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79节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现在法国政府,已经丧失了在国际社会中的发言权。留给他们的选择只有两条路:要么高高兴兴的去接受面对;要么被人用枪架着脖子,强迫接受现实。

  凡尔赛宫,略显苍老的卡洛斯问道:“沟通的怎么样了,维也纳政府同意给我们增加防空火力么?”

  国王不好当,尤其是法兰西的国王。仿佛是受到了诅咒,从大革命时代开始,法国的历届政权都非常短命。

  在过去的不到百年时间里,波拿巴王朝、奥尔良王朝、波旁王朝都上去走了一遍。

  好不容易才复辟成功,卡洛斯自然不愿意再被人赶下去。为了巩固统治,从继位开始卡洛斯就在为之而努力。

  除了梳理内政,收拾国内的烂摊子外,外交上也有很大的突破。

  尽管还没有脱离维也纳和会的束缚,但是却缓和了同欧洲各国间的关系,尤其是同维也纳政府的关系。

  外交大臣皮耶特罗:“没有,我们又被拒绝了,不过还是松开了一道口子。

  维也纳政府表示盟军会保护我们的安全,他们不认为英军会深入内陆进行轰炸。只要在沿海地区布防就行了,根本就没有必要增加内陆城市的防空火力。”

  毫无疑问,这显然不是防空火力的问题。“冤有头,债有主。”这次霸权战争的主角是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只是跟着凑数的,根本就不值得专门针对。

  以保障民众安全为借口,要求增加防空火力,除了确实担心外,更多的还是对维也纳体系的一次试探。

  彻底摆脱身上的枷锁,那是不现实的。但凡是流露出一丝这方面的野心,都会给脆弱的法兰西招灾引祸。

  可事情还是需要做的,法兰西想要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就必须要先回到正常国家的序列。

  可惜,维也纳政府不愿意松口,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反法同盟各国,那就更不用指望了。

  想了想后,卡洛斯叹了口气:“算了,看来现在还不是谈这些的时候。等仇恨淡化之后,再寻找机会吧!

  英国人那边沟通的怎么样了,有没有可能……”

  见外交大臣的神色黯然,卡洛斯就知道了结果不容乐观,后面的话自然是说不下去了。

  想想也对,以英法数百年来的“传统友谊”来看,互相捅刀子才是正常操作。

  就凭法国政府的面子,想要让英国人的战机不攻击法兰西本土,怎么看都怎么不靠谱。

  ……

  1904年12月29日,天气:晴,风力2~3级、伦敦大雾……

  看着气象部门传来的资料,作为空军上将的马尔文·安东尼奥·查韦斯,此刻正是一脸铁青。

  又是一个好天气不假,可惜只是“加来地区”的天气好,伦敦还是充斥着雾霾的鬼天气。

  在一个能见度低于五十米的地区,想要准确命中目标,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命中率低之外,更大的问题就是飞机自身的安全。不光是容易迷航,还有可能发生碰撞。

  时间不等人,战争已经爆发。甭管现在面临的困难有多大,仗都是要打的。

  马尔文上将:“英伦三岛的核心军事港口分别是伦敦、利物浦、阿伯丁三地,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主力也多停靠在上述三个港口。

  我们这次的轰炸目标,也是上述三个港口。只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伦敦的天气太过恶劣,能见度非常的低,不适合空军行动。

  考虑到实际情况,国内决定先拿利物浦和阿伯丁开刀,至于伦敦象征式的轰炸一番就行了,没有必须冒险深入。

  相关的资料,三天前就发给了你们每个人,现在开始制定详细的作战方案,力求在……”

  硬上是不可能的,伦敦有雾霾天气做掩护,想要轰炸伦敦简单,可是想要造成有效杀伤却非常的困难。

  在命中率无法保障的情况下,那就只能拿数量去堆,偏偏现在数量也拿不出来。

  人员和飞机,神罗空军自然是不缺的。问题在于安全性,高空轰炸还好,受雾霾影响相对较小;一旦低空飞行,那就悲剧了,随时都有可能机毁人亡。

  亏本的买卖不能做,在这种背景下,临时变换轰炸目标。将矛头对准英国其它港口城市,完全是应有之义。

  最先倒霉的自然是军事港口了,能够逮着皇家海军一起揍,实在是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第1122章 空袭

  柔和阳光的洒向大地,暖洋洋的气息令人沉迷。码头上,船舶的锅炉声已经响起,又是忙碌的一天。

  “汤姆,知道嘛?我们和奥地利人开战了。”

  对灰衣男子自问自答的开场白,众人已经见怪不怪了。码头上的活计,枯燥而又乏味,总得找点儿乐子放松一下。

  闲聊,无疑是最廉价的消遣方式。恰好码头上人来人往,又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可供扯淡话题很多。

  汤姆翻了翻白眼,把手中的货物往腿上一放:“约翰,你这不废话么。

  我还知道不光是和奥地利人开战,并且还是和欧洲各国一起开战。从今天上工开始,大人物们就在议论,我的耳朵又没聋。

  不过,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该干活还是要干活,难道你想要去参军?”

  在不列颠,“参军”也是有门槛的,不是光身体强壮、身家清白入伍。

  和平年代龙虾兵就那么点儿人,根本就不需要大规模招募;海军要求更高,文盲基本上是甭想了。

  现在战争爆发了,龙虾兵确实开始扩招了,可是现在进去就是当炮灰。

  同时和整个欧洲大陆开战,海战皇家海军确实不怂,陆战那就是打哪儿死哪儿。

  普通民众的见识或许不高,但是最基本的常识认知,大家还是具备的。

  “切!”约翰不屑的说道:“汤姆,你也就这点儿见识。当我是傻子么,这个时候参军?”

  停顿了几秒,见汤姆没有回话,约翰又自顾说道:“别以为战争和我们没有关系,战争一起物价肯定会涨。

  莫忘了,我们每年都要从神圣罗马帝国进口数百万吨农产品。现在突然没了,这么大的缺口岂是好补的?

  还有战火一起,我们同欧洲各国的贸易也要中断了。估摸着,接下来码头上的活也要减少了。”

  别的都不重要,物价要涨和码头上活少了,却深深的影响烙在了众人心头。

  纷纷开始盘算了起来,自己的家底能够囤积多少粮食;码头上的活没了,接下来又能够去干点儿什么。

  越想越觉得问题严重,一时间众人的脸色阴云密布,闲聊的兴致都被搞没了。

  突然,尖利的呼啸声音响起,应声往去赫然是铺天盖地的飞机群。

  受限于技术,这年头的航空燃油也是很昂贵的。闲着没事,英国空军绝对不会集中这么多战机玩儿。

  港口上的工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是驻扎在不远处的皇家海军,却察觉到了问题。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敌袭”,紧接着耳边就传来了是一片铺天盖地的爆炸声。

  砖块、泥土、瓦片、乃至人体残肢在空中纷飞,哭声、喊声、求救声不绝于耳。

  从天上往下看,整个世界只剩下了三种颜色:大海的蔚蓝色,到处正在溅落的灰黑色,以及其中夹杂着的夺目的鲜红。

  眼前发生的一幕,令值班的温斯顿少将大惊失色,反应过来后,当即下令道:“快,命令所有登船、启航、出港!”

  组织防空?

  这里是利物浦港,位于英格兰西北部,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地方也有数百公里。

  事先大家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这里会被空袭。就算是做防空准备,也是伦敦在做。

  然而,冬日里的雾霾拯救了伦敦,利物浦这座认为安全的港口城市,遭到了神罗空军的重锤。

  没办法,谁让他们正好在神罗空军的轰炸覆盖范围之内呢?如果再远一些,比如说苏格兰的阿伯丁,就因为距离逃过一劫。

  如果只是距离近,那么地处多佛尔海峡的黑斯廷斯、马盖特,距离欧洲大陆还不足一百公里,似乎更应该挨炸。

  可惜,黑斯廷斯和马盖特都是乡下小地方,与其说是城市,还不如说是大一点的镇子,根本就不值得专门针对。

  相比之下利物浦就不一样了,或许在后世伦敦一家独大,这座港口城市非常不起眼;但现在这里却是不列颠的核心城市,重要性仅次于伦敦。

  作为不列颠的商业中心,兼职全国第二大商业港,对外贸易量占全国贸易总量1/4。输出居不列颠之首,输入仅次于伦敦。

  除了商业繁华外,同时也是不列颠的制造业中心,尤其是船舶制造业全世界都能排进前三。

  偏偏这座重工业城市,还是皇家海军的主要驻地之一。这么多条件汇聚到了一起,就酝酿出了今天的悲剧。

  防空是指望不上了,就凭那几门高射火炮、几挺防空机枪,想要对付铺天盖地的轰炸机群,根本就不现实。

  军舰可以往外面跑,只要移动了起来,生存能力就会大增,可是船坞和港口却跑不掉,只能留在原地当靶子。

  求援的电报,已经飞了出去。现在温斯顿少将只能祈求上帝保佑:敌人的准头不够,没有对港口、船厂造成大的伤害。

  在内心深处,温斯顿已经将沿途城市的守军、官僚,全部给问候了一遍。

  数百架敌机过境,居然连预警都没有发出来,分明就是在渎职。

  事实上,温斯顿少将想错了。预警是发出来了,只不过发往的地方是伦敦,而不是利物浦。

  在没有雷达的年代,防空大家只能凭借肉眼看,或者是靠耳朵听。

  发现敌机的时候,敌人已经到了头顶上。不是所有人都是战略家,能够从方向上就一眼判断出敌人的战略目标。

  发现了敌机,并且确认之后发出预警,官僚们也需要反应时间。

  加上层层上报的时间,等伦敦政府做出决断,其中消耗的时间不会比敌人飞机更快。

  如果温斯顿少将愿意耐心等待的话,没准再过一会儿,就会受到敌袭预警的电报。

  当然,这次或许是收不到了,因为在利物浦遭到空袭的同一时间,伦敦也沦为了战场。

  尽管因为雾霾的存在,不利于展开空袭;但是轰炸伦敦的政治意义重大,能不能取得战果反而是其次。

  作为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的防空力量,自然不是没有防备利物浦能够比的。

  防空警报早就呜呜作响,伴随着炸弹的爆炸声、火炮的轰鸣声,整座城市都陷入了混乱之中。

  雾霾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神罗空军无法准确定位下方的目标,干脆就拼人品。

  在超高空就往下扔炸弹,炸到什么算什么,战果全看上帝的意志。

  天上的看不清地下,下面的同样也看不清天上。英国人的防空火炮、机枪,同样在乱射。

  估摸着取得的战果,还不一定有炸弹爆炸后,弹片落下来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大。

  可是不射不行,大家需要心里安慰。何况,只有炮弹打了出去,才能够证明自己在防空。

  为了小命着想,英国政府已经被迫搬入了防空洞办公。原本坎贝尔首相是拒绝的,怎奈敌人轰炸的太过凶猛,一枚炮弹恰好落到了政府办公大楼上。

  幸好大楼的质量过硬,仅仅只是顶上受损,并没有发生整体坍塌。

  大概是资本家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没有进行偷工减料,要不然英国政府就要团灭了。

  当然,功劳最大的还是雾霾。因为能见度低,无法准确瞄准下方的目标,参与轰炸的神罗战机,配备的弹药全部都是注重杀伤范围的,对单体目标杀伤力有限。

  躲过了一劫,没有人敢保证能够躲过下一劫。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搬也得搬。

  绝对不是因为怕了,主要为了保证大英帝国指挥系统的顺畅,大家不得不牺牲个人的……

  灰头土脸的进入了安全区,坎贝尔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扫视了空军大臣一眼,厉声质问道:“我们的空军,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还没有升空拦截?”

  面对首相的质问,空军大臣阿蒂利奥无奈的解释道:“伦敦的雾太大了,市内的机场早就封闭了,我们的空军只能转移到附近城市的机场。

  作战命令在空袭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已经下达了。我们的战机已经开始升空,正在赶来的路上。”

  没有法子,伦敦的冬天就是这么坑。在浓浓的大雾笼罩之下,飞机飞出去没有问题,降落的时候就尴尬了。

  纵使是经验再丰富的飞行员,也没有办法在能见度不足五十米的世界,准确的找到机场降落。

  迫不得已之下,空军只能将机场放到周边城市。平常时期没有什么问题,战争年代就麻烦了。

  无论是下达命令,还是起飞赶过来,都是需要时间的。能够在一个小时内抵达战场,那都是高效率。

首节 上一节 779/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