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93节

  那么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不然西进战略就穿帮了,俄国人只要将密约泄露出去,英法普三国就会死死的盯着我们。

  如果他们从海上发起进攻,那么可供选择的登陆点就多了,奥斯曼帝国黑海沿岸的港口城市都有可能。

  从军事上来说,这三条进攻路线都是可行的,俄国人可能会选择其中的一两条,或者是三路一起进攻。”

  在英法不干预的情况下,俄国人的选择太多了。腐朽的奥斯曼帝国到处都是漏洞,根本就是防不胜防。

  一旦英法干预,海路进攻就不存在了。黑海舰队欺负一下奥斯曼海军还可以,遇到英法海军就只能送菜了。

  对奥地利来说,最令他们为难的就是俄国人沿着巴尔干半岛打过去,要是让俄国人占领了多瑙河流域,再让他们退出去就难了。

  至于盟约,从签订那一刻开始,就是用来撕毁的。只要利益足够大,任何联盟都是不靠谱的。

  梅特涅想了想说:“西进战略绝对不能够暴露,要是引起了各国的注意,我们想要统一南德意志地区就难了。”

  众人纷纷点头,为了西进战略奥地利已经付出了太多,要是在关键时刻暴露了,那就亏大发了。

  奥地利想要的统一南德意志地区,不是要打烂南德意志地区。

  如果突然袭击的话,在带路党的帮助下,第一时间占领了慕尼黑,基本上就可以宣布战争结束了。

  本质上来说,西进战略就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奥地利对这些邦国政府主要是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只是辅助。

  如果计划暴露,在列强的支持下南德意志邦国和奥地利死磕到底,就算是赢得胜利,最后也是得不偿失。

  如果双方的血流多了,想要统治这些地方就难了。奥地利兼并南德意志是为了增强国力,可不是为了增加麻烦。

  拉德斯基元帅想了想说:“那么我们就只有两种选择,其一立即发动西进战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只不过这样一来,法国人干预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要准备和法国人先打一仗。

  其二、继续执行备选的巴尔干战略,给外界释放烟雾弹。

  只要我们在巴尔干半岛挑起了战火,就算是俄奥密约泄露,英法也会被我们误导。”

  现在动手显然不符合奥地利的利益,这是替俄国人充当背锅侠。奥地利把法国挑了,就算是有英国人支持,奥斯曼帝国同样挡不住俄国人的兵锋。

  释放烟雾弹也不容易,挑起战争容易,平息战争就难了。没准英法联军寻俄国人晦气前,先跑过来拿奥地利开刀了。

  费利克斯首相神色严肃的说:“这种情况我们早就料到了,一旦俄国人采取军事行动,我们也立即跟进,他们要沿着巴尔干半岛进攻可以。

  不过多瑙河流域两公国,我们也必须要派兵占领。不能让俄国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只要俄土战争不能速战速决,他们就离不开我们的支持,这个时候俄国人是不会违约的。”

  弗朗茨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这就行了。任何战略都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作为皇帝自然不能冲在前面,必须要留下缓冲的余地。

  万一中途发生了什么变故,致使计划失败,也得要有人背黑锅啊?内阁就是最适合的选择,政治就是这么的残酷。

  当然弗朗茨是一个好老大,帮他背了黑锅也没事,最多也就是被赶回家混几年,风头过了还可以再回来。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发生了不要太多。几乎每一个成功的皇帝,都这么玩儿过。

  ……

  1852年3月28日,继俄国人之后奥地利也向奥斯曼帝国递交了战书,近东战争扩大了。

  君士坦丁堡

  接到俄国人和奥地利的战书过后,苏丹政府放弃了最后一丝期望,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同样也针锋相对的向两国宣战。

  从勇气上来说,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还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没有在这个时候退缩。

  理论上现在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麾下已经有百万大军了,在英法的支持下,换上了现代化的武器,作为防守的一方,他们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英法代表怎么说,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派出援兵?”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关心的问道

  外交大臣回答道:“陛下,英法代表都表示要支持我们,不过派出援军还需要一定时间。

  如果我们同意的话,英法海军可以立即进入黑海,压制俄国人黑海舰队。

  英法还同意,让帮助我们训练军队的教官加入到这场战争中,不过他们必须要以指挥官的身份参战。”

  请神容易送神难,请英法舰队进入黑海容易,要让他们离开就难了。

  压制俄国人的黑海舰队只是一方面,对英法来说控制黑海海峡,还可以增加他们在奥斯曼帝国的话语权,这伴随着大量的经济利益。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眉头一皱,他知道英法的援助不好拿,之前没有提条件,那不是在这里等着么?

  在近东战争爆发前,奥斯曼帝国能够做出的让步,怎么有战争爆发后大呢?

  现在是穷图匕见了,英法派出来的军事教官以指挥官的身份参战,这是在向奥斯曼政府要军队指挥权。

  一旦苏丹政府做出了妥协,未来奥斯曼帝国想要摆脱英法的控制就难了。这是一个阳谋,那怕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明知道前方有坑,也必须要跳下去。

  “告诉他们,只要英法的援军能够提前赶来,我就同意了!”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咬牙切齿的说道

  对他来说,答应这样的条件无疑是尊严受到了侮辱,可是现实没得选择。

  近东战争爆发,奥斯曼帝国离不开英法的支持。武器装备需要英法提供,军费需要英法提供,想要赢得战争还要英法的援军。

  ……

  1852年3月28日,俄军在高加索地区发起了进攻;3月29 日,俄军进攻多瑙河流域,同日奥地利也出兵多瑙河流域。

  面对俄国人和奥地利的同时进攻,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自治政府,非常干脆利落的投降了。

  替奥斯曼帝国血战是不存在的,罗马尼亚人可没有为苏丹卖命的意思,他们反抗奥斯曼帝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第178章 奥斯曼帝国危机

  近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伦敦已经是第三天了。即便是早有思想准备,接到这个消息过后,英国政府高层还是头疼了。

  就连很少插手政治的维多利亚女王也坐不住了,在白金汉宫召开了高层会议。

  维多利亚女王开口问道:“近东战争爆发,俄国人和奥地利搅和到了一起,奥斯曼人这次的麻烦大了,要保住我们在近东地区的利益,政府打算怎么做?”

  奥斯曼帝国积威已久,即便是在这个年代已经没落,虎威还是有几分的。加上奥斯曼政府刚刚完成了体制改革,表面上看来他们已经是一个现代化帝国。

  在维多利亚女王看来,奥斯曼帝国就算不是俄罗斯和奥地利的对手,他们有那么大片国土面积,还有百万大军在,最多也就割点儿肉,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这也是欧洲的主流观点,奥斯曼帝国有多虚弱,根本就没有人知道。

  早有准备的约翰-罗素首相回答道:“女王陛下,我们已经和法国联手了,准备一起干涉这次战争。”

  阿尔伯特亲王质疑道:“首相阁下,这次是俄土战争和以往不同,奥地利人也参战了。

  就算是和法国人联手,我们想要令他们妥协,恐怕也做不到吧?不然这场战争根本就打不起来!”

  维多利亚女王不喜欢参合政治,阿尔伯特亲王就不一样了,英国的很多重大决策中,都有他的影子。

  约翰-罗素解释道:“亲王殿下,俄国人和奥地利的联手只是暂时的,因为利益的关系早晚都会分道扬镳。

  我们现在的敌人是俄罗斯,奥地利可以先放到一边去,他们的胃口也就那样,就算是把巴尔干半岛送给他们,他们也吃不下去。

  政府准备和法国人联手,支持奥斯曼帝国和俄国人打下去,奥地利外交部就可以搞定了。”

  出兵干预近东战争?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英国人一开始都没准备亲自上场。

  历史上英国人出兵参与克里米亚战争,那是建立在奥斯曼帝国顶不住了,法国人又愿意充当主力的情况下,才出兵参战的。

  现在奥斯曼帝国的百万雄狮还在,没有开打之前,谁知道这些部队都是样子货呢?

  英国政府内部很多人都认为,只要给奥斯曼人提供贷款,再卖点儿武器装备给他们就够了。

  当然,派出海军帮忙是可以的,将触角深入黑海海峡,也是符合英国人利益的。

  陆军对上俄国人,他们没有自信,海军压制住俄国人的黑海舰队,他们可不怂。

  ……

  巴黎

  相比英国人,拿破仑三世就要积极多了。在他看来近东战争,完全就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佳机会。

  要是能够击败俄国人,报伯父当年的滑铁卢之仇,他就可以获得庞大的政治资本。

  打输了也没有关系,反正仗是在奥斯曼帝国打的,还可以甩锅给盟友,只要法军能够取得几次胜利,拿回来做宣传就可以了。

  拿破仑三世关心的问道:“鲁埃,英国人怎么说,有没有准备和我们一起出兵?”

  鲁埃回答道:“陛下,伦敦政府还在犹豫之中,初步判断他们是准备在幕后支持奥斯曼帝国,不准备亲自出兵参战了。

  不过,我们要是出兵支援奥斯曼人,英国人也是支持的,他们还想在战场上教训一下俄国人。”

  这个结论做出的相当草率,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战败,英国人当然可以不上场了。要是奥斯曼军队遭遇大败,英国人还能坐的住么?

  万一奥斯曼帝国凉了,他们前期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不说,就连他们在地中海的利益也会不保。

  拿破仑三世敢出兵干预近东战争,也是建立在奥斯曼帝国拥有一定实力的情况下,不然让他们单挑俄国人,实际上法国人也很怂。

  没有别的原因,灰色牲口的数量太多了。量变引起质变,当年拿破仑都被俄国人用数量给堆死了,加上还有一个奥地利帝国,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哼!”

  拿破仑三世冷喝一声,表达了自己心目中的不满。英国人摆明了是让他们做出头鸟。

  “告诉英国人,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奥地利。如果不出兵支持奥斯曼帝国,恐怕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听到他们战败的消息了。”拿破仑三世想了想说

  利用外交手段拆分俄奥联盟,对英国人来说非常的重要,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也未尝不可。

  可是对拿破仑三世来说,就不一样了。舞台都已经搭建好了,观众们都在台下等着看戏了,总不能突然说不演了。

  拿破仑三世既然是以拿破仑继承者上位的,那么替伯父报仇就是天经地义,法国民众都在看着他,容不得他后退。

  没有办法,这个年代的法国民众就是这么的任性。既然拿破仑三世继位前向大家许诺了,就必须要兑现。

  历史上拿破仑三世就是这么干的,克里米亚战争终结了俄国人的欧洲霸权,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陛下,如果俄国人和奥地利真的联手了,在近东地区我们恐怕难以击败他们。”鲁埃提醒道

  副皇可不是白叫的,万一打了败仗他就是背锅侠,防微杜渐是必须要准备的。

  “放心,他们不可能真心联手的,以俄国人的胃口,奥地利根本就不敢让他们获得黑海海峡。”拿破仑三世肯定的判断道

  一个太过强大的俄罗斯帝国不符合奥地利的利益,俄国人吞并了奥斯曼帝国,奥地利的压力就大了。

  ……

  巴尔干半岛

  1852年4月11日,奥地利政府和俄国政府经过一番磋商过后,双方签订了《巴尔干条约》。

  条约规定:俄军移交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给奥地利;俄军获得了自由通行的权利;奥地利替巴尔干半岛的俄军提供后勤保障。

  双方是各取所需,奥地利拿到了事先约定的地盘,成功的掩盖了西进战略;俄国人获得继续从巴尔干半岛打下去的机会,增加了这场战争的胜算。

  看看地图就知道,如果没有奥地利的物资支持,占领多瑙河两公国后,后勤补给就会让俄军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

  俄国人的突然放手,让准备看俄奥冲突的苏丹政府傻眼了。

  没有犹豫的时间,二十五万俄军正沿着多瑙河下游出发,直奔保加利亚而来。

  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旦保加利亚沦陷,奥斯曼帝国首都就危险了。

  实际上要不是苏丹政府及时把英法海军请进了黑海,俄国人的进攻还会更加顺利。从海上运输补给,可要比走陆地上运输补给要容易的多。

  以俄国人的兵力,如果不是丧失了海权,他们完全可以选择多点登陆,让奥斯曼帝国疲于奔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俄国人也是有备而来,通过东正教会的联系,保加利亚人现在已经准备箪食壶浆喜迎王师了。

首节 上一节 93/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