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战后英国人也养不起,甚至全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够养得起的国家,光每年的维护费用就超过了大部分国家的财政收入。
挥泪大甩卖都不会有人要,受维也纳条约限制,战后不列颠将丧失军工产业,这就意味着零配件是绝版。
对大部分国家来说,买这样的一次性军舰回去,纯粹就是占地方。
潜力小也有潜力小的好处,在付出殖民地、战争赔款外、军工产业的代价之后,不列颠成功的保住了英伦三岛。
只不过这个成功只是暂时的,五年后还有爱尔兰公投、苏格兰公投、威尔士公投等着他们。
能够将公投时间延长五年,都是英国政府努力争取的结果。谁让他们往日里得罪的人多呢?
维也纳政府是被收买了,可是其它国家不愿意放过他们。可以想象,接下来的几年英伦三岛是注定不平静了。
一个被困住手脚的不列颠,显然无法震慑住各国。有仇报仇、有怨抱怨,自然是少不了的。
反正闹得再大,作为战败国的不列颠,也不可能挑起战争进行报复。
其它条款都不算什么,唯独赔款最引人注目。倒不是数额巨大,比起当年法兰西的赔款,英国人还少了好几十亿。
真正令人惊讶的是英美日三国的赔款数额分配,日本人只出五个亿,大家都能够理解。
日本政府本来就穷得叮当响,5亿神盾已经是他们十几年的财政收入,再多那就真的是债多了不压身。
何况,日本人虽然站错了队,但是在打击俄国人的行动中,他们也是立了汗马功劳。
只是这种功劳,无法拿到台面上来说。受点儿照顾也是应该的,何况他们丧失了全部殖民地,同样被限制了军备。
只是这种优待,估计日本政府大概是体会不到了。估摸着条约内容一传开,又该天诛国贼了。
相比之下,对合众国那就是万分不友好了。同样是帮凶,日本人赔5个亿,他们就要赔325亿,差不多和大英一个待遇。
不用怀疑,这又是内幕交易的结果。660亿的赔款总额是大陆联盟共同确定的,但是关于三国各自战争赔款的分配,就是三国活动的结果了。
出于分化三国关系的目的,维也纳政府故意放纵了这一切,最终自然是手段毒辣的不列颠胜出,成功将一半的债务甩给了盟友。
这还是有人看他们不爽,故意下绊子的结果,要不然合众国赔得还会更多。
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弗朗茨看到这份条约,就不明白美国人是怎么敢签字的。
要知道,为了抗议维也纳和会上的不公待遇,日本代表就拒绝签字了。
只不过在联盟舰队封锁日本海,外加一场东京篝火宴会后,日本代表就果断的签上了大名。
据说那个倒霉蛋,在签字完成之后就要玩儿切腹,只不过在现场没有找到武士刀,只能暂时作罢。
然后,自然是被外交部官员警告了。切腹没有关系,回国随便切去,要是在维也纳搞事情,南洋舰队就要去东京拜访。
《维也纳协定》签订,和会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就是组建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不同于以往的诸强并立,这次完全是神罗一家独大。理论上来说,弗朗茨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构建国际秩序。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别看各国实力不强,要是没有大家的配合,这个国际秩序还真建立不起来。
作为这场战争的大赢家,神圣罗马帝国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世界。
四处搞事情,挑拨各国关系,玩儿区域平衡那是不列颠那种岛国玩儿的。
作为强势的大陆霸主,根本就必玩这些小把戏,直接上阳谋就行了。
望着墙上的地图,遍布世界的双鹰旗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弗朗茨缓缓说道:“建立联合国的事情,要加快进度;但是其中组织构架、职能,不用急着敲定。
世界大战才刚刚结束,国际矛盾正处于缓和期,大家暂时不需要一个凌驾在自己头顶上的组织,一意孤行很容易引发大家的抵制。
短时间内,联合国就充当一个联络组织,具体职能根据后面的需求慢慢填充。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曾平静过。只要人类还存在,矛盾就是永恒的主体,等国际矛盾激化了,各国自然会意识到联合国存在的价值。”
老大也不好当,为了长治久安考虑,弗朗茨必须要顾及各国的感受,不能把人得罪光了。
联合国必须要有,但是不能让大家认为这是神罗的阴谋,想要通过这个组织干涉各国内政、称霸世界。
作为唯一的霸主,并且还是远远将竞争对手甩在身后那种,在建立国际秩序的问题上,弗朗茨是一点儿也不着急。
慢慢来就是了,要是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了,下一任皇帝干什么?
首相钱德勒:“陛下,联合国的问题好办。只要不赋予这个组织实质上的权力,各国是不会拒绝加入的。
麻烦的是后续问题,协定各国是签了,但是能不能按约定履行,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不列颠的问题应该不大,在刚刚结束的这场世界大战中,不列颠损失了至少三百万人口,正是民间反战情绪最浓烈的时候。
何况,我们对大英帝国的惩罚不算苛刻,除了赔款数额略多外,其它的和普通英国民众关系不大。
日美两国就不一样了。看日本代表的表现就知道,日本国内无法接受这样的停战条件,后续还少不了继续闹。
合众国更不用说,本身内部矛盾就一堆,维也纳和会尚未开始,国内就开始闹了。
条约中针对合众国的条款太过苛刻,一旦传了回去,恐怕又是一场风暴。”
大局,那是政治人物才需要考虑的。普通民众的反应从来都是遵从本心,不满意就是不满意。
脆弱的日本民族主义,混乱的合众国乱七八糟主义,明显是承受不起《维也纳协定》的打击。
民间闹腾,政治上也难免要受影响。
这年头的日本已经有几分疯狂的迹象,若是发动政变推翻卖国政府,弗朗茨一点儿也不会奇怪。
合众国的民族主义虽然没那么爆棚,可是各个州都是一个大诸侯,权力丝毫不比神罗麾下的邦国小。
发生政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弹劾总统,换个政府却是分分钟的事情。
政治局势不稳,条约就是废纸。想要让日本和合众国履行约定,都不知道该具体找谁。
敲了敲桌子,弗朗茨淡定的说道:“让他们闹一闹也好,没准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俄国人在这次战争中损失惨重,战后也没有拿到想要的印度,正憋着一肚子火,不惩戒一下日本,尼古拉二世怕是咽不下这口气。
前些日子,远东帝国不是想要收回被日本人占领的殖民地么?
这样好了,日本人若是闹腾,就将日属殖民地出售给远东帝国。命令南洋舰队封锁日本海域,让他们自己出兵收复失地。
合众国更好办,不怕他们闹腾,就怕他们不闹。给他们添上一把火,挑起各州之间的矛盾。
明明是东部各州,为了自家的利益发动的战争,凭什么要西部、中部的州买单?
真要是闹到合众国分裂,免去赔款也不是不能商量。责任都是华盛顿的,独立的新生国家不需要为此负责。”
第1159章 皇帝的新衣
战败国好处理,反正在这拳头大就是真理的时代,不服再干一仗就是了。
没有不列颠这个带头大哥,日本和合众国就算是想闹,也折腾不出花样来。
真正需要维也纳政府费心的,还是曾经的好盟友——俄罗斯帝国。
此一时,彼一时。伴随着世界大战的胜利,屠龙者已经顶替了恶龙的角色。
身份发生了转变,立场自然也跟着发生变化。从前的盟友,现在就变成了竞争对手。
要不要下黑手,趁机弄死俄罗斯帝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俄国内战已经陷入了高潮,在欧洲各国不惜代价的支持下,叛军的声势是一日胜过一日,席卷了大半个俄罗斯帝国。
这次真不能怪沙皇政府,尽管他们的无能为叛军做大创造了条件,但是核心原因还是敌人不讲武德。
俄国革命党还没有成气候,虽然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发起了叛乱,但是因为缺乏群众基础,很快就被沙皇政府扑灭了。
现在充当反俄重任的是各地的独立组织。群众基础是有了,可是因为浓烈的民族主义、地域色彩,独立组织的影响力大都集中在某一地区。
最具代表的是波兰独立组织、保加利亚独立组织、芬兰独立组织、以及阿富汗游击队。
这些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影响力仅限于一地,无法在全国范围之内掀起反俄浪潮。
反俄战争爆发后,这些互不统属的独立组织,纷纷陷入了各自为战中。正常情况下,被扑灭只是时间问题。
可惜现在有外力介入,刚开始大家还知道规矩,仅仅只是暗中提供资金、武器装备。
伴随着战场局势的发展,大家的投资力度也是越来越大,为了确保最后的胜利,节操难免就降低了那么一点点。
先是派出了志愿者,参与俄国内战,怎奈猪队友实在是不好带,迫不得已大家只能上“雇佣军”。
什么瑞士近卫队、普鲁士之鹰、黑森雇佣军、法兰西大公鸡,天使战队、瑞典木马……但凡是在国际上有点儿名号的雇佣军组织,都出现在了战场上。
据不完全统计,活跃在俄国战场上的雇佣兵人数,已经超过十万人。
别问为什么有这么多雇佣军参战,问就是:国际正义人士看不惯俄国人的残暴统治,要解救被沙皇政府奴役的各民族。
看似是俄国内战,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沙皇政府同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以一敌众,沙皇政府自然要悲剧。
层出不穷的罢工运动,席卷天下的叛军,还有虎视眈眈想要夺权的资产阶级、新贵族,沙皇政府已经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北部的芬兰地区已经完全沦陷,叛军正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地区抢修工事;
西部的波兰叛军和立陶宛叛军已经联手,波德平原上已经没有了沙皇政府的旗帜,战火烧到了白俄罗斯地区;
中南部高加索地区狼烟四起、乌克兰游击队遍地,俄属巴尔干半岛现在是保加利亚独立军的天下,属于沙皇政府的只剩下一个君士坦丁堡;
中亚大草原再次沦为部落的天下,阿富汗地区已经看不到俄国人的身影;
西伯利亚叛军同俄军正杀得昏天黑地,一时半会儿还分不出胜负;
远东地区大都在日本人手中,尽管已经签订了条约,但什么时候能够落实,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从目前的情况下来看,维也纳政府只要再添一把火,沙皇政府很有可能就真的凉凉了。
打压俄罗斯帝国是一回事,弄死沙皇政府又是另外一回事,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弗朗茨想做的是:在削弱俄罗斯帝国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的保住沙皇政府。
具体计划就是:让芬兰、波兰、保加利亚、乌克兰、波罗的海地区、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都独立,最好将西伯利亚、远东也拆分出去。
计划归计划,现实归现实。即便是维也纳政府亲自下场,尼古拉二世也不可能接受这样丧权辱国的条件。
估摸着弄跨沙皇政府,换个资产阶级政府上去,妥协的概率还要更高一些。
谈不拢,那就只能想办法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利用时间,逼迫俄国人慢慢接受现实。
望着沙盘上插满小旗的俄国地图,弗朗茨关心的问道:“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叛军有没有可能攻克圣彼得堡?”
既定事实也不是那么容易造成的,叛军活跃区域,除了少数几个地区有险可守外,大部分地区都是一马平川。
现在看似叛军势大,一旦沙皇政府缓过气来,局势很快就会逆转。
比如说:在印度的俄军主力回国,联盟对俄解除封锁。双方的实力对比,瞬间就会巅倒过来。
即便是有欧洲各国支持,叛军也很难干得过沙皇政府。除了少数几个地区能够依托天险支撑一二外,大部分区域都难逃俄国人的魔爪。
不管怎么说,在名义上俄国人都是盟友,维也纳政府不可能一直扣着印度前线的俄军不放,更不可能长期对俄实施物资封锁。
伴随着世界大战的结束,这两个现实问题已经拖不下去了。如果想要肢解俄罗斯帝国,唯有在俄军主力回国之前完成。
人性是复杂的,最近几十年沙皇政府虽然经历了不少社会毒打,但是也取得了不少辉煌的胜利,心气正高着。
想要让他们接受现实,唯有先打掉俄国人的傲气。除了残酷的持续战争外,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让叛军攻克圣彼得堡。
政权一旦被颠覆,摆在沙皇、贵族面前的首要问题就不是维护国家统一,而是想办法复辟。
到时候,不管有多少傲气,为了完成复辟,他们都会自己找理由暂时妥协,将问题留到未来解决。
在以往的时候,这么玩儿自然没有问题。将国土暂时放在叛军手中,等实力强大之后,再完成国家统一就行了。
可是在20世纪初这个风起云涌的关口,恰好是民族主义的勃发,一旦完成了国家独立,民众就再也无法容忍继续被奴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