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45节

  却已经引起了曹丕不满,隐隐作色。

  徐庶见状,反而不再多想,昂然道:

  “临战之际议论军事得失,并非御史中丞的职责。”

  曹丕显然不满意这个回答,冷声道:

  “那便抛开御史中丞的职责,以食禄者的身份来谈论军事!”

  徐庶昂首不改:

  “刚刚诸公已经将军事得失议论得很清楚,臣没有更好的见解。”

  此言一出,非但曹丕彻底作色,就连在场公卿也纷纷侧目。

  徐庶这一而再再而三顶撞天子是几个意思?

  嫌官位太高还是嫌命太长了?

  不过,就在曹丕的怒火将要爆发之际,徐庶语气一转,道:

  “臣虽不懂军事,但去年入蜀,却对蜀中人事有所了解。”

  “好比说这次偷取方城的麋威。”

  “其人为东海麋子仲嫡长,少无令名,蜀中上下一直不以为俊才。”

  “直到四年前江陵之役,突然展露才能,才得到关羽赏识。”

  曹丕听到这,面色稍缓:

  “所以卿认为麋威乃心腹大患,需要速速除之?”

  徐庶这下算是听明白了。

  曹丕其实已经默许了辛毗这个速战速决的军事建议。

  他只是对附议的曹洪有所忌惮而已。

  于是应声道:“当然不是!”

  “麋威虽有才能,却不过寻常州郡之才,岂能与陛下的满堂高贤相提并论?”

  “若无关羽在南阳张势撑腰,谅那麋威手底下一群乌合之众,岂敢阻挡中原雄师?”

  见曹丕暗暗点头,徐庶暗松一口气,话音不停:

  “所以愚以为进军与否,不该只盯着方城得失。”

  “还得看关羽,看宛城。”

  “若关羽已得宛城,那么仓促发兵,反而容易遭遇关羽伏击,动摇国本。”

  “反之,关羽无暇顾及方城,则有望速败麋威,转危为安。”

  曹丕这才颔首:

  “卿这是持重之言。”

  “不过卿还是没有明言,朕到底该不该应允了曹子廉和辛佐治所请,速速发兵,以及若要速速发兵,以谁为将。”

  话题又绕回来原处。

  若徐庶只求明哲保身,此时就该继续装糊涂。

  但此刻他心意已决,再无他想。

  紧接着道:

  “臣不敢妄言大将,但臣以为既然辛佐治也未否决以夏侯霸为先锋,那陛下何不直接应了曹骠骑所请?”

  “正如刘子扬方才所言,用人不疑!”

  此言一出,众臣再次侧目徐庶。

  却不同于刚刚略带不屑,而是各有所思。

  尚书台的两位长吏,陈群和司马懿,甚至对视了好一会。

  似乎在互相打眼色。

  很显然,徐庶跟刚刚的董昭一样,也在故作糊涂了。

  曹洪的上表是后附于辛毗的。

  前表怎么反驳后表的提议?

  谁知道这两人私下有没有充分沟通过?

  然而,正如方才曹丕没有指出董昭的“糊涂”,反而找徐庶来转移话题一样。

  这一次,曹丕同样没有指出徐庶的“糊涂”。

  同样再度转移话题:

  “卿可知广成关乃洛阳南屏?”

  徐庶:“洛阳八关,天下皆知。”

  听到这句像是废话一般的言语,曹丕非但不恼,反而露出一丝明悟:

  “卿的意思是,关羽麋威同样知道广成关守军不可轻动,所以会在这个方向疏于防备,更注重方便西边的许昌。”

  “如此,却正好反其道而行,让曹子廉大声于东,而让夏侯仲权速击于西?”

  徐庶立即拜道:

  “臣愚钝,只有这等粗浅的声东击西之计了,还望陛下勿怪!”

  “哈哈哈哈哈哈……”

  继刚刚司马懿进言之后,曹丕第二次失态大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卿既知敌,又量力而行,可谓明智!”

  其后当场拍板,以夏侯霸为前部,出广成关南下,奔袭昆阳、叶县,以试探方城虚实。

  而此刻满堂公卿,早已经通过方才廷辩看清天子心意。

  什么用人不疑,什么洛阳安危,什么私德公心,反而都不足为道了。

  ……

  片刻后,徐庶跟随人流离开宫城。

  刚刚要登车回家,身后忽然有人喊住了他。

  一回头。

  正是联袂而来的陈群和司马懿。

第215章 事出反常

  “元直往日不鸣,不料今日竟学楚庄一鸣惊人啊!”

  陈群似笑非笑走来。

  司马懿落后半步,笑容就明显得多。

  指着徐庶心口道:

  “我看这方寸之地,藏着六韬三略呢!”

  徐庶心弦又是一颤。

  但经历刚刚的大场面,此时就从容得多了。

  顺着司马懿所指,自嘲起来:

  “六韬三略是没有的,六神大乱倒是真的。”

  “陈公!司马公!我徐庶什么能耐,旁人不知,二公还能不知?”

  “今日若非卷入刘子扬和董公仁之争,哪有我说话的份?”

  陈群和司马懿对视一眼。

  上前握着徐庶的手,道:

  “元直啊,此间只有你我三人,司马仲达是个慎密的人,我也不喜欢背后嚼舌根。”

  “你跟我说句实话,你果真有在搜集曹子廉骄纵不法的证据?”

  我啥时候说过曹洪骄纵不法了?

  徐庶心中冷笑,面上却故作忐忑:

  “不瞒二公,此事我实在为难。”

  “查吧,到底是有功的大将,陛下的亲族,我若为此白于陛下,是否有离间天家的嫌疑?”

  “不查吧,都中早有传闻,而我为陛下特进的御史中丞,若不作为,岂非辜负陛下厚爱?”

  “这真是查亦不是,不查亦不是,难啊!”

  司马懿闻声上前对陈群道:

  “令君就别再为难元直了。”

  “曹子廉之事涉及天家,谁不希望避嫌?”

  “司马公知我!”徐庶顿时露出感激神色。

  “不过元直。”司马懿语气一转。

  “若真到了大义分明之时,如你我这些深得圣眷之人,切莫辜负朝廷才是!”

  徐庶连连俯首称是。

  而司马懿则趁机看了陈群一眼,见后者暗暗点头,才道:

  “说起来,钟廷尉不日将在家中设宴,款待都中名士。元直与他为同郡人,可有得到邀请?”

  廷尉钟繇要在家中大宴名士?

  作为勉强够到曹魏核心决策层的边缘人士,徐庶瞬间意识到这件事不简单。

  钟繇何许人也?

  曹操担任魏王的时候,钟繇就是他的相国。

  若非四年前被魏讽之乱牵连,君臣有所猜嫌,此时高低是个三公。

  说不定还要录尚书事的。

  当下时过境迁,钟繇颇得曹丕青睐。

  恰逢贾诩去世,太尉之位刚好空了出来。

  而钟繇作为九卿之一的廷尉,距离那个位置也就一步之遥……

  想到此处,徐庶再次直指心口自嘲:

首节 上一节 245/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