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 第584节

  “娘亲!”

  王仁进门之后,先给胡善祥标准的躬身据手,行了一礼。

  胡善祥慈爱的看着他,拉他起身,嘴里却是有些埋怨。“你啊!你爹在家中最烦规矩,昨日又因为皇帝的事,顶撞了你爹,以后你这日子难咯!”

  王仁因为一直在胡善祥身边,所以自然与这娘亲亲近。

  王义则是王宇一直带在身边,不是在安南砍人就是在暹罗抓种地开矿的腌奴,现在都能独当一面,自己带人在东南半岛绥靖地方了。

  王宇的两个嫡子,直接走了两条和太子汉王相似的路,就是这结局难说……

  王仁倒是不在乎自己为父亲所厌恶,反而是开口追问。

  “娘亲!怎么样!爹答应给朝廷上请罪的折子了吗?”

  王仁现在是翰林院侍讲,不是真的在翰林院给人讲课,他是内阁的秘书,负责帮忙誊抄一些折子和辅助大明各位阁老处理政务,他可是知道有多少折子在参靖国公王宇飞扬跋扈,有司马懿的样子。

  “没有!”胡善祥无奈的摇摇头,她知道王宇劝不住,自然不会惹他对老大更厌恶。

  其实王宇倒是知道老大确实有些本事,但一旦跳进传统儒学那个怪圈里,王宇在岭南的改革都成了离经叛道了,他怕是不能帮自己完成对大明的改造。

  自己儿子不给自己帮忙,你还想瞎添乱,王宇赶上到永昌的大军之后,给朝廷去信一封。

  别的大将出征之前,讨要封赏,以安朝堂之心,王宇反向操作,让亲兵把王仁的圈禁在家里三个月,以他病重不能任职为由,帮他把从四品的翰林侍讲辞了。

  从四品的翰林侍讲是什么概念呢?再熬两年就可以下到地方当个专项巡查御史,之后顺势调入六部担任侍郎,按部就班的升到尚书之后入阁。

  等于十五年时间,王仁从从六品的翰林掌事熬到从四品,好不容易可以外放的积累,全部被王宇一朝给废了。

  王宇的想法是,以其将来两人分歧越来越大,父子反目,还不如现在就让他老实在家呆着做米虫呢!

  成化四年三月,在顺天耽误了一个月之后,王宇终于赶到了永昌和大军汇合。

  这次王宇还带上了一个旧灰厂的烧砖工·于谦,当初因为劝解英宗皇帝,这个与阁老只差两步的兵部侍郎,被贬去了顺天旧灰厂烧金砖。

  由于瓦剌在土木堡被王宇关门打狗,所以历史上这位再造大明的于少保,没了发光发热的机会。

  “于谦啊!知道为什么我要带你出来吗?”

  这位穿着程亮轻型胸甲的烧砖工骑马走在王宇身侧,颇有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的架势。

  于谦自然也知道这位靖国公王宇,在回归了顺天之后的一系列揽权收买人心的行为。

  比如,逼着太皇太后孙若微,开皇帝内帑,给文武百官加俸禄,收买人心。

  王宇看着于谦一张大明标准忠臣,看到王宇的冷漠脸,不由的笑了。

  “于谦!你家汉王外孙女听说今年有十六岁了啊……哈哈!”

  提到自己女儿,终于这个大明一身傲骨的大明忠臣绷不住了,忍不住开口辩解了一句。

  “还请大都督自重!”

  王宇的作风,在顺天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啊,今年他第三十二个儿子才刚刚出生呢!

  “哈哈!于谦,我可还不至于委屈你女儿”王宇骑着一匹黑色骏马仰天大笑,朝身后一挥手,大喝一声。“王粤!”

  “到!”

  一个全身披挂银甲,持着一杆有天然橡胶握把的全钢式马槊清秀少年,冒失打马跑了上来,差点撞到王宇身上。

  王宇看向于谦,有些自得“我的大孙子,卖相不错吧,正好和你女儿相配。”

  王粤是当初王宇宣德皇帝没了,自请去岭南时候出生的,胡善祥派人来问名字,王宇就把岭南后世的简称给报了过去。

  不过这小子疯的狠,倒是很对王宇脾气。

  随后王宇又看向这大孙子开口“你现在披挂跑的欢,等遇到了敌人,没力气你打个屁,还不把甲给卸了去~”

  这爱显摆的臭小子被王宇骂走,他这才看向于谦。

  “怎么样,是不是配你小女儿正好!”

  这么一配,于谦平白就矮他一辈了。

  不过本来于谦也就比王宇小一些。

  不过稍后于谦一句话,差点捅到王宇心窝子里去了,真扎心。

  “大都督的孙子有宣宗皇帝遗风。”

  靠!仁德的老大、受老爷子宠爱的好圣孙、打仗的二叔,搁我这叠buff啊!

  不管王宇怎么想,现在自己和老大老二的关系,越来越像老爷子时期一样了,关键是还有人一直在顺天这么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

  也不知道老二在安南老不老实,王宇绝对还是把老二暂时弄回来顺天眼前呆着了,免得在外面被人一挑拨,脑子一热就想着先下手为强。

  王宇都还没把大明手拿把掐的揣兜里呢,可别两个儿子先争起来了。

  随后王宇也不再和于谦弯弯绕了,一句话,要想为国出力,你就必须帮我办事,不然那就成为大明旧灰厂的金牌制砖工匠。

  于谦真要留在旧灰厂,说不得以后成化皇帝朱见深成立西厂,他还得光荣下岗呢!

  “小公爷一表人才,这门婚事,于谦替小女应下了”

  最终决定保存有用之身,迂回救国的于谦,还是答应了为王宇效力,至少能出现在大明朝堂之上,为成化小皇帝保驾护航。

  至少以后王宇想抽成化小皇帝大逼兜子的时候,于谦这个大明大忠臣会挺身而出,高呼“冲我来,别打脸!”

  其实王宇知道,于谦忠的是大明,而不是皇帝,这也是他争取这个能办事的大明实臣的原因。

  心在不在自己这,王宇不在乎,只要于谦能帮自己办事就行。

  王宇拿出一份后世我大青的“草原减丁文书”,直接递给于谦。

  “你脑瓜子大,帮我看看有什么纰漏没有?”

  于谦好奇接过这份没有署名的折子,越看越觉得给王宇出这个主意的人是个大才了,绝对是缺了大德才能想出这么个主意啊!

  这个减丁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草原地区设置卫、盟、旗制度,严格规定各卫、盟、旗人口数量,禁止草原人私自离开划分的草场,让流官定期征收牛羊为税,另外限定互市人口物资,使得草原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能受到大明的辖制。

  另一方面,在草原大力喇嘛教来麻痹草原人的思想,控制他们对原始萨满教的信仰。

  为了推广喇嘛教,王宇甚至愿意给这些卫盟旗的草原人免税,不会有人真以为王宇缺那点牛羊吧!

  在喇嘛教的影响下,草原人逐渐放弃了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放弃了尚武的精神传统,信奉不婚不育,以同族骨皮肉为信仰寄托的喇嘛教,人口一定大量减少。

  别问为什么这个时期信喇嘛教,即使在乌斯藏近代,那也是个乌斯藏农奴受迫害的年代。

  最初的唐卡

  莲花法器

  鼓

  念珠

  四百块什么做成的袈裟

  “嘎巴拉”用来盛放圣水甘露,据说还有人收藏这个,是受信者用来喝酒,入信的仪式法器。

  信这个明星可不少,王宇不太懂,为什么有人会喜欢用同类的骨肉皮来做虚无信仰的寄托呢?

  这些东西用来干嘛?

  夜半时分,这些的信徒,拿着这么多货真价实的法器,不瘆得慌?

  这……王宇终于理解了我大青,成为大青,决定还是让喇嘛教来教化草原人吧。

  这战斗力,不比中原那些见到大明皇帝,就叫当世佛的秃驴强多了吧。

  中原的汉传佛教,历史上灭佛都好几次了,直接被敲打了几千年,基本被统治者驯化了,神权压根不可能凌驾于君权之上,更遑论讲究人伦的中原文明了。

  至于王宇从乌斯藏弄来的喇嘛教,则将自己比较有特色的东西保留了下来,一定能圆满完成草原减丁这个任务。

  “于谦啊!接下来你就先在草原委屈几年,做个巡边都督检事,负责推广喇嘛教和征收”

  其实王宇还有一个后续计划没说出来,等减丁施行的差不多了,他想起老爷子那个宏伟的计划,在草原修路筑城,移汉民充塞,把这一大片绿色土地,变成大明的北方牧场。

  不过现在王宇只是一直再夺兵权,这计划还远了点,先把草原上的杂乱的小部族的人口先控制下来再说吧!

第七百二十五章:王家的一公两伯

  成化四年,三月

  草原上迎来了新的“王者”,大明辅政大臣,靖国公,左军大都督、定国大将军带着三千随侍营的重甲骑兵,以及五万岭南卫,于归化城(呼和浩特)召集所有草原部族前来觐见。

  福余卫、泰宁卫不敢怠慢,刚收到消息,就派来了使者到归化城觐见。

  现在草原鞑靼、瓦剌、乃至朵颜卫都被大明灭族了,剩下的蒙元血脉,也就只有福余卫、泰宁卫两支了。

  “咚咚咚!”

  福余泰宁联袂而来的使者,还未入归化城求见王宇的时候,就看到了一副他们此生难忘的画面。

  这就是真正的重骑兵吗?

  三千明军重骑一人三马,红色旌旗漫卷,全副披甲覆面,手持马槊的骑士,从绿色的草原山坡上,化身一道黑色钢铁铁流,铺天盖地的直奔归化城而来。

  那明军骑士身下的马匹,也不是一般常见的肩高1.2米的蒙古马,明军的马肩高1.6米,有的几乎和人齐平,体型更是比北方常见的蒙古马整整大了一圈,很像是西域那边的马。

  明军马匹更是全身覆着马铠,明军重骑踩过的草地,更是被犁得泥土都翻了出来,见不到一处绿色,远比轻骑兵的步伐重。

  泰宁卫和福余卫的百余人的使者团,看着与他们擦身而过,奔涌入归化城的明军重骑,更是惊的目瞪口呆,心中惶恐。

  以往草原人所谓的重骑,就是半身甲(铁甲皮甲均可),然后骑上相对矮小耐力好的蒙古马,有一根长杆兵器,就号称“重骑兵”。

  大明的重骑兵还讲究一些,全身甲(铁甲),然后加上蒙古马,统一持马槊的叫“重骑兵”。

  但现在王宇重组的这支随侍营重骑,完全就是按“铁浮图”那种真正重骑的配置来。

  要知道当初天策上将李世民手里有一支五千黑甲重骑,洛阳一战打溃了王世充的二十万乌合之众。

  大金更是靠着数百铁浮图冲阵,直接不断打溃大宋万人的步卒阵列,虽然人数少于大宋,但大金还是靠重骑铁浮屠取得接连不断的大胜。

  之所以,王宇才整编出三千连全副披挂重甲骑兵,倒不是他不想多弄点,而是有困难啊!

  不是人不够,怎么着大明少说也有十万骑兵,选出能负全副重甲的人,至少也有三万多。

  也不是没马铠和盔甲,单单是岭南佛山一年的生铁产量有两千万斤,水锤锻打板甲的工艺修改一下,打造一体化成型的马铠部件,也不成问题。

  真正有问题的是马,大明用的大多数马,都是是相对矮小、耐力好,适合在温带生活的蒙古马。

  换成重甲骑兵的话,对马的负重要求可就高了,不仅要能负重,还要负重之后能提速冲刺。

  骑士本身的体重+重甲+马铠,一下子飙到了至少280斤了,肩高1.2米,体重大约在300~400公斤的蒙古马,压根驮不动这个重量,更遑论冲刺了。

  只有寒温带的冷血马,这种肩高超过1.6米体重800~900公斤高大的品种,才支撑得了这个重量,同时能保持一定的冲刺速度。

  当然了,大蝇的夏尔马负重是最牛批的负重马,肩高1.8m体重过1吨,只是这种马是走马的品种,它跑不起来。

  重骑兵是要求有一定冲刺速度,然后靠速度加持的武器伤敌,所以夏尔马神奇是神奇,却不适合重骑兵用。

  但王宇有机会还是想从红毛那里搞几匹夏尔马来和中原本土马杂交,因为夏尔马虽然做不了重骑,但可以用来犁地,用作驮马运输物资啊!

  所以大明要有重骑兵,必须得有适合冷血马驯养的寒温带草场,自宣德之后被大明遗忘的奴儿干都司,就成了王宇规划的养冷血马草场。

  你会发现,古代中原有重骑兵的王朝,要么你的手得伸到西域去,要么你就还得从辽东往北去,找到适合驯养冷血马寒温带的草场。

  中原大部分地处温带,本土马种多为温血马,负重能力是比不上寒温带的冷血马。

首节 上一节 584/5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