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179节

  还招募了几个当地的氐人当向导。

  说是先前就有意南下武都投奔刘备。

  只是尚未来得及渡过渭水,郭淮和张既就来了。

  麋威与向导一番交流之后,打听到几条重要的情报。

  首先是祁山方向的消息。

  原来春耕过后,诸葛亮便命梓潼太守张翼督军粮草和兵员,北上祁山道增援赵云。

  其后两人仿照刘备先前的做法,继续招募氐人甚至汉民南下,以充实武都人口。

  甚至有说法,赵云已经重新夺回了西县和卤城,将郭淮赶回上邽。

  几位氐人向导就是因为获悉此事,才同意来投军的。

  不过涉及魏军军事层面的细节,就不是几个普通人能打听到的了。

  倒是张既阵亡后,郭淮将战略重心从渭南转移向渭北,是有迹可循的。

  一是此时略阳县以西、以南,一直到渭水边上,开始大量修筑亭驿,烽火台等军事设施。

  据说魏军还在亭驿之间立木为栅,形如甬道。

  里里外外围出了三层封锁线。

  二是与之相对应的,原本张既在临渭以西四城之间修筑的工事,悉数停工。

  前者的人力物力就是从后者那里抽调过来的。

  而麋威从陈仓方向绕路过来的,不难猜到郭淮的动机。

  关中的粮、员都调去防御张飞和魏延了,陇右暂时接应不上,只能自谋出路。

  只是郭淮这乌龟壳修得比张既还要厚,还要苟。

  也不知是不是被张既之死给吓到了?

  总之。

  此时围绕广义上的秦岭一线,汉魏之间已经形成了多路南北对峙之势。

  最东边的荆州,关羽和夏侯尚对峙于南阳。

  其后一路往西。

  魏延跟张郃对峙于斜谷。

  张飞跟某位魏将对峙于散关。

  赵云和郭淮对峙于祁山以北的陇右。

  两边就像磁铁一般,围绕着千里秦岭,紧紧吸附在一起,轻易松不开。

  除非刘备马超在河西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或者大败。

  否则两边很可能会长期对峙下去。

  想到这一点,麋威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明明大局上的走向,对自家都是有利的。

  但具体到自己这部人马,反而有家难回

  散关道是这样。

  褒斜道是这样。

  就连陇右,也是这样。

  真就是奔袭一时爽,撤退火葬场呗!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

  涉及高层次的军事情报,单凭几个本地氐人的道听途说,作不得准。

  不过是无奈之下的胡猜乱想罢了。

  为了获得更确切的情报,麋威亲自带人往南往西侦查。

  但很快就遭遇挫折。

  魏军甚至不允许本地人靠近最北的那条甬道。

  一旦到了弓弩射程,就地射杀!

  而这样的甬道,后面还有两条。

  “这郭伯济是真能苟啊!”

  回程的路上,麋威忍不住吐槽道。

第156章 谁的主场

  关中,扶风,隃麋。

  游楚神色匆匆地走入县寺,不与任何人说话。

  直到看见正在写信的杨阜,才急声道:

  “蜀贼见汧县有了防备,割了些生麦便往西逃了!”

  杨阜搁笔,讶声道:

  “竟这般干脆利落?”

  游楚重重颔首:

  “麋威为将,颇有决断,更兼胆略。”

  “那日我看他亡命追杀张公的时候,便已多少料见今日情形。”

  “故而关中群贤,我只来求义山一人!”

  “因为我知义山也有决断和胆略的。”

  杨阜闻言并未谦辞,只是凝目肃声:

  “你那日说得对。”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若今日你我不杀此贼,他日故乡便不复为魏土!”

  又指着脚下道。

  “此地叫隃麋。”

  “隃通逾,逾麋逾麋……这不正是上苍提醒我一定要追上那麋威吗!”

  游楚微微一怔,肃声拱手道:

  “愿为义山前驱,逐鹿擒麋!”

  “不需要你前驱!”杨阜断然摇头。

  “我此番督郡卒跨郡穿县索敌,已经违背诸位将军的节度。”

  “后续粮秣军械,只能依赖你这位‘督军粮御史’照应一二。”

  “偏偏陇右乏食,大军作战,辎重不可失。”

  “你若真想助我,回陈仓吧!”

  游楚去过陇右,对此深有体会。

  便道:“义山且安心去讨贼,我自会替你护住身后!”

  “不过将军杨秋日前已进驻陈仓,我若在彼处,难有施为,还是留在隃麋更方便操作!”

  杨阜想了想,赞同。

  又道:“我部只有一千人马,都是武都旧人,虽然熟悉地理,却不足以在塬沟之间堵住贼寇。”

  “还须你发驿马去陇右,通知郭使君另遣一部人马北上,与我南北夹击蜀贼,那就万无一失了。”

  游楚:“此事容易,今日必发信!”

  这之后,杨阜调度兵马,宣明此行利害所在,鼓舞士气。

  翌日朝食之后,全军离开隃麋,以急行军的姿态溯汧水北上。

  在汧县附近稍作休整,便迅速翻过陇坂,进入了阔别多年的陇右。

  一直行至街亭附近,杨阜才改急为缓,停下扎营。

  一边发信使南下知会郭淮,与游楚走渭水通道的信使形成双保险。

  一边远发斥候,四出侦查敌情。

  同时命人在街亭寻一处险要修筑营垒,以作屯粮之地。

  营垒修成不久,郭淮有了回复。

  说已经知悉敌情,正加紧调兵北上。

  另已获悉蜀贼在略阳县周边出没,建议杨阜沿着略阳川南下,以压迫敌骑周旋的空间。

  杨阜大喜,再次出动。

  但行军反而越发谨慎。

  命士兵分作前后两部。

  前部披甲重行,往前开道,以便随时接战。

  后部卷甲轻行,节省体力。

  隔天轮换。

  又让麾下仅有的数十骑四散开来,尽可能扩大侦查搜索的范围。

  他很清楚此战双方的优劣所在。

  自己带来的郡卒虽然缺少战马,但胜在数量多且是本地人,有保护故乡的决心,自带主场作战的优势。

  而敌军除了骑兵机动优势,其他一无是处。

  只要自己谨慎行军,对方便无机可乘。

  最终等郭淮的兵马北上,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夹,对方必死无疑。

  这日,杨阜追至略阳县治近郊一处塬下,正在检查马粪的新鲜程度。

  忽有斥候来报,数里外的一处山坳中有大量人马的动静。

  杨阜二话不说,急行直追。

  哪知到达之后,却不见任何敌军。

  只有一群正在溪边饮马的氐人农夫。

首节 上一节 179/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