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191节

老袁痛心疾首对群臣怒道:“尸位素餐啊,尸位素餐。人家云南和湘西把什么都准备好了,你们却什么都没做,这仗怎么打啊?你们告诉我,怎么打?”

老袁突然想起一个人来:“段芝泉(段祺瑞)呢?他为什么不来见我?”

副官连忙道:“段公请了病假,不肯来见大皇帝陛下。”

袁世凯一拍桌子怒道:“连他段芝泉也来看朕的热闹,你去告诉他,这局面,没了谁我袁某人都一样玩的转,去把他的陆军总长给免了。”

发火归发火,气生完了还是得面对眼前的问题。袁世凯不愧是个行伍出身的老手,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平复了一下心情后,和徐世昌等人道:“仗还是要打的,传我的命令,调曹锟的第三师和张敬尧的第七师去四川,协助陈宦把蔡锷剿灭掉,兵力不够就从第六师马继曾那里调一个旅,王振宇手里最多只有三万人,居然也敢跟蔡锷一样号称十万,我这里会给龙济光下手令,让他进攻广西。这个是执法处送来的消息,要是靠你们陆军部,这局面早就败坏了。”

说完老袁就看着地图不再说话,而身边的大臣们似乎也不着急,一来云南也好,湘西也罢,离这北京还远着呢?而且大家对老头子一向都有信心,二次革命那会声势大不大,二个月不到就让老头子给拾掇了,这次的事情估计也差不多。大家还是抓紧脱身,晚上八大胡同弄**去。。。

实际上不光是下面的人这么想,老袁也是一个想法。但是当他从陆军部次长徐树铮手里接过关于湘桂地方政权的情报看了看后惊诧的问道:“怎么回事,怎么就这么一点,连最基本的番号都没搞清,人数,火力配置呢?你们陆军部是怎么当差的,你们就是混日子也不是这么混的吧。饭桶,一帮子饭桶。”

徐树铮最近的日子也是难过,自从段祺瑞和老袁闹别扭后,自己这个陆军次长有事没事都会挨顿骂,这不又挨骂了。徐树铮此刻心里也是一个委屈,湘桂地方跟闹鬼一样,无论自己这边派多少人进去都是有去无回,这个样子情报怎么弄得回来。不过老头子发火,他自然不敢出声,老老实实挨骂就算了事了。

说来洪宪帝制确实是个闹剧,老袁连很多基本准备工作都没完成,就在奉天将军段芝贵的带头起哄中就称了帝。正式登基的黄道吉日定在1916年1月1日,在此之前,袁世凯决定先举行一次百官朝贺会,日子让袁克定来挑。袁克定急不可耐,说:“就明天,12月13日就是个好日子!”

次日上午,袁世凯在中南海举行百官朝贺会。由于时间仓促,事前也没有做什么准备,前来朝贺的官员只包括在京的官员,地方大员们都没有参加。滑稽的是,这次朝拜既没有统一服装,也没有规定程序,来贺的官员有的穿着长袍马褂,有的则身着西装礼服,武官更是戎装入贺,而有的闲职人员干脆穿着便服就来了。

仪式由袁皇上的“御干儿”段芝贵主持,但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皇上竟然命朝贺时行三鞠躬礼,他想象中的三叩九拜竟然无从施展,令他懊恼不已。当天9点整,在四名武官的引导下,袁世凯来到居仁堂,但他并没有穿上大家所猜想的那身价值百万的龙衮服和皇冠,而是身着大元帅戎装,甚至连帽子都没有戴(因为他素来讨厌那顶插羽毛的元帅军帽)。不过,这反显得他那大脑袋更加油光锃亮,仿佛紫气东来,洪福齐天。

尽管文武百官已经分成班次,但段芝贵是个武人,也不懂得什么司仪的规矩,还没有等袁皇上就座,他自己抢先拜了下去,而旁人也因无人指挥,参拜时乱七八糟,有鞠躬的,有下拜的,也有喊“皇帝万岁”的,参差不齐,反弄得袁皇上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踌躇半天,只是左手扶着御座龙椅,右手还手掌向上,频频向鞠躬叩拜者点头示意。

朝贺仪式结束后,袁皇上便让大家散去,各自回去上班,就连筵席都没有请大家吃一顿。等大家走出居仁堂后,这才回过神来:这朝贺仪式也未免太简陋、太节约了吧!就跟平常一样,好像是关门做皇帝,偷偷摸摸、见不得人似的……这算怎么回事吗?

可不就是这样,等到蔡锷、唐继尧等人在云南举起“护国”大旗,袁世凯只好将登基日期后推,说要等平定了叛乱再行登基,不料这一推就遥遥无期,而护国战争也非一时半会能结束的,结果袁世凯至死都没有正式登基,充其量也就是个“关门皇帝”。

连登基都闹成这样,平叛更是不要指望有什么头绪了。袁世凯叹了口气,这一次的事情真的能跟二次革命那样顺利摆平吗?

可惜,老袁这一次的对手不是孙中山。。。

第213章 战云密布(四)

北京,中南海居仁堂,袁世凯几乎彻夜不眠的在和自己的幕僚研究这次讨伐蔡王叛逆的军事部署问题。可是直到这个时候老袁才发现自己引以为豪的北洋军已经被分散在南方广阔的土地上。要知道这个局面可是犯兵家大忌的事情,一旦碰到敌方优势兵力,被各个击破的可能性很高。

北洋这个时候的师是袁世凯借鉴日本部队编制组建的,师下辖旅,旅辖团,每个师在1.8-2.5万人。每个旅5000-8000人。

此刻北洋嫡系野战部队共有七个师:

第一师师长蔡成勋(兼任热河都统),部队驻扎在张家口;

第二师师长王占元(兼任湖北督军),部队驻扎在武汉;

第三师师长曹锟,部队驻扎在湖南岳州(今湖南岳阳);

第四师师长杨善德(兼任淞沪护军使),部队驻扎在上海;

第五师师长张怀芝,部队驻扎在镇江;

第六师师长马继曾,部队驻扎在澧县(历史上原本驻扎在江西南昌,因为蝴蝶。。。)第七师师长张敬尧,部队驻扎在北京而此外还有诸如李进才拱卫军、卢永祥第十师这样的部队,这些军队虽然也是按照正规编制组建的,但是对不起,都是新部队,拉上去干仗,恐怕比不过这七个嫡系老部队。

现在摆在老袁面前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在即使是在南方,北洋军的主力并不在湖南,四川,这些直面叛逆的省份,而是被集中在了南京地区。比如第四师,第五师,第十师,第十五师,第十六师此刻都在长三角地区驻扎。这就存在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了,袁世凯不知道该用什么手段才能把这些养尊处优的地方调出来,跑到西南去跟蔡锷,王振宇叛军决战。要知道窝在江浙地区一动不动也能弄到大把的好处,按这帮兵痞子的习惯,抗命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

号称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把情况说了一遍之后,袁世凯默默的叹了口气,这几年实在是太难了,中央财政困难多多,到了南方的军头们也根本不考虑全局,一个劲捞钱,却不想着加强武备。而且最让袁世凯担心的是,冯国璋到现在都没就自己称帝发表任何意见,很可能他控制的军队根本就不会开动,而是牢牢的占据江苏,浙江,上海这些富裕的地方坐观局势。如果真到这一步,袁世凯感觉自己可能要悲剧了。

但是袁世凯此刻已经不敢往坏处想了,身为核心的他必须保持一份自信和神秘,不然下面的人如何会有信心。他故作微笑道:“嗯,看样子问题不大,这次作战的重点我看是在四川,至于湖南,等王振宇带着他那帮乌合之众从湘西和广西的山沟沟爬出来,估计蔡锷已经玩完了。到时候咱们中国就真正完成统一了,大家也就可以安享太平了。”

听老袁这么一说,在场的北洋高层们都发出了轻松而又会心的笑声,但是如此爽朗的笑声却无法驱散袁世凯心中的那层阴霾。

就在北京这边忙于调兵遣将,急于平定叛乱的时候。毫无叛军头子觉悟的王振宇已经在参谋部大会议室里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了。隔壁通讯组的大型西门子电报机滴滴嗒嗒响个不停,不时有参谋人员拿着电报急走进来,递给参谋长杨万贵。

“大帅,第一军的军长徐源泉报告,第一军的部队已经达到指定集结地点,湘西开发公司沅江船运的货船也全部就位,他向您请示下一步行动计划。”杨万贵老老实实报告道。

王振宇看了眼沙盘微笑道:“让他们行动吧,注意隐蔽。另外问问第二军刘兴,他们的准备工作进行到了什么程度了?北京那边的内线可是送来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马继曾的第六师少了一个旅,然后老袁居然还要让他来进攻常德,哈哈,这下子乐子大了。”

杨万贵也笑着道:“按照军情部门提供的情报,第六师本身就没满编,实际兵员也就二万不到,这还拨出五千人的队伍跟着进四川找蔡锷他们的麻烦去了。以一万五千人去进攻刘兴的七万多人,而且还是配备了大量的重装备的精锐部队,这和让马继曾去自杀没什么分别。”

王振宇点点头道:“湖南战场我到是不担心,北洋军就这么点兵力,蔡锷又名声在外,而我们给老袁的印象估计是穷乡僻壤,兵力有限的很。不然他们也不会从马继曾这里抽调部队后还让他来进攻常德,居然还要指着这一万五千人把整个湘西拿下来。如果真的是二万多北洋军窝在澧县,我们要想啃下来恐怕还真的是要费点周折。这下好了,他们主动出来了,刘兴这次要发财了。而且第三师也调走了,长沙基本上是个空城了,我们到时候真正要防备的恐怕是湘南的程潜和林修梅了。”

杨万贵也是一脸笑容附和道:“大帅所言及是,湖南确实没什么问题。只是卑职有个疑问,宝庆地区的攻击任务让第一军的一个师承担是否妥当,最先和湘南地区民军接触的就是他们了,这个不光是一个军事仗还是一个政治仗,这个人选很重要啊。”

王振宇背起手站起来道:“让陶峙岳带部队去吧,想来想去,就是他最合适了,他们第一师现在到什么位置了。”

杨万贵看了下沙盘道:“已经在靖州完成集结了,按照原定的作战计划,他们会在常德打响后登船,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直奔绥宁,一路直奔洞口。”

王振宇点点头:“让杨永泰跟着陶峙岳一起去,这个差事要是有杨秘书长在那就不会偏差。我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广西方面的,虽然和龙济光打不是什么硬仗,但是却要小心提防,孙文他们在广东经营了多年,让德邻和健生都打起精神来,不要玩到最后搞定了龙济光却给别人做了嫁衣。”

第214章 战云密布(五)

王振宇想了一会又道:“嗯,还是去告诉马西成他们,军备部的物资重点还是湖北方向,不用往两广去太多,给足一个战役的基数就够了,我估计广东对弹药的需求可能比常德还少。我感觉最后决定性的战斗会发生在湖北方向和江西方向,考虑到运力问题,我决定赌一把,老杨你把这个意思告诉马西成。同时军备部下属的工厂给我开足马力,人停机不停,薪水翻倍,军工系统的安保级别也要提升,很可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就靠他们了。”

杨万贵皱着眉头回答:“是,大帅。可是有必要这么大动作吗?目前的储备量绝对可以支撑我们打下半个中国了。大帅,我们这次的战争预算已经很高了,要这样做的话,这个费用最后的结果会很惊人的!”

王振宇摇摇头道:“老杨啊,你这个不能只看到花钱花了多少,你要看到更多的东西,我们已经投入这么多了,如果赢了,回报会非常惊人。但是如果因为舍不得最后那一点投入,那么最后的结果一旦输了,之前的投入可就全部白费,这天下也没我们的份了。而且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意识,一旦我们在湖北取得决定性胜利,北京那边肯定会在我们强大压力之下团结齐心起来,而不希望中国统一的列强,尤其是日本人肯定会出钱出武器帮助北洋来和我们决战。到时战事的规模会升级,而我们必须要考虑没有外援下孤军作战的情况,这个是要考虑到的,军工就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作战的思路也要围绕这一点展开,军备部要成立一些工作队,在我军胜利大进军的过程中,跟随大部队接受矿产等能源产地,保证我们的军工生产的原料需求,这点要立刻告诉马西成。”

其实这个时候,所有的参战部队都还处在集结状态,而作为对手的北洋军更是出于命令下达过程,连集结都还没开始,两军之间就算发生接火估计也是几天后了。但是通电发了之后,王振宇多少还是有点紧张,毕竟这场他策划了许久的战争已经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一旦赌赢了,未来自己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都会不一样。所以王振宇根本不敢去睡觉,他选择无所事事的待在参谋部里,为的只是能够及时了解各种消息,结果却让参谋部提前变得紧张了起来,谁都希望自己可以在老板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大帅,卢森堡方面夏洛特摄政殿下来了”侍从处处长黄绍竑走进来报告。

王振宇有些心烦道:“看样子卢森堡人被我们的这场内战吓到了,好吧,我去见见她。”

王振宇站起来身来对杨万贵道:“老杨,让大家都不要这么紧张,艰苦的战斗在后面。前方战斗一打响,大家就进入二十四小时轮班状态,我也会亲自到这里来督战。”

杨万贵和其他参谋纷纷目送王振宇离开,和基层作战单位不同,参谋部的参谋对王振宇这个宏大的计划多少还是了解的,知道这需要多大的气魄,所以大家此刻看向王振宇的眼神充满了佩服。。。

在澧县,北洋第六师师长马继增正拿着袁世凯的电报发愁。老袁已经任命他为讨逆军第一路军司令,全权负责湘西地区战事,可就是没说给自己多派点人马来。

说真的,在澧县驻扎的这一年多,马继增是人也胖了,腰也粗了。澧县的富裕程度让他惊讶的不行,光是抽税这一项,那每年都是几百万上下的进项。不光是他马继增,第六师的官兵大多都发了大财,夹带私货的,敲诈勒索的,应有尽有。

澧县百姓对这一师北佬可没什么好感,无论是之前的王振亚镇守使的军队,还是王振宇巡阅使的青年军都和当地百姓相安无事。了是这些北佬不一样,仿佛饿死鬼投胎一般,就是一个劲的搜刮地皮,恨不得把澧县地面上最后一个铜板都刮进自己的腰包。

不仅仅是老百姓,连澧县本地的帮会,地主豪绅都成了第六师敲诈的对象。澧县南郊的一个姓何的地主,因为没有满足第六师一个团长的敲诈,结果硬是被抄了家。而这位姓何的地主走告无门,最后也只能上吊自杀了事。而在第六师开入澧县地区之后,在驻军地域附近的治安情况立刻恶化了,很多妙龄少女被人强暴,很多中产家庭被入户抢劫。现在傻子都知道是第六师这些不是人的北佬做的恶事,因为马继增自己就带头强暴了两个澧县女子中学的学生。北洋第六师的罪行罄竹难书,令人发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马继增所部的一举一动,都被仇视他们的当地百姓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王振宇这边。

老百姓觉得活不下去了,可是马继增却觉得这日子比在北京的时候滋润的多了,自己是陆军中将,上头对着的是政事堂陆军部。无论是湖南督军汤芗茗还是湘桂巡阅使王振宇对自己都没有管辖权,这也就是马继增能肆无忌惮在这澧县当土皇帝的原因。当地的乡绅告到长沙也没用,根本没人敢过问,因为马继增胆子大到连本该解送长沙省府的税款都敢往自己腰包里送的地步了。

人这个动物啊,过不得好日子,想当年在武汉,第六师也算是赫赫有名的虎狼之师,可是在这澧县幸福了一年多以后,这战斗力就不好说了。

首节 上一节 191/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