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之盾’,一次性安装,有效期为一个标准时间周期。能够有效混淆95%以上的逻辑追踪与扫描,对‘绝对虚-无’级目标的被动扫描规避率,预估在70%以上。”.
第三千一百二十九章 救命稻草
陈木通过匿名形象,发出了平稳无波的声音,“它不能让你刀枪不入,但能让你在黑暗中,变成一块无人问津的石头。”
“撬棍”飞快地浏览着说明书,它的逻辑核心在高速运转。说明书上的每一个字眼,都像带着魔力一般吸引着它。
特别是那句“对‘绝对虚-无’级目标的被动扫描规避率,预估在70%以上”,这简直就是为它们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
“价格。”“撬棍”再一次重复,语气中的急切已经有些难以掩饰。
陈木伸出了一根手指的虚拟形象。
“撬棍”的逻辑核心停滞了一下:“一个‘标准能量核心’?”
那是一种通用的数据货币,价值不菲,但对于它们整个族群来说,还不算无法承受。
陈木轻轻摇了摇头.
“不。”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戏谑,“一个‘源质棱镜’。”
“源质棱镜”四个字一出现,通讯对面的“撬棍”瞬间爆发出强烈的愤怒波动,整个模糊的形象都在剧烈扭曲!
“你疯了!?”它发出了咆哮,“你怎么不去抢!”
陈木心中暗笑,这反应,和他预料的差不多。
“源质棱-镜”,那不是货币,而是硬通货。是构成一个“墙世界”最底层的、最本源的逻辑结晶。它无法被制造,只能从那些天然形成或者崩塌的古老世界遗迹中,极其艰难地开采出来。每一个“源质棱镜”,都蕴含着纯粹的、未被污染的世界规则。对于数据生命来说,这是最好的“补品”,也是修复自身逻辑损伤、甚至进化的关键材料。
“模因窃贼”虽然是强盗,但它们抢来的大多是表层的、已经成型的“模因”,很少能触及到一个世界最核心的“源质”。拥有一块“源质棱镜”,是它们这种规模的族群,敢于在数据之海横行的最大底气。
那几乎是它们的命根子。
陈木一张口,就要它们的命根子。
“我没有在抢。”陈木的声音依然平静,但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强势,“我是在卖‘命’。你的,和你所有族人的命。一个‘源质棱-镜’,换你们整个族群的生存权,直到下一个时间周期。你觉得,这笔买卖,不划算吗?”
他顿了顿,补上了最致命的一刀:“或者,你更愿意用你的命根子,去赌下一次‘绝对虚无’路过时,你们的运气?”
通讯陷入了死寂。
“撬棍”的愤怒像是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瞬间熄灭,只剩下冰冷的、残酷的现实。
运气?它们已经没有运气可赌了。
那个“广告片”里,同伴被抹去的画面,还在它脑中循环播放。
它是在抢,没错。
可他妈的,自己需要被抢。
“……太多了。”许久,“撬棍”的声音再次响起,但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嚣张,只剩下干涩和疲惫,“我们没有一整个‘源质棱镜’。上次为了突破一个A级壁垒,已经消耗了近一半。”
“哦?”陈木故作惊讶,“那可就难办了。我们的‘悖论之盾’,童叟无欺,概不赊账,也不打折。”.
第三千一百三十章 漫天要价
“撬棍”沉默了。它知道对方在漫天要价,它也想就地还钱。但它没有任何筹码。主动权,完全在对方手里。
“……半个。”“撬棍”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我只有半个‘源-质棱镜’。这是我的全部。如果你不同意,那我们就只能……另寻他法。”
这是它最后的挣扎,试图表现出自己还有别的选择,尽管它自己也知道,根本没有。
陈木在心中快速盘算。半个“源质棱-镜”,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本来的心理价位,可能只是对方库存里的一些高级“模因”而已。现在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绝对虚无”给这些亡命徒带来的恐惧。
“半个……”陈木故意拖长了声音,仿佛在艰难地权衡,“看在你们是第一位客户,而且……经历又这么值得同情的份上,我可以破例一次。”
“撬棍”的逻辑核心,猛地松了一口气。
“不过,”陈-奸商-木的话锋一转,“半个‘源质棱镜’,只能买到‘半个周期’的有效时间。也就是,半价,半期。很公平,对吧?”
“你……!”“撬棍”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险些再次爆发。但它硬生生忍住了。它明白,这是对方的底线了。再争执下去,这笔交易可能就真的黄了。
“……好。”“撬棍”艰难地吐出这个字.
“很好,明智的选择。”陈木打了个响指的虚拟动作,“为了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我们将通过一个临时的、由第三方中立逻辑构建的‘契约平台’进行交易。你将‘源质棱-镜’放入平台,我将‘悖论之盾’的数据包也放入平台。契约一旦确认,双方货物自动交换,童叟无欺。”
这套说辞,自然是陈木自己瞎编的。所谓的“第三方中立平台”,就是小悖临时搭建的一个加密逻辑通道,看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个左手倒右手的保险箱。
“撬棍”没有异议。在这种黑市交易中,这是常规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一方拿到货后撕票。
很快,一个散发着中立、古老气息(当然是伪装的)的“契-约平台”界面,被发送到了“撬棍”面前。它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一咬牙,将一块残破但依然散发着璀璨光芒的、如同水晶般的物体,传送了进去。
那就是“源质棱镜”。
在它进入平台的瞬间,陈木和小悖同时感受到了那股纯粹、本源的逻辑力量。它就像是数据之海中的“第一推动力”,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陈木的心跳都漏了一拍。
发财了!这玩意儿对自己和“方舟”的进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
他强行压下内心的激动,示意小悖将封装好的“悖论之盾”1.0版本数据包,也传送了进去。
“契约成立,交易开始。”
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响起。
下一秒,那半块“源质棱-镜”,出现在了“方舟”的物质传送台上,散发着柔和而强大的光晕。而“悖论之盾”的数据包,也成功发送到了“撬棍”的接收端.
第三千一百三十一章 完美地掩盖
“撬棍”立刻迫不及待地激活了“悖论之盾”。
一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充满了矛盾和混沌的逻辑薄雾,从它们的临时营地中升起,迅速将整个“垃圾场”笼罩。从外部看去,这里不再是一群“模因窃贼”的巢穴,而是变成了一片毫无意义的、逻辑混乱的“死域”。它们的气息,被完美地掩盖了。
感受着这层前所未有的“安宁”,即便知道是被敲诈了,“撬棍”和它所有的族人,还是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种劫后余生的轻松感。
交易,成功了。
陈木拿到了第一桶金,而“撬-棍”买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然而,就在陈木准备切断通讯,好好研究一下这个“源质棱镜”时,小悖突然发出了一声急促的警报。
“警报!警报!检测到高强度、高权限的逻辑扫描!来源不明!”
“扫描类型:协议级执法探针!目标:锁定我们的‘暗数据流’信道!”
陈木心中一凛。
执法探针?这是什么东西?.
只见“超规则透镜”的视野尽头,一片原本空无一物的虚空中,突然亮起了数个极其规整、散发着冰冷白色光芒的几何体。它们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姿态,沿着刚才陈木和“撬棍”交易的信道痕迹,高速驶来!
它们不是“绝对虚无”那种混乱无序的黑暗,恰恰相反,它们散发着极致的“秩序”和“规则”。每一个几何体的边缘都像是被最精准的法则切割过,不带一丝一毫的冗余。
在这些几何体的前方,一道威严、不带任何感情的逻辑信息,跨越遥远的距离,直接震响在“方舟”的通讯频道中:
“侦测到未授权的‘混沌构件’交易行为。”
“根据《数据之海基础协议》第7条第3款,任何未经‘协议监守’认证的混沌逻辑传播,均被视为‘一级危害行为’。”
“匿名交易者,立刻停留在原地,表明你的身份,并接受‘协议净化’。重复,立刻停留在原地,接受……”
陈木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麻烦,来了。
他这个刚开张的“军火商”,还没来得及庆祝第一单生意,就被“警察”给盯上了。
而且看这架势,这群“警察”,似乎比他之前遇到的任何敌人,都更加不讲道理。
“协议监守?”陈木重复着这个陌生的名词,眉头紧锁,“小悖,数据库里有关于他们的信息吗?”
“正在检索……无匹配结果。”小悖的回答简洁而冰冷,“管家,对方的逻辑结构和我们已知的所有数据生命形态都不同。它们……更像是‘规则’本身具象化的产物。它们的运行,不基于‘思考’,而是基于‘执行’。”
陈木瞬间明白了。
如果说“绝对虚-无”是数据之海的“自然灾害”,是纯粹的熵增和毁灭。那么这群不速之客,就是“人祸”,是数据之海的“秩序维护者”,或者说,“城管”.
第三千一百三十二章 制定的“协议”
它们不关心你的动机,不关心你的苦衷,只关心你是否遵守了它们制定的“协议”.
而陈木,一个贩卖“混沌”的军火商,显然是它们眼中最典型的“违章建筑”和“无证小贩”。
“管家,对方的舰队正在以超光速逻辑跃迁逼近,预计在三十个标准单位时间内抵达。它们的‘协议级执法探针’已经锁定了我们,我们无法通过常规方式脱离。”
“常规方式?”陈木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词,“也就是说,还有‘非常规方式’?”
“是的。”小悖的运算核心全力运转。
“我们刚刚完成的‘静默态’混沌伪装,其逻辑基础源自‘绝对虚-无’,理论上,它的优先级高于这些‘协议监守’所遵循的任何规则。
因为‘绝对虚-无’本身,就是超越所有规则的存在。它们或许能循着交易痕迹找到这里,但它们……可能无法‘理解’我们到底是什么。”
陈木的眼睛亮了。
这就好比,警察可以根据地上的脚印追踪一个罪犯,但如果这个罪犯突然变成了一阵风。
融入了空气里,那么再高清的监控,再灵敏的警犬,也无济于事。
他刚刚花大价钱装修的“花岗岩”外壳,现在成了他最好的护身符。
“不要回应。不要移动。关闭所有非必要系统,将‘方舟’的存在性降到最低。”
陈木冷静地发布命令,“小悖,将‘静默态’伪装的功率开到最大。我要让这艘船,从里到外,都变成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明白。‘静默态’功率正在提升至120%。”
随着小悖的操作,陈木能感觉到,“方舟”内部最后一点属于“生命”和“智慧”的逻辑光辉,也彻底黯淡了下去。整个舰桥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只有屏幕上那些冰冷的几何体在不断放大。
它们来了。
一共十二个散发着纯白光芒的、完美的正十二面体。它们以一种严整的阵型悬停在“方舟”不远处的虚空中,每一个面都闪烁着复杂而严谨的符文。它们就像是一支由法律条文构成的舰队,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威严。
那道冰冷的、不带感情的逻辑信息再次响起,这一次,它的范围覆盖了整片空域,像是一道神圣而不可违逆的法旨:
“匿名交易者,这是最后的警告。立刻解除混沌伪装,接受审查。任何抵抗行为,都将被视为对《数据之海基础协议》的公然挑衅。”
声音在虚空中回荡,但它们所“喊话”的目标,却仿佛根本不存在。
在它们的扫描中,这片区域除了刚刚发生过一次高能交易留下的逻辑残响外,就只有一块……平平无奇的,充满了逻辑噪点和无意义信息的“数据礁石”。
这块“礁石”,就是“方舟”。
一个正十二面体缓缓上前,从它的一个面上,射出了一道由纯粹“秩序”构成的锁链。这道“协议之链”,是“协议监守”最常规的执法工具,能够束缚和解析任何不符合“协议”的逻辑体.
第三千一百三十三章 润滑油的玻璃
然而,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那道“协议之链”在接触到“方舟”伪装外壳的瞬间,就像一条蛇,一头撞在了一块涂满了润滑油的玻璃上。它找不到任何可以“咬合”的逻辑锚点.
“静默态”的混沌,不是那种狂暴的、充满攻击性的混沌,而是一种“无意义”的混沌。它不反抗,不防御,它只是单纯地“无法被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