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生坦然回视,神色平静如初。
殿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片刻的沉寂之后,庆帝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了太极殿的每一个角落:
“朕,意欲册封李长生为王!”
此言一出,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巨浪!
“轰!”
整个太极殿,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
“封王?!”
“这……这怎么可能!”
一众朝臣,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无论是哪个派系,此刻脸上都写满了震惊与不可思议。
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错愕与茫然。
要知道,大庆朝立国以来,封王,慎之又慎。
非有泼天军功,或是皇室血脉,绝无可能!
如今庆帝竟要直接册封他为实权亲王?!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离谱至极!
“不可!”
“陛下,万万不可啊!”
短暂的死寂之后,数名老臣几乎是同时抢出列,跪伏于地,声嘶力竭地疾呼。
他们的声音带着颤抖,显然是被庆帝这突如其来的决定给吓到了。
“陛下三思!”
“封王之事,关乎国本,岂能如此儿戏!”
更多的官员反应过来,纷纷出列附议,一时间,殿内跪倒一片。
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庆帝坐在龙椅之上,冷眼看着下方群情激奋的臣子。
他的脸上,没任表情。
仿佛这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
又或者,这些蝼蚁般的反对,根本不被他放在眼里。
他等了片刻,待殿内的声音稍稍平息了一些。
然后,才缓缓开口,语气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朕意已决。”
简简单单四个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绝。
“陛下!”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臣,乃是三朝元老,此刻涕泪横流,叩首道:“李公子年岁尚轻,不过弱冠之龄!”
“其入朝时日尚浅,亦无开疆拓土、定国安邦之旷世奇功!”
“骤然拔擢至亲王之位,恐难以服众,亦会寒了天下为国立功将士之心啊!”
“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位老臣言辞恳切,说到最后,已是泣不成声。
“臣附议!”
“臣等皆附议!请陛下三思!”
群臣再次叩首,声浪震天。
他们不明白,一向英明神武的陛下,今日为何会做出如此荒唐的决定。
册封一个毫无根基、功绩不足的年轻人为王?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龙椅之上,庆帝的面容隐在冕旒之4。7后,看不真切。
他听着下方群臣的泣血叩谏,依旧不为所动。
那股山呼海啸般的反对声浪,似乎并未能撼动他分毫。
“陛下,李长生何德何能,骤登王位?”
又一名御史梗着脖子,语气激烈。
“无尺寸之功,无经天纬地之才,如何能与开国元勋、浴血将士比肩?”
“陛下若一意孤行,恐天下人心不服!”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收回成命!”
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整个太极殿,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充满了质疑与不解。
他们不明白,一向以权术著称,最重平衡的庆帝,为何会下如此一步险棋。
庆帝终于有了动作。
他微微抬了抬眼帘。
那双深邃的眸子,扫过下方跪伏的群臣。
目光所及之处,喧嚣声渐歇。
一股无形的威压,从龙椅之上弥漫开来。
“众卿,”
庆帝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
“可知,何为大宗师?”
大宗师?!
这三个字一出,如同平地惊雷!
殿内刚刚平息些许的空气,再次被点燃!
“什么?!”
“大宗师?陛下此言何意?”
群臣愕然抬头,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惊疑与不解。
这世间,大宗师如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每一位,皆是镇压一国气运的定海神针。
庆帝,便是其中之一。
难道……
一个荒谬绝伦,却又令人心悸的念头,在众人心头浮现。。
第130章李长生轰动朝堂!最年轻大宗师!百官震撼!他是凶手?!
庆帝的目光,缓缓转向了那个自始至终都未曾发一言,也未曾行跪拜之礼的年轻人。
李长生。
“朕欲封其为王,”
庆帝的声音再次响起,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
“非因其他。”
“只因——”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剑,仿佛要刺破这大殿的穹顶。
“李长生,已是……大宗师!”
轰——!!!
整个太极殿,彻底炸了!
如果说之前封王的消息是巨石入湖,那么此刻,这“大宗师”三个字,便是一座火山,骤然喷发!
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震得头晕目眩,心神俱裂!
“大宗师?!”
“李长生……是大宗师?!”
“这……这怎么可能!!”
惊呼声,倒抽冷气声,难以置信的呢喃声,此起彼伏。
文武百官,无论派系,无论立场,此刻脸上都只剩下一种表情——极致的震惊!
他们仿佛听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的奇闻!
李长生,那个不过弱冠之龄的年轻人?
那个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仗着长公主宠爱,行事有些乖张的后辈?
他,竟然是一大师?!
与苦荷、与四顾剑、与叶流云……并列的大宗师?!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已经超出了他们能够理解的范畴!
人群之中,枢使业的身体猛地一震。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秦业死死地盯着李长生,眼神中充满了惊骇与不敢置信。
“大宗师……他……怎么可能是大宗师?!”
秦业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叶轻眉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