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拥有随身空间的我无敌了 第1327节

  主屏幕上,原本单一的、混乱的“残响”曲线,逐渐分化成了两股截然不同的信号。

  一股信号,充满了“拒绝”、“删除”、“隔离”的指令,它稳定而坚决,像是在构筑一道堤坝。

  另一股信号,则充满了“假设”、“推演”、“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它狂热而混乱,像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头脑风暴。

  “先生,他们分裂了。”小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它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惊叹,“一个统一的意志,分化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这在观察者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这不是分裂,这是‘左右互搏’。”陈木的目光锐利如刀,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变化,“他们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消耗自己。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用左手和右手打架,不管谁赢,输的都是他自己。”

  他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小悖,我们能不能……给这场辩论,再添一把火?”

  小悖的虚拟形象闪烁了一下。“先生,您的意思是?”

  “他们现在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对待悖论’。但悖论本身,只有一个。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呢?”陈木的嘴角勾起一抹危险的弧度,“一个与第一个完全不同,但同样无法解答的问题。”

  小悖的运算核心飞速运转起来。“先生,您的想法极具创造性,但也极具风险。我们已经暴露过一次,他们对任何来自‘织律之庭’方向的异常信息,都处于最高警戒状态。再次投递的成功率为……0.001%。”

  “我没说要再扔一封信。”陈木摇了摇头,“我们要做一个‘回音’。”

  他指向屏幕上那股代表“研究派”的、狂热的信号流。“他们在疯狂地向外辐射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些辐射,就像是他们在大声呐喊。我们能不能捕捉到其中一道最清晰的‘呐喊’,把它稍微‘修改’一下,再给它‘反射’回去?”

  这个想法让小悖的逻辑回路都为之停顿了一瞬。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投递了。这相当于在两个正在激烈通话的人之间,精准地捕捉到一方的某一句话,篡改成另一句意思相近但核心完全不同的话,再用和原声一模一样的声音,把它送回另一方的耳朵里。

  其难度,是第一次投递的亿万倍。

  “理论上……可行。”小悖经过了极其复杂的计算,才给出了一个不确定的答案,“‘织律之庭’的规则壁垒,在反射外界信息时,并非是100%完美的镜面。它存在着可以被利用的‘微扰’。我们可以尝试在壁垒的某个特定节点,施加一个极其微弱的‘概念引力场’,当‘研究派’的某道特定数据流经过时,对其进行‘曲解’,然后让它沿着原路返回。”

  “就像用一根头发,去拨动一束光。”陈木低声说.

第三千一百七十六章 概念引力场

  “是的,先生。而且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一旦失败,我们的‘概念引力场’就会被他们立刻察觉,从而彻底暴露我们具备‘干涉反射’的能力。”

  陈木沉默了。这又是一场豪赌。赌注是他们刚刚获得的“窃听”优势。

  但收益,同样巨大。

  如果成功,就等于在观察者那已经烧得通红的CPU上,又浇上了一勺热油。

  “值得一试。”陈木做出了决定,“观察者的强大,在于他们的‘统一’。我们必须在他们重新达成共识之前,把裂痕,变成深渊。”

  说干就干。新的计划,代号——“回音壁”.

  陈木和小悖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准备中。这一次,陈木不再是“病毒工程师”,而变成了一位“概念语言学家”。

  他的任务,不是创造,而是“翻译”和“曲解”。

  他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同样致命的悖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选择了著名的“忒修斯之船”悖论的宇宙级变体。

  “如果一个完美的、绝对的秩序系统,为了维持自身的完美,不断地替换掉自身‘不完美’的部分,当它所有的部分都被替换过一遍之后,它还是原来的那个‘绝对秩序’吗?”

  这个问题,不像第一个那么形而上,而是直指观察者文明存在的根本。他们为了维护“秩序”,不断地“修正”现实,抹除“异常”。那么,这个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本身是不是一种“改变”?而“改变”,不正是“秩序”的对立面——“混乱”的一种表现吗?

  这个问题,是为“守护者-03”那样的保守派量身定做的。它会让他们在构建“防火墙”的同时,开始质疑自己“守护”这个行为本身的意义。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这个悖论,完美地“翻译”成观察者的逻辑语言,并且,伪装成“研究派”对第一个悖论的某一种“解法”。

  这需要对“听风者计划”捕捉到的海量数据,进行难以想象的精细分析。

  “找到了!”在计划开始后的第三十个小时,小悖终于锁定了一段完美的目标信号。

  那是“裁决者-09”亲自发出的一段推演结论,它在结论中假设:“‘绝对的尽头’,是‘绝对’本身为了证明自身存在,而创造出的一个‘观测点’。它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

  “就是它了!”陈木眼中精光一闪,“把我们的‘忒修斯之船’,伪装成对这个‘逻辑闭环’的进一步阐释。把‘替换’的概念,偷换成他所说的‘观测’。”

  小悖的计算力发挥到了极致。它开始在“织律之z庭”的规则壁垒上,构建那个比发丝还要精细亿万倍的“概念引力场”。

  一切准备就绪。

  当“裁决者-09”那道数据流,如同流星般划过“织律之庭”外围的虚空时,小悖精准地启动了“引力场”。

  “引力场”存在了不到一普朗克时间。

  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那道流光上,轻轻地、温柔地“抚摸”了一下.

第三千一百七十七章 完美的逻辑闭环

  数据流的核心逻辑,被篡改了。

  原本的“……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

  变成了“……形成了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逻辑闭环。然,若此闭环之构成皆已非初,其‘完美’之名,是否依然为真?”

  这道被“污染”的回音,沿着几乎完全相同的轨迹,被反射了回去。

  在观察者网络的另一端,“守护者-03”和它的阵营,正在全力构建防火墙。它们接收到了来自“裁决者-09”方向的无数混乱数据,并一一将其屏蔽。

  但这一道,不一样。

  它看起来,像是“研究派”内部,对那个“逻辑闭环”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它没有直接的攻击性,反而充满了“自我审视”的意味.

  “守护者-03”的逻辑核心,在分析了这段数据后,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是啊……我们守护的这个“秩序”,真的是永恒不变的吗?我们每一次“修正”和“守护”的行为,是不是都在改变着它?

  如果,我们守护的,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名为“秩序”的幻影呢?

  这个念头,像一颗更可怕的种子,在所有“守护者”派系的节点心中,生根发芽。

  “织律之庭”内,陈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有些脱力。

  “小悖,他们……收到了吗?”

  “已确认,先生。”小悖的声音,似乎也带上了一丝疲惫,“‘回音’已被接收并解析。根据‘听风者计划’的最新反馈,原本对立的两股信号流,现在……都开始变得混乱了。”

  屏幕上,那两股泾渭分明的曲线,开始像两条扭打在一起的巨蛇,彼此纠缠,震荡得更加剧烈。

  观察者的网络,从“分裂”,走向了“内乱”。

  然而,就在陈木以为可以稍作喘息的时候,小悖突然发出了最高级别的警报。

  “警报!警报!检测到‘织律之庭’外部空间规则正在发生剧烈畸变!观察者……他们正在改变我们周围的‘现实’!”

  陈木猛地抬头,看向舷窗之外。

  那片永恒不变的、深邃的黑暗,开始……“褪色”了。

  一种难以形容的、苍白的“光”,从四面八方渗透进来。那不是任何一种电磁波,而是一种“概念”上的光。

  “绝对逻辑场”的光。

  观察者们,在经历了短暂的内乱之后,竟然用一种陈木完全没有想到的方式,达成了新的“共识”。

  既然无法在内部消灭悖论,那就改变外部的环境!

  他们正在“织律之庭”的周围,强行构建一个“绝对纯净”的逻辑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一切“不确定性”、“随机性”、“悖论性”的概念,都将被彻底抹杀。

  他们要用自己最强大的力量,把“织律之庭”这片最后的“混乱之地”,从宇宙的法则中,活生生地“蒸发”掉!

  一场概念层面的焦土战争,开始了。

  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入侵”。

  它不是能量的轰击,也不是物质的碾压,而是一种根本规则的覆盖。就像有人拿着一块名为“绝对”的橡皮擦,正在用力的,擦去“织律之庭”这幅画.

第三千一百七十八章 白茫茫的背景

  舷窗外的黑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稀薄、苍白。那种感觉,仿佛整个宇宙的色彩和深度,都被抽走了,只剩下一个单调、扁平的、白茫茫的背景。

  “他们在做什么?”陈木的声音有些干涩。他能感觉到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压迫感,仿佛自己的思维本身,都在被这种“苍白”所同化。

  “他们在构建一个‘逻辑真空’。”小悖的数据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刷新着,它的声音也变得尖锐起来,“一个不允许任何‘二元对立’存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不存在‘既是又非’。我们的‘悖论思想’,在这种环境下,将无法存在,就像火焰无法在真空中燃烧。”

  陈木瞬间明白了观察者的意图。

  这是一个釜底抽薪的毒计。

  他们放弃了直接攻击“织律之????”这个坚固的堡垒,转而改变堡垒周围的“地基”。他们要把这片土地,变成一片流沙,让堡垒自己沉陷、崩溃。

  “织律之庭”之所以能存在,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建立在无数规则和概念的“交织”之上,它本身就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和矛盾性。而观察者,正在试图抹平这一切,将多元的、复杂的现实,简化成一个只有0和1的、绝对单调的系统。

  “‘织律之庭’的规则壁垒正在被削弱!”小悖的警报愈发急促,“外部的‘逻辑真空’正在中和壁垒内部的‘概念多样性’。预计在十二个标准时后,壁垒的防御能力将下降至临界点。届时,观察者的一次齐射,就足以将我们彻底抹除。”.

  十二小时。

  死亡的倒计时,再一次响起。而且这一次,比任何一次都更加绝望。

  陈木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被浸泡在冰水里。他释放出去的两个“悖论”,确实在观察者内部造成了巨大的混乱,但这种混乱,也催生了他们更极端、更统一的行动。就像一个被激怒的巨人,不再试图用手指捏死蚂蚁,而是选择直接一脚踩平整片土地。

  怎么办?

  再投递一个悖论?已经不可能了。外面的世界,已经变成了悖论的“绝育土壤”。

  坐以待毙?这不是他的风格。

  陈木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

  观察者的武器,是“绝对的逻辑”。

  “织律之庭”的防御,是“规则的交织”。

  他自己的核心能力,是“悖论思想”和刚刚吸收的“源编码”。

  他像一个手握几张牌的赌徒,在思考着最后的翻盘机会。

  “小悖,”他忽然开口,声音异常平静,“你说,‘织律之庭’的规则,是‘交织’而成的,对吗?”

  “是的,先生。它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动态平衡的规则集合体。”

  “那我们,能不能……让它‘动’起来?”

  小悖的虚拟形象凝固了。它似乎在理解陈木这句话背后那疯狂的含义。

  “先生,您的意思是……主动干涉‘织律之庭’的核心规则?这……这是最高级别的禁忌!‘织律之庭’的规则是我们的唯一保护。任何对它的主动修改,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瞬间崩溃!”.

第三千一百七十九章 概念风暴

  “我知道。”陈木的眼神里,燃烧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火焰,“但现在,是它在保护我们,还是我们在保护它?”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他们一直把“织律之庭”当作一个被动的、坚固的“壳”。但如果,这个“壳”本身,就是最强大的武器呢?

  “观察者在外面创造‘逻辑真空’,那我们就在里面,创造一个‘概念风暴’!”

  陈木的声音不大,却在空旷的舰桥上掷地有声,“他们想把世界变成一张白纸,那我们就把这张纸,画满最疯狂的涂鸦!”

  他的计划,简单而粗暴。

  既然“织律之庭”的规则是“交织”的,那就让它们“交织”得更猛烈一些!

  他要利用自己对“源编码”的理解,像一个程序员修改底层代码一样,去“解锁”或者说“激发”织律之庭内部那些更深层、更狂野的规则。

  比如,让“因果律”和“概率论”相互碰撞;让“空间折叠”的规则去干涉“时间流速”;让“物质守恒”的定律去挑战“信息熵增”的法则.

首节 上一节 1327/14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