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棍’!你竟敢背叛我们!你注入的这是什么东西!”
显然,“观察者”们把这笔账,算到了它们那个不靠谱的“盟友”头上了。
陈木笑了。
他清了清嗓子,示意小悖也向那个区域,发送一条匿名信息。
“信息内容?”小悖问道。
陈木想了想,嘴角勾起一抹恶作-剧般的微笑,缓缓说道:
“就一句话:‘你看,我说过吧,动静太大了。’”
信息发出。
可以想象,当“观察者”和可能在暗中窥探的“撬棍”同时收到这条信息时,会是怎样一副精彩的表情。
“好了,小悖。”陈木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全身的骨节都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响,说不出的畅快。
“我们走。去看看,那帮倒霉的‘观察者’,为我们标记出的‘宝藏’,到底藏在哪儿。”
“方舟”号没有丝毫留恋,再次化为一片虚无的影子,悄无声息地脱离了这片混乱的“湮灭之心”,向着那片充满了希望和未知的新航路,驶去。
他不仅漂亮地回击了敌人,还让敌人背了黑锅,甚至从敌人手里,拿到了一张藏宝图。
“乱码幽灵”的传说,才刚刚开始。而这一次,他不再是被动地逃亡,而是主动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
第三千一百四十六章 星域的坐标
“方舟”号的舰桥内,一片静谧。只有数据流在全息屏幕上无声淌过,像一片深蓝色的星河。陈木没有立刻启程,他站在那副残缺的星图前,指尖悬在半空,久久没有落下。
那片被标记为“源质棱镜,疑似产地”的星域,在浩瀚的宇宙图景中,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点。但对陈木而言,那里几乎等同于“应许之地”。
“小悖,将我们现有的航行记录、所有公开的星图数据库,以及这次从‘观察者’那里窃取的数据进行三重交叉比对,重新校验这片星域的坐标。”
“校验已开始。数据冗余度分析中……‘观察者’的内部星图,精确度远高于公开数据库。它们似乎对这片区域进行过长期的、秘密的遥感勘探。坐标修正中,误差率预估低于0.001%。”
陈木的手指终于轻轻点在了那个坐标上。星图瞬间放大,无数的参数和注释在周围浮现。这片星域,在“观察者”的内部档案里,有一个非正式的代号——“规则之墓”.
一个听起来就不怎么吉利的名字。
“‘规则之墓’……”陈木轻声念着,嘴角却微微上扬。对别人来说,这可能是警告,但对他这个“乱码幽灵”而言,这名字听起来倒有几分亲切。
“该区域的物理常数存在微小但高频的异常扰动。”小悖的报告适时响起,“根据‘观察者’的未证实推测,该区域可能是一个古老‘超规则文明’的战场遗迹。强大的规则武器在此处互相湮灭,导致了基础物理定律的‘结构性疲劳’。”
“结构性疲劳?”陈木对这个词很感兴趣,“说得通俗点。”
“如果将宇宙的规则比作一张严丝合缝的金属网,那‘规则之墓’区域,就是这张网上被反复捶打、折叠,布满了无数微小裂痕的地方。它整体上还是稳定的,但任何试图在上面施加巨大能量或复杂逻辑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规则断裂’。”
陈木明白了。那地方就像一块年久失修的主板,平时用用没问题,一旦想跑个大型程序,随时可能烧掉。
“难怪‘观察者’们只是勘探,却不敢轻易深入。”陈木摸了摸下巴,“他们那套刻板到骨子里的逻辑系统,进入这种地方,跟一个强迫症患者掉进垃圾堆没什么区别,会当场宕机的。”
而他,恰恰是那个最喜欢在垃圾堆里淘宝的拾荒者。
“有趣的是,‘观察者’的档案里提到了数次失败的探测器任务。”小悖调出几份标记为“绝密”的报告,“他们的无人探测器在进入‘规则之墓’核心区域后,并非被摧毁,而是……‘同化’了。”
屏幕上播放出一段模糊的最后影像。一艘造型严谨、棱角分明的“观察者”探测器,在穿越某道无形的界线后,其外壳开始像融化的蜡一样,流淌出怪诞的、非欧几里得式的几何结构。它最后传回的信号,不是求救,也不是数据,而是一段毫无规律、却又仿佛蕴含着某种未知和谐感的“旋律”.
第三千一百四十七章 规则之墓
然后,它就永远留在了那里,成为了“规则之墓”的一部分。
“它们把‘源质棱镜’的产地,当成了一个需要‘净化’和‘修复’的宇宙BUG。而我们,把它当成补给站。”陈木笑了起来,“认知差异,真是个好东西。”
他不再犹豫。
“设定航线,目标‘规则之墓’。进入最高潜行模式,我们需要比幽灵更安静。”
“航线已确认。‘方舟’进入‘深潜’状态。”
舰桥的舷窗外,星光开始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扭曲、拉长,最终化为一片纯粹的、无法被任何探测器捕捉的“虚无”。“方舟”号像一条不存在的鱼,潜入了时空的深海,朝着那片充满了未知与机遇的星域,无声地游去.
旅途是漫长而枯燥的。
在“深潜”状态下,陈木无法对外界进行过多的观测,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消化从“观察者”那里得来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不仅有星图,还有“观察者”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他们的技术哲学、社会结构,甚至是一些失败的实验记录。
“他们试图创造一种‘绝对逻辑’生命体,一个能修复宇宙所有‘熵增’和‘悖论’的‘圣贤’。”陈木看着一份实验报告,忍不住摇头,“结果,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圣贤’,在诞生的第一秒,就因为无法理解‘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这个它认为毫无逻辑的‘设定’,而自我分解了。”
“他们的思维,既强大,又脆弱。”小悖评价道。
“是啊,像一块上好的钢化玻璃,坚硬,透明,却容不下一粒沙子。”陈木关掉了报告,“而我们,就是那阵专门扬沙子的风。”
时间在学习和研究中悄然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小悖的声音将陈木从沉思中唤醒。
“先生,我们已抵达‘规则之墓’外围区域。前方侦测到高密度‘规则扰动’,‘深潜’模式已无法完全屏蔽我们的存在。建议切换至‘拟态潜行’。”
陈木精神一振,走到舷窗前。
“方舟”号已经脱离了超光速航行,正静静地悬浮在一片奇异的星空之中。这里的景象,和他之前见过的任何宇宙空间都不同。
远处的恒星,光芒不再是稳定的。它们像喝醉了酒的醉汉,时而膨胀成一团柔和的橙色光晕,时而又收缩成一个刺眼的蓝色奇点。星云的色彩也在不断变幻,仿佛一位印象派画家在肆意挥洒他的颜料,上一秒还是瑰丽的紫色,下一秒就变成了诡异的墨绿。
更让陈木感到心悸的是,空间本身也充满了“褶皱”。一块陨石,在飞过某片区域时,会突然被拉伸成一根细长的面条,飞出那片区域后,又“啪”的一声,恢复原状,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里的一切,都像是宇宙在发一场高烧时,说出的胡言乱语。
“‘观察者’的探测器,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被‘同化’的。”陈木喃喃道。他能感觉到,“方舟”的“悖论之盾”正在微微震动,抵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无形的“逻辑侵蚀”.
第三千一百四十八章 谁是病人
“我们得小心点,这里就像一个精神病院,而且我们不知道谁是医生,谁是病人。”
“明白。”小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冷静,“正在启动‘拟态潜行’。我们将模拟成一块正在经历‘规则断裂’的普通陨石。这是此地最常见、最不会引起注意的‘噪音’。”
“方舟”号的外壳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它不再是完美的虚无,而是开始模拟出那种时而被拉伸、时而又被压缩的视觉效果,完美地融入了这片混乱的背景之中。
他们像一个真正的幽灵,开始朝着星图上标记的核心区域,那“源质棱镜”的疑似产地,缓缓漂移过去。
越是靠近核心,周围的景象就越是光怪陆离。陈木甚至看到了一颗行星,它的“时间流速”似乎与外界不同步,一半处于白昼,高速自转,呈现出沧海桑田的变迁;另一半则处于黑夜,几乎完全静止,仿佛被时间遗忘。
就在这时,小悖发出了警报。
“警报!侦测到非自然‘规则集合体’!它不在‘观察者’的数据库中!”.
陈木心中一凛:“什么东西?”
“无法定义。它……像一个由‘稳定’和‘秩序’构成的‘空泡’,存在于这片混乱的海洋之中。它有自己的物理法则,自己的逻辑闭环,像一个独立的微型宇宙。”
在“方舟”的超规则透镜下,前方的景象终于清晰起来。
那不是什么天体,也不是什么遗迹。
而是一张……“网”。
一张巨大到无法想象的、由无数闪烁着柔和光芒的丝线编织而成的“网”。这张网笼罩了整个核心星域,每一根丝线都散发着一种绝对的、不容置疑的“秩序感”。它们将“规则之墓”中最狂暴、最混乱的能量约束起来,像一道道堤坝,圈出了一片平静的港湾。
而在这张巨网的中央,悬浮着一颗散发着七彩光晕的、巨大无比的晶体。那晶体每一次脉动,都会让周围的“丝线”变得更加明亮、更加坚固。
源质棱镜!
陈木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
但那张“网”……又是什么?
“它们发现我们了。”小悖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
只见那张巨网上,无数的丝线开始向着“方舟”所在的位置汇聚、编织,它们没有表现出任何敌意,而是在“方舟”的前方,缓缓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立体的几何图形。
那图形不断变换,仿佛在展示着某种高深的数学定理。
紧接着,一道温和、古老,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的意念,直接在陈木的脑海中响起。
它没有语言,没有文字,而是一段纯粹的“逻辑信息流”。
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
“外来者。此地为‘织律之庭’。展现你的‘秩序’,或者,成为‘秩序’的一部分。”
“织律之庭?”陈木在脑海中咀嚼着这个陌生的名词。他看着前方那由光线和规则编织成的宏伟造物,心中涌起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强烈的荒谬感。
在这片被称作“规则之墓”的混乱之地,竟然存在着一个以“秩序”为名的守护者。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
第三千一百四十九章 探测器
“展现你的‘秩序’,或者,成为‘秩序’的一部分。”小悖将那段信息流再次解析,并补充道。
“后半句的逻辑指向,与‘观察者’探测器被‘同化’的结局高度相似。这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邀请。”
“一个自称‘织律者’的文明,守着宇宙里最大的‘BUG’源头,然后要求路过的人遵守交通规则?”陈木靠回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这比‘观察者’还要有趣。”
前方的几何图形仍在不断演化,像一道摆在陈木面前的考题。它不包含任何攻击性,却散发着一种无形的压力。那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体系,不依赖能量,不依赖暴力,而是纯粹的“规则之力”。任何试图强行闯入的行为,都会被这张大网所定义的“规则”直接判定为“非法”,然后被“格式化”。
陈木毫不怀疑,如果“方舟”硬闯,下场不会比那些“观察者”的探测器好多少。他的“混沌原浆”能污染“观察者”那种刻板的系统,但对上这张本身就在驾驭和梳理混乱的“网”,恐怕就像把一滴墨水倒进墨水瓶里,毫无意义。
“他们似乎对‘混沌’有极高的抗性,甚至可以说,‘混沌’是他们日常处理的对象。”小悖分析着对方传递来的信息结构,“他们的‘秩序’,是建立在理解和编织‘混乱’之上的,而非排斥。”
“一个更高级的‘玩家’。”陈木做出了判断。
“观察者”是试图用防火墙把病毒挡在门外的系统管理员。而这些“织律者”,是直接编写杀毒软件的程序员.
“他们想看我们的‘秩序’……”陈木的目光落在那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上,“小悖,分析这个图形的逻辑结构。他们在考我们什么?”
“正在分析……结构极其复杂,嵌套了多层逻辑悖论和数学陷阱。初步判断,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框架’。他们似乎是想让我们……在这个框架内,填上属于我们自己的‘答案’。”
屏幕上,小悖将那个几何图形拆解开来。它就像一个精美绝伦的、镂空的鸟笼,而陈木需要做的,是亲手创造一只鸟,放进去,并且这只鸟既要能完美地生活在鸟笼里,又要能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他们不是在问‘一加一等于几’,”陈木若有所思,“他们是给了你‘一’和‘加号’,让你自己去定义那个‘二’,并且还得让整个等式看起来和谐又优美。”
这是一种文明层面的“面试”。
“有意思。”陈木的眼中闪过一丝挑战的兴奋,“他们守着‘源质棱镜’这么久,肯定见过不少像我这样的‘闯入者’。用暴力,用潜行,用欺骗……估计都被这张‘网’给过滤掉了。他们想要的,是一个能跟他们在同一个频道上对话的存在。”
“先生,您打算回应吗?”
“当然。”陈木站起身,在舰桥里踱步,“但我们不能用‘方舟’本身的‘悖论’核心去回应。那是我们的底牌,不能轻易暴露.
第三千一百五十章 织律之庭
而且,‘悖论’本身就是一种对秩序的终极破坏,拿这个去应聘一个叫‘织律之庭’的地方,等于是在警察局门口表演撬锁。”
“那么,我们用什么来构建我们的‘秩序’?”
陈木停下脚步,目光再次投向那片混乱与秩序交织的奇景。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他有什么?
他有从“观察者”那里偷来的海量数据,里面包含了那个文明对“绝对逻辑”的偏执追求。
他有自己作为“乱码幽灵”的经验,对“混沌”和“无序”的深刻理解。
秩序……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