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 第564节

  “来人啊!”

  两个殿前魁梧的金吾卫,侧身而出,对着身着华服皇后张妍一拜。

  “在!”

  皇后张妍神色庄严的看着小儿子,眼中没有一点慈爱,她此时乃是大明的国母,不是襄王的母后。

  “堵住这逆臣的嘴,不要让他惊扰了皇上!”

  两个身着样子货金甲的魁梧金吾卫,再拜。

  “谨遵皇后懿旨!”

  随后两个魁梧的金吾卫,直接押住了鼻涕眼泪一把的小弱鸡襄王朱瞻墡,大手叠在一起,直接堵住了他的嘴。

  没一会儿

  养心殿外传来甲片摩擦声,以及沉闷的脚步声。

  “太子爷、侯爷,皇上和皇后就在殿里呢!您们这边请~”

  两道人影被小太监迎了进来,跨过了朱红色的大殿门槛,来人正是一身戎装王宇和朱瞻基。

  皇后张妍打量二人一眼,随后对着一侧的太医点点头。

  “吴太医施针吧!”

  龙床一侧的太医出来一位精神奕奕的白胡子老太医,放下推开针灸的布袋,取长短不一的针,给洪熙皇帝施针。

  王宇和朱瞻基将手中兵刃交给了殿前金吾卫,而后到皇后张妍面前,一同躬身据手问安。

  “儿臣/臣参见皇后!”

  皇后张妍看了两人一眼,抬手示意。

  “起身吧!待会皇帝有事要交代你们!”

  没一会儿,太监又带着两位红袍文臣来了,他们两的补子上绣着锦鹤,来者正是大明的现在文官的领头羊,内阁辅臣。

  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工部尚书)、弘文阁大学士杨傅(礼部尚书),最受洪熙皇帝器重的内阁首辅杨士琦,被汉王囚禁在山东,现在文官代表就是二人。

  至于武勋的代表……

  大明还有国公一堆,区区靖安侯的确不算什么。

  但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唯一称号的定国大将军,在大明武将从前往后数,除了英国公张辅,那也是大明武将里能排第二的人物。

  所以文武代表都有了,加上皇后张妍作为皇室代表,基本可以确认继位的合法性。

  须发皆白的吴太医施针之后,洪熙皇帝的苍白的面色恢复了一丝血色,慢慢的变得红润起来。

  洪熙皇帝朱高炽睁开了眼,挣扎了一下,在皇后张妍的搀扶下,坐起了身子。

  “这几日辛苦你啦!”

  洪熙皇帝两眼深陷,勉强对着带着担忧神色的皇后张妍,挤出一丝笑容。

  时间有限,朱高炽来不及多说,只能粗略的打量了一下殿中群臣。

  身着全甲的太子朱瞻基和王宇、神色肃穆内阁二杨、以及被捂着嘴压在一侧悲泣欲绝的襄王朱瞻墡。

  “呼~”

  洪熙皇帝大大的呼出一口气,他大致已经猜到了自己病重卧床的这几天,发生了什么大事。

  只见洪熙皇帝朱高炽一改面对皇后张妍的温柔,在龙床上坐直了身子,神色威严的扫过殿中众人。

  “文渊阁大学士杨荣,拟旨。”

  小太监麻利的为杨大人搬来席案,圣旨和磨好的砚台墨水,开始记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以仁孝为心,以道德为师,以天下为公。

  故皇极之位,非仁孝者不能承,非道德者不能继。

  朕自即位以来,夙夜兢兢,无日不以仁孝之道、道德之修为念,以天下为公之心为心。

  今日之位,乃先帝所遗,朕安敢轻视?

  皇太子朱瞻基,仁孝兼备,才德出众,先帝在时,即付以国家大业。

  朕继位以来,于政务之余,未尝不以教育皇子为重。

  皇太子瞻基德才兼备,忠孝诚敬,足以继皇位。

  今朕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命尔等公卿百官,遵奉皇太子瞻基为主,共辅天下,以成大明之业。

  朕在位期间,未尝一日懈怠,今传位太子,朕心安矣。

  愿瞻基即位后,恪守皇极,毋忘先帝之托,以天下为念,以仁孝道德为先,承先启后,壮哉大明。

  愿百官公卿,各尽其职,同心协力,辅佐新君,共成大业。

  钦此!

  与老爷子那简短且明了的传位诏书不同,洪熙皇帝朱高炽这才是标准的传位诏书。

  下完继位诏书之后,洪熙皇帝朱高炽摆手让众人离开,只留下红着眼眶的皇后张妍。

  洪熙皇帝朱高炽为大明操了二十多年的心了,现在只有些体己话与皇后张妍说,其他的任何大事,都不想再管了。

  大明未来的事,就留给大明未来的继承人做吧!

第七百零六章:位极人臣

  翌日,在紫禁城东宫呆着的皇太子朱瞻基,听到了宫中传来的九道钟声,顺天百官闻之,无不哀嚎恸哭。

  洪熙皇帝朱高炽于红熙元年,即1425年7月29日驾崩了,刚好比历史上多活了两个月,也算是王宇带来的蝴蝶效应了。

  皇太子朱瞻基克日被众臣推举继位,是为宣德皇帝,他为当了一年皇帝的洪熙皇帝朱高炽上庙号仁宗,谥号法昭皇帝。

  之后宣德皇帝加封王宇为平叛大军统帅,领三千营回援山东黄河大营,另增派宁阳侯陈懋领陕西卫、成国公朱勇领山西卫辅助。

  王宇没啥战略眼光和统帅才能,干脆三十万明军分三路齐齐越过黄河,进攻十万汉王朱高煦十万叛军。

  山东叛军听闻太子朱瞻基已经登基继位,成了宣德皇帝,把他们打为叛军之后,本身士气就不高。

  王宇直白的三十万大军分三路进入山东之后,汉王朱高煦十万叛军军首尾不能兼顾,一路溃逃,直接被三路明军大军合围,堵在了一个小城乐安。

  明军大营

  露天的中军大帐之中,四面用淡黄色的幔帐围起,还可以看到外面明军火红的旌旗,四周都有明军卫士披甲持枪的守卫。

  王宇坐在大帐正前方主位上,前方是一个案几,上面放满了军情文书。

  案几的一侧,一个身形清瘦,穿着大明青色的绘熊官服,束发裹头的人影,正躬身严肃的立在一旁。

  大帐中央,是一个大大的山东地形的沙盘,四周的围着的小马扎坐满了明军各卫的都指挥使。

  王宇一手拿着毛笔,一手拿着从南直隶兴安仓调拨粮草的文书,一脸不耐烦的样子,这三个月统兵出征,他再次有了那种写作业写不完的感觉。

  “于谦!你就不能帮帮我忙吗?直接把这些文书都批了~”

  案几一侧

  兵部的员外郎于谦倒也是也不奇怪,他早知道这位和宣德皇帝关系不错的靖安侯是个什么脾气了。

  “哈哈!”于谦抚了一下青须,拱手一礼。“左都督还请稍安勿躁,军务繁杂,还请慢慢批阅,军情文书事关国之大事,岂可马虎啊!”

  看着这年纪轻轻的于谦这么滑头,王宇暗道老爷子和洪熙皇帝倒是把这个大明名流千古的文臣给磨出来了。

  要是当初那个写诗挖苦老爷子的愣头青,恨不得现在就蹬鼻子上脸。

  你算老几啊!让开让劳资来!

  王宇批完从南直隶兴安仓调拨粮草的文书,拿着文书一抬手,看向下方的帐中的都指挥使。“广宁卫都指挥使何在?”

  一个坐在西侧小马扎的明军将军站了起来,抱拳行了半礼。

  “左都督!末将在此!”

  王宇拿着批好的文书。“去兴安仓为调拨粮草!”

  “末将领命!”

  那广宁卫的都指挥使拿着文书,领命而去。

  现在王宇为帅,基本就是做这些事,给大将安排大致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是各个卫都指挥使军议,商议出来的。

  然后打起来之后,王宇就是在后军保证后勤。

  现在王宇为帅的唯一作用是,用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压住那些骄兵悍将,按着各卫都指挥使军议出来的目标进军,而不是突然某个大将掉头带兵就去顺天打皇帝。

  王宇作为平叛的统帅,三个月,他基本连个叛军的面都没见到。

  辽东卫虽然是由王宇亲自统领,但指挥是由二代平江伯陈宣这个都指挥佥事来。

  大明的二代靖难勋贵,开始陆续在军中展露头角,王宇都基本要爬到顶了,除非英国公张辅卸任大都督,否则没必要抢人家表现的机会。

  再说了,王宇未来真想远征十五国,还得靠这些渐渐成长起来的靖难二代勋贵。

  处理完手头的文书之后,王宇和于谦聊了下闲。

  “于谦!你前些日子才从顺天来,我那好大儿在你那读书,学的怎么样了?”

  于谦在历史上都是个很特殊的人物,在忠于大明和忠于皇帝之间,抛开了传统儒家忠君的想法,选择了大明。

  这想法倒是和王宇不谋而合,所以提前将自己和胡善祥的好大儿,送去了给于谦教育,同时借着束脩的名义,给他送了些财货。

  “小侯爷学业还算不错,来前下官听说靖安侯夫人,这几日深得皇太后与皇妃的喜爱?”

  说起王宇的好大儿,于谦有些头疼,一天喜欢舞刀弄枪,却被他爹弄来给自己学文。

  对此,王宇也有自己的考虑,自己的好大儿一生下来就确认是靖安侯爵的继承人了。

  考虑到自己还有三十个增寿十年的蟠桃,王宇估计他要做一辈子的憋屈继承人了。

  为了避免自己和自己儿子兵刃相见,王宇逆着这孩子的意思,直接送他去跟于谦学文事了。

  倒是家中老二,才十四便被王宇带在了身边当亲卫,这感觉就是老爷子家的翻版。

  不过只要王宇不挂了,这老大、老二倒是翻不了天,家里唯一王宇都管不下来的,就只有他的大女儿了。

  因为是王宇第一个孩子,还是个女儿,实打实的被现代想法王宇宠坏了,有些飞扬跋扈和任性,完全不同大明现在寻常女子的样子。

  不过女儿被宠坏了也没关系,依着王宇如今在大明的武将地位(军委),那个敢给她脸色看。

  和于谦聊了一会儿顺天的家事后,王宇大致上是知道了,似乎皇太后张妍在洪熙皇帝死后,就没那么避讳和王宇一家来往了。

  至于孙若微联络胡善祥,这王宇就拿不准了,难道她知道了两人的姐妹关系,想借此拉拢自己。

  王宇可是知道孙若微现在怀孕了,有可能堡宗就要出生了,难道想靠着自己,在朱瞻基面前说话,为自己这没见面的大内甥争一争位置?

  剧情是个圆,王宇带来的蝴蝶效应都把自己绕进去了,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这么看来,宣德皇帝朱瞻基的胡皇后被废,还有自己一份原因咯。

  不过堡宗上位,也在王宇的预想之中,所以没有在意这些细节。

  “于谦!我需要一个信使去乐安给汉王和赵王送信,皇帝让我把杨士琦安然无事的带回去,你去一趟吧!”

首节 上一节 564/5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