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84节

  听了梅特涅的解释,众人面色一喜。柿子找软的捏,欺软怕硬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法国人想要的东西又不在奥地利手中,就算是他们干预德意志地区统一,本质上也是为了利益。

  反而是普鲁士王国想要保住莱茵河以西的领土,不得不和法国人死磕。想要妥协?国内的民族主义分子答应么?

  弗朗茨慢吞吞的开口说道:“好了,法国人问题就此结束。现在的问题是欧洲各国的军备竞赛,我们的好邻居普鲁士王国已经撑不住了。

  看来这场普丹战争没有白打,短期内普鲁士王国难以走出困境,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国人发动战争的时间应该在1851年,最迟不会超过1852年,我们要不要把军备竞赛升级?”

  毫无疑问,欧洲大陆上陆军能够威胁到奥地利的国家,就只有俄法普三国。现在普鲁士王国陷入了财政危机跟不上了,这个时候升级军备竞赛就是俄法奥三国。

  费利克斯首相咬了咬牙说:“陛下,我们可以赌俄国人挑起战争过后,英法会出兵干预,统一南德意志地区的战机会出现。

  现在升级军备竞赛,先淘汰掉普鲁士王国再说,少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性。

  赌输了,大不了先实施巴尔干战略,怎么也不会亏!”

  怎么可能不亏呢?在费利克斯首相看来,不去西进德意志,跑去瓜分巴尔干半岛本来就是一项亏本的买卖。

  可是为了获得巴尔干派的支持,他也豁出去了。战机出现就统一南德意志地区,没有出现那就只能搂草打兔子,去巴尔干半岛弥补损失了。

  拉德斯基元帅激动的说道:“陛下,这个险值得冒,输了大不了就是几千万盾,赢了就是南德意志!”

  确实输了,大不了也就几千万盾的军费开支。这也不算完全浪费,好歹增加了军事实力。

  奥地利政府又不是铁头,要硬着头皮往上冲。

  要是国际形势不利,无法西进,还可以去南边欺负奥斯曼帝国,弥补一下损失。就算是俄国真跑去远东吃冰块,奥地利单干也不怂。

  想到了这里,弗朗茨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第164章 大家都在准备

  做出这个决定,弗朗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奥地利军队刚刚镇压了国内叛乱,又打垮了撒丁王国,顺便还干涉了一次教皇国。

  现在他手中有几十万见过血的老兵,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有多珍贵。

  这意味奥地利陆军的战斗力正处于巅峰状态,不比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差。

  要是错过了这个时间,等见过血的老兵们都退役了,那么奥地利军队的战斗力也会慢慢下滑。

  无论训练如何严格,都不如让士兵们到战场上走一遭来的有效。几次胜仗打下来,就成为骄兵悍将了。

  这么大的优势,弗朗茨怎么可能放弃呢?况且,奥地利军方的老将已经老了,再不打他们就连发挥余热的机会都没有了。

  比如说拉德斯基元帅都八十好几的人了,就算是他老当益壮,弗朗茨也不放心让他上前线带兵了。

  这个时候,他们这帮老家伙还可以在参谋部调度指挥,要是再过上十年八年,弗朗茨就不得不接受奥地利名将凋零的现实。

  这是一个轮回,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巅峰。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完成布局,未来再干的话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并不是说奥地利军队中就没有后继者,问题是名将都是战场上打出来的。没有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的将军,谁知道他是真有能力,还是在纸上谈兵?

  在不确定将领实力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呆仗,利用国力碾压过去,不给敌人可趁之机。

  这一点世界大战的时候就证明了,德国人拥有全世界最出色的将领,拥有最多的名将,可最后他们还是输了,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如此。

  在消化掉南德意志地区前,奥地利显然是不可能具备那种优势的。靠国力或许可以压垮普鲁士,但是想要压垮法国人,还是不要做梦了。

  最后的结果是,1851年奥地利的军费预算再次增加了,从原定的7395.72万盾,上涨到了1.12亿盾。

  这样的开支,如果不打仗的话,最多坚持三五年,奥地利政府就不得不放弃了。

  这些增加的军费都是陆军的,海军是不要指望了,无论是西进德意志地区,还是南进巴尔干半岛,都没有他们表演的机会。

  军费增长的直接后果,就是奥地利的现役部队被扩编到了51.2万,同时民间也开始组建训练预备役,这次的目标不是年增加20万,1851年预备役要增加35万人。

  如果加上已有的58.6万预备役部队,理论上就拥有93.6万预备役部队。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预备役部队每年都有两三万人年龄够了从里面退出。

  这些预备役部队,不是一年就可以训练出来的。根据以往的经验,预备役部队经过了三年以上的训练,才可以和入伍一年的新兵媲美。

  当然,这里面肯定要有退伍老兵带,不然这个时间还要大大延长。

  参加预备役训练的青壮,自然是有优待的,比如说:免除3公顷土地的农业税收,训练中发生意外的可以享受军人抚恤金待遇……

  奥地利政府的突然扩军行动,自然不是乱来的,外交部还通报了俄国人,既然大家是盟友这些问题还是需要沟通的。

  圣彼得堡

  接到了奥地利的通知过后,尼古拉一世就知道自家的战略意图暴露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战争准备的动静那么大,怎么可能保密呢?

  这又不是神话小说,从扩军备战、物资筹备,到最后发动战争,涉及到了的人员都上百万,怎么可能进行保密?

  就算是沙皇政府用远东战略做幌子,也没有任何作用。西伯利亚铁路都还没有修,把几十万军队送到远东去,估计在半路上就饿死的差不多了。

  打开地图就知道,能够值得俄国人动员几十万军队搞事情的地方,就只有奥斯曼帝国。

  尼古拉一世疑惑的问道:“奥地利政府不是说要修养生息,十年之内不能动武么,怎么这么快他们就忍不住了?”

  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回答道:“陛下,奥地利已经从内战中走了出来,甚至因为镇压乱党,政府还发了一笔,没收了大量的财产。

  我们初步判断,奥地利人是准备在我们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时候捡便宜,具体是图谋南德意志地区,还是巴尔干半岛这个问题还不确定。”

  浅言即止,他可不敢说奥地利政府抄贵族的家发了财。万一沙皇产生了兴趣,他就要倒大霉了。

  俄罗斯帝国也是贵族体制,甚至比奥地利还要更加保守。因此在俄罗斯宣传的就是奥地利政府查抄叛乱资本家,地方贵族参与叛乱被一笔带过。

  尼古拉一世无所谓的说道:“这倒是一件好事,奥地利人动了,也可以帮我们分担一点儿压力,看看英国人顾得上那边。”

  尼古拉一世有这个自傲的资本,最近几十年欧洲之所以稳定,除了维也纳体系的约束外,更多的还是欧洲各国联手压制俄罗斯,不让他们对外扩张。

  就算他们再有自信,也不认为自己能够单挑整个欧洲,所以维也纳时代沙皇政府是相当的安分。

  这么多年过去了,俄国人早就按耐不住了。这个时候奥地利又抛弃了以往的立场,同意他们向奥斯曼帝国扩张。

  俄奥密约签订过后,阻碍他们扩张的最后一道枷锁已经被打开,沙皇政府再也忍不住了。

  和奥地利结盟,俄国人没有期待获得奥地利军事上的援助,沙皇陛下又不缺士兵,奥地利只要当好奶妈就行了。

  这是俄国人给奥地利的定位,双方结盟也是这么干的,在东边俄奥联手压制住普鲁士王国,南边对付奥斯曼帝国,那个完全可以各打各的。

  无论是奥地利,还是俄罗斯,对欺负奥斯曼帝国都没有半点儿心里压力,不认为有组成联军的必要。

  实际上在地理位置上,双方也不适合组织联军,这涉及到了战后的分赃问题。

  不要以为一纸密约就可以搞定了,这些战利品还是要自己打下去才更加靠谱。不然战场上发生了变故,没有拿下原先预订的地盘,原来约定的还有没有效?

  如果是一方独自打下来的地盘,那么没得说,谁打下来的归谁,要是联手打下来的,大家都出了力,分赃的时候就有争议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双方都做出了约定,各自按着自己划分的势力范围打,要是越了界就算是白忙活。

  和后世宣扬的不一样,沙皇政府并没有统一欧洲大陆的野心,他们想要的是建立一个巩固的欧陆霸权地位。

  不是不想统一欧洲大陆,而是根本就做不到。除了古罗马外,欧洲大陆就再也没有统一过了。

  吊炸天的拿破仑都只是扩张了一下地盘,然后就扶持亲法政权,没有去统一整个欧洲大陆,尼古拉一世自然不会认为俄罗斯有实力统一欧洲大陆。

  这也是俄奥同盟能够建立的前提条件,要是沙皇政府想要统一欧洲大陆,历史上匈牙利革命爆发,俄国人就不会帮奥地利镇压叛乱,而是趁机落井下石直接击垮奥地利。

  ……

  俄国人无所谓,双方是盟友,他们可以不在意奥地利的扩军,可是有人就忍不住了。

  最了解你的人不一定是你的朋友,但是一定有你的敌人。奥斯曼帝国无疑是悲剧的,他们和俄罗斯、奥地利都是世仇。

  看着两个邻居的反应,苏丹政府已经急上火了。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敢用***的名义发誓,这两个邻居绝对是不安好心。

  没有办法,换了谁在他的位置都会这么想,毕竟都是几百年的老仇人了,谁不了解谁啊?俄奥是传统盟友,和他们是传统敌人,联起手来干他们有什么问题?

  不要说两家一起来,就算是一对一单挑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也表示受不了。

  不要以为改革了,奥斯曼帝国就算欧洲强国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奥斯曼帝国最核心的问题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解决。

  表面上他们也是一个现代化国家,实际上因为内部矛盾重重,奥斯曼帝国的强大只是虚胖。

  当然他们的两个敌人,实际上也不算太强大。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奥地利,外表上表露出来的实力,都比他们的真实实力要强。

  大家都是外强中干的典型,只不过俄奥两国的内部矛盾被压制住了,这方面比奥斯曼帝国要强些。

  令人遗憾的是,就算是表面上的实力,奥斯曼帝国也要弱的多。和绝大部分欧洲小国相比,他们算是强国,和任何一个列强比他们都是茶几上“杯具”。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关心的问道:“英法怎么说?”

  外交大臣脸色一沉,这么远的距离,有线电报又没有连通,远在千里之外的事情他怎么知道呢?

  不过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也不好惹,和欧洲别的国家相比,奥斯曼帝国的大臣是最没有安全感的,惹火了苏丹是要掉脑袋的。

  “陛下,还没有消息传回来。不过之前,我们向英国人通报的俄国人在做战争准备,伦敦政府已经给出了答复,一旦俄土战争再次爆发,他们会站在我们这边。”外交大臣灵机一动说道

  这个消息,让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紧张的心情,稍微好了一点点,不过担心依然是少不了的。

  就算是英国人支持他们,还是顶不住啊?以一敌二,巅峰时期的奥斯曼帝国表示没有压力,现在么他们真的受不了。

  “我们准备的怎么样了?”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继续问道

  战争大臣连忙回答道:“陛下,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将军队扩编到了五十三万,预计在未来三个月内扩编到八十万。

  一旦战争爆发,我们还可以再动员三十万军队出来,足以应付任何一面的突发状况。”

  如果真的有这么多正规军,那么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奥斯曼帝国也不会被俄国人压着打了。

  作为一个已经堕落的老牌帝国,贪污受贿、吃空饷、倒卖军用物资……这一系列的毛病,奥斯曼都是一样不缺。

第165章 战略欺骗

  伦敦

  从欧洲军备竞赛开始,英国政府就表示了密切关注,对各国的动向他们是了如指掌。

  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滔滔不绝的说道:“经过我们搜集的情报来看,奥地利政府这次扩军,应该是冲着奥斯曼帝国的去的,我们的祸水东引计划成功了。

  只不过现在发生了一点儿变故,奥地利政府有可能和俄国人进行了妥协。想要挑起俄奥冲突,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了。

  不过利益冲突多了,就算是再好的关系也会破灭。从奥地利踏足巴尔干半岛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俄奥同盟瓦解……”

  首相约翰-罗素眉头一皱,质疑道:“帕麦斯顿先生,我相信的的判断,俄奥同盟早晚会破灭。不过这个时候可能是三年后、五年后,但绝不可能是现在。

  在他们共同的敌人——奥斯曼帝国倒下之前,俄奥双方还是可以亲密配合的。

  仇恨的种子在数百年前就种下了,无论是俄国人,还是奥地利人,就没有不想让奥斯曼帝国倒下的。

  除了仇恨之外,还有更加令人动心的利益。俄国人看上了黑海海峡,奥地利人看中了多瑙河流域。

  奥斯曼帝国太弱了,被两个强盗给盯上了。偏偏我们又不能让他们现在倒下去。

  奥地利人图谋多瑙河流域还无所谓,可是一旦让黑海海峡落到了俄国人手中,我们就损失大了。

  我可不会认为一个君士坦丁堡,就能够满足沙皇政府的胃口。他们憋了这么多年的欲望,现在要释放出来,绝对是惊天动地。

  一旦奥斯曼帝国倒下了,奥地利人最多吞并半个巴尔干半岛,而俄国人就要占领黑海海峡沿岸的土地。

  到时候不但我们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不保,就连在地中海的利益都会大受影响,甚至南非和印度也会受到俄国人的威胁。”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英国人需要奥斯曼帝国挡住俄国人。没有人想和俄国人做邻居,约翰牛也不例外。

  让俄国人侵吞了奥斯曼帝国,掌握了这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中心位置,局势就完全失去了控制。

  帕麦斯顿阴沉着脸解释道:“首相阁下,局势还没有那么糟糕。没有任何欧洲国家愿意看到俄国人做大,这就是机会。

首节 上一节 84/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