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说工业废水排入河流中,就只会污染河水,实际上地下水同样不能够幸免。
别的地方污染了也就污染了,可是维也纳不行。弗朗茨没有准备迁都,防微杜渐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现在维也纳的污染还不严重,如果过上个几十年,那就不一定了。随着化工业的发展,一座座化工厂掘地而起,那后果就严重了。
伦敦就是一个反面例子,巅峰时期每年都有上万人死于雾霾。那种环境弗朗茨是生活不下去,换了他估计早就搬家了。
“是,陛下。”费利克斯回答道
理解不了,就慢慢回去理解好了。反正“环境污染”后果很严重的概念,已经被他记在了心里。
第174章 倒计时
君士坦丁堡
自从谈判开始,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心情就没有好过,刚刚被俄国人威胁了一番,现在奥地利代表又上场了。
梅斯特塞是纯粹的外交官,没有缅什可夫那么咄咄逼人,奥地利的胃口也没有俄国人那么大,还可以谈下去。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坚定的说道:“梅斯特塞先生,贵国的要求太过分了,摩尔达维亚公国和瓦拉几亚公国都是奥斯曼帝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绝对不能够割让!”
(备注:瓦拉几亚公国在今罗马尼亚南部地区;摩尔达维亚公国今罗马尼亚北部、摩尔多瓦、以及乌克兰的部分地区)
不过说这话的时候,底气有些不足,谁让他们现在同时被俄国人和奥地利盯上呢?
单独对上一个,有英法的支持,他们还可以强硬一回。以一敌二的话,不要说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怂了,就算是英法两国亲自上阵都没有底气。
分化俄罗斯、奥地利两国,就成为了他们的当务之急。不然战争一爆发,奥斯曼帝国就差不多要完蛋了。
梅斯特塞淡定的解释道:“陛下,这两个小公国可不是贵国的故有领土,不过是两个附属国而已,为何不可转让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贵国根本就没有能力保住这两个公国,如果出售给奥地利帝国,你们还可以减少和俄国接壤的防线。”
好面子不光是大清的专利,奥斯曼帝国也不逞多让。“转让”、“出售”,这是梅斯特塞在尽可能照顾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面子。
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出售土地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这要比单纯的割让,更加能够让人接受。
如果奥地利是真的想要购买这两个公国,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也不介意卖掉,反正战争爆发这里也守不住。
虽然这两个公国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可是因为紧邻俄罗斯和奥地利,奥斯曼人根本就没怎么开发,卖了也不心疼。
“贵国肯出多少钱?”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期待的问道
不管怎么说,有的商量比没有商量好,那怕只是为了妥协时间,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也要和奥地利扯皮下去。
梅斯特塞铿锵有力的说道:“陛下,奥地利政府愿意出资一亿盾!”
这个价格非常的有诚意了,反正在这个时代,没有开发出来的土地都不值钱。
不待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回答,梅斯特塞又补充了一句:“不过现在奥地利政府财政困难,无力一次性支付这么一笔巨款,我们准备一百年内付清。”
一百年内付清,这不是在扯淡么?通货膨胀就不说了,以双方的实力,奥斯曼帝国有能力收到钱么?
只要稍稍有点儿脑子的人都知道,梅斯特塞嘴上在说购买,实际上根本就不准备给钱。
百年付清,完全就是一张空头支票,只要时间没有到,就不能说是奥地利违约。
这么长的时间,中途两国一旦发生点儿矛盾冲突,或者是打上一仗,一分钱都不用给了。
就算是百年后收到了钱,也没有什么卵用。现在的一个亿能买下这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百年过后能不能买下二十平方公里土地,都是一个问号。
欺负人不待这样的,如果被恐吓一番,就这么让步了,那不是在告诉全世界:奥斯曼帝国已经没落了,想要瓜分遗产——速来。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质问道:“梅斯特塞先生,你没有开玩笑?全世界都没有这么滑稽的生意!”
梅斯特塞笑而不语,奥地利政府根本就没有准备出钱买,他提出来也不过是给苏丹政府一块遮羞布。
通过谈判手段拿到多瑙河流域两国公国,梅斯特塞还没有那么天真。要是这么容易的话,还要动员军队干嘛?
国内的底线很明确,随便谈就可以了。就算是能够谈妥,也不能现在就达成协议,不然接下来的戏怎么演?
如果和奥斯曼帝国和解了,奥地利要不要停下备战的步伐?停下来的话,前面的准备就全功尽弃;不停下来的话更惨,战略目的暴露了。
到时候南德意志邦国都有了准备,加上列强们的干预,西进战略的几乎作废。
为了让谈判陷入僵局,继多瑙河流域两国之后,梅斯特塞又对奥斯曼帝国提出了更进一步的领土要求,一口气圈走了大半个巴尔干半岛。
那怕是英法极力调解双方的矛盾,同样是无功而返。当然做戏做全套,梅斯特塞也开始缓慢让步。
……
在君士坦丁堡谈判开起的时候,巴黎也热闹了起来。议会派和总统派的斗争已经白热化,再也没有办法缓和了。
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终于做好了准备。
在英国人的支持下,1851年6月12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巴黎发动了军事政变,强行解散了议会。
不甘心失败的议会派,同样组织军队进行了反扑,因为遭到叛徒出卖而失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掌握了大权。
政变的消息传到维也纳过后,弗朗茨没有丝毫吃惊,尽管政变的时间提前了半年。
蝴蝶效应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法国都被波及了,未来世界的走向,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先知先觉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
弗朗茨已经有所准备了,他的到来可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影响世界局势是必然的。
这次巴黎政变过后,要不了多久,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就要复辟了,英法这对组合也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弗朗茨没有出手阻止,相比之下,拿破仑三世这位好大喜功的君主还不算太难对付。
法兰西的底子厚,出现一名爱折腾的君主不可怕,要是出现一名爱种田的君主,对奥地利来说才是真正的灾难。
高利贷帝国还是让他们继续放高利贷好了,发展工业的事情,奥地利代劳就行了。
巴黎政变过后,英国人的压力瞬间小了一大截,有了法兰西这个打手,他们在欧洲外交上的发言权更重了。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是最深有感触的,来自法国的支持力度增强了,即将复辟的拿破仑三世给他派出了军事教官,帮助训练奥斯曼帝国军队。
不过这种支持,并不足以改变现在的不利局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国代表亚历山大-缅什可夫公爵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了。
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俄国人在提条件,让奥斯曼政府做选择题:接受,或者是战争。
俄国人似乎是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1851年7月23日,英俄圣彼得堡谈判因为双方底线相差甚远,以失败而告终,新一轮的俄土战争进入了倒计时。
第175章 拿破仑三世
1851年世界的焦点就在君士坦丁堡和巴黎,前半年五方会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后半年大家就看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表演。
在巴黎政变结束后,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是加快了复辟的步伐。
1851年8月2日,法国举行全民公投,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到了修改宪法的权利,政变被合法化。
1851年9月26日,他又下令将国旗旗徽改为鹰徽,以象征拿破仑帝国,吹响了复辟的号角。
10月3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下令将法国革命的箴言:自由、平等、博爱等标语,从所有建筑物上消除。
10月15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修改宪法,将总统任期改为终身制,无限制扩大总统的权利。
历史上袁大头就是向他学习的,只不过能力不济,手段差了那么一点儿……
11月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进行全国巡游,深入民间演讲获收拢民心,同时不忘打出伯父这张悲情牌,公开宣扬帝制思想。
事实证明很有效,即便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拿破仑在法国民众心目中地位仍然没有动摇。
这个年代世界的主流依然是君主制,作为共和国法国人民也感觉孤单寂寞,头脑一热就跟着喊“皇帝万岁”。
很快法国就出现了一个热议的话题——帝制,被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党人控制的报社也开始摇旗呐喊。
舆论造势的同时,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还不忘四处撒钱收买军心。
他收买军心非常的有技巧,比如邀请一些军官参加集会演讲,让他们听到民众们高呼“皇帝万岁”,营造出一种众望所归的声势。
亲身经历一次过后,这些军官们的屁股不自觉的就向他靠拢了。
从这方面来说,法国军队还是值得表扬的,他们选择了尊重民意,避免了内战爆发。
给自己造势的同时,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自然忘不了打击对手,比如说:摸黑竞争对手、利用手中的权利……(省略一万字)
一切准备妥当过后,1851年12月21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代表法国议会宣布:举行政体公投。
不得不说,这波操作非常的溜。了解法国的都清楚,不要说现在,就算是一战后,法国支持帝制的人都比支持共和的人多。
法国之所以出现共和政府,那是三大保王派相互牵制,谁也不服谁,最后没有办法只能一拍三散。
在这种大背景下,帝制以789.9万票胜出,而支持共和的仅有不到25万票。
既然是帝制,自然就有选皇帝了。奥尔良家族、波旁家族、拿破仑家族,三大家族就脱颖而出了。
奥尔良家族最先出局,他们是被赶下台的,名声臭了支持率最低;波旁家族拥有正统优势,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最大的竞争对手。
不过没有关系,挟裹了民意过后,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直接占据了皇位,根本就没有拿出来商议的意思。
这个时候,波旁家族并没有做好准备,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1852年1月1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就在巴黎称帝,拿破仑三世的时代降临了。
闹过了一场后,法国民众都厌倦了内斗,现在人心思定。造成了既定事实,波旁家族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因为夺位过程中,用了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强行上位,拿破仑三世帝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维也纳
看着拿破仑三世夺权过程中的骚操作,弗朗茨表示万分佩服,就算是换了自己,他也不认为能够做的更好。
要知道名义上法国有三大王室,实际上拿破仑家族的实力是最弱的,和另外两家底蕴深厚不一样,他们只能算是爆发户。
奥尔良王朝有金融集团支持,波旁王朝有贵族、资本家们的支持,而拿破仑家族的支持者是农民。
理论上他们的支持人数最多,拥有优势。实际上恰恰相反,他们的支持者多是社会底层,在政治上的发言权几乎为零。
这一点从拿破仑三世复辟过程中,还需要英国人出钱支持就可以看出来。要是换了另外两家,有的是人出钱资助。
没有办法,谁让他们发家晚呢?如果不是拿破仑太牛叉了,法国民众还念着他的好,这个时候说他们是法国皇室,就是一个笑话。
即便是有拿破仑这个牛逼的伯父,拿破仑三世同样不具备竞争力,如果换了拿破仑二世还差不多。
很遗憾拿破仑二世夭折了,欧洲是看血统的,拿破仑三世明显不够格,甚至他还不是一名法国人。
(1832年拿破仑三世就加入了瑞士国籍)
如果他的政治对手精明一点儿,总统选举的时候就让他出局了,让一名外国人来当总统,估计高傲的法国人民还没有那么开放。
拿破仑三世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固然和这一时期对手不在状态有关,可是他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不容忽视。
一路走来,他几乎就是在钢丝上跳舞。一次操作失误,就会摔的粉身碎骨。
尤其利用各个团体之间的矛盾,让大家默认了他称帝,简直就是权术上的巅峰操作。
根据手中的情报,弗朗茨得出了一个结论:拿破仑三世不是各方最理想的选择,却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选择。
被拿破仑三世上了一课过后,弗朗茨不由自主的反省了一下自身,他发现自己的弱点就是是太注重节操了。
当然,弗朗茨是不准备改变的。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他的皇位是再正统不过了,完全不需要搞那些歪门邪道。
至于国内的政治对手?不是弗朗茨自吹,一支手就可以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
奥地利的反对派和法国反对派相比,战斗力简直就是弱爆了。萤火怎么能够与皓月争辉?
梅特涅笑眯眯的说道:“陛下,拿破仑三世已经复辟,现在正需要国际认可,这是一个机会。”
如果拿破仑三世是正常手段登上皇位的,自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可惜他的皇位先天不足,受人抨击的地方太多,这个时候国际社会的承认就很重要了。
别的不说,拿破仑三世的登基大典,欧洲大贵族们基本上都缺席了。看起来声势浩大,实际上的规格就要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