消息后,也大量购买新东方的股票。

  短短2天时间,3亿美金进场把新东方股价从9美元拉升到12美元,并且稳住态势,给新东方争取到了时间。

  别管后世对泰山派如何评说,但当时里面成员有难,不论出于利益还是什么,那是真帮啊,即便最后有赚有赔。

  攘外先安内,随后老俞把新东方的管理层和骨干力量发放的期权股份数增加了一倍,并且宣布连续发三年,这一举措使一大批骨干力量稳定在了新东方。

  然后枪口一致对外,聘请独立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由他们组成联合独立调查团来对新东方进行调查,力图向美证券交易所证明新东方的清白。

  其实套用老罗在宇辉时间后来的一句评价,“其实老俞除了不要脸和扣以外,人不坏,跟老俞同时代的企业家,那些赚了大钱的老板,排起队来挨个枪毙,有冤枉的,隔一个毙一个,有漏网的。”

  这话没啥毛病,毕竟全身只有眼睛能动的霍金还有个岛呢,也算另一个意义上的“青史留名”了。

  老俞每次出了事,才会在事后对下面待遇好一些,老罗正当红,年薪也就六七十万,跟他产生的数千万的效益完全不对等,才会导致原本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最终走向了BE。

  或许一开始就这样,后来就没那么多老师离开新东方选择自立门户

  不过倒果为因,终究有失偏颇,孰好孰坏还真不好说.

第340章 借东风

  新东方虽然有IT培训的业务,从根本来说还是一个传统的教育培训企业。

  线上只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推广、报名和招生。

  老俞平日里对互联网企业不是那么关注,更别说彼岸的什么发布会了。

  只不过最近网上传一些关于彼岸什么青藤计划,会对IT教培行业有所冲击,他才上网了解了一下。

  看了那些哗众取宠的媒体报道,让机敏如狐的老俞从中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透过表象看本质,他看的比这些报道的要更深,想的更远。

  他下载青藤百科看了看,内容和自学模式在他看来还是花了心思的,虽然他不太看得懂,看从目录解耦和教学方式,他知道这是一套成体系成系统的课件,成熟度很高。

  把青藤百科跟新东方的IT课件横向对比,还是能看出区别,毕竟新东方面向是所有IT企业,在单一类别上会更全面一些,而这个青藤百科,还是定向彼岸的岗位,针对性更强一些。

  其实老俞的眼光很是老道,两者对比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只有场景之别。

  新东方的培训体系更像九年义务教育,学子根本不知道未来会从事哪个职业,所以只有把基础学科全部掌握,才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彼岸青藤计划则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先确定方向,然后设计相关知识如技能树一般罗列出来,比如以后你从事计算机相关职业,那么语文、生物、历史、地理等偏文的科目不用学了,只需要把以数学为基础的理工科学好就行。

  或许跟彼岸做游戏起家有关,课件里面的自学方式也有几分打怪升级的意味,先从新手村开始,多少级打多少级的BOSS,直至通关。

  肯定不会出现类似法环大树、黑猴大头之类的劝退BOSS。

  既然圈外有猛龙想过江,老俞第一反应就是,当务之急是趁现在对方羽翼未丰之际,联合圈内成员组成同盟,把对方赶出去,然后再各凭本事抢夺市场。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开始组局摇人好商量应对之法,邀请名单包括尚德教育的欧蓬、达内的韩少云、北大青鸟的杨芙清、源码时代的李广平、黑马程序员的张孝祥等人。

  结果一个个不是借口太忙就是不在京城,其实言语间对于彼岸这个外来的和尚浑不在意,而且隐隐对老俞这种以行业老大自居的做派有些不满,大家都是搞教育的凭什么你一振臂高呼我就要响应?

  其中北大青鸟的杨芙清尤为不满,论时间北大青鸟跟新东方前后脚成立,可论资历,北大青鸟那可是京城大学下属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后来独立出来,正所谓根正苗红,完全看不上新东方大学培训班创业起家的杂牌军。

  而且这帮人言语间对彼岸充满了不屑,这年头什么阿猫阿狗都敢来培训行业插一脚。

  一个搞社交和游戏的来搞教育?那个姓陈的,想的有点多,年轻人就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多吃苦。

  许多人甚至是抱着吃瓜心理来看待这个事情。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这让年近五十的老俞不禁叹了口气,

  其中达内的韩少云跟老俞在电话里说了下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达内想要在2年内冲击上市,之前IDG推荐了新东方,两人之前见过几次,

  “俞总,咱们搞培训的,你还不知道么?自律性强的人根本不是我们的目标群体,只有那些管不住自己,自学能力差的人才需要培训机构。

  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逼着练,求着学,别看咱们对外那什么入职大厂,月薪过万当正面案例宣传,毕业就业率高达95%,但其实真正情况,俞总都门清我就不赘述了。

  至于这个彼岸搞的什么藤,翻不起什么水花,免费课程市面上多了,想学的自然会自学,不想学的就是喂到嘴边都能吐出来。

  安啦,别被网上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骗了,只要上面不动手,咱们教培行业呀,就翻不了天”

  “嗯,理解,我明白了。”

  挂断电话,老俞冷哼一声,都是一群目光短浅之辈.

  既然无法改变别人,那他只能未雨绸缪,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任何时间换个角度,危机未尝不能变成转机。

  老俞想了想,还真让他想到了一招,越想越兴奋,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场景,甚至在自己办公室转起了圈!

  他这招名字就叫:借东风!

  既然其他几家不跟我一条心,那新东方也没必要带着他们一起玩了。

  随后他找来新东方的执行总裁陈向东,说了下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接下来新东方的应对。

  陈向东有点没跟上老俞的思路,“你打算新增一项业务?现在新东方的各种业务已经很全了,难道你要”

  这时候他才反应过味儿来,“你要来一个中间商赚差价?”

  “嗯,就像上小学之前的学前教育,也就是学前班,目的就是让那些自律不高,没有基础的学员通过这个培训提高通过彼岸这个什么学院的入学考试。”

  陈向东听完一击掌,很是激动,“妙啊~可以想见咱们这个班一开,借着这个热点,全国各地新东方招生的大门都会被踩烂,不过推进得要快,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

  毕竟是执行总裁,陈向东在执行层面想的问题就多了起来,“不过培训费怎么定?毕竟咱们用的彼岸的课程,这样会被对方告侵权吧?要不我们把里面的东西跟咱们杂糅一下,这样保准彼岸挑不出把柄,想告都没证据。”

  老俞摇了摇头,“没必要,拿到正版更具有说服力,这个钱该花花。”

  随后他稍微整理了下思绪吩咐道,“这些好说,你一会先派人联系彼岸那边,找他们要这份培训资料授权,起码先把授权要到手,能独家最好是独家。

  费用的话咱们一般IT这边的平均培训费用大概在2万左右,青藤培训咱就先定5万.”

  “5万?”陈向东发出了惊呼,这个钱对他来说跟零花钱差不多,可是放在普通人家或许是全家人一年的支配收入,当场提出异议,

  “5万是不是太高了?要知道培训周期还不到半年”

  老俞显然早有定计,“我知道这个数目会一下把人就吓跑,这5万不是一次性交付。

  咱们可以分期付款,比如先让学员交2万作为培训期间的成本,后面彼岸学院入学通过,支付余下2万,入职彼岸后再支付最后的1万。分一个三步走,这样的话对双方都能接受。”

首节 上一节 261/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