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但凡有二次北伐的野心,就不可能不重视对这条进军路线的维护。
不可能不重视扼守此道的关键据点,华容。
而果然,听到麋威最后一句,关羽不再犹豫,当场拍板:
“关平、麋威,上前听令!”
两人立即越众上前。
而廖化则同步打开竹简记录军令。
“以偏将军关平督军,以从事中郎麋威参军事,领骑兵三百,步兵五屯,辅兵五屯,合一千三百员,备足半月粮秣,东出华容!”
“若有敌来犯,击之!”
“若无敌情,则沿途平整道路,以备将来!”
两人躬身领命,并由关平上前接过调兵符信。
麋威心中长长松了一口气。
可算能远离江陵那群老登了!
……
翌日,两人日出(卯时)点齐兵马,然后全军用过朝食,正式开拔。
行军过程是枯燥的。
但这毕竟是麋威第一次正式从军出征。
他先前跟潘濬学了不少兵法。
但除了后勤调度积累了经验,其他都还是纸上谈兵。
眼下正好练练手。
一连四日,麋威边走边学,收获颇丰。
原来古人行军,并非简单排队前行。
而是要分成前中后三部,依照一定次序进发。
左右两边要有侧翼保护。
还要派出斥候前出侦查。
其中走在最前方的一部,称之为“导军”,又称为“道军”。
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军前方辨认道路,引导方向。
毕竟古代没有手机导航。
想要不迷路,不绕路,不误入险地,只能靠熟悉地形的人来带路。
后世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先锋,指的就是“导军”。
导军之后的中军大部,倒确实要列队行进了。
队列之间还有鼓车发信,随时协调各部。
此外,常规行军还分为“轻行”和“重行”两种模式。
所谓轻行,就是士兵们将笨重的甲胄长兵放在辎重车上,以较为轻松的姿态行走。
如此行军速度最快,在平地能日行五十里。
但代价是一旦遇到敌情,士兵还得花时间穿戴武装,无法立即投入作战。
而这次东出华容,本质是一次武装侦查行动。
需要随时防备敌军来犯。
所以关平采取的是“重行”的方式。
也即让士兵们穿戴整齐,时刻备战。
这样行军,士兵负担重,只能日行三十里左右。
而从江陵到华容,直线距离百余里。
沿着曲折的夏水通道进军,还要多二三十里。
所以行军四日后,距离华容就剩半日脚程了。
……
这日午后,麋威正带着潘秘和一群辅兵勘察附近的夏水河道
前方忽有斥候来报。
一支打着“孙”字旗号,约莫两三千规模的军队正在攻打华容县城。
敌将正是孙权麾下的武卫都尉孙桓。
关平闻报,第一时间找到麋威,惊叹不已:
“麋君莫不是神人,竟被你猜中了!”
麋威心中同样有些吃惊。
却不是惊讶孙桓真来了华容。
而是说,既然历史已经改变,战局已经不同。
那在这个节骨眼上,孙权就算不敢全力死磕江陵;
至少也该尝试发挥自己水军优势,溯江西上阻击刘备的益州援军吧?
怎么反而分兵来偷一处边角小城?
这会不会太鼠目寸光了些?
虽然他心里总骂江东鼠辈。
但那是鄙视其人品。
不至于因此轻视敌人的能力。
然而敌情如火,容不得他多想。
关平很快有了决断。
他自领骑兵先行一步去华容救援。
而麋威则暂代他执掌金鼓旗帜,一边遣人往江陵报信,一边督步军随后跟上,确保天黑前能汇合。
麋威立即收敛多余思绪。
要打仗了!
第47章 小胜一场,登高望远
咚,咚,咚……
在雄壮而有节奏的鼓声中。
五屯步兵正卒分作五个方阵,次第前行。
在五阵两侧,各有两屯队列相对松散的辅兵押着辎重车辆,兼作侧翼掩护。
而最后一屯辅兵,则作为殿后的预备队。
顺便接应因各种理由掉队的士兵。
麋威过去四日已经熟悉了这一套。
此时骤然掌握了金鼓旗帜,督军前行,倒也有模有样。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他自忖与孙桓这种江东小名将对阵,是毫无胜算的。
只能寄望于自家这边的小名将关平。
到了晡时中,也就是下午四点,大军顺利抵达华容县城郊外。
此时放眼望去。
华容西郊的旷野上,赫然堆起了一座四五丈高、整体呈梯台状的攻城土垒。
垒上立着一面“孙”字将旗。
麋威暂时看不清旗下将领的面目。
但土垒下方云集的千余战兵,披甲率超过三成,倒是再清晰不过。
哪怕并未对华容城采取围三厥一的传统战法,也足够将守军压迫在城内。
这个情状,与其说是攻城,不如说是通过佯装攻城的姿态,逼迫守军投降。
如果先前江陵有失,估计华容守军也就顺势跟着投了。
好在这种最坏的情况并未发生。
麋威到来时,关平的三百骑正游弋在敌军侧翼,不时抵近射击以作骚扰。
而敌将明显缺乏成建制的骑兵应对。
却干脆让麾下士兵分作两部坚守。
一部依托后方营寨,一部依托攻城土垒,互为犄角。
关平一时窥不见敌阵漏洞,只能不停往来骚扰。
不过,随着麋威押着上千有生力量加入战场,土垒下的千余敌军终究有了一丝松动。
关平当机立断,率领众骑往那松动的一角发起冲锋。
只是一冲,那一角的一曲数百敌军当场溃散。
而华容城内守军不失时机往城外溃军抛射箭雨。
在造成少量杀伤的同时,还跟关平骑兵一左一右,倒逼溃军往其自家阵营方向退去。
麋威甚至看到城内有“飞石”划着一道弧线抛出。
虽然同样没造成多少杀伤,但胜在声势惊人。
于是溃军终于慌不择路,倒卷自阵。
关平骑兵趁势回转,再次发起一轮突击,成功冲溃又一角敌军。
见关平如此神勇,麋威安心之余,适时让五屯步兵排成一行紧密队形,同步压上。
行惟疏,战惟密。
密集阵型是为了进攻。
不过麋威并非要发起进攻。
他还没有自信心膨胀到那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