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士载打算作甚?”
这次麋威在州部选吏,姜维担任的帐下督有统兵权,军事地位在邓艾这个功曹书佐之上。
但因后者实际上承担了州治中的职权。
真要论起州部众吏的地位,邓艾反而隐隐压姜维一头。
心中难免有些不服。
便见寇封没好气道:
“按原定计划,我此番来增援昆阳的同时,还要用辎车运输木板来此处,便于后续构筑甬道。”
“哪知邓士载却说版筑之法太慢,非要换为鹿角、拒马等军械!”
“偏偏我并非麋使君佐吏,不署州事,争不过他!”
旋即指着正源源不断驶入军寨的辎重车辆。
姜维凝目去看,车上装载的果然都是现成的鹿角等物。
不用猜就知道应该是从叶县那边现搬过来的。
毕竟先前敌骑大举来犯,这些军械在城池周边铺设了好几重。
于是脸色也变得阴沉起来:
“以现成的角围铺设甬道,速度固然快,估计两三日便成。但也容易被敌军损毁,不足以长久坚守。”
“邓士载如此偷懒,莫不是暗中收了曹洪的好处不成?”
第230章 春日社祭
姜维当然是有理由怀疑邓艾的。
毕竟对方是一个投降过来不到半年的魏国吏员。
本身也不是什么有名的乡士、贵胄。
降了也就降了,反了也就反了。
不足为道。
更别说对方还是他的手下败将。
若非麋威格外重视对方,姜维甚至都不打算以表字称呼对方。
寇封此时闻得此言,轻轻跺脚道:
“我亦有此疑虑!来时还跟他争吵了许久。”
“依二位之见,是否要将此事禀告麋使君?”
相比起做事风风火火的二将,马忠沉稳得多,问道:
“邓士载是否有解释为何追求速成甬道?可是麋使君另有安排?”
“这个必然没有!”寇封摇头。
“若是麋使君的安排,哪怕只有一句口令,我也会照办,何必与他多费口舌?”
“就是他自作主张!”
“说什么麋使君的军令是拒魏兵,修甬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又说夏侯霸已成骄兵,还背负父仇,必不肯轻易撤走。”
“不走则有危,有危则曹洪必返身来救,故修甬道宜急不宜慢……总之这邓士载看似振振有词,其实全凭臆想!”
寇封越说越气愤。
但姜维与马忠听到最后,非但没有附和。
反而双双露出惊异的目光。
姜维沉吟了好片刻,才神色复杂感叹道:
“我现在知道为什么麋使君要重用他了。”
马忠深以为然:
“其人远镇后方,却能凭借斥候所探,隔空推断出敌军意图,恍如亲眼所见……如此本领,在魏国居然只是个看守稻田的小吏?”
“得亏伯约俘虏了他,而麋使君慧眼识英雄!否则此人一旦在曹魏得用,岂非我汉室大敌?”
旁边寇封已经彻底听傻了:
“且慢!莫非二位竟也认可邓士载的说法?”
姜维并未解释,而是直接扭头对马忠道:
“我部都是骑兵,可以掠阵,不足以围城。”
马忠立即反应道:
“我来围城!”
“善!”
姜维面色一振,转头拉着寇封往马厩走去,俨然要出营作战。
后者力气不如他大,被迫跟着,嚷嚷道:
“姜伯约!你给我说清楚,要围哪座城?”
姜维:“当然是昆阳城!”
寇封傻眼:“这城不是还在我军手中?夏侯霸才是围城之人吧!”
姜维一把翻身上马,扬鞭指着辕门外:
“那我等就去围了夏侯霸!”
……
两日后,邓艾率领大批郡县辅兵来到昆阳城外的汉军大寨,见到了马忠。
然后便看到了此时昆阳城城外,恍若套筒一般的层层营垒。
最中心一层,是王平所据守的昆阳城。
城外,抛开昆阳背靠的滍水一面不算。
剩下三面,有两面是打着“夏侯”旗帜的魏军营寨。
一面是姜维部所立足的高坡。
而在这三面之外,则是马忠所部的军营。
军营两侧还有鹿角甬道往外延伸,将魏军连带昆阳城整体包了起来。
而那些鹿角,显然是他早前嘱托寇封紧急运来的那一批。
很显然,他的构想得到了马忠等人的全力支持,并立即执行。
否则以寇封先前的态度,肯定不会这么老实听话。
邓艾暗松半口气,入营去见马忠。
两人互相交换了一些军情,邓艾忽道:
“艾,艾入营后,未见骑,骑士。不,不知寇、姜二、二将,何在?”
马忠笑道:
“那二人前日便分头去了滍水上下游烧毁浮桥,抢占容易渡河的洲滩了。”
“如今估计忙着在在洲滩上布置拒马,以迟滞敌骑渡河。”
邓艾闻得此言,终于彻底放松下来。
同时心中暗道,那寇封只是个呈勇的斗将,不足为道。
但姜维、马忠颇知兵机,更有魄力。
若麋威麾下都是这种才俊,上下用命,来日功业必定能比肩关羽,成为汉室栋梁。
特别是那个姜维,年纪轻轻便智勇兼备。
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
只能说后生可畏了。
自己若想求个水涨船高,此时绝不能懈怠。
便暗暗提气,对马忠道:
“修造之事,艾来负责。”
“德信宜速去定陵。勿使敌骑自下游绕行来救!”
马忠抚掌道:
“我正有此意!”
……
古人敬畏天地,所以祭祀天地。
祭祀者,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土地丰收。
而作为大地神格化的具象,“社神”自先秦时便是古人四时郊祭的主要对象之一。
这当中,又以春天的社祭最为隆重,简称“春社”。
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汉代,除了民间普遍有“春社”的习俗外,更有官方层面的祭祀。
比如去年秋冬之时,刘备让司空麋竺在成都郊外营建祭坛,便是为了四时郊祭所用。
而眼下南阳这里,虽没有大规模营建夯土祭坛。
但作为荆州大牧,关羽自然不会轻视这种传统。
早就让长史杨仪到淯水边上搭建临时祭坛,以备本年的春社。
这日,关羽亲自到场主祭,以麋威为副祭。
荆州各郡的长吏,乡贤、士族头面人物,悉数到场。
不过,就在繁琐的仪式结束,开始饮宴之际。
麋威却忽然引着一个面相清隽的中年儒士来到场中,亲自奉酒敬拜,颇见礼重。
场间士人,沔南的大多不认识此人,只是暗自观望。
倒是沔北特别是宛城一带的,纷纷惊呼“杨府君”的名号。
可眼下南阳太守分明是副军将军寇封。
何来什么“杨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