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句重八,朱元璋当庭失态 第186节

  陈玄话锋一转,笑容变得冰冷:“但若是……她们赢了。”

  “你,还有方才所有出言反对的太医,脱下这身官袍,去她们的营地里,洗一个月的绷带。”

  “你……你这是羞辱!”老御医气得浑身发抖。

  “不。”陈玄摇了摇头,“这是让你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医者仁心。怎么,不敢赌吗?”

  他是在用钱和尊严,封住所有反对的嘴。

  朱标看着陈玄为自己铺平道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犹豫了。

  他向前一步,朗声宣布:“就依张贞娘所言!孙院判,立刻去办!将城南疫区隔离营中,所有重症不治者,全部移交给张贞娘团队!”

  “殿下!”

  “这是命令!”朱标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老御医浑身一颤,颓然的低下了头。

  半日后,应天府城南,一处被军队重重封锁的废弃军营。

  这里,成了张贞娘的战场。

  数十名已经神志不清,全身布满黑紫色脓包的鼠疫病人,被小心翼翼的抬了进来。

  恶臭和死亡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连久经沙场的士兵,都脸色发白,不敢靠近。

  太医院的御医们,更是远远的躲在营地外,一副避之不及的模样。

  然而,张贞娘和她的女弟子们,却做出了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她们换上了一身紧袖口的白色布衣,用同样洁白的布巾蒙住口鼻,甚至连头发都用布帽包得严严实实。

  “这是在做什么?唱戏吗?”一名御医不屑的嘀咕道。

  紧接着,张贞娘下达了一连串奇怪的命令。

  “第一队,立刻用石灰水,将所有营房的地面、墙壁,全部清洗一遍!”

  “第二队,烧开水!越多越好!所有用过的器物、布巾,都必须用沸水煮过半个时辰!”

  “第三队,将病人按照症状轻重,分开关押!一人一室,不许混住!”

  “所有护理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必须用烈酒和皂角反复洗手!”

  这些在陈玄看来是基础到不能再基础的“无菌操作”和“隔离”概念,在此刻的大明人眼中,却显得无比繁琐,甚至有些故弄玄虚。

  真正的治疗开始了。

  面对一个高烧不退,已经开始抽搐的病人,御医们的办法是隔着几步远,号个脉,然后开一副不知所云的珍贵药方,命人去煎。

  而张贞娘,却直接走到了病床前。

  她用一把在沸水中煮过的小刀,蘸了蘸烈酒,然后在所有人惊骇的目光中,轻轻划开了病人身上一个已经熟透的脓包。

  黑紫色的脓血,瞬间喷涌而出。

  “妖法!这是在害命!”营地外的御医失声尖叫。

  张贞娘却恍若未闻,她用干净的棉布,仔细的将脓血擦拭干净,再用烈酒反复清洗伤口,最后,从一个随身的药囊里,取出一些青绿色的粉末,均匀的撒在伤口上,再用干净的绷带包好。

  那青绿色的粉末,散发着一股奇异的霉味。

  做完这一切,她才命弟子给病人喂下一碗气味辛辣的汤药。

  “大伯,那……那是什么?”朱标看得心惊肉跳。

  陈玄的眼中,却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他认得那东西。

  那是他当初投资一个小道士研究丹药时,返利获得的【土法青霉素提纯工艺】。他将这份图纸交给了自己遍布全国的秘密据点,其中一个,就在张贞娘的家族手中。

  她们,真的做到了!

  “那不是药。”陈玄的声音有些沙哑,“那是刀。”

  “一把能从阎王手里抢人的刀。”

  一连三天,张贞娘和她的团队,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工蚁,在死亡的边缘,执行着一套严谨到冷酷的流程。

  清洗,隔离,排脓,上药,喂药。

  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而那些御医们开出的名贵药方,却如泥牛入海,病人依旧一个个的死去。

  到第五天,御医负责的二十个病人,已经死了六个。

  而张贞娘这边,虽然也有两人没能撑住,但剩下的病人,却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那个第一个被她“开刀”的病人,高烧竟然退了!

  他身上的脓包不再流出黑水,开始结痂,甚至能喝下小半碗米粥。

  当这个消息传出营地时,所有人都疯了。

  起死回生!

  这已经不是医术,这是神迹!

  一直守在营外的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他一把推开拦路的士兵,大步冲了进去。

  他要亲眼看看!

  当他冲到那间营房,看到那个前几天还奄奄一息的病人,此刻正虚弱的靠在床头,对着端来米粥的女弟子,说出沙哑的“谢谢”时。

  这位开国皇帝的虎目,瞬间湿润了。

  他猛地回头,看向站在不远处的张贞娘,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你……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张贞娘摘下蒙面的布巾,露出一张被热气熏得通红,却无比明亮的脸。

  她没有回答皇帝的问题,而是看向陈玄,眼中带着询问。

  陈玄对她点了点头。

  张贞娘这才深吸一口气,对着朱元璋和朱标,盈盈下拜。

  “民女张贞娘,叩见陛下,叩见殿下。”

  “民女并非什么医家传人。”

  她的下一句话,让朱元璋和朱标,同时愣在了原地。

  “民女的曾祖母,乃是前朝女医,谈允贤。”

第181章 文明的账单

  谈允贤!

  这个名字一出,连站在朱元璋身后的宋濂都神色一动。

  作为一代大儒,他博览群书,自然知道这位前朝女医的名号。

  那是一位真正凭医术留名青史的奇女子,著有《女医杂言》,其医术之高,连宫中都时有耳闻。

  只是朝代更迭,其后人早已不知所踪。

  没想到,竟在这里见到了!

  “好!好啊!”朱元璋连说两个好字,心中的疑虑彻底打消,“名门之后,果然不同凡响!咱就说嘛,寻常女子哪有这等胆识和本事!”

  他此刻看张贞娘,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什么男女大防,什么祖宗规矩,在能救命的真本事面前,全都是狗屁!

  朱元璋大手一挥,当场拍板:“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大明皇家医学院的第一任院判!官居四品!太医院上下,皆归你调遣!朕给你金牌,给你特权!你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只有一个要求!”

  他指着营地里那些正在好转的病人,声音响彻云霄。

  “把这该死的瘟疫,给咱彻底灭了!”

  “臣,遵旨!”张贞娘没有推辞,干脆利落的接下了这份重担。

  从民女到四品大员,只用了短短五天。

  营地外,那些太医院的御医们,面如死灰。

  尤其是孙院判,他看着陈玄,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陈玄甚至都懒得再看他一眼,只是淡淡的摆了摆手:“去吧,一个月的绷带。洗不干净,就别想再穿回那身官服。”

  孙院判如遭雷击,整个人瘫软在地。

  一场关乎国本与人伦的巨大风波,就这样被一场残酷而高效的实力展示,彻底碾碎。

  当晚,皇商府书房。

  陈玄、朱标和张贞娘三人相对而坐。

  “大伯,您早就知道张院判的身份了?”朱标忍不住问道。

  陈玄笑了笑,亲自为二人倒上茶:“我不仅知道她的身份,还知道她们家族这百年来,一直在做什么。”

  他看向张贞娘,眼中带着赞许:“当年天下大乱,谈允贤前辈有感于医术救人有限,立下遗训,命后人不仅要精研医术,更要探索‘防病’与‘防疫’之道。她们家族几代人,秘密的搜集、整理、试验了无数方剂和防疫法子,只是苦于没有施展的机会。”

  “数年前,我的人找到了她们,给了她们一笔钱,一些超越时代的‘提示’,比如微生物理论的雏形,比如这青霉素的制备方法。我告诉她们,好好研究,将来,会有你们大展拳脚的一天。”

  陈玄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我这笔投资,等的就是今天。”

  朱标肃然起敬。

  他这才明白,陈玄的每一步,都带着深远的布局。

  “张院判,”朱标诚恳的说道,“接下来,医学院有何打算?需要东宫如何支持?”

  张贞娘放下茶杯,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递给朱标。

  “殿下,瘟疫只是开始。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大明公共卫生体系’。”

  她展开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规划。

  “首先,在大学堂正式成立医学院,不仅招收男弟子,更要大规模招收女弟子。女子心细、耐心,更适合做护理和接生等工作。”

  “其次,在全国各府县,建立‘防疫站’,推广我们今日所用的卫生条例,负责监控疫情,普及种痘(牛痘)之法。”

  “再次,我们将培训大量的‘赤脚医生’,让他们走遍乡野,为最底层的百姓,提供最基础的医疗保障。”

  “最后……”张贞娘的眼中闪着光,“我们要建立属于大明自己的制药厂。将青霉素、酒精、磺胺……这些特效药,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让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救命药,变成寻常百姓也能用得起的平价之物!”

  这幅蓝图,太过宏伟,以至于朱标一时间都有些失神。

  这已经不是医术,这是在为整个大明帝国,重塑筋骨,注入生机!

  就在此时,陈玄的脑海中,响起了久违的系统提示音。

首节 上一节 186/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