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47节

  这些话,可就不是之前开玩笑、拉家常般的戏谑了。

  因为说的都是最重要的涉及到整个大明民生的要事,那自然得规规矩矩的君臣奏对才是。

  虽然,这个君臣在奏对的时候,是两人坐在台阶上,凑在一起说的。

  但……你就说刚刚胡惟庸那番话,妥不妥吧!

  杨宪有心大喊一声不妥。

  可看着朱元璋那一脸激动、连连点头的模样,他一句多话都不敢说。

  杨宪不傻!

  他知道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真实。

  正因为如此,杨宪这会儿才很想扇自己两巴掌。

  自己之前到底在干啥啊。

  怎么就脑子搭错筋,把陛下给得罪了呢。

  没错!

  哪怕到了现在,杨宪也不觉着得罪胡惟庸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在意的,只是朱元璋对于胡惟庸的倚重,同时还有胡惟庸献上所谓“仙粮”的时机。

  这个时机,太特娘的凑巧了。

  巧到如果能给自己两耳光就能回到之前的话,那杨宪会毫不犹豫的动手。

  要知道,朱元璋本来就信任胡惟庸,若是一般的罪名落在胡惟庸身上,朱元璋都能当没看见。

  如今倒好,杨宪自己这相当于是硬找了一堆所谓的证据,想要将胡惟庸一把弄掉。

  本来就只有人证,有些不靠谱、有些不踏实的东西。

  好死不死的,碰上了胡惟庸这个人突然冒出来了不说,还闹出了大动静。

  这下好了,就凭胡惟庸眼下这献上仙粮的功劳。

  别说他参胡惟庸的这点“刁难考生”之类的小事儿了。

  只要不是造反谋逆之类的滔天大罪,胡惟庸绝对屁事儿没有。

  这位前丞相、现翰林学士,胡惟庸胡大人,金身已成啊!

  另外,瞧瞧朱元璋眼下那一脸兴奋的模样,杨宪再开口说要弄胡惟庸的话,那岂不是找死?

  所以,他干脆缩了缩脖子,悄悄往一旁移动了几步。

  嗯,不说话,又不敢走,那就当个尽量不引人注意的小透明好了。

  可他的想法是好,但……现场的情况不允许啊。

  朱元璋在胡惟庸这里把胡大老爷对于土豆的相关知识都基本掏干净以后,终于满意的摸了摸下巴。

  结果这不经意的一转头,便看到了畏畏缩缩站在一旁,眼神贼尴尬看着自己的杨宪。

  朱元璋先是一愣,而后猛然脸色一沉。

  “咱想起来了!”

  “杨宪,你是来参胡惟庸的!”

  “而且居然只凭着几个士子的闲言碎语,就当做证据来参咱任命的翰林学士?”

  “要知道,哪怕不说惟庸今日献上仙粮的功劳,那也是堂堂正正当过丞相的!”

  “咱亲自宣麻拜相请过来的高才,还是咱的老兄弟,你就凭着这么些个理由,就去参他?”

  “杨宪,伱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朱元璋这话一出,杨宪毫不犹豫的趴在了地上。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朱元璋刚刚那番话一出,连朱元璋自己都惊讶了。

  哦,不知不觉间,胡惟庸表现这么好的嘛。

  那就愈发不能让胡惟庸受了委屈了啊。

  “杨宪,你看看惟庸,再看看你?”

  “惟庸平日里要么在礼部上衙,要么在家务农,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为大明为咱弄出这么一道仙粮。”

  “而你呢?你在干嘛?”

  “同样是丞相,你不觉着你这个丞相跟惟庸这个当过丞相的,相差有些太大了?”

  “攻讦同僚、勾心斗角……”

  “这些事儿,你干的倒是挺熟练啊!”

  杨宪这会儿额头、鬓角的冷汗正一滴滴的往下落,他却连动手擦一擦都不敢。

  实在是朱元璋这话说得太重了。

  最让他惊骇的是,压根连给他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听到朱元璋吩咐道。

  “宋利,拟旨,杨宪身为右丞相德行有亏,操行不够,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弄虚作假、污蔑上官的一应士子,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是,皇爷!”

  杨宪听着宋利的答复,整个人都吓傻了。

  这圣旨一下,自己岂不是要背上一个“德行有亏、操行不够”的污点?

  娘的,亏大了啊!

第64章 胡惟庸乃老朱家肱股

  第六十四章胡惟庸乃老朱家肱股

  杨宪对于朱元璋的惩罚,半句多话都没说,老老实实地认罚、离开了。

  哪怕这道圣旨一下,他就得背上一个大大的污点,他也没敢多说一句。

  因为他明白,朱元璋这其实是在给他留面子了。

  毕竟实际上的惩罚,仅仅是罚俸而已。

  干到他这个位子,堂堂右丞相,他难道还指望着那点俸禄养家?

  那一年俸禄,远不如他的罪名吓人。

  可……说这话的,是终结元末乱世,开创大明汉家江山的朱元璋。

  这位洪武皇帝的威望,又岂是一介臣子能反抗的?

  哪怕这个臣子是丞相又如何?

  所以,杨宪灰溜溜的领旨走人了。

  看着杨宪那略显仓促、狼狈的身影,胡惟庸半点收敛都没有的,当场嗤笑了一声。

  他上辈子就不是什么官场中人,也确认自己不是什么心智高绝之辈。

  但他上辈子的见识告诉过他。

  当皇帝的,其实都多疑。

  你越是规规矩矩藏着掖着,他越是觉着你这人有毛病。

  毕竟,但凡当皇帝的,都觉着这世上不可能有圣人。

  你表现那么好,是图名声还是图利益?

  反倒是像胡惟庸如今这样,好色、小心眼都摆在明面上,对于朱元璋这等皇帝来说,才是最好最真实的。

  毕竟,人都有七情六欲。

  这都让人欺负到门口了,还是个官场“后辈”,胡惟庸要是这都能忍,那心机是何等的深沉?

  因此,对于杨宪的敌意,胡惟庸直接就赤裸裸的摆在了明面上。

  不过在心里,胡惟庸也没多看重这杨宪。

  双方都是聪明人!

  可杨宪这厮,目标大多放在官场上、朝堂上。

  在他看来,打击、拉拢、勾连足够多的臣子,那他的位子就稳了。

  甚至将来在朝堂上一呼百应、直面帝王,才是他心里最真实的渴望和梦想。

  可胡惟庸呢?

  呵呵,胡大老爷生性高洁,不屑于朝堂争斗,他只琢磨朱元璋一人,顶多加上太子朱标。

  毕竟,他不过是个平平无奇一心摆烂的苟道中人罢了。

  最最重要的是,在胡惟庸的记忆里,这杨宪貌似还真蹦跶不了多久了。

  这厮真就是一朝得志便猖狂的典型。

  只不过,他选错了猖狂的时间和对象。

  明明是老朱为了朝堂平衡,以及未来消除丞相之位,特意选出来跟李善长打擂台的角色。

  可偏偏这厮不去盯着李善长,反而转头盯着朱元璋的小老弟胡惟庸。

  这不就叫正事儿不干专跟朱元璋对着来嘛。

  老朱不生气才是怪事呢。

  就在胡惟庸还在琢磨事儿的时候,朱标终于腆着那肥嘟嘟的大肚子,一摇三晃、汗流浃背的进了殿了。

  “臣胡惟庸见过太子殿下!”

  “呼…呼…呼,胡…胡公免礼!”

  胡惟庸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习惯。

  那便是甭管中间怎么跟朱元璋还有朱标勾肩搭背、谈笑风生,这君臣之间的礼仪,他从不逾越。

  他心里很清楚。

  礼仪到位了,那就证明伱认这个皇帝、认这个太子。

  至于中间的那些事儿,只是证明你跟皇帝、太子关系不错而已。

  毕竟,皇帝、太子跟某个臣子私交不错,不也挺正常的嘛。

  而显然,看到胡惟庸毫不犹豫的站起来冲着自家胖儿子行礼问好,朱元璋脸上的笑意都盛了几分。

  ‘啧啧,不愧是惟庸啊,瞧瞧,知进退、懂规矩!’

  ‘这可比李善长、蓝玉那帮子混账强太多了。’

首节 上一节 47/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