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长子当家 第52节

  “多谢妹妹。”贾珠笑着接过茶,喝了一口道:“不瞒妹妹,哥哥已经建议了父亲不日就将环儿与宝玉都挪到外院去,宝玉自不必说,该上学了,也到了搬出来了年纪,环儿的年纪却还小,其实是不必现在就搬出来的,只是……”

  “哥哥是因着姨娘的缘故吗?”探春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贾珠,问的非常直接。

  贾珠郑重点了点头,心道真不愧是探春,果然眼明心亮,见事明白。

  “是的,三妹妹,哥哥只想与你说,哥哥是为了环儿好,也是为了环儿的将来着想,并非因为他是庶出的缘故,也没有要针对姨娘的意思。”

  “嗯。”探春点头,自己也在一旁坐了,道:“哥哥放心,探儿明白哥哥的意思,探儿虽小也并不是那糊涂的人。”

  贾珠点点头又道:“只是环儿毕竟还小,还要三妹妹能多留意教导他些,受了什么委屈也只管来与哥哥说,哥哥都会给你们做主的。”

  探春点头,站起来对贾珠福了福道:“探儿提替环儿多谢大哥哥了。”

  贾珠微笑点头,伸手揉了揉探春的小脑袋,起身离开了。

  这样明白懂事的孩子看着实在让人心疼,真是可惜,为什么没托生在王夫人肚子里呢。有那样一个粗俗不堪的娘,一个总想着从她身上得到好处的亲娘,若将来贾环能改变了还能帮上她一把,若不能,这两个血缘上的亲人可就会如跗骨之蛆一样一直缠着她了。

  赵姨娘自是不愿意贾环离开自己身边的,在贾政面前哭了几回求贾政收回成命。

  “老爷,环儿才多大点呀,怎么能把他送到外院去呢,离开了妾身,谁能像亲娘一样照顾得周全呀。”赵姨娘拿帕子拭着泪道,委委屈屈的看着贾政。

  “这个你放心,我已经让太太再挑一个合适的奶娘给环儿了,还有另外的丫头媳妇子们看着,错不了的。”贾政边喝茶边道。

  “可是老爷,环儿按规矩还不到去外院的时候,就不能再等两年吗,妾身舍不得呀。”赵姨娘继续加大眼泪攻势。

  贾政不耐烦道:“这也是为了环儿好,到了外院,有我这个做父亲的亲自教导着,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说,你又不是见不到环儿了,平日在老太太和太太那请安时,不是都能见着吗,用得着这样哭哭啼啼的吗?”

  赵姨娘见贾政不高兴了,便不敢再哭了,心中却以为定是王夫人在老爷跟前挑唆的,怕她们母子得了老爷的心,才要拆散她们母子,不让环儿与自己亲近,日后只亲近她这个嫡母,因此便将王夫人恨上了。

  可眼下也没有办法,只得回去给贾环收拾东西,又抱着贾环哭了又哭,嘱咐了又嘱咐,莫要忘了自己这个亲娘,好像母子俩马上要生离死别一般,弄得贾环也大哭起来,闹着不肯离开赵姨娘。

  谁知到了搬出这一日,一早在贾母处请安时,探春就直接领了贾环出去,同宝玉一起送到外院去了,原还指望着到时贾环哭闹一番,自己再哭着求上一求,太太碍于面子,就发话不让环儿出去了,谁知都被自己的亲闺女给破坏了,把个赵姨娘气得倒仰。

  先不管赵姨娘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的,只说这一日忽收到了扬州的来信,说是贾敏病了,要寻几味药并几支好参,又问可有好大夫荐上一位,一并送去扬州才好。

  贾母大急,不知敏儿病得怎样,忙着吩咐人去准备药材并打听好大夫,恨不得能生出翅膀来,马上飞去南边亲眼看看女儿才好。

  贾珠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却在心里深深叹息了一声,看来贾敏就应该是这个时候没有的,黛玉也就是这个时候要进贾府了。

  想着贾母定然伤心着急,便忙过来贾母这里,果见陈王二位夫人都在这里劝慰贾母呢,贾母已经哭了一场,陈夫人正拿着帕子帮贾母拭泪。

  ”祖母。”贾珠坐到贾母身边劝道,“祖母先别急,姑姑定会没事的,珠儿去求九皇子也帮着找找好大夫,一定能治好的。”

  “珠儿啊!”贾母抓着贾珠的手道:“这一回不比往常,祖母总觉得这心里慌慌了,总觉得你姑姑她这一回凶多吉少啊。只恨离得太远了,祖母不能亲自去照看敏儿啊。”说着又哭。

  见贾母满面泪痕,贾珠心中格外不忍,伸手帮贾母抚着背道:“祖母安心,珠儿替祖母去看望姑姑,把好药材和好大夫都给姑姑送去,姑姑一定能好的。”

  “什么?你说你要去看你姑姑?可是你也没有出过远门儿……”贾母不放心道。

  “放心吧,祖母,珠儿可是学过功夫的,出个门儿怕什么,祖母只管准备好要送去的东西就是,珠儿快手快脚的赶着就送去了,岂不比那些奴才们放心,姑姑见了珠儿就和见了祖母一样,这一高兴一准就好了。”

第170章 去扬州

  好不容易把贾母哄好了,贾珠却又被贾政叫了过去,贾珠才一走进贾政的书房,还没来得及行礼,就被贾政一把拉了过去,焦急道:“珠儿,你不能出远门,你忘了你今年就是十九岁了,你那个血光之灾的坎儿了?”

  贾珠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贾政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当初自己借着癞头和尚的名头瞎编的谎话,自己早就忘在脖子后头了,没想到贾政还记得呢。”

  正想着就听贾政又道:“不行,你不能去,万一真有些什么事儿可怎么好,还是为父去吧,珠儿你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为父明日就去部里告假。”

  贾珠心中感动,便对贾政笑道:“父亲放心,那和尚原是说要遇到贵人能逢凶化吉,如今儿子被皇家赐了婚,妹妹又嫁入了皇家,可不就是遇到贵人了,所以这个坎儿肯定是已经解了的,父亲不用担心的。”

  “再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若真是命中的劫数,在哪里也是躲不过的,又何必在意离不离开家呢,这一次去扬州,若姑姑好了还罢,若是不幸有个什么,儿子肯定是要帮着料理的,又哪里是短时间能回来的,父亲若是去,哪里能告这么长时间的假。”

  “再说,有儿子在,又怎么能劳烦父亲,那儿子岂不成了不孝之人,若父亲执意要代替儿子,反让人觉得奇怪,若祖母与母亲问起来,父亲要怎么给她们解释呢,所以父亲只管在家好好照顾祖母,还是儿子去一趟最为稳妥。”

  贾政听了便不言语,半晌叹了口气道:“你姑姑也是个命苦的,若真有个什么,她才多大年纪呀,比为父小上好多呢。”说着也不觉垂泪。

  贾珠也觉得伤感,一时也不知要怎样劝慰,贾敏是肯定会死的,这一场伤心是免不了的。跟着叹了口气道:“若姑姑真有个万一,父亲还是好好照顾祖母要紧,莫让祖母哭坏了身子才好,只可怜姑姑家的表妹,还那么小。”

  贾政也点头伤感不语。

  很快,各种补品药材等就都准备好了,九皇子还特意给求了一位宫里的太医跟着一起去,贾珠带上了张师傅与山子并七八个贾府奴仆一艘快船便往扬州而去。

  一路晓行夜宿,很快便到了维扬地界,车马到了林府时,府门前已经挂起了白色的灯笼,前来迎接的林府家人也身穿孝服,腰上系着白色孝带。

  贾珠长叹一声,知道贾敏已经如原书中一样病逝了,他也是没有缘分能见到这位传说的人物的。书中的黛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呜咽落泪之时,连花枝上的鸟儿都不忍倾听,遥想其母又得是怎样的仙姿月貌,谁知却无缘得见,真是可惜可叹。

  进得府中,如海已经亲迎出来,一身麻衣素服,头戴素色方巾,三缕胡须,眉目端秀,面容清瘦,看上去虽很是憔悴疲惫,却一派温雅从容,见了贾珠便轻轻点头道:“内侄来了,可惜你姑姑却没能见到。”

  贾珠忙快步上前躬身施礼道:“侄儿给姑父请安,没想到紧赶慢赶还是没能赶上见姑姑最后一面,还请姑父带路,侄儿要先去灵堂祭拜姑姑。”

  一旁早有林府管家等人与贾珠主仆人等拿了孝衣孝帽等物,几人都换上了,便随着如海往灵堂来。

  贾珠在贾敏的棺木前恭恭敬敬磕了几个头,捻了香,烧了纸,心中默默祷告了一番,希望贾敏在天之灵能够好好保佑林妹妹将来能生活得幸福美满。

  再看看跪在棺木旁叩拜着回礼的一身重孝的小女孩,这就是年幼的林妹妹了,小小的身子,一张小小的脸儿在孝帽的遮掩下显得越加的小了,大大的眼中含着泪珠儿,要落不落的,看着就让人心疼。

  贾珠不由自主的伸手轻轻抚了抚她的头,温言道:“妹妹乖,我是你舅舅家的表哥,虽然姑母不幸去了,但你还有我们这些亲人在,我们都会好好照顾妹妹的。”两行泪便从小女孩的眼中滑落下来,凄楚的眼瞳,苍白的小脸,让贾珠都不忍心再看下去。

  如海走到女儿的身前将她拉了起来,蹲下身拿帕子替她轻轻擦了泪水,叹气道:“玉儿,为父知道你孝顺,可是也得顾念着自己的身子,你的身子弱,不能长时间这样守着,会累坏的,你母亲在天有灵,岂不要心疼。”

  黛玉听了,看着贾敏的棺木,眼中的泪越发流个不住,如海便携了她的手道:“去吧,想来你又不曾好好吃饭,先让奶娘带你回去吃些东西,歇息一下,这样为父才能放心啊。”

  黛玉摇头不肯,贾珠便道:“妹妹听话,先去吧,这里有表哥替你守着,等你歇息好了再来,若是妹妹把身子熬坏了,不仅姑母要心疼,姑父也要心疼的,妹妹把身子养好了,才是最大的孝道呀,妹妹说是不是?”

  黛玉看了贾珠一会,才慢慢点头,随着奶娘丫头等人去了。

  这里贾珠便在一旁的蒲团上跪下,拿起一叠纸钱一张张往火盆中添烧,如海也在另一个蒲团上盘坐下来,一边烧着纸钱,一边与贾珠说些闲话,无非是贾敏如何得病、如何医治又如何病故等事,二人又不免唏嘘感伤一回。

  自贾珠来了之后,如海便觉省力不少,贾珠里里外外都帮着料理的极为妥帖,在外能陪着自己迎送前来吊唁的亲朋同僚人等,谦恭有礼,言辞妥帖,在内又对黛玉甚是关爱,一应饮食都安排的细致周到。

  晚间一人独处时便也不由暗暗羡慕起舅兄来了,有这样懂事能干的好儿子,只可惜,自己却是无福的,半生只得玉儿这一个女儿,玉儿若是能有珠儿这样的亲哥哥,便是自己死了也是无妨的,可惜呀可惜。

  贾珠这些日子属实忙碌,一方面要陪着如海在前面接待吊唁的宾客,一方面又十分担心黛玉的身体,这孩子的身子看上去祛弱得很,瘦瘦小小的,真的一阵风就能刮走似的。随行来的太医也给黛玉看过了,也说是天生胎里带来的,只能慢慢养着,没有其他的办法。

  贾珠此时便无比想念自己的空间,若是自己的空间在就好了,还能拿灵泉来给她改善一下,只可惜空间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虽然自己可以趁着夜深人静偷偷来给她渡些灵气,可也只能缓解一下,起不了太大的作用,难道这一世,黛玉还是摆脱不了泪尽而亡的宿命吗?

第171章 回姑苏

  还有让贾珠为难的是,要怎样措辞在信中告诉贾母,贾敏已经亡故的消息,就算他再怎么字斟句酌,再怎么言辞委婉也没用,贾母总要挖心摘肝的大痛一场的。

  改了又改的信件已经随着几个贾府仆从并宫里的太医一起回往京城去了,只希望贾母不要因此过于悲痛病倒才好。

  转眼,便到了出丧送殡的日子了,原本如海准备先将灵柩送到城外的一处寺庙去停放,待自己年下有了长假之时再送回姑苏祖茔去安葬,如今因着贾珠的到来,倒是可以直接送回姑苏去落葬了。

  这一日,贾珠便带着黛玉,兄妹两个并一众仆妇人等,扶了贾敏的灵柩一路往姑苏而去。

  扬州与姑苏本就离得不算太远,水路又很方便,很快,贾敏的灵柩便顺顺当当的安葬在林家的祖茔里,培土焚香之时,黛玉不免又一场呜咽悲泣,贾珠又哄又劝了半日,方渐渐止了悲声。

  贾珠很想抱一抱这个小妹妹,替她擦去眼泪,让她能依偎在自己的怀里得到更多的慰籍,只可惜黛玉的年纪已经到了有男女之别的时候了,且对黛玉来说,自己毕竟只是刚刚见面没多长时间的表哥,这样的举动恐怕要吓到她了。

  这黛玉不愧是绛珠仙子转世,虽然年貌还小,但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确实如娇花照水、弱柳扶风,让人一眼看去便升起无限的怜惜之情,由不得不去呵护关爱于她。

  想来上一世在天上之时,那一株柔弱的绛珠小草便是因这样的不胜之态,让神瑛侍者起了怜惜之心,才日日以甘露来浇灌的。否则,绛珠草也依然还是灵河岸边的一株小草罢了,是无法脱去草木之胎,化作人形的。

  考虑到黛玉的身体和心情,贾珠决定先不急着返回扬州,再在林家老宅盘桓些时日,让黛玉好好歇息一下。

  另外此处宅院毕竟是黛玉从小生活长大的地方,这里面应该有许多她与母亲一起朝夕相处的美好回忆,让她好好的在这多住上几日,也算是少些遗憾吧,毕竟以后她恐怕再也回不到这个地方了。

  是以先遣了林家的仆人回去扬州告知如海一声,自己则陪着黛玉先在林家老宅住了下来。

  因有着贾珠夜间悄悄的灵气滋养,黛玉虽体弱却并未病倒。再次回到小时候住的地方,看到熟悉的一草一木,想起从前与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仿佛房间中还能闻到母亲衣裙上的馨香气息。

  是以黛玉虽然伤心,却也渐渐不似之前那样郁结,加上周围人的劝慰,不能让母亲在天上担心自己,反一点点疏解开来。

  这日,黛玉正在小书房中拿着一卷书在看,只见贾珠从外面走了进来,忙放下书,起身行礼道:“大哥哥怎么过来了,可是找玉儿有事?”

  这个舅舅家的大哥哥让她觉得特别亲近,他的身上仿佛有一种特别的气息,让她觉得又温暖又亲切,且这位大哥哥对自己极好,一饮一食都照顾得极为仔细,又总是想了各种言辞来开解自己,自己如果有个亲哥哥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妹妹不必多礼。”贾珠忙扶起黛玉微笑道:“今日天气甚好,哥哥想带着妹妹出去走走散心,妹妹放心,并不是玩乐,只是随便走走,这对妹妹的身子也是有好处的。”

  黛玉抬头看了看,果然外面晴朗,天空蔚蓝一片,看着就让人觉得开阔,又见贾珠期待的看着自己,便不忍拂了贾珠的好意,遂点头答应。

  贾珠便命嬷嬷丫头们给黛玉穿戴整齐了,亲自携了她的手,兄妹二人一起坐了马车,往街上而来。

  车夫按着贾珠的吩咐走得很慢,贾珠轻轻掀开窗帘的一角,让黛玉能看到外面的街市行人,不时指与她看,又说些京中与这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黛玉倒也听得有趣。

  一时,马车来至一处地方,车夫靠路边停下,一个林家小厮过来对贾珠回道:“大公子,您说的十里街到了,至于仁清巷,奴才还要去打听一番。”

  见贾珠点头,那小厮便颠颠跑去,钻到一处店铺中去了,不一会又赶着跑了回来,回道:“铺里的伙计说再往前过去两个路口,一处有一棵大香樟树的巷子就是了。”

  “嗯,那就去那里吧。”贾珠吩咐道。

  不一会,马车便来到一处巷子口处,果见路边有一棵硕大的香樟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巷内很是狭窄,马车并不方便进去。

  贾珠便拿围帽与黛玉戴上,自己先下了车,又扶着黛玉下了车。后面马车上的奶嬷嬷与小丫头雪雁见公子与小姐都下了车,也忙赶着下了车,要过来服侍黛玉。

  贾珠摆摆手道:“嬷嬷无妨,先在这里等着吧,我带着妹妹进去走走就回来。”

  王嬷嬷听贾珠如此吩咐也只得停住脚步,看着他兄妹二人慢慢踱进巷中。

  小巷中,大小不一的青石铺就的小路,走在上面倒也干净,路边青苔遍布,两侧的屋舍虽有岁月的痕迹,却也都拾掇得整齐,时不时哪处人家的花枝便攀援出墙来,露出一蓬绿或是探出几支花。

  巷中除了他们兄妹再没有旁人,显得格外幽静,黛玉见贾珠不时朝两边张望,便好奇道:“大哥哥可是来找什么人的?”

  “嗯。”贾珠点头道:“算是一位故人吧,虽说知道他可能已经不在这里,但还是想过来看看。”

  黛玉便点头不语,随着贾珠继续往里走去,好容易看见一处院门里走出一位老丈,贾珠便忙上前施礼道:“老人家,晚生有礼了,晚生想与老人家打听一处人家,不知老人家可知道否?”

  那老丈便停下脚步,上下打量了贾珠二人几眼,见是个年轻后生带着个小女孩子,穿着朴素,似还戴着孝,便以为是兄妹前来投亲的,便捋了捋胡子点头道:“这位小哥说来听听,要找的是什么人家啊?”

  贾珠躬身道:“老人家可知这巷子里有个葫芦庙,庙旁住着一户人家,姓甄,甄士隐甄老爷家?”

第172章 甄家的遭遇

  “你说什么?葫芦庙?甄老爷?”那老丈探身问道。

  见贾珠点头,便摆着手叹气道:“没有啦,都没有啦,葫芦庙烧了,甄老爷一家也离开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老人家能仔细与我说说吗?”贾珠恳切道。

  “诶!”老丈长叹了一口气,伸手指着巷子里面道:“那里就是原先的葫芦庙,再往里挨着的就是甄老爷家,只可惜一把火都烧没了。”

  “那都是三四年前的事了,老朽还记得是三月里桃花开的时候,葫芦庙的和尚们炸供,结果油锅烧起来了,越烧越大,顺着风势连着那边一溜的房子都烧起来了,火好大呀,红红的一片。”

  老丈仿佛陷入了回忆,半晌又道:“可怜甄老爷了,多好的一个人呐,最是乐善好施了,可惜却好人没有好报呀,先是十五元宵的时候丢了女儿,后来家又被烧毁了,虽夫妻们逃出命来,可家私什么的都烧没了。”说着便不停的摇头叹气。

  贾珠顺着老丈指的方向看去,那里面一溜屋舍俨然,一户挨着一户,一点被火烧过的痕迹都没有了。老丈见贾珠看去,便解释道:“那都是后盖的,因为那场火,如今大家都尽量盖些砖瓦的院墙,很少用竹篱木栅了。”

  贾珠点头,又道:“老人家,可知那甄老爷一家搬去了哪里?”

  老丈摇头道:“不知道,先还听说是去城外的乡间了,后来就不清楚了,你们要找甄老爷恐怕是不好找喽,小哥还是再想别的法子吧。”

  说着又看着黛玉叹道:“甄老爷家的小英莲若是还在,也差不多是这么大了,那孩子长得齐整,两眉间还有一颗米粒大的胭脂痣,当日我还时常哄着她玩耍,可怜却丢了,我们这些老街坊都帮着找寻,可又往哪里找去,早被拐子不知带到哪里去了,可怜啊,可怜。”

  贾珠也叹了一声,与那老丈道了谢,便牵着黛玉的手往回走去。

  坐上了马车,贾珠沉默了良久,虽然心知道按时间来算,这个时候甄士隐家应该早就出事了,可是既来了姑苏,不往这里走一趟又实在不甘心,总怀着一丝侥幸,希望自己记的时间也许不对,还可能会挽回些什么。

  自己之前确实没有想到香菱这个女孩子,也无暇顾及到这么远的地方,若不是陪着黛玉扶灵来姑苏,恐怕也不会有这样一趟行程,话说原书中的香菱其实与迎春的性情遭遇有些相似,都是善良老实的美丽女孩儿被夫家给祸害死了。

  香菱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除了小时候在父母羽翼呵护下的时光,就是随着宝钗进大观园居住,与黛玉学诗的那段时光了,然后就“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了,也实在是个可怜之人,但愿这一世自己在将来能帮上香菱一把吧。

  黛玉见贾珠默默不语,不由轻声道:“大哥哥要找什么人,可以让我父亲帮忙啊。”

  贾珠伸手摸了摸黛玉的头轻叹道:“谈何容易呀,茫茫人海又要到哪里去找寻呢,只能随缘了,将来若是有缘,许还会见面的。”

首节 上一节 52/1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