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277节

陈树藩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成功的登上了陕西督军的宝座,毕竟和王振宇一样是年轻人,时年仅仅31岁的陈树藩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物。陕军在他手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充,达到了三个整编师外加三个独立旅的规模,总人数约十万人。不过陕西可比不上王振宇手里的湘西,这个地方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就一个字可以形容,穷。在这样的省份圈养如此规模的军队注定会是个入不敷出的局面,为此陈树藩决定在陕西大种鸦片以征款。1917年春开始,陈树藩通过各县县长明令农民公开种烟,强令各县按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交纳烟款。开放烟禁后,陈树藩从中捞到了巨额款项,但给陕西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则无法估算。历史上陕西的粮田逐年减少,从产粮区变成缺粮区,陕西吸食鸦片烟的人数达二、三成,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不过现在不存在这个危害了,因为杨森指挥的四万川军浩浩荡荡的开入汉中地区了。陈树藩突然发现自己这个陕西督军能否坚持到1918年都是一个天大的问题,所以他在北京政府一片混乱自顾不暇的情况下,选择了生产自救,亲自指挥陕军主力二个师又二个旅南下汉中和杨森交战。这下子杨森就吃不消了,就算杨森换了新式装备,可两个师的陕军就有差不多四万人枪,外交胡景翼,杨虎城这两个善战的独立旅。于是原本是进攻一方的川军反而让陕军压制的动弹不得,成了防御的一方,好在陕军的装备实在是太差,大刀居然都是普遍装备,这可连川军都不如啊,所以一时半会之间,陈树藩也拿杨森没什么办法。

刘湘那一路跟着的是陈绍和陈渠珍,而杨森这边跟着的是同盟会系的元老于右任和陈树藩昔日的上级井勿幕。历史上的井勿幕也是个少年英雄,比陈树藩小三岁,比王振宇大二岁。至于他的结局也很悲壮,最后居然也是死在革命同志手里,扯远了。。。

于右任和井勿幕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最起码陈树藩手底下的将领在几次攻击川军都没得手的情况下开始了放水工程。汉中的战事从六月拖到七月底也没见终结,陈树藩同意了井勿幕的停战要求,双方军队维持现有战线不变,等待北京方面新的中央政府前来调停。一个月后,陈树藩就会为当日这个草率的停战决定感到后悔了,不过这个世界上可从来没有后悔药吃。

其实在1917年的7月到10月之间,整个中国都处在一片混乱之中,包括在各方看起来都风平lang静的南方地区。

王振宇终于见到了美国的亿万富豪小洛克菲勒,这个看起来十分儒雅斯文的美国人似乎对王振宇也充满了好奇。如同王振宇很惊讶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富有一般,小洛克菲勒也很惊讶于王振宇如何可以在如此年纪就白手起家并控制了如此广大的地盘和军队。

也许是老洛克菲勒在其资本的原始阶段充满了太多的罪恶,一直到其差不多四十岁才得了小洛克菲勒这个儿子,而且还就这么一个儿子。小洛克菲勒其实对于经商的兴趣是十分有限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在商业领域中的继续成功。一直以来小洛克菲勒都希望建立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帝国,而中国这个东方古国自然也是其整个帝国版图的重要部分。不过资本虽然敢于承担风险,可本质还是希望规避风险的,任何**和不稳都会妨碍资本的流入和输出。

叶国轩一行抵达美国无疑是为小洛克菲勒打开了一扇窗户,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摩根等美国知名的商业大鳄在一次会晤之后决定派出一个商业代表团前往中国查看投资环境和回报的情况。而小洛克菲勒这个洛克菲勒家族的唯一继承人自告奋勇担任了团长的职务。

实际上武汉之行和包括之前的上海,南京之行让小洛克菲勒等人非常满意,用其在南京给美国各大家族发的电报的话来说:“这里正在建设一个合众国似的政府,整个国家都在大规模建设中,虽然在政体上依然有一定区别,但是在我见过武汉那位实权人物之后,如无意外,可以考虑大规模投资。”

“尊敬的王委员长,在上海我听说了,您是这个国家几千年来最尊重是商人的将军。在南京,我发现国民政府的议会和我们美国的国会是一样,而且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议员就是贵国的富商,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现象,不过我很想知道您是如何看待外国资本的?”小洛克菲勒十分直率的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负责这次会面翻译工作的不是别人,正是叶国轩。王振宇认真听完后,笑着答复道“在我看来资本是没有国界,国家也不过是一个时代和生产力下的产物,我相信终有一天世界会是一个整体,人类将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没有种族,肤色,宗教以及政治制度这些乱七八糟的区别。这个我们称之为全球一体化,而要实现这个全球一体化,首先就要实现经济一体化,虽然现在说这个还为时尚早,但是对于外国资本,我的观点是一视同仁。在一些技术性领域甚至还要给予优惠。。。”

第373章 乱局(五)

“全球一体化?”小洛克菲勒不自觉的重复了一遍,很显然这个名词引起了他的兴趣。

“尊敬的王委员长,我想我应该没理解错您的话吧,您说是无论种族,肤色,宗教信仰这些东西,让全世界变成一个国家,我没理解错吧。”

王振宇笑了笑道:“不是变成一个国家,而是没有国家,只有服务机构,全人类享受同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小洛克菲勒先生,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不过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都要比**容易实现的多,也和谐的多。而您和您的朋友们来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其实就是推动人类走向全球化的一小步。”

“您真是一个博学的人,相似的观点我在布朗大学曾听一位教授提起过,您不应该是当一个粗鲁的将军,而应该是一个受到众人尊重的学者。”

王振宇嘿嘿一笑心里想到:“所以说你们美国人搞不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吧,在中国和你们美国不一样,越是粗鲁无知的人越比知识分子吃香。按照原来的历史走向,再过几十年,知识分子就是全中国上下唾弃的对象,当兵不许可,读书不许可,提干不许可,等待他们的最好归宿就是饿死在夹边沟里。”

小洛克菲勒可不知道王振宇是穿越一族,他停顿了一下又道:“现在我很感兴趣的是,如果我们美国商人决定到委员长您管辖的辖区内投资,那么可以开放那些项目呢?”

王振宇没有直接回答,实际上这个问题太专业了,王振宇也只是在小范围的讨论会上和叶祖文父子还有国民政府的大佬们谈过一下。大致圈定了许多项目,但是你让我们的王大帅这么一会功夫记起有那些确实是太为难他了。

好在今天担任翻译的是叶国轩:“亲爱的约翰,这个其实和我们在美国谈的差不多,包括我们和伯利恒公司谈妥的钢铁等重工业项目,还有军工,造船等项目等等。”

小洛克菲勒点点头道:“这些我都知道,我只是想了解一下,金融方面是否可以对我们美资银行开放?我的意思是贵政府仿照我国美联储政策设立的那个机构。”

这个问题其实很早以前就讨论过,实际上人小洛克菲勒对于自己的家族没能入股美联储是很失望的,在帮着谈妥一系列合作计划的同时,小洛克菲勒很希望入股国民政府的中华银行联合储备管理委员会。但是这恰恰是王振宇比较忌讳的,实际上到了后世的2014年,外资银行在中国入世十二年之后连银行卡业务都没能在中国顺利开展,储蓄业务也仅限于外资企业,更别说入股中国人民银行了。王振宇很担心自己允许美资进入央行会不会让国家利益大范围流失,同时让自己背上卖国贼的骂名,最近南京两院开会的场面他可是看了党务调查部的报告了,那场面相当火爆。

但是按照王振宇对于未来世界战略的考虑,自己如果要想让中国重新崛起,同时抵御日本和苏联,那么就必须在外交上有一个靠得住的强援。英法显然是靠不住的,就算白崇禧在凡尔登替英法重创了德国佬,但是历史的主线还是没变,英法走向衰落已经是必然趋势了。自己如果和历史上的蒋介石一样天天巴望着英法和国联,那估计是要吃大亏的,弄不好最后来个东方慕尼黑,被送去填日本或者苏联的肚子了。相比之下,似乎还是有世界警察之称的美国靠谱。霸权主义就霸权主义吗?起码比大国沙文主义好,人家最终不夺你主权,要的不过是地区平衡下的世界霸权而已。自己如果允许美国这几个大家族入股,那么不就等于把中国的部分利益给混合所有制了吗?到时候别说是小日本,就是苏联敢动老子,估计这些美国亿万富翁们也不会答应了。至于美国政府,后世某党诸多宣传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美国政府不过是富人的看门狗而已,还不是让他咬谁他就咬谁,唯一不同的是,这个政府不会去咬选民,除非他不想玩了。

王振宇甚至还忍不住yy一下道,指不定那天中国崛起了,我还要和你争争世界霸权呢!不过要想打败美国,还是先老老实实学习一下美国比较好,师夷长技以制夷嘛!

“国轩啊,告诉小洛克菲勒先生,咱们这个华联储确实是按照他们美联储的模式搞的。虽然我们中国人热情好客,但是实在是没理由拿国家的东西来款待朋友。。。”

小洛克菲勒听完叶国轩的翻译,连忙起身摆手道:“不,不,王委员长,您误会了,您误会了,我们是商人,不是贪婪的官僚,我们肯定不会白拿白要的,这个只要您开价,钱方面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王振宇听到叶国轩的翻译哈哈笑了起来:“这样,我会拿出华联储10%的股份出来,不过不能直接给到贵公司,我的想法是请贵国几大家族在上海创办一个中美银行,由这家银行持有这个股权。至于这个股权的价值,我的意思也很明确,十亿美金以及一揽子的技术引进和工业投资计划。这个技术引进和工业投资的款项我的意思是向中美银行借,当然贷款的使用方向自然是美国,至于这个中美银行的股权怎么分那就不管我的事情了。”

“十亿美金”小洛克菲勒有些犹豫的托住自己的下巴,如果是二亿美金还真不是问题,洛克菲勒家族自己就能搞定,可是如果是十亿美金,那就意味着洛克菲勒家族吃独食是没可能的了。小洛克菲勒自然是知道这个数字是存在很大水分的,根据他们家族在华经济调查机构的情报,目前整个南中国国民政府的总的货币发行量折合美金也不过才四十亿美金,这还是建立在货币超发的基础上的。不过涉及到政府层面,你就不能只算货币发行量了。这个政府所辖的矿产土地资源都属于考察的范围,你比如说后世的中国堪称世界首富,把北京卖了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而且这个华联储是个什么概念呢?小洛克菲勒可是一清二楚,别的不说,这以后超发货币产生的铸币税的百分之十,放在中国这么个世界大国身上可是相当惊人的的存在。这相当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大金矿,只要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变,这滚滚而来的财富将是无法计算的。小洛克菲勒知道这样的机会一般只出现在一个新兴帝国崛起的时候,绝对是千载难逢一次的,不要说是十亿美金,就算是二十亿,换摩根家族的人在,估计也会毫不犹豫的点头承兑的。

小洛克菲勒的迟疑让王振宇心里也有了些坎坷不安,其实华联储目前的资本加到一起也不过才五亿美金,而现在百分之十的股权就敢开十亿美金的大口,王振宇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做官最来钱,这真的是无本的买卖,透支的全是未来啊,这些精明的美国佬会答应吗?

还没等王振宇分析,小洛克菲勒就朝叶国轩点点头道:“可以没问题,我明天就回美国去融资,合同可以先签,不过付款要有个时限,这么大笔款子不可能一天到账的,三年期按月给付怎么样?”

王振宇笑了,自己这一宝是押对了,王振宇赌的就是明天,将来中国强大了,这笔款子的出息最终会转嫁到被中国欺负的国家身上去,反正不会让纳税人承担。如果没有了,那就意味着中国灭亡了,那该谁谁,估计美国佬这笔款子的结局也就是打水漂了。很显然,对面这个美国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王振宇微笑的起身道:“那就预祝我们合作愉快,洛克菲勒先生。今天下午我亲自陪您去参观一下我们的科学院,了解一下我这个政府的技术力量。”

武汉中华科学院位于汉阳原汉阳军工厂内,武汉市市长王振邦动用了六万劳动力在汉阳兵工厂的原址上花了差不多八个月的时间几乎是和军委大楼同步竣工的。这个占地八百亩的中华科学院被改造的焕然一新,这里有研究人员的宿舍,食堂,医院,幼儿园,学校等诸多机构和一个小城市一样。同时还有专门的试验区,按照工业的部门进行了分类。一般在这里办公的都是各项目研究组的主要成员,按照王振宇的指示,各项目在中华科学院之外还有自己独立的试验基地若干个,但是所有的试验数据都被要求在中华科学院汇总。

目前的中华科学院院长是地质学家丁文江,副院长是化学家侯德榜。这两位都属于从政没热情的一类,而最初跟丁文江一起在靖州被当土匪抓起来的翁文灏则恰好相反,他现在的职务是国民政府交通部副部长兼中华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目前的各项目专家都比较年轻,大多是清派留学生和后期王振宇在湘西时代外派的总计六千名学生中选拔的一些精英。

第374章 暗杀事件

中华科学院的安保级别也很高,一点都不亚于军委大楼,这里的专家一般都是不允许家属探访的。而随营的家属也被需要通过严格的政治保卫检查,同时家属的工作都会被要求重新分配。而专家一定被定位副主任级,除工作需要外,一般不会允许随便外出。而一旦参与天甲级别研究项目的则会不允许家属跟随,同时也会从中华科学院搬到更高级别戒备的基地,不过目前这里还没有这个级别的项目,不要是说天甲级的,地甲,人甲级别的项目都没有。

小洛克菲勒的参观更多的是在走个过场,而王振宇和在这里工作的六百多位科技工作者见面才是重头戏,这些技术人员和外界的接触不多,搞的又是专项研究,所以他们对于王振宇的认识就是这是可以挽救祖国和民族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是要给予热烈掌声的。哭泣就免了,据说王委员长不喜欢这个,谁哭他跟谁急。

最后和美国商业代表团的会晤就中华科学院的大会议厅,当着六百多位科技工作者的面,小洛克菲勒以及其他几个美国大公司的代表和中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叶国轩,总经理刘国钧分别签署了包括钢铁,化工,发动机,电力等二十四个资金、技术一揽子合作项目意向书。这些工程按照约定会在1918年也就是民国七年就位,总计投资额为70亿华元,主要涉及技术引进层面。王振宇相信这批技术到位之后,中国在很多领域的工业制造水平都会有一个飞跃。届时许多民族资本家的产品会充满了国际竞争力,而自己能做的就这么多了。。。

王振宇不知道的是,在南京,一个针对自己的阴谋正在缓缓的展开。

送走了美国商务代表团之后,王振宇突然想勤政一下了,接下来的他的行程表里,参观访问活动被安排的慢慢的,其中重点之一就是武汉的中华航空总公司。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空军部自民国六年(1917年)三月成立以来,工作的重点只有两个,一个是组建了空军的三大学府,中国空军飞行学院,中国空军指挥学院,中国空军工程学院。

同时从陆军裁撤的兵员中选拔了一万二千名精锐,组建了代号为101的空军陆战师,专门负责空军襄阳301基地的安全保卫工作。这个基地实际上是一个集合了目前中国所有航天飞行方面全部人才的飞机研发试飞基地。

一次大战期间飞机最重要的两大结构革新是悬臂翼和硬壳式机身。不需要任何拉力钢绳的机翼称为悬臂翼,它的基本架构仍是翼梁与翼肋,但单凭主要翼梁的强度,就足以支撑机翼上的飞行负载。一次大战时第一架实际生产的悬臂翼战机,是当时由荷兰飞机制造家福克为德国空军所制造,时速115海浬的福克dr-i三翼机,这架飞机由1912年进入福克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的卜兹所设计。1917年出厂的福克dr-i木制机翼上没有会产生阻力的拉力钢绳,三翼的翼尖由一根薄而流线、非结构的垂直支撑条贯穿,用来控制某些飞行状况下的飞机颤振,机翼的强度来自一根强壮的方型翼梁。由于卜兹精通焊接,因此dr-i的衍架式盒状机身就以焊接钢管取代木条,但仍然保留交叉钢绳。由卜兹设计,并于1918年服役的福克d.vii双翼机,把dr-i的无拉力钢绳、盒状翼梁、高升力机翼、交叉钢绳金属焊接机身更为发扬光大,这两架飞机的特征都是外覆帆布,有着盒状翼梁的悬臂翼;而同年现身身材苗条的d.viii单翼机,则是有着后来成为标准设计的厚翼根、外覆三夹板的机翼。在福克的飞机之前,就已经有人设计厚壮的悬臂翼和金属飞机。1910年一位德国热动力学教授杨克斯对航空产生了狂热,首先设计了内置拉力钢绳的金属悬臂厚机翼,虽然没有真正生产,但杨克斯把这个机翼应用到他在1915年所设计制造的单翼机j-1,比福克的设计要早。j-1是第一架成功的全金属制飞机,相当笨重,飞行时速105海浬,只能容纳一名飞行员,机身钢管结构外围覆盖薄铁片,因此被昵称为锡驴子,机翼安装在机身的中央高度(中置式),翼根很厚,逐渐推拔到薄且平直的翼尖。杨克斯曾想使用木材,但经过详细考虑之后,他认为只有金属材料才能完成他的设计理念。杨克斯认为在大自然中成长的树干和树枝,只能提供大小、形状固定的木料;而金属所能提供的特性与尺寸,几乎毫无限制,它容易加工成形、可靠、强度值可以正确掌握、又不受天候及大气的影响。虽然德**方对杨克斯的设计怀疑且排斥,但杨克斯深信飞机本来就应该以金属制造,并继续改进他的设计。他将机体外蒙皮由铁片改为当时德国刚发明的轻质铜铝合金,用在1917年全金属的j-4一又二分之一机翼飞机上,铝质外蒙皮呈皱褶形来增加强度,皱纹方向由前往后以减少风阻,它被德军选定为主要的对地攻击武器,同盟国对它几乎束手无策。到大战结束的1918年11月,全金属、铝质皱褶外蒙皮、悬臂式单翼构型的j-9和j-10相继服役,这两型飞机的机翼都摆在机身的底部(低置式),和以往把机翼摆在机身顶部(高置式)或中间有所不同,杨克斯考量一旦飞机失事坠毁,由于机翼可以吸收撞击的能量,对飞行员的安全不无裨益。到可收式起落架出现后,低置式机翼可使用较短、较轻的起落架,显示出此种设计的另一个优点。杨克斯对飞机结构演进的影响是全面性的,他是第一架悬臂翼飞机、第一架全金属飞机、第一架低单翼飞机的设计者与制造者。一次大战期间另一个重要的设计革新是硬壳式机身,硬壳式结构有着薄而成弧状的外壳,不需内崁式加强条就能支撑外负载,如果外壳和可分担负载的隔框或加强条搭接,则就称为半硬壳式结构,这两种结构的主要承载件都是那层应力蒙皮。因此若依照严格的定义,现代的飞机很难说是半硬壳式结构,因为机体蒙皮上有许多开口提供维修工具的进出,所以绝大部分的气动力负载都由保形条和隔框承受,而不是蒙皮。

硬壳式机身实际上在一战爆发的前夕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已有人尝试在圆形的的木制隔框上,铺上几层很薄的三夹板,但因为很费工,以这种施工方式做出来的飞机没几架,其中最著名之一的是法国的竞赛者号,这架快速且流线的单翼机壳状机身,是由上、下两片靠模成形的木质三夹板接合而成,它在1912年创下时速超过100海浬的纪录。硬壳式施工技术的突破是在1918年,当时在洛希德飞机制造公司任职的诺斯洛普,和公司创办者洛氏兄弟亚伦和莫肯,以及公司内的制造领班史特曼,共同获得了硬壳式机身制程的专利,将施工的时间大幅度缩短。专利编号为1,425,113,以诺斯洛普为主要设计者。一次大战末期的1918年,一些飞机结构的设计方式和趋势俨然已经标准化了,譬如为了增加升力,机翼做得较厚,且下翼面的弦线方向曲率较小,因此能使用较宽的翼梁,增加机翼的强度和刚性。还有清爽、无拉力钢绳的机翼,和主结构以金属取代木材的时代趋势。不过一直到1920年代初,当时在天空翱翔的飞机,绝大多数还是有着外露式拉力钢绳、装有副翼的强壮机翼,独立的衍架式交叉钢绳机身,以粗棉布覆盖外表面的木制双翼机。

王振宇对于飞机的发展史还是有点了解的,一战时,单翼机的技术就成熟了。但是到了二战早期,飞机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民用飞机的技术远远领先于军用飞机。

很多商用飞机都普及单翼机了,军用飞机却还都是双翼机。王振宇知道这是人们对新事物的正常态度,而熟知历史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在中国改变这一点。王振宇很清楚,自己要想在短时间内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军事上强大起来,这一点是包括苏联在内很多国家已经实践过的。而要想在军事上超越列强,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空军上下功夫,因为这个项目目前全世界都可以算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所以目前301基地全部十五架飞机(三架运输机,五架轰炸机,三架战斗机和四架侦察机)都被要求使用单翼机技术。不过这些飞机都不是中国自己生产的,而是由波音公司合作生产的。按照王振宇的意思,叶国轩在美国一共投资了四家飞行器制造公司,其中就包括威廉?爱德华?波音于1916年7月15日创立的波音公司。

第375章 暗杀事件(二)

王振宇并没打算成为独资老板,他做的工作比较简单,第一是投入了400万美金到四家公司,然后自己只占25%的股份,但是却要求分享相关的技术数据。

而陪同王振宇视察301基地的空军部部长杨逸仙原本是美国华裔,通过孙文的关系转到了空军系统,但是由于王振宇的信任,做起事来也是十分认真努力。

空军目前虽然是个小,但却是一个独立系统,所以在经费上到也充足。只是杨逸仙不理解王振宇为什么不同意组建一个轰炸机大队的建议,而是一味强调要注重新型飞机的研发。

“委座,卑职还是哪个建议,希望空军能够尽快形成战斗力,好在以后的战斗中为我军出奇制胜”杨逸仙依然不卑不亢的再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振宇对于杨仙逸还是很欣赏的,孙文的同盟会系转过来的将领中,得到王振宇重用的不过三人,李烈钧,戴季陶还有就是他杨逸仙。其中李烈钧本身算起来和熊克武、程潜一样都是黄兴的旧部,而戴季陶是个文人出身,管的是政工。唯独他杨逸仙,王振宇把整个中华国防力量强大的最重要的砝码都委托给他了,取得就是他身上那份认真和执着。

“逸仙啊,一支军队要发展不能只看眼前,要试着去着眼未来。你们空军和陆军不同,在我眼中你们是战略性部队,所以我依然希望你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飞机的研发和飞行员的培养上。”

首节 上一节 277/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