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08节

  “诸位其实心里也明白,那些东西吧,咱们实际上也就是看个稀罕。”

  “咱们本地固然不出产,可在他们当地,那能是个什么稀罕物件?”

  “不过是人弄来凑趣,弄来好看的而已。”

  “可就凭着这些东西,他们却想着让我大明赐下真金白银、刀枪甲胄、米面粮油……”

  “诸位,这就有点不讲道理了啊!”

  胡惟庸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给了众人一些思考的时间。

  他眼下倒没有之前的激动了。

  他心里很清楚,大喊大叫固然自己情绪宣泄得很舒服,但实际上过了今朝以后,还是那样。

  所以,激动完了、宣泄完了,那就得跟他们这些人讲道理了。

  尤其是朱标!

  他对于朱元璋的影响可太深了。

  只要坚定了朱标的立场,还真不担心他会不会跟朱元璋去说。

  而眼下这点事儿,若是朱标去说的话,还真不算啥。

  毕竟,说来说去,其实眼下这些破事儿,与其说是礼部弄出来的,还不如说是朱元璋一手弄出来的。

  历史上,大明对来朝贡的国家那可是非常厚道的!

  厚道到什么程度?

  厚道到即使国库萧条的情况下,也要回厚礼!

  也正因为大明厚道成这样,这才导致很多周遭的番邦小国都来大明打秋风。

  这种行径一旦形成了惯例,那可就惨了。

  在大明中后期,朝贡的回礼实际上已经对国库形成一定的经济拖累了。

  而这个毛病,就是从朱元璋时期开始的。

  没办法,朱元璋就是个农户出身,他哪怕当了皇帝了,很多作法、想法还是遵循着当初种地时候的想法。

  说白了,就是小农思想,爱面子、也喜欢炫耀。

  如果只是个人的话,好面子没什么。

  毕竟大老爷们谁还不好个面子了。

  可一个皇帝,尤其是朱元璋这种一言九鼎,别人连劝都不敢劝的皇帝好面子,那乐子就大了。

  这不,眼下就能看到苗头了。

  这来朝贡的使团带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国书倒是写得花团锦簇,可实际上就是空手套白狼呗。

  可谁让老朱就好这一口呢。

  而今天,胡大老爷看不过眼了!

  他打算给老朱家好好上上课,顺便给大明把把脉!

  “太子,臣给你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啊!”

  “伱看,咱大明眼下可远远说不上富裕,对吧?”

  朱标老老实实的点了点头。

  胡惟庸见此继续说道:“那既然如此,为何要给番邦小国那么多好处呢?”

  说到这,胡惟庸竖起手指,一个一个跟人掰扯了起来。

  “我算了算,尤其是咱们礼部哈,主要的想法是两个。”

  “第一,我大明乃天朝上国,这番邦小国来了,还是来朝贡的。”

  “甭管带了多少东西、也甭管那国书里头是不是写得狗屁不通,但至少面子上,人恭恭敬敬的。”

  “因此,我大明多多少少得有天朝上国的气度,大家伙是不是这样想的?”

  胡惟庸说到这里,环视周遭。

  众人一听这话,也没太过放肆,只是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

  他们确实是这样的想法。

  而且他们也不觉着这样的想法有错啊!

  胡惟庸看着一脸迷茫的朱标。

  “太子,这种想法没错,但给的东西,给错了!”

  “什么叫国礼?”

  “国礼其实说白了就是个面子功夫!”

  “我大明虽然不富裕,可我大明乃中华正统、汉家王朝,儒家千年传承!”

  “因此,要送国礼,送什么金银财宝、刀枪甲胄都不对!”

  “金银咱不能赈灾济困?”

  “刀枪甲胄咱不能自己用?”

  “说白了,得送儒家典籍才是最符合我大明面子的啊!”

  “他们这些番邦小国既然认了大明的宗主国,那就得需学我大明的规矩、学我汉家的规矩,是不?”

  “那这送儒家典籍,是不是就正常了?”

  “这,才是我礼部该干的!”

  众人这时候才恍然大悟。

  对哦!

  都不傻!

  胡大老爷其实说得很明白了。

  送什么真金白银啊。

  这四书五经送出去,既有面子还特娘的不怎么花钱。

  这事儿,还真就是礼部该干的啊。

  一众官员这会儿眼睛都亮了。

  不过,胡大老爷的讲述还没完呢。

  “这第二嘛,那便是这朝贡的时间了。”

  “你说这隔上三五年的来一回,那也算是人番邦小国有孝心,心向大明。”

  “可这每年都来,年年都带着一堆破烂换走咱一堆好东西,这算啥?”

  “好!就算咱拿他当孙子、儿子折腾,当个邻居吧!”

  “可这邻居也没有三天两头上门打秋风的吧!”

  胡惟庸这番话一出,算是彻底让众人服气了。

  这年头的礼部,以及这个时候的大明文官,虽然还没有大明中后期时那么嚣张跋扈。

  那时候的文官,皇帝说话算个屁!

  得咱文官说的才是真的。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句话在大明中后期的文官眼里,压根就没有第一个“君”字。

  不过这时候的文官,多多少少其实已经有几分这样的意思了。

  这不,眼看着胡惟庸说得有理,所有人都目光炯炯的看向了朱标。

  朱标也不含糊,直接点了点头。

  “行,此事就按胡公所说的办!”

  一众礼部官员本就被说服了,如今太子都点头了,那就更不用说了。

  哪怕有几个还有其他想法的,面对一位太子,一位前任宰相,你想干嘛?

第142章 朱元璋:咱也该抖抖大明的天威

  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朱元璋:咱也该抖抖大明的天威了

  朱标这次来礼部,本就是为了胡惟庸之前区别对待番邦使臣的事儿而来的。

  如今既然已经搞明白了,那自然就不在这儿留着了。

  而等他回到皇宫后,第一时间找到了自家老爹。

  听完朱标详详细细的转述的胡惟庸的那些话,老朱的脸色格外的难看。

  可这一次,他却没有当场发作,反倒是一屁股坐在了台阶上,抠着下巴慢慢琢磨了起来。

  “标儿,你觉着,胡惟庸说得有道理?”

  朱标是个知礼懂礼的,他可不敢跟他一起做台阶上。

  老爹坐着,那他只有站着的份儿。

  听到自家老爹发问,他沉吟了片刻才缓缓答道。

  “父皇,孩儿觉着,胡公所谏之言振聋发聩。”

  “番邦异族,本就跟咱们不是一条心。”

  “他们不过是一条到处找食吃的野狗罢了。”

  “咱中原王朝厉害的时候,他们就上门巴结一会儿,讨两口肉吃。”

  “若咱们中原王朝虚弱、气短的时候,那他们就会暗戳戳的龇牙咧嘴冲上来,从咱身上咬下两块肉来。”

  “说白了,还是那句老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没错!

  这句话才是朱标真正扭转观念的核心。

  也正是这句话,才让原本把周遭番邦都当小弟看的心态猛然间来了个转变。

  你拿人家当小弟,可人家拿你当冤大头呢。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听胡惟庸这么一掰扯,可不就是冲着大明而来的嘛。

  说白了,算计来算计去,最终吃亏的还是大明啊。

首节 上一节 108/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