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并不在意孟达,只死死盯着另一边的麋威。
后者在看到骤然出现的魏平时,有恍然之色,却不见多少忧虑。
只是迅速聚拢各部,准备迎接冲击。
姜维心道,莫不是故作镇定,以稳固军心?
但很快,姜维就知道为什么麋威不慌不忙了。
因为从塬上冲出来的魏平部,只有不到两百骑!
而汉骑虽然已经死伤不少,但因为麋威调度得当,加上赶来汇合的马忠部,依然有超过六百骑存活。
根本不需要害怕!
一个时辰后。
啪嗒。
麋威将一颗冻住的人头丢到了姜维身前。
上面凝固着魏平怨愤的表情。
“知道输在哪里吗?”
姜维瞥了一眼魏平的死相便立即移开视线。
强压住恐惧,从喉咙里挤出声音:
“误用马铠,急于斩将,疏于调度。”
“总结得不错”麋威点点头。
“不过你不仅仅是急于斩将,更是急于立功。”
姜维面色一白。
麋威:“我没猜错的话,张既给你的军令,应该是去南边截住马忠部吧?”
“等你以优势兵力歼灭或击溃马忠,再汇合同样击败了马岱的魏平,便可从容自我身后抄截。”
“那时我失去左右掩护,又没了退路,在这峡谷之内,便成了釜底游鱼,瓮中之鳖,随意拿捏。”
说着,麋威蹲下直视姜维双眼。
“我说的,对吗?”
姜维抿了抿嘴。
麋威又指着脚下的脑袋道:
“可因为你违令出击,魏平无法确定你部能不能挡住我部。”
“一旦挡不住,我便可顺势继续南下,或反过来包抄魏平。”
“而更关键的是,最南边的马忠,是没有任何阻挡的。”
“他可以随意去往下游猎杀,而魏平却不能坐视不理。”
“因为张既就在那里,对不对?”
这次姜维干脆移开了视线。
麋威嘴角翘起:
“所以魏平宁愿放弃围杀马岱,也要分兵南下救援。”
“可惜你败的太快,他的救援成了送死。”
“顺便泄露了张既的真实行踪。”
“伯约啊,你真是我福将!”
姜维听到这里,身体禁不住瑟瑟发抖。
明明自己没有透露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可对方还是通过蛛丝马迹,一眼看穿。
不但看穿了自己,还摸清了张既的虚实!
而他姜维,因为急进,反将己方最大的弱点暴露了出来!
片刻后
麋威清点完存活的人马,只剩三四百骑能继续参与战斗。
余者或是阵亡,或是重伤。
不久,马岱也率领残部归队,却只剩十余骑,人人挂彩。
马岱自述,他部一到冀县北部就遭遇魏平伏击。
若非后来魏平突然分兵南下,自己险些要阵亡。
不过相比起摔断了肋骨的关兴,马岱却只算皮外伤了。
关兴为麋威掠阵,挡住了不少致命冲击,却也不幸摔下了马。
已然无法参加接下来的战斗。
麋威让詹思服护着伤员先行撤离。
关兴并未拒绝,只是担忧道:
“师善不休整一番再战?”
麋威毅然挥鞭东指:
“张既能屈能伸,非常人也。”
“若不乘胜追击,只怕明日他便会躲进城中,今日二三子的牺牲便白费了。”
“既如此,只争今朝!”
第150章 或喜或怒(本章k)
渭水在陇右的上游有数条分叉。
其中主干流经冀县、新阳,自临渭入关。
而南支则流经上邽,最终汇入主干,也是经临渭入关。
冀、新阳、上邽、临渭。
这四城共同组成了陇右渭水的城市防御圈。
自开春以后,张既便有意强化四城之间的防御工事。
沿河修筑甬道、烽火台,以保护关内西运出陇的重要通道。
不过这种规模的工事,并非一蹴而就,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偏偏此时陇右既缺人,又缺粮。
更有“蜀贼”四处骚扰。
不胜其烦。
张既不愿坐以待毙,决定亲自入关请援。
这却吓坏了游楚,赖死赖活要来护送。
直到一处能遥遥望见临渭城的烽火台,游楚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却仍不肯离去,非要亲眼看着张既的人马入城才走。
张既佯怒道:
“虽说你是代行的太守,却也是我在本地唯一能倚重的二千石,速速回去,莫要负天下!”
游楚昂然道:
“天下可无游楚,却不能无张公。”
“故游楚可负天下,独不能负张公。”
“况且若张公算无遗策,则你我皆安,何必速归?”
张既闻言叹道:
“天下间哪有完美的计策!”
“只是我被逼到了墙角,不得不死中求活而已!”
“而且不瞒你说,此战到底能不能诱杀贼将,本就是五五之数。”
“与其说是伏击,不如说是掩护我东行。”
又指着河岸边尚未成型的半截甬道,道:
“我离开这段时日,你莫要懈怠,尽快填补甬道空缺。”
“昔年我跟从先帝(曹操)入潼关讨伐马超韩遂,彼时敌骑也是如今日蜀贼一般,驰骋如风,往来劫掠。”
“那时先帝便循河为甬道,步步为营,一路通向渭南,以抵消敌军骑兵的优势。”
“如今蜀贼之众虽远不及昔年马韩,但我军也因缺粮而军心浮动。”
“修此甬道,不仅仅是为了稳固粮道,更是为了稳固士气。”
游楚连连称唯,其后拜别张既,仍是坚持要目视对方入城才走。
张既无奈,只能率领随行的百骑先行一步。
但尚未走远,上游方向忽然传来隆隆的马蹄声。
张既隔得远,看不清是哪一部人马,未加防备。
但停留在烽火台的游楚,因地势高,很快就看清一面“麋”字旗。
“快,快点燃烽燧示警!”
游楚立即催促台上戍卒。
然而戍卒们却未立即行动,反而面露彷徨之色。
游楚看着这些明面黄肌瘦的戍卒,忽而理解了张既为什么要以身犯险。
却也顾不得多想,急声道:
“临敌不点烽燧,当斩!”
“点了烽燧,蜀贼或会惊走,能活!”
“纵然不走,你等绑了我投贼,亦能活!”
说罢,喝退左右,又自解佩剑,束手登上烽火台。
戍卒见他如此坦荡,一时也无话可说。
总算将烽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