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个美女打江山 第517节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路程

“天色不早,看来今日此山是来不及翻越过去了,此处不错,不若便在此安营?”说完崤函古道的古代战事,周少瑜这边提议扎营,杨玉环一听,顿时就不乐意了,还不兴人害怕一下不成?

崤函道并非只是一条路,其有南北之分,周少瑜一行走的便是距离相对较近的北崤道。

说是说秦晋之战发生在崤函道,可到底具体在哪,周少瑜也是不知道的。再说了,从古至今这么多年,哪儿还能没死过人?不过崤函道的历史也的确够久的,若是用后世的时间来算,崤函道已然存在了六千年往上!不然的话,一条古道,又如何成为文化遗产?

这一回周少瑜还真不是故意吓唬人,完全就是找话题闲聊么,哪想人家会这么敏感,好说好歹才答应扎营,毕竟就跟周少瑜相劝的那般,整条路都是崤函道,天知道具体在哪打的仗,说不得再赶赶路扎营的地方反倒是古战场呢?

北崤道从汉函谷关出发,经新安、黾池等地一路向西抵达硖石关,此条路为东汉末年曹操为出征方便所开建,是以北崤道又名曹魏古道。而到了硖石关这便有了岔路口,一条向南,进入南崤道,此路开凿更早,又名周秦古道。而后便是往西北过陕州,再转向西南过秦函谷关。

而此岔路口的第三条道,便是径直往西,前往三门峡,其后直接就能到陕州了。

单按路线而言,这第三条道的距离比之上一种走法要近上一倍,可事不能这么算。

第三条道乃是黄河漕运古道,路很不好走,不少地方都是强行修建栈道而成,听见栈道这个词,大抵就知道啥意思了吧,这玩意就是沿悬崖峭壁修建出来的。

是以稳妥起见,宁愿绕一绕路,一般也很少会走着第三条道。

周少瑜一行自然也是如此,硖石关一过,便转道南下,这路也是够绕的。

事实上到了现在,最先从洛阳出发的大队伍早就已经打散,除了稳妥起见约定一同上路照应的,基本都隔了一段距离,远的不说,单单通过关隘检查这一项,就足以使得队伍拉开距离,再经过一段时间赶路之后,起码周少瑜这一行的前后,是没有见着他人的。

此行消耗的时间远比周少瑜预估的还要长,若是周少瑜自己快马加鞭赶路,撑死了不过几日时间,真往快了赶,或许日余便到。

可这不是还有杨玉环她们么,道路南行,中途又有下雨,更让道路恶劣程度加剧,即便有马车,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乘坐的,少不得要下车步行,再加之寒冬,如此一来速度便更慢了。

原本周少瑜是准备了可供三个人月余的美食,结果眼下时间过去二十日,不但一半路都没走完,食物到是吃了个干净,到不是说几人大胃,而是见随从人员一直啃着干粮于心不忍,又是便也恳请周少瑜分将一部分食物出去改善下伙食。

这下可好,连周少瑜都要啃干粮了,而且这大冷天的,即便有心打猎,也无甚猎物可打,至于野菜,也着实认识的有限。至于路上补给,还是那句话,哪怕队伍给打散了,可前头的人还是那么多,基本上有啥吃的都给被卖了,一时半会的人家也补不上货,有钱也白搭,至多买几张饼来。

周少瑜大感失策,苦熬几日之后,忽见远处山头云雾飘绕,那山顶居然建造宫室殿堂,横云逞空,萦萦缭绕,乍看之下,仿若仙宫。

“哈哈哈,今日咱们却是有口福了。”周少瑜眨眨眼,忽然笑了起来。随后指着那宫殿道:“可知那为何处?”

杨玉环知之相对甚少,自是不知,到是李腾空想了想道:“当是绣岭宫无疑。”

“然也。”周少瑜点头笑道。

在唐朝,都城明明是长安,但因为运输问题,就连皇帝就不得不经常跑到洛阳去打秋风混吃的。而这路上委实不是什么美事,于是到了李治时期,李治大手一会,就这儿了,在路中间建立一处行宫,还可以缓上一缓。

绣岭宫依山带水,风景秀丽,除了地方偏了些许,却也地区是个好地方。待再过得几年,到了天宝年间,李隆基又会在绣岭宫东边修建神雀台。不过也不知道后来到底来没来过,毕竟之后李隆基基本就待在长安了。

此行洛阳前往长安,不用问都知道李隆基必然是有在绣岭宫留宿歇息,他到是安逸,可到底是皇家行宫,旁的人可没这资格,至多也就是在山脚下羡慕嫉妒一二。

然而周少瑜却不在乎这么许多。

行宫再怎么也算是皇宫,平常自然会留人驻守在此,若是往常也就罢了,可这不是皇帝才刚过去没多久么。皇帝来了,绣岭宫能不事先准备?有啥好吃好喝的能不搜刮过来?

而且准备的东西不可能只是刚好够用,万一李隆基还有啥要求呢不是,所以都是尽可能往多了准备。而这些自然是没办法吃完的,若时间长了,肯定会被消耗一空,可李隆基这不是没离开多久么。

那么那些吃食,就算绣岭宫的管事吃掉乃至低价处理中饱私囊,那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么。

旁人自然不敢打这些东西的主意,甚至想都没想过,然而周少瑜却是没所谓,我就偷拿了,还能怎么着?

马车晃晃悠悠的路过了绣岭宫所在的山,又行了一段这才安营,是夜,有了新食材的周少瑜,自然是再次下厨吃的美滋滋。

杨玉环一开始还吃的挺别扭,其他人不知道,她却是晓得这些东西从哪来的。即便唐朝乃是世家阀门的综合体,可皇权仍旧是至上的,周少瑜居然上皇室行宫偷……额,不告而取私拿东西,在杨玉环看来,这胆子也是大的没边了都。至此杨玉环也算看出来了,周少瑜对于所谓皇权,压根就没多少敬畏感。

而后又想到自身为难处境,不由幽幽一叹,人家不敬畏只代表人家,而自己所顾虑太多,也断无办法与依靠。

崤函道之所以叫崤函道,崤是指崤山,函便是指函谷关了,这一路,过的便是崤山地界,而随后行进经过一处,周少瑜眉头微挑,对正在马车旁边坐立歇息的杨玉环道:“可知这为何处?”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载,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夏皋,夏朝君主,孔甲之子。不熟悉?没关系,换个人物,夏皋有个孙子,名为夏桀……

这下子,有点熟悉了不是?还不熟悉?没关系,继续换人物。夏桀的王后,妺喜!

怎么样,这下人物关系就扯清楚了吧,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啧啧啧,嘛,总归都是红颜祸水级别的超级大美女便是了。

当然了,这时候夏皋是谁压根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周少瑜就是要将妺喜给牵扯出来,将红颜祸水牵扯出来。

真是历史,夏商周到底因为什么灭亡的,周少瑜这时候不去追究,就以‘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这话延续。

“以我看,玉娘之姿,并不差她们丝毫。”周少瑜如是说。

然而这话并不讨喜,这算什么,岂不是说杨玉环祸国殃民?对此,周少瑜也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夏桀也好,纣王帝辛也罢,以及最后的周幽王,大抵都逃不过一个刚愎自用不听人劝的评价。那么好,周少瑜就以此为延续继续说道。

正因为他们刚愎自用不听人劝,所以他们可以一直随性行事,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真若说三个偌大的朝代亡于女人,那是牵强附会,然而至少在世人眼里,大多都是这么看的。

可若是这事情放到此时呢?

环境已然不同了,唐朝的皇帝,可没那么容易肆意妄为。受到的制衡可是一点也不小,若天下氏族当真来个不听话,那皇令便是在都城,都未必那么好使,更莫说地方。当然了,若无必要,大伙也不会那么做,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那么假设杨玉环被李隆基强行收入宫中,并深宠之,那么之后呢……

这般的话语,周少瑜说的云山雾罩,杨玉环听的似懂非懂。大致也就是说,杨玉环若真跟了李隆基,固然会受到宠爱,甚至会因此影响朝政。又或者应当说,唐朝将要走向下坡路,这事或许和杨玉环无关,但人们却会将此事归咎于她受宠之上。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夏商周亡于妺喜、妲己、褒姒,那么唐朝呢?按照周少瑜的说法,唐朝不会亡,但是她会死,且是被人逼死,就算是身为皇帝的李隆基,也保不住她。

这话有够惊世骇俗,若是周少瑜早先说出来,杨玉环除了冷笑一声,断不会当真,更莫说细想,然而此刻,却又是另一番感受。

在尚不知李腾空最终前辈为何人之事,就常听李腾空转述将要发生之事,久而久之,那位前辈能够通晓未来这般印象,自然便留存了下来,哪怕周少瑜出现以后感官复杂,但那个前辈的身份,仍旧是保留了。

换言之,如果周少瑜不是信口雌黄,那么此事便就是真的,而如此的话,事情就很值得思考了。

上边的假设一切的前提是什么?是她跟了李隆基。那么也就是说,李隆基果然是没准备放过她么?哪怕她是儿媳?

若是如此,那就想想吧,自己身为寿王妃,弘农杨氏出身,结果呢?身不由己,无人可求。不得不屈服于帝皇之威。而讽刺的是,就算是这般委曲求全,最终仍旧连皇帝都保护不了她成不了她的依靠!

这算什么?

不管周少瑜说的是真是假,至少在这一个,杨玉环迷茫了,若是如此,那么她此一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活?

“并非是想要扰了玉娘的性质,只是,有些事不得不提早做些准备了,不妨与你说,武惠妃,大限不远矣。”周少瑜打断了杨玉环的杂乱思绪。

“什么?怎会如此!”平地一声雷,惊呆了杨玉环。

武惠妃受宠,众所皆知,只要她在,只要她受宠一日,杨玉环便安全一日,可武惠妃若是,单凭一个寿王李瑁,完全无法让李隆基顾忌。

其实若是可以有的选,周少瑜也不愿意走这条吓人的路子。可谁让其他路不好走呢?

纯粹的刷好感,已将自己视作李家妇的杨玉环定然会克制,即便最终对周少瑜有所好感,也会有一个上限,至少想将其勾搭走的话,是绝对不够的,更何况也没那么多时间让周少瑜慢慢刷。

是以,好感度刷是要刷,但也要注重别的套路。如今‘通晓未来’的先知身份基本已经刷成功,这么做不是为了装X什么的,而是为了谋取信任,只要信任到一个度,相信只有周少瑜能够救她,能够带她脱离苦海,再加之一定的好感,才可能顺利将杨玉环给勾搭走。

此时的‘吓人’,何尝不是进一步建立可信程度,到时候就算好感度还没有刷足,最起码人家也会深信自己的言语。此外就是增加杨玉环的紧迫感,莫要再抱有幻想,觉得李隆基不会真对她如何。

总归有了铺垫,到时候待事情当真一步一步发生的时候,周少瑜也能更容易掺和进来而不被杨玉环排斥。

嘛也,勾搭个妹子而已,要不要这么复杂喔。

没法子,谁让情况弄的这么复杂呢?

抵达长安时,时间已经到了开元二十五年,而这时候,周少瑜和杨玉环的关系已经大为缓和。

其实想不缓和都难,且不说每日都吃人家的嘴软。要知道这一行都是赶路状态,即便有城池,城中客栈也都是爆满状态,等于上,一路都是风餐露宿。

而路程相对艰难,少不得辛苦步行,即便是寒冬,时间长了,身上也难免臭烘烘的痒的厉害,换言之,总归是要沐浴的么。

好么,就连洗澡水都是周少瑜烧的,也是他提的,如此下来,关系想不亲密一些都难。好吧,若是被她笑的周少瑜用的是一个浴桶的话,说不得就变成翻脸了?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真相

长安,东宫。

时为太子的李瑛与后世无甚名气,知晓的人很少。其最初名为李嗣谦,后改名为李鸿,而李瑛这个名字,才是在今岁开元二十五年才再次更改而来。

李瑛如今已经三十一岁了,从开元三年被立为皇太子,至今已经二十二年!

谁都知道太子是储君,若无意外,将是未来的皇帝。然而这个前提是,没有意外!

不是谁都像明朝朱厚照那般好运,他老爹朱祐樘就他这么一个儿子,压根就没人和他争,再胡闹那也稳稳的。而李瑛的老爹是李隆基,摊上这么个老爹,自家兄弟能不多么?

谁都想当太子,而他就是太子,怎么办?那就要将他掀下来。

太子不好做啊,无论什么时候都得小心谨慎,一有疏漏,立刻就会被一大波人盯着。不过二十来年都撑过来了,却也早就成了习惯,到是没所谓了。

只是,这日子却是一天比一天不好过。

李瑛为李隆基次子,母为赵丽妃,赵丽妃早在李隆基还没当皇帝之前就被李隆基收进了后宅,可谓早期人物,不过死的也早,十年前就离世,当时不过三十四岁。

换言之,李瑛没有一位得宠的母亲能在宫内在皇帝枕边吹气。

当然了,实际上就算还活着,也没啥机会吹气,李隆基宠爱武惠妃已经到了一个程度,不然如何能叫做专宠?总归李隆基就是有了新人忘旧人,早起跟随李隆基的妃子,其后全都冷落了。

眼前还好,武惠妃还算老实,毕竟她头两个儿子全都早夭,没必要争。但现在不同了,寿王李瑁逐渐长大,不由的就生出了想法。武惠妃有手段,又得宠爱,眼线盟友众多,想要甩些个手段,真真叫人防不胜防。

李瑛能做皇太子,不是因为他多受宠爱,完全就是因为他是老大。

这话没毛病,他是次子不假,可长子李琮却有个缺陷,让李隆基压根就没考虑过李琮。无论是《明皇杂录》还是《新唐书·李林甫传》都有记载,这倒霉家伙在打猎时候被一种名为豽的类猴动物给伤了,好好死不死伤了面部。

换言之,毁容了!

开什么玩笑,这下子李隆基就不高兴了,老子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立个丑八怪做太子当未来的皇帝怎么行,这不是丢我李唐脸面嘛?

于是次子李瑛就成太子了。若不是因为这事,李琮妥妥的太子没跑,没见后来就算武惠妃弄倒了太子李瑛,其后再立太子的时候,也是直接立的三子李亨么,也就是说,只要没大毛病,李隆基是坚持立长原则的。

言归正传,李瑛并不受宠,李隆基所喜爱的皇子里头,他肯定排不上号。

就比如与李瑛关系最好的兄弟之一老八李琚,就很被李隆基所喜,李琚出身不高,其母刘氏不过就是个才人。但其本人极为善骑射,有一身马背功夫,可谓勇武,可能武夫脾气都比较直没那么多心思?总归这反到让李隆基更喜欢,就算李琚直接抱怨李隆基不宠他老娘了,李隆基也不在意。

然而不被喜就不被喜吧,李瑛也不会太过在意,因为他已经是太子,只要不犯错误,武惠妃就是小动作再多,也很难影响到他的地位。太子之位事关储君可谓国本,岂能轻易动弹?

可架不住人家愈发架势凶残啊,所以到了现在,李瑛已经十分没有安全感了。

李隆基宠武惠妃,连带着自然也对武惠妃所出儿女疼爱有加。嗯,当然了,这个疼爱是建立在不包括他自身的前提下,不然李隆基干嘛没事抢儿媳玩儿。

而李瑛可没个受宠的老娘在宫里,闹不好到时候还真就废了他这个太子另立?

这就很头疼了有木有,且不说想不想当皇帝的问题,单单被废的太子有几个会有好下场这一项,就让李瑛坐蜡。

是日,李瑛召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秘密议事,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议论了什么,而另一边,此事就被驸马杨洄得知,立即汇报给了武惠妃。

周少瑜并无兴趣探寻历史真相,抵达长安后,杨玉环已经不排斥与他接触,自然是要趁胜追击增加好感,哪里还有心思琢磨其他事情的真实原委。

只知道时间到了四月,那日好好的长安城忽然全城戒严,一时间紧张的氛围笼罩,不用想都知道必然是有大事发生,使得百姓大多不敢出门。

而偷偷溜进杨玉环所处小道观的周少瑜,此刻的表情却是有几分玩味。

“周郎君可知外间到底何事?”这话是李腾空问的,称呼也由前辈改成了周郎君,这自然是周少瑜的要求。他的确是要塑造一个可信任的角色,可若是一直前辈前辈的唤着,不自然的都隔了一层,那多不好。

“谁知道呢。”周少瑜轻笑道,看了一眼也颇为好奇的杨玉环,便接着道:“不管事情真相到底如何,至少现在,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带甲入宫,有逼宫之嫌。接下来,怕是要被贬为庶人了。”

“怎会如此!?”杨玉环惊道。

为何不能如此?逼宫什么的,不是唐朝传统嘛?

玄武门事变,李渊退位,李二当了皇帝。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显夺回皇位。之后又有景龙政变,由当时皇太子李重俊发动,不过最终事败,被杀。紧接着就是唐隆政变,此事由相王李旦,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以及太平公主一同发起,韦后被杀,安乐公主身死,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

首节 上一节 517/7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