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淡淡道:
“孙司马有心了。”
孙狼忙拜道:
“为使君办事,岂敢不用心!”
麋威点点头,对诸葛乔道:
“替我准备一份奏表,李薄曹、孙别部,救援国士有功,累计前功,并举关内侯。”
此言一出,群下羡慕,李孙二人各自惊喜不已,连连拜谢。
关内侯虽然是侯爵中最低的一种,没有封地,只有食禄。
但到底是封侯。
正常来说,如孙狼这种出身,是很难有机会获得封爵的。
一时间,其人激动得语无伦次,说什么愿为麋威鞍前马后,结草衔环。
大概是从哪个军吏嘴里听来的典故,往这里生搬硬套。
只能说纸书推广的速度有些喜人了。
麋威自不会跟他计较,让李鸿赶紧带路。
转到后庭。
一个白发稀疏的老者正端坐在树下。
身后还有一尚未束发的少年,瞪大眼睛四处张望。
见麋威来,少年欲起拜,却被老者一把压住。
冷冷瞥了一眼他腰间印绶,吐出四字:
“沐猴而冠,不足言礼。”
此言一出,麋威左右皆勃然作色。
但因麋威早有叮嘱,敢怒不敢言。
麋威让众人原地等待。
然后亲自上前拜见老者。
执礼甚恭,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拜毕,麋威亦坐到树下。
闲谈般开口:
“我昔年在蜀中听司徒公许文休言及往事,说杨公曾先后以‘方正’和‘敦厚’两科征辟其从兄许劭许子将。”
“但许子将却说当世小人得志,王室将乱,于是两次不就辟,后来更是避居淮南之地。”
说到这,麋威看向老者:
“倘若许子将活到今岁,却不知是否还会拒绝杨公的征辟呢?”
老者,也就是杨彪,闻言束手冷笑。
倒是其孙杨嚣,大概是见麋威年轻,又挺好说话,忍不住开声:
“许子将一心避乱,虽无隐士之名,却有隐士之实。”
“方今天下三分,战乱未休,他若在世,必仍只想着避乱而已。”
“这倒也是。”麋威点点头。
忽而笑道:
“原来是世人误会杨公了。”
“时下人人都说杨公克守汉臣之节,故屡屡拒绝曹丕的三公之邀。”
“其实杨公哪里是在意天子姓刘还是姓曹?”
“不过是效仿昔日许子将,当一个大隐于朝的无名隐士罢了!”
“恰如此番那胡居士,名为就辟,实为入洛避乱……难怪杨公与他一见如故呢!”
杨彪听到前面几句,照旧冷笑不应。
直到麋威提及胡昭,才瞪眼吹胡子道:
“无耻蜀贼,何故杀我友人!”
麋威故作诧异:
“杀胡居士的是熊耳山之贼,若非我部下拼死相救,杨公祖孙几要罹难……杨公为何以怨报德啊?”
说罢,还将孙狼招上前来,让他好好给这位“杨公”解释解释。
但杨彪理都不理孙狼,横眉冷对麋威:
“胡孔明乃世外高人,常常与人为善,乡中称贤。熊耳山贼焉能害他性命?”
“老夫虽老,目未盲,心未昏!”
“倒是你主刘玄德,昔年天子被困于许昌不见他来解救。直到曹丕篡位,他才迫不及待发丧,然后妄据神器。”
“岂非欺世盗名耶?”
“也难怪他部下都是如你这般假仁假义之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足下是也!”
孙狼原本被晾在一旁,面色涨红,喉结滚动了几下,想要解释是胡昭出卖他在先。
但听到对方竟连天子和麋使君一起骂,反而感觉辩不辩都无所谓了。
干脆垂手肃立于麋威身后。
而麋威被杨彪指着脊梁骨大骂,非但不怒,反而拊掌轻笑起来。
那笑声在气氛冷寂的庭院中显得格外清晰:
“杨公落难之际仍不忘故主,乃真忠良也!”
“和杨公相比,天下仕宦者皆利碌小人,不足为道!”
又转头对静立远处的部下们道:
“二三子看到没?”
“我早就说了嘛,杨公乃汉室贞良死节之臣,杨德祖为杨公之子,怎会真心为曹操效命?”
“分明是故意怂恿曹操的儿子们内斗,好让曹氏重蹈袁氏在冀州的覆辙!”
“世人都误会杨公父子了!”
“我看杨德祖也是一位汉室忠良,虽败犹荣!”
“杨公教子有方,令人钦佩!”
说罢又对着杨彪一拜。
而诸葛乔、李鸿等机灵之人,更是瞬间会意,也都跟着麋威下拜,纷纷直呼呼杨公父子有忠节,堪为当世楷模。
而杨彪两爷孙听到这里,已经听傻了。
年幼的杨嚣甚至下意识看向祖父,以求证是不是真有这回事。
杨彪足足愣了三四十息,方才拍案而起。
然而骂人的说话刚到嘴边,脑海中不由浮现儿子的音容笑貌。
那个才华横溢,前途无量,本该是自己这辈子最大骄傲的杨修。
因为曹操的嫉恨。
死在了一个士大夫最黄金的年纪里。
自己是什么时候对这天下,对朝廷,对功名利禄彻底失去了兴趣的呢?
大概,就是五年前,看到杨修遗体的那一刻吧。
念及过往,杨彪原本压抑了好些天的怒火,忽地就凉了下来。
默然片刻,杨彪重新落座。
对着似笑非笑的麋威,平静问道:
“你与你主久居蜀中,如何得知我儿为汉室守节之事?”
第246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
杨彪翻脸速度之快,让山里来的孙狼大开眼界。
但麋威啥样的老登没见过?
根本是早有所料的。
“杨公问得好啊!”
“实不相瞒,此事是已故尚书令法正法孝直告知的。”
又是一个已故之人。
杨彪暗自冷笑,面无表情追问:“法孝直又如何得知?”
麋威:“自是昔年刘璋的别驾从事张松张子乔告知的。”
“张、法二公是好友,昔年张公劝刘璋迎陛下入蜀,正是以法公为使者下江陵,并趁机传达许都天子的讨贼诏书。”
“我主为汉室宗亲,得知天子被曹贼欺辱,岂能不顾?”
“当年便抛下荆州基业,毅然入蜀替刘璋抵御曹贼。”
“后来与曹贼北争汉中,陛下甘冒矢石上阵杀敌,险死还生,只因陛下深知讨灭曹贼乃大义所在,不敢顾惜性命!”
听麋威说得掷地有声,杨彪不禁暗吸一口气。
好歹忍住了再次骂人的冲动。
别看麋威说得头头是道。
杨彪作为那段历史的过来人,又长期位于中枢高位,怎会不知对方纯属瞎编?
他甚至猜到对方接下来要怎么圆下去,顿时失去再问的兴致。
但他身旁的杨嚣显然不这么想。
竟迫不及待追问:
“那张子乔(张松)最初又是如何得知的啊?”
麋威故作惊讶:
“此事杨公没有告诉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