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国王登基,对于欧洲各国来说,代表了对法国的战争进入更加激烈的阶段。
对于西班牙而言,则是到了收官阶段。
被这个消息刺激到的,无疑是法国巴黎的革命政府。
据说,法国革命政府的独裁者,得知了法国有了新国王的消息后,气得大发雷霆,连着在国民议会发表了十多个小时的演讲,差不多把波旁家族和法国贵族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个遍。
而原本在巴黎附近新组建的革命军,也由于法国保王党政府的的出现,从计划中前往尼德兰地区变成了前往南法地区。
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并不傻,知道一个法国国王的政治意义有多重要,无论如何,法国革命政府都要要抢在没有太多的法国人认可这位新国王之前,消灭南方的法国保王党政府。
与此同时,英国方面也加大了战争的投入,直接派出了两万英军,协助法国保王党政府进行防守。
西班牙方面,则在法国保王党政府筹备登基典礼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夺取图卢兹做准备了。
克莱门特一声令下,由戈多伊指挥的西部伊比利亚联军也不再继续北上,沿着海岸线骚扰进攻法国,而是掉头南下,稳扎稳打的准备配合克莱门特的西班牙主力部队,进攻图卢兹。
作为收官之战,这一次克莱门特也不再留在后方,让将领们冲锋陷阵,而是选择亲临一线指挥。
虽说到了目前为止,大半年的时间让克莱门特已经捞到了不小的政治声望,但克莱门特却觉得不太够。
一番操作之下,政治声望是差不多了,但军功感觉还是差一点,而这攻占图卢兹如果由克莱门特指挥,那军事上的声望也差不多足够了。
无论怎么说,这一次图卢兹会战,兵力是七万对五万,优势在我,克莱门特还是很有把握的。
第14章 俄国态度转变
图卢兹城内,面对着前线雪花般的敌军动向的情报,卡尔诺感觉到了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这一次,西班牙军队好像是动真格的了,真的要打图卢兹了。
半年多以前,面对着克莱门特率领的西班牙军队,卡尔诺一度十分轻视,甚至想诱骗克莱门特的西班牙主力还和他进行会战。
那时候,卡尔诺对于法国军队战斗力相当自信,也很看轻西班牙军队战斗力。
然而,经过这大半年的战斗之后,卡尔诺的态度已经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西班牙的军队改革,他其实之前也有过耳闻,据说是从美国独立战争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不过那时候或许是西班牙军队的武器装备配置不够,亦或者改革不久的缘故,西班牙正规军表现出的战斗力,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
这也让法国国内一些关注西班牙军事改革的人,失去了兴趣。
这些年过去,随着西班牙军事改革之后装备的补充和人员的训练,这一次的对法战争中,西班牙正规军表现出的战斗力,确实让卡尔诺大吃一惊。
先不说西班牙正规军射击精确度居然比一般的法国士兵还要高,单单是西班牙军队中的火炮普及率和使用率,就已经让人不容小觑了。
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卡尔诺悲哀的发现,由于法国军队和西班牙军队的火炮数量上的差距,很多时候双方之间的战斗,火力往往不在同一个档次。
小规模的战斗还好说,一旦人数上到千人乃至更多,西班牙军队总是借助着更多的火炮优势,轻而易举的就能战胜法国军队。
这其中,固然有法国南方军队不够精锐的缘故,但火炮带来的火力差距,任何一个优秀的指挥官都不可能忽视。
因此,在卡尔诺后续写给巴黎革命政府的报告中,不止一次的提出过,要重视火炮在战争中的作用,给更多的部队装备火炮,尤其是在南法地区,更要调动大量火炮支援才行。
否则以南部大多都是新招募士兵的现状下,火力之间的差距,会决定战场的胜负。
对于卡尔诺的报告,他的那位政敌罗伯斯庇尔还是相当重视的。
虽说两个人政治上有分歧,但在保卫革命政府这一点上,两个人的利益还是一致的。
罗伯斯庇尔从善入流,不仅让军工厂加班加点的生产火炮和炮弹,供应给前线部队,更是从巴黎和北方省份,搜刮各地的火炮送到前线。
得益于罗伯斯庇尔的支持,此时此刻,卡尔诺手上各种火炮已经有了近四百门,已经不算一个小数字了。
但面对着西班牙主力军队的进攻,卡尔诺可完全没有把握。
原因很简单,对面的西班牙军队,火炮、人数、人员训练度都远比他高。
情报显示,联军此次进攻图卢兹的军队数量预计有九万人之众。
如此庞大的兵力,让卡尔诺感到了一阵无力。
这么长时间了,他一直向巴黎方面请求增援请求增援,结果获得的援军数量远远不如预期。
结果,等到敌人发动进攻,他的兵力看起来似乎不足以击败敌人。
可这也不能怪巴黎方面,怪不到罗伯斯庇尔的头上。
巴黎方面,对于南法兵力不足的情况其实是有认知的,也一直源源不断的向南法地区派出军队。
只不过,相较于图卢兹方向,巴黎方面更看重马赛方面的防御罢了。
由于马赛对于革命政府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加之马赛作为法国南部最大城市,战略地位自然是比图卢兹更深一筹的。
因此,在马赛地区的军队甚至已经有足够的兵力开始考虑反攻土伦之时,图卢兹的指挥官卡尔诺只能在想如何才能守住城市。
撤退放弃,完全不在卡尔诺的考虑范围之内。
蒙彼利埃能放弃,是因为当时赛特港内外勾结,负责守卫的法国革命军不仅要面对西班牙军队的进攻,还得担心城中内应,加之兵力差距过大,撤走是情有可原的。
可他手上零零散散的军队加起来已经超过五万人,虽说质量有些不堪,但起码人数看起来是有一战之力的。
只是,这获胜的概率嘛,多半还是敌人多一些。
面对着联军主力的逼近,卡尔诺能做的并不多,除了抓紧修筑各种防御工事,将附近的民众动员发放武器训练起来,也不能再做些什么了。
以少胜多这种事情,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轻易完成的。
与卡尔诺相比,法国马赛军团的指挥官卡尔托将军,处境简直是天差地别。
此时的卡尔托,可谓是志得意满。
来自巴黎政府最新的任命,成为了南法地区最高的指挥官,理论上来说,即便是卡尔诺的图卢兹军团,也要听从他的命令。
鉴于两边战场之间目前被联军分割开来,卡尔托肯定不能越过卡尔诺对图卢兹附近的战事指手画脚。
但即便如此,如今在马赛附近的法国革命军,数量已经不少。
在不断的募集士兵以及来自北方援军的支援下,马赛周边的法国革命军数量已经来到了恐怖了八万余人,并且各式火炮也足足有六百门。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以英国和撒丁王国为主的反法联军,军队只有不到五万人,其中英国军队三万八千人,撒丁军队六千人,剩下的则是以那不勒斯和其他意大利小国拼凑的部队。
虽说法国军队中依旧掺杂着大量训练不足的新兵,但对面的反法联军除了英国以外的军队,也都没啥战斗力,法国革命军明显占优。
更何况作为联军主力的英国军队,此时并没有都在土伦附近,近两万人是在蒙彼利埃附近,与数千法国保王党军队协助防守。
可以说,卡尔托无论是选择进攻蒙彼利埃还是选择进攻土伦,他都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有着战略主动权。
在和几名法军将领商议之后,卡尔托决定还是先易后难,先收复土伦、尼斯,迫使撒丁王国退出战争之后,再去进攻蒙彼利埃。
虽说巴黎那边的要求是尽快攻占蒙彼利埃,让法国波旁王室复辟变成笑话。
考虑到法国路易十七背后是西班牙在扶持,而西班牙无疑是南法地区联军中军力最多的,卡尔托认为还是暂时不去和西班牙对抗才较为明智。
反法联军参与的国家实在太多,首先将那些小国家踢出战争,对于法国而言才更好。
至于那位路易十七嘛,只要最后法国革命政府赢了,那对方的复辟就是笑话。
但要是法国革命政府输了,卡尔托这样帮革命政府打仗的将领,一定会面临清算的。
孰轻孰重,卡尔托心中还是清楚的。
由于西班牙军队的表现,卡尔托也很重视自己手上军队的炮兵建设,无奈由于种种原因,法国革命军手上的炮兵人才确实不足,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好处,直接成为了法国准将,也算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了。
这位被馅饼砸中,短短一年从少校一路光速提拔成准将的炮兵军官,不是别人,正是拿破仑。
拿破仑能得到这样的光速提拔,除了因为法国革命军突然对炮兵的重视之外,他自己的工作表现也值得称赞。
在得知与西班牙军队交战的战报后,拿破仑也同样提出了炮兵的重要性,并且主动在各地搜刮火炮,马赛军团能有这么多的火炮,也离不开拿破仑的贡献。
此时,在拿破仑的建议下,卡尔托派出了以民兵和新兵为主的两万军队,带着小口径的少量火炮,由多普将军率领,从马赛地区向蒙彼利埃进攻。
此举目的是为了迷惑和牵制反法联军,让反法联军不能及时支援土伦。
土伦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港口,在没有海军协助的情况下,掌握了海上控制权的反法联军,是能迅速的驰援的。
而卡尔托自己,则带着马赛军团剩下的主力约五万人,向土伦发起进攻。
实际上,法国革命军的举动,根本就瞒不住联军一方。
且不提由于法国保王党的存在,法军一方的情报漏的和筛子没什么区别,更主要的是,联军还有一个开挂一样的克莱门特。
对于法国革命军主力要优先收复土伦这一点,联军其实是清楚的,联军也在做出相应的准备和调整。
由英国牵头,新的一批英国和葡萄牙军队,数量约莫一万二千人,如今已经组织完毕,正要前往土伦。
只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即便知道法国革命军对于蒙彼利埃是佯攻,联军方面也不可能减弱蒙彼利埃的防守,就连西班牙方面,都迫于压力分出了数千人支援。
好在,由于此时是冬季,天寒地冻并不适合大打出手,无论是法国革命军,还是联军一方,都只是在调动准备之中,双方之间只有小规模的冲突,并未有太大的战役爆发。
冬季大战,对于双方而言都有些太勉为其难,非战斗减员带来的伤亡,是双方都有些承受不起的。
双方也都清楚,只要这个冬天过去,天气暖和,法国革命军和联军之间必然会爆发大战。
相比之下,由于此前大战的影响,还处于各自补充兵员状态的莱茵兰-尼德兰战场,反而显得有些平静,普奥两国的兵员还在补充之中,法国一方也不急于进攻,双方显得有些和谐。
一时间,整个欧洲的目光,都聚焦在南法地区,想要看看这场大战的结果。
就连刚刚结束了自己的战争的俄国和奥斯曼两国,也对于这场战争表现出了关注。
圣彼得堡,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专门召见了西班牙大使。
在此之前,面对西班牙波旁王室抛出的联姻橄榄枝,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孙女年纪太小为由,婉拒了对方。
同时,面对反法联军请求俄国也加入反对法国的战争一事中,叶卡捷琳娜二世则是以俄国刚刚经历大战,法国和俄国距离又太过遥远为借口拒绝。
但现在,经过俄国将领们的分析,认为反法联军极有可能在南法地区取得较大优势之时,叶卡捷琳娜二世决定也加入进来分一杯羹。
此时的西班牙驻俄国大使,是西班牙前任检察长坎波马内斯,他也是西班牙“进步派”的重要成员,因为和西班牙首席国务大臣莫尼诺的政治斗争,一度遭到罢免,成为西班牙权力场中的边缘人物。
幸运的是,与历史上黯然退场不同,坎波马内斯得到了克莱门特的庇护,最终混得了一个闲职。
为了帮克莱门特实现迎娶俄国公主,与俄国结盟的战略构想,西班牙的玛利亚王后想到了这位曾经的西班牙重臣,将对方提拔成了俄国大使,负责和俄国方面沟通联姻和结盟事宜。
对于这个新的任命,坎波马内斯还是非常高兴的,他对于王储克莱门特的开明能干是十分欣赏,对于克莱门特庇护西班牙的“进步派”也很感激,自然愿意为克莱门特奔走。
只是即便坎波马内斯能力不俗,活动经费也充足,但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俄国的战略重心都不在西欧的情况下,坎波马内斯这段时间在俄国的工作进展那是相当不顺利。
这次,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突然召见,让坎波马内斯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一时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俄国,坎波马内斯的消息渠道,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比叶卡捷琳娜二世更灵通。
简单的寒暄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之后,叶卡捷琳娜二世面带微笑开口了。
“大使上次的代表贵国王室提出的联姻请求,我在经过郑重思考之后,觉得这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好处的提议。
波旁家族历史悠久,声望响彻欧洲,罗曼诺夫家族和波旁家族的联姻,一定能让双方家族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坎波马内斯没想到,被俄国方面搁置这么久的联姻提议,居然能被俄国方面主动提起,顿时在心中有了各种猜测。
莫非,是王储殿下在战场上获得了什么战果,才让这位俄国女沙皇态度发生了转变。
没等坎波马内斯开口,叶卡捷琳娜二世再度开口,话语似乎印证了他的猜测一般。
“至于贵国提出的双方结盟的建议,我也认为军事同盟有助于加强两国在远东和地中海地区的力量,有助于维护两国的利益。
关于贵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战争,俄国也愿意伸出援手,只是这有些条款嘛,双方之间还是得好好商议商议才行。”
第15章 会战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