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刘备则自督余下大军,沿着西汉水溯游北上武都郡腹地,在下辩附近与南下的氐人各部会盟。
麋威自然是跟从天子车驾的。
进入武都地界后,眼前的景色豁然一改。
苍莽的巴山,清秀的蜀水,统统被抛在脑后。
取而代之,是越发高耸的峭壁,越发险急的深涧。
不少地方根本无路可走,只能沿着前人开凿的栈道谨慎前行。
有时遇到年久失修的地段,还得停下来现场伐木修路。
行进速度着实不理想。
但跟这些自然环境带来的障碍相比。
更大的麻烦来自于武都郡人烟稀少。
尽管按照原本历史,武都郡要一直到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才被拿下。
可这不意味着在此之前,曹魏就实控了这片陇南区域。
因为早在汉中之战时期,曹操担心武都被刘备所得。
于是命令武都太守杨阜将本地的汉民、氐人内迁关中,合计万余户。
就连杨阜本人,也将郡治侨迁到关中扶风郡郡治槐里的西侧,另建一城,俗称“小槐里”。
这还没完。
后来曹操退出汉中,担心刘备趁机攻取武都。
便在雍州刺史张既的建议下,利诱武都氐人北上出居扶风、天水界。
前前后后,共迁走了五万余部落
自此之后,武都郡成了一片不亚于汉中的白地。
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
在这种地方行军,大军难以获得补给。
只能依靠后方河道往前输送军资。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诸葛亮北伐会如此艰难,总是缺兵少粮的原因。
那么回到眼下。
经过一段艰难的行军之后。
在入冬之前,刘备的天子车驾,所谓“黄屋左纛”,总算驶入了下辩城。
不出意外,郡城早已废置。
只有郡府还残存部分完好的房屋,临时充作刘备的“行在所”。
不过刘备这辈子什么样的苦没吃过?
所以不以为意,立即遣斥候和信使北上,打听氐人各部到达了哪里。
很快,斥候南归。
却带来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
氐人突然拒绝南下下辩!
第137章 惊弓之鸟
麋威来到郡府行在所,众臣将正汇聚一堂,气氛沉重。
这次北上结盟,本质上是抓了曹魏东西不能相顾的一个时间窗口。
可不管是安定卢水胡还是凉州卢水胡。
包括那个实际上是山贼头子的冯翊豪帅郑甘。
都不可能是曹魏正规军的对手。
指不定冬天未过完,动乱就会平息。
等曹魏两边腾出手来,再想插足陇右,难度将倍增。
这时刘备指着何宗道:
“卿为大鸿胪,氐人失约,有何说法?”
何宗忙道:
“臣昨夜算了一卦,乾下而巽上,乃是‘小蓄’之卦。”
“《彖》曰,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这说的便是,乌云密布却不下雨,阴盛而阳衰,时机尚未成熟,君子不宜轻举妄动。”
此言一出,除了麋威的表情有点难绷,其他人再度陷入失望的状态。
没办法,这年代玄学就是这么流行。
麋威当初魂穿“加载”的时候,不还有蜀中大巫说他被邪祟附体?
虽然站在他的角度来说,倒也不完全错误……
总之,何宗的意思很明确,建议刘备就此打住。
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
然而刘备年已花甲。
这次北上结盟,更是从去年就开始筹划。
到底还有没有下次机会,谁能保证?
终究意难平!
于是转向身边诸将。
而作为首席谋臣的黄权,当仁不让上前道:
“臣也认为北疆敌情不明,确实不该轻举妄动。”
“但,也正因敌情不明,所以更要加派斥候查探清楚,至少要知道氐人到底因何拒绝南下,再行决断。”
“卿此为务实之言。”刘备点点头,又看向赵云。
赵云振甲道:“臣愿亲率轻骑北上,替陛下摸一摸氐人的底细!”
“善!”
刘备又看向其余诸将。
但转了一圈,最终落在麋威身上:
“卿早在去年便断言雍凉必乱,如今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侧目。
麋威心道,老刘装都不装了,看来是真急眼!
忙道:“臣认为诸公所言甚有道理。如今当以探清北情为先。在此之前,不过徒作猜想而已。”
刘备摆手道:
“无妨,猜想就猜想,便是加派斥候,也总要分个主次方向不是?”
此言倒是有理。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嘛。
于是稍作思量,道:
“臣以为,氐人拒绝南下,无非是三个原因。”
“一是苏则已经平定了凉州卢水胡诸部,而氐人畏惧其兵威,不敢再南下结盟。”
“二是曹真、张郃已经平定了安定卢水胡,且作出出兵陇右的姿态,氐人同样畏惧。”
微微一顿,继续道:
“若是第一条,应当即刻发信使通知马骠骑。”
“一则谨防被苏则裹挟羌人所伏击,二则羌道距离凉州更近,方便探知那个方向的敌情。”
“若是第二条,关中距离此地遥远,又有陇右数郡阻隔,只怕难以探清。”
“何妨一边北上查探,一边通知汉中魏镇北出褒斜道刺探关中情势,并在必要时稍作牵制?”
刘备听得连连点头,但见麋威戛然而止,皱眉道:
“第三个原因呢?”
麋威微微吸气,道:
“这第三个原因,是臣根据过往经历臆想的,不足为凭,仅作补充。”
“臣前日问孟议郎关于蒲桃酒的事,方知西域商道早在建安年间便断绝。”
“陇右羌、氐各部杂居于山河之间,久不闻关内王事,恰如南中和东三郡。”
此言一出,站在人群角落里的孟达猛一哆嗦。
不过无人在意。
“这倒是让臣想起去年末行经上庸入蜀之时,曾有山民拦路。”
“一问方知,其人久居世外,非但不知曹丕篡汉,甚至连曹操身故都不知,还以为孝愍皇帝尚在御极呢。”
说到这里,在场的聪明人纷纷反应过来。
黄权神色一振,道:
“麋师善所言虽是臆测,但不无道理!”
“毕竟雍凉卢水胡之乱乃是积年旧患,非一时三刻可平定。”
“而曹氏曾大量屠戮氐人豪帅,彼辈早成了惊弓之鸟,或许因为曹军有所异动,误判了情势!”
有黄权发声支持,麋威的建议很快一致通过。
其后数日,斥候、信使四下奔走。
赵云更是亲率一部北上摸查。
而刘备作出决断之后,反而平复下来。
拉着麋威去观摩《西狭颂》石刻,还特意将碑文抄写下来。
数日后,刘备尽兴而归,而各方斥候也将情报汇聚到下辨。
结果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原来氐人果然是误判了情势,所以拒绝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