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0:我教雷总造手机 第191节

  在华夏,目前中芯国际是唯一一家拿得出手的半导体代工企业。

  而付出的代价是中芯国际成立以来,从未盈利,这是外患。

  而内忧则是股东繁杂,内部管理层矛盾不断,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

  成为导火线的事件,是来自台积电起诉中芯事件,后者败诉。

  09年,美国法院判决中芯国际赔付台积电10亿美金罚款,分期4年进行支付,让这场打了6年的官司,成为华夏半导体行业最惨烈的一战。

  而这一年中芯亏损金额将近10亿美金,根本没有能力来偿还台积电的赔款,如果判决正式在华夏生效,中芯可以直接宣布倒闭了。

  张汝京、江上舟和律师团飞往湾湾,与台积电紧急谈判。

  最终中芯跟台积电达成庭外和解,和解协议中芯国际赔偿2亿美元现金及10%股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附加条款:张汝京必须离开中芯国际!

  从败诉到公布张汝京离职,仅仅7天,非常快速而效率。

  09年11月,张汝京签署了离职文件,同时,他也签署了一份竞业协议:从2010年起算,三年之内,他不得再从事芯片相关的工作。

  这对于一位已经61岁的老工程师来说,似乎是宣告了事业终止。当时有消息透露,他或许会从事一些慈善或教育类工作,这是许多企业家退休后的常规操作。

  张汝京离职后,江上舟临危受命出任董事长,他将中芯国际的业务板块从存储器制造转型为晶圆加工,扭转了整体亏损的局面。

  但没人知道的是,此时的江上舟,已是肺癌晚期。

  2011年6月,跟张汝京并称中芯两大战神之一的江上舟因病逝世,享年64岁。

  “在半导体工艺方面,我们不一定要样样精通,只要有几样走在国外前面,就可以走出属于我们的发展道路。”是江上舟在生命最后岁月里,留给华夏芯片行业的忠告。

  此后,中芯国际内部由于股权繁杂,派系交错迅速陷入混乱,内斗期间,高层相继出走,发展几近停滞。

  就此,中芯国际迎来至暗时刻。

  资料中显示,张汝京离职后并未真正退休,他在竞业协议中得知,在相关行业中,他被允许从事的领域为LED和太阳能。他转身即开始筹建新的工厂,为LED产品生产变换光谱、转换电压等功能芯片。

  陈默和雷军当时在看完手中资料后,大受震撼,不论是江上舟还是张汝京,两人心中不约而同浮现出两个字:国士!

  在飞机上,两人已经达成共识,这次一定要说动张老,不是让他出山,毕竟还有竞业协议在。

  而是让他隐居幕后指点江山!

  沪市,雷军和陈默两人第一次见到张汝京是在一个上科大举办的一场讲座,张汝京给大学生上了难忘的一课。

  雷陈二人听完感觉更像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分享。

  那就是为什么张汝京,在大陆出生,打记事起成长在湾湾,成功于美国,却回国建厂。

  在课后提问环节,陈默冒充学生还问了关于“华夏芯片展望和目前跟国外的差距。”的问题。

  张汝京乐观中带着一些沉重大概聊了几句,没有过多展开

  沪市映瑞光电科技公司,这是一家主要从事LED外延芯片、衬底材料及其相关配套零部件的公司。

  企业创始人正是张汝京。

  讲座是12月4日听的,12月5日,雷陈二人来到映瑞光电公司,见到了张汝京。

  “我记得你,你是昨天提问的那个学生?”张汝京指着陈默说道

  感谢“盘盘扮扮”书友的打赏~

  感谢“书友20240719121559702”大佬的打赏~

  两位老板大气~

第247章 先生请出山

  “张老,正式介绍下,我是小米的雷军,你口中的这位学生是彼岸科技的创始人陈默。”

  “哦?失敬~”小米雷军张汝京有所耳闻,不过彼岸陈默倒是没听过。

  对方的一番介绍,让张汝京有些纳闷,“二位今日前来找我这个老头,不知.”

  雷军神情肃穆,“我们二人,想做芯片!但确实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张老是芯片领域当之无愧的泰斗级人物,因为我二人想请您来把把关。”

  张汝京笑着给两位客人倒了杯水,“哎呦,不敢当不敢当,想搞芯片固然值得称赞,不过你们是否有持之以恒的耐心、百折不挠的韧性,最重要的是还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

  “这些我们早已有心理准备。”随后两人把各自公司情况大概介绍了一下。

  两人这次不是两手空空而来,他们登门拜访带的礼物不同寻常,不是礼品而是带了各自公司运营情况的报告。

  小米除了自身在手机市场做的风生水起,投资布局了许多家电产业,提前为芯片的销量提前奠定了一些基础。

  彼岸经过这个年轻人的介绍,公司名字虽然他没听过,微信还是知道的。

  张汝京戴着老花镜看完资料上面的企业总体业务概况和数据,脸上有些动容,没想到两家企业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竟做的如此出色,在各自领域都创出一番天地,不禁产生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欣慰和感慨。

  经过一番了解,足以看出对面这两个年轻人是有备而来,可想做芯片光有勇气和准备是不够的。

  不过他还有一事不明,“小米涉足手机、平板、家电想要入局芯片我理解,彼岸做软件为何要跟着一起搞芯片,吃力不讨好?”

  陈默一改平日里的玩世不恭,正色道,“无它,只是想为国产芯片尽一份力,短期或许是吃力不讨好,但我俩还年轻,不着眼于当下的利益,看的是未来5年、10年甚至30年的发展。

  当然了还有一个小原因,就是我之前是小米出来了,曾经跟雷总去高通那边谈合作,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受制于人”

  随后他把当时的场景大概说了一下。

  张汝京点点头,表示理解,但理解归理解,但是啊,有些事决心容易下,但坚持、坚持、再坚持,不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持之以恒才是最为关键的。

  他叹了口气,“那不妨你们听听我做芯片的故事,听完再说”

  随后张汝京说着自己一路以来做芯片的历程。

  一个小时时间,张汝京只是说了个开头就到了,“我要工作了,伱们要是感兴趣,后续这个时间都可以来听我这个老头子絮叨絮叨.”

  两人知趣告辞。

  三顾茅庐不只是三国的专属,雷陈二人已经在昇瑞光电公司附近的酒店包了一个月的房子,准备三十顾茅庐。

  这是雷军曾经学习时候曾积累的心得,那就是世界上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找个懂的人问问。

  如果他俩跟愣头青一样直接一头扎进芯片产业,可以想象几十上百亿投进去可能连的浪花都没有,全部在摸石头过河。

  可有了一辈子跟芯片和半导体打交道的张汝京就不一样,往往人家的一个建议、指明一个方向,那能让多少工程师少走多少年弯路,省多少亿的研发成本。

  随后两人上午8点到9点只见,准时来到昇瑞光电报道听故事,其他时间远程办公处理公司各种事宜。

  陈默这边关注《我叫MT》《大掌门》的进度,海外推广情况的跟进,其他产品的迭代计划把关等等。

  而雷军一时关注小米2和米派新品的进度,同时关注各工厂产能情况,周末还打飞的,回京开会,忙到飞起。

  甚至小米2和米派的定价两人都是在酒店内的房间里确定下来的。

  还有更重要的是下个月初,两家公司的新品发布会双要开始了。

  让两人有些感慨,时间如白驹过隙,发布会对于他们两家企业来说就像两次大考。

  感觉好像刚考完没多久,怎么又要考了。

  一周后,两人从张汝京的故事中了解到华夏芯片产业崛起之艰难,比他们原本想象中和资料上写的要复杂千百倍,也了解到一些芯片产业的行业内幕。

  其实一开始早在2000年的时候,张汝京想要在香港建厂,然后被在沪市当官的江上舟邀请来沪市进行考察。

  两人一见面聊天后,相见恨晚,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就像伯牙遇子期。

  江上舟和张汝京英雄惜英雄,江上舟知道张汝京有能力有技术有实力,而张汝京也知道江上舟有血性,有魄力,更有决策,两人一拍即合。

  随后,中芯在沪市创立。

  创办之初张汝京带领300余位来自世大、台积电的工程师来到了中芯国际,还有100多位来自海外国家的专家也加入了进来,组建了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在华夏各地建厂。

  张汝京“基建狂魔”的名号也不胫而走。

  一开始张汝京创立中芯,就是一家外资公司,有意弱化国企在中芯的角色,这样能避免国际社会对中芯的“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非常重要,如果国际社会判断中芯性质是国企,那就会受到西方很多的高科技技术管制,这将会对中芯不断升级的技术进步,带来不好结果。

  高速发展的别后是连年亏损,只是董事会成员意见不断。

  技术出身的张汝京思考的角度当然不只有资本盈利,在董事会上他痛陈利害,痛心疾首。

  “你们只看到中芯业绩差,却看不到国外其他同行比中芯起步早了20年,中芯国际是在用自身连年亏损,来拉动整个华夏半导体产业的快速迭代升级。”

  其实中芯并不缺来钱的途径。

  包括黑石、TPG在内的多家国际著名私募找过张汝京,希望收购股权,入驻中芯。

  同时多家国企也愿意出资,比如大唐电信,华润,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那时的张汝京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是拿私募的钱,还是拿国企的钱,中芯董事会当时为此事产生巨大争论。

  如果拿私募的钱,那么中芯国际彻底沦为外企,被外部资本所控制,而选择另一方则产生诸多制约和掣肘,想把中芯国际变为其附属品。

  无论哪种选择,张汝京也明白,像他这种以金钱换时间激进的策略,被踢出局是必然的结果。

  12月11日这天,张汝京目露缅怀,有些伤感,“.毕竟时间不等人,江老才64就去了,我也60多了,还能有多少时间呢?就是没有台积电那个事,我也呆不久。

  世上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干了也未必能成,这一代不成,下一代,持续下去总有成功的一天。

  事情总要有人去干,只要事成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经过一个礼拜,中芯波澜壮阔的故事讲完了,这是一个把毕生投入到芯片产业老者的分享,给雷军和陈默着实上了一课生动且深刻,令两人触动颇深。

  这段时间雷军和陈默两人了解到新闻上看不到更多的内情。

  其中当时中芯败诉,是下面几个工程师确实用了不该用的技术,被台积电抓到把柄逼张汝京离开中芯。

  因为他们怕了,怕张汝京再继续带领中芯,可能三年或者一年就能赶上台积电,所以无所不用其极。

  张汝京也确实知道,错了就错了,作为领导他应该负这个责。

  而张汝京离职时,许多中芯员工自发送行,他与往常一样,张汝京走到人群中,情绪平静,对在场的人强调,“不要认为这是人生中很大的失败,不要被打趴下”。

  他祝愿所有留在中芯国际的朋友们勇敢向前走,因为“人生总是要不断的努力,希望就在前方.”

  还有一个点是陈默很看重的,当初张汝京带领三百勇士回到大陆建厂。

  他在工厂周边建设员工宿舍、子女学校、医院等配套生活设施,尽最大努力来给员工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解决了员工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做事。

  另一个点就是张汝京的管理方式是师傅带徒弟,许多曾与他共事过的工程师,都在不同时间因为张汝京加入中芯,成为新员工的“老师傅”,老同事在陆续归队。

  要知道当时是2000年,陈默听完暗自感叹,并把这些记录下来。

  2011年12月12日,随着淘宝网史上最大型的“全民疯抢”活动零点开抢,将网购市场的热度再次推向了高潮。

  一万多商家挑灯夜战参与年终的购物盛宴。“全民疯抢”活动盛装谢幕后,淘宝网成交额达到43.8亿元,超过上一个月“双十一”33.6亿元的销售额,电商市场潜力尽显。

  除了“双十一”,阿里又发明了“双十二”,阿里花名“逍遥子”的张勇一跃成为了集团当红重臣,一如曾经腾讯的小龙哥。

  这一天,张汝京的故事虽然讲完了,可雷军和陈默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这都一周了,难为你们天天听我这个老家伙碎碎念,如果连年亏损,一亏就是几十上百亿,那么你们改主意了么?”

  “嗯,改了!”雷军点了点头。

  张汝京脸上未见失望,心里却暗自叹了口气,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这才是人之常情。

  “那就是更坚定了我们做芯片的决心!”陈默补充发言,跟雷军相视一笑。

首节 上一节 191/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